盤串三大境界,看看你在什麼層次?

2020-12-16 愛盤玩

人生如串,串如人生,王國維先生在《人間詞話》中描述,人生有三個境界,而盤串也有三個境界,根據你的心態,看看你在盤串的哪個層次?

盤串的第一個境界,總結成一個字「尋」

——尋找心中的真愛

玩友@請永遠不要放手

玩友@—非你莫屬—

玩友@簡直不能忍

剛開始接觸文玩的時候,會處在一種狂熱又茫然的階段。

愛文玩嗎?很愛。

最愛什麼?不知道。

玩友@間接

這個階段的文玩人,恨不得把天下所有的串都收集一遍。這個摸摸,那個看看,哪個順眼買哪個,不要求精品,追求的就是一串又一串收集的滿足感。

盤串的第二個境界,總結成一個字「智」

——我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我會對他付出努力

每條手串,都有酸甜苦辣的不同口感,玩得多了,也就知道自己最愛的是哪一條。

有人就喜歡綠松石,愛他越來越潤的變化。

也有人喜歡金剛菩提,愛他努力盤刷的手感。

這個階段的文玩人,一旦確定了自己的心頭好就開始追求精品,用心盤玩,追求的更多是努力盤玩後,手串完美的包漿。

盤串的第三個境界,總結成一個字「淡」

——盤串追求的是心靈享受

滿漢全席遍嘗後,對美食的追求就更高一個境界,盤串也是如此。

不必追求繁瑣的配飾,更加注重手串本身材質。

不再強迫自己每天兩小時,盤串更加隨心所欲。

這個階段的文玩人,已經達到了返璞歸真的境界,不顯山不露水,看起來普普通通,仔細研究才能發現他們手串內部的美。

你有多少手串?盤串幾年了?你現在的心態如何?歡迎留言與老盤分享。

版權聲明:本文為原創文章,未經允許,禁止轉載。我們致力於保護作者版權,本文部分圖片整理自網絡,無法核實真實出處,僅為分享知識,無盈利目的。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小編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快來看看,文玩老鳥教你如何盤串,你知道哪些?
    你要知道盤串也是有技巧的,否則你就是盤個100年也不一定能包漿。今天就讓文玩老鳥來分享幾個盤玩的技巧吧,以便助你早日修成正果。擼提到「擼」字我們想到什麼?吃燒烤,擼串。那麼手串要怎麼「擼」呢?總不能也放嘴裡擼吧。
  • 意識的宇宙新論,自然就是無為的意識層次、意識境界!
    再分就是四界:聖界(極樂世界),天界(天人道、阿修羅道),凡界(畜生道、人道),鬼界(餓鬼道、地獄道),意識層次等級從上到下排列,即各界其意識能量或頻率的等級是從上到下排列的。再分下去就是二十八重天,十八層地獄……六道輪迴,人正好處於中間界,可升可降、可上可下,所以說「人身難得」!
  • 老子:低層次的人複雜萬千,高境界的人簡簡單單。你是哪個?
    導語:老子:低層次的人複雜萬千,高境界的人簡簡單單。你是哪個?讀道德經,提升我們的境界。境界這個東西虛無縹緲,就是騙人的東西。實則不然,境界看似虛無縹緲,但可以通過各種方式體現。而最直的就是從自己周圍就能看出,你的人緣,家庭日常,子孫後代。這些就是從側面反映一個人整體的境界。但是為什麼要說低層次的複雜萬千,高境界的人簡簡單單。【簡單為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
  • 盤串10大禁忌,不可不知!
    市場流行什麼手串就盤什麼,盲目跟風,盲目攀比,這就失了文玩初心。不管是平價手串還是精品壕串,只有打心底最愛,才能越盤越有滋味。這話,老玩家體會最深!忌顯擺麒麟臂、曬家底、秀壕串……有些玩家的串越盤越多,家底越積越厚實。
  • 喝茶竟然還分層次?《七碗茶詩》帶你領略至臻的境界
    《七碗茶詩》也叫《七碗茶歌》,是《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中的第三部分,也是最精彩的部分,它寫出了品飲新茶給人的美妙意境,每個境界都有什麼樣感受。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走筆謝孟諫議寄新茶》的全篇。那么喝茶到底有哪些層次呢?
  • 層次低的人複雜,境界高的人簡單
    人之初,初識世界,看什麼是什麼,活得很簡單。隨著年歲增長,歷經世事,層次低的人,被名利所困,被欲望驅使,亂了心,迷了眼,越活越複雜。而境界高的人,經得住誘惑,守得住初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越活越簡單。古時候,有一個秀才,自以為很有才華,心高氣傲。有一天,他來到一座廟宇,找住持談詞說賦。
  • 養龍者的三大境界,你屬於哪一種?
    站在詩人「王國維」的角度,人生有三大境界:"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 喝茶的最高境界是什麼?
    什麼是境界?它是思想覺悟也是精神修養,即是個人修為也是人生感悟。每個人對事物的看法是不同的,所以導致各自所處的境界是不同的。而說起境界一詞,想必很多人都會想到清代鴻儒王國維在《人間詞話》裡提到的人生三大境界。
  • 金庸筆下獨孤求敗四大境界,竟迎合了王國維的求學三大境界
    這句話初看似乎是在描繪情人之間如膠似漆一般的感情,可實際上卻是在寫求學的境界。王國維先生被人稱為中國最後一位文人,而他給後人留下的求學三大境界便足以明證。不過,在筆者看來,金老爺子這位武俠小說家,在作品中竟也暗自用獨孤求敗四大境界,暗自迎合了王國維的求學三境界。
  • 意境、意象、境界怎麼區別,寫好詩文的關鍵是什麼?
    境界「境界」是指文藝作品中體現出來的作者的思想覺悟和精神修養。這是個什麼意思呢?其實就是前面所說的作品內容高度。其實「境界」和「氣質」這個詞有諸多相像之處,只不過一個用來形容文章,一個用來形容人。一篇爛文章,也是有境界的,只是境界低、俗氣,但是你不能說它沒境界。但是我們一般就把境界高的文章稱為「有境界」,把境界低的稱為「沒境界」。這和把氣質好的人稱為「有氣質」,把氣質猥瑣的人稱為「沒氣質」是不是一樣的?這種日常誤用最終就被固定下來。
  • 這五種行為代表你的層次,看看你在哪一層?
    一個人在哪一個城市,其實通過他平時的一些行為,以及他所在的全程,就能夠很容易的判斷出來,一些層次很低的人,他們的行為就把他們的層次暴露無遺,當然在高層次的圈子裡面,人的行為是和低層次的人的行為是完全不一樣的,這也叫做層次之間的溝通交流語言,我們來看一下,下面這5個層次的人,他們的最經典的一些行為和動作
  • 這些盤串方法不靠譜,不要再相信了,手串都是被這樣毀掉的!
    現在的文玩圈,文玩種類千千萬萬種,很多見過的,沒見過的,都能成為文玩圈供人盤玩的玩物,但是,很多文玩,我們並不熟悉,盤玩方法也有待認證,但是,偏偏有一些所謂的專家,會對手串的盤玩方法做出各種各樣的攻略,但是,有很多盤串的方法,根本就是不科學的,手串這樣盤下去,很容易被毀掉,今天咱們們就來聊一聊,有哪些不靠譜的盤串方法
  • 《論語》|人生有四重境界,看看你達到哪一重境界?
    子貢不愧是會說話的人,他並沒有直接說,老師你看是不是比別人強,而是問孔子自己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孔子說他是「器」。子貢一聽,心裡咯噔一下,就覺得不太好了。為什麼呢?因為他曾聽老師說過,「君子不器」,君子不能成為只有一種專長的器物。
  • 聖墟境界對應完美世界的境界如何劃分
    憋著急,聖墟的境界肯定還沒有完全出來,僅以目前一千四百章的境界來對比整個完美世界的境界是錯誤的說法。聖墟境界劃分:肉身成聖(即覺醒)、枷鎖、逍遙、觀想、餐霞、塑形、金身、半聖(這個境界有點尷尬,說是天之驕子都不會走這個境界,而是一步成聖,目前的例子只有楚蘿莉一隻。)
  • 六道輪迴的世俗境界版解釋
    其實不管是佛家還是道家,他們都在講境界那猶如隔世的差異性,跨過了那個境界,你就進入了另一個世界,進入了另一種生活,你就跟換了一個人似的。下邊我就試著用世俗生活中的不同境界來跟佛教的六道來對應一下,看看你身邊的人有沒有處在這六種不同境界中的人,看看你自己有沒有深陷低級境界而出不來的時候。
  • 沒有捷徑的層次。什麼是層次?成為一個有層次的人是什麼概念?
    層次是指系統在結構或功能方面的等級秩序。具有多樣性,可按物質的質量、能量、運動狀態、空間尺度、時間順序、組織化程度等多種標準劃分。不同層次具有不同的性質和特徵,既有共同的規律,又各有特殊規律。人是生物學物質體加上各自的精神構成,人的層次之分與物質的層次有共同點,同樣既有共同規律,又各有特殊規律……比如,下圖中每個人的需求層次劃分:自下往上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實現需要。
  • 儒釋道的最高境界:三句話,九個字
    所謂道不遠人、大道至簡,作為中國文化三大支柱的儒釋道,其實並不高高在上,而是與我們的人生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對此蒙牛老總牛根生說得很精彩,他說:儒家的最高境界是「拿得起」,佛家的最高境界是「放得下」,道家的最高境界是「想得開」;儒釋道的最高境界,就是這三句話、九個字。
  • 龍王傳說:什麼叫境界?慕曦要冠軍,唐舞麟:第二名都送給你
    龍王傳說:什麼叫境界?慕曦要冠軍,唐舞麟:第二名都送給你《龍王傳說》是《鬥羅大陸》的第三部,都是由唐家三少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動漫,作為主角的唐舞麟相比較唐三,霍雨浩,藍軒宇,這三個主角,也是紅顏知己多又多啊。
  • 萬古神帝:不清不楚的神靈境界,一次性大總結
    當初飛天魚直播時,面對神靈有沒有境界這個問題時,很直接地說了一句神靈沒有境界,現在想來,果然還是太年輕了,當年居然信了。小說連載至今,神靈境界已經初顯,現在就來看看有哪些境界吧。偽神只有一顆神座星球,一般都是一生無望神靈境界的無上境大聖得賜神源才能成為偽神,但即便如此,在神靈裡也是最低端層次,甚至地位不如一些天賦出眾的聖境修士,且註定無法度過元會劫難。無奧義真神成神時神座星球大於一顆即可稱為真神。
  • 當馬斯洛遇到咖啡,看看你在哪個需求層次
    1943年,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將人類需求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這就是著名的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