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人被抓。
近日,上海公安局浦東分局發布通報稱,根據群眾舉報,已對上海華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領資產」)涉嫌「集資詐騙罪」立案偵查。根據警方通報,華領資產在經營過程中,通過虛構銀行承總匯票收益權轉讓,包裝發行私募基金產品的方式騙取投資人資金,詐騙資金用於還付本息、個人揮霍等。
根據《國際金融報》,華領資產「爆雷」總金額高達35億元。與此同時,3家上市公司——康力電梯、上海洗霸、中原內配牽涉其中,合計「踩雷」1.19億。時間財經撥打華領資產官網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有意思的是,華領資產此前還曾遭遇「李鬼」事件。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2018年5月有多名投資者以合同糾紛為由將華領資產告上法院,原告聲稱購買了華領旗下的「澤銀穩健系列票據分級私募基金」,金額從2萬到20萬不等,而根據法院的判決,這些投資者涉及一起「耿旭琦涉嫌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後者偽造了華領資產的公司印章和相關文件。
龐氏騙局?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提供的資料,華領資產成立於2013年,於2015年在協會備案登記。華領資產的註冊資本為1億元,備案信息顯示已全部實繳。根據協會從業人員管理平臺,華領資產共有員工11名,其中8人取得了基金從業資格。
來自:證監會官網
華領資產旗下共管理57隻基金,其中票據類私募基金38隻,根據公示信息,「華領穩健系列票據分級私募基金「發行了26期,「華領定製系列銀行承兌匯票分級私募基金」發行了10期,「華領恆贏票據私募投資基金」和「華領定製票據私募基金」各發行了1期。
公開資料顯示,票據基金是較為常見的一種私募產品形式,由資管機構募集資金,投向銀行承兌匯票或票據收益權。該形式產品宣傳的亮點在於,銀行承兌匯票,收益穩健,流動性高。
一位來自廣東的投資人王偉(化名)向時間財經表示,「2018年的時候,我們當地的一些理財師向我介紹了這個產品。當時說這個產品的特點是保本,理財師向我保證了三點:第一投資標的是銀行承兌匯票,我們都知道這個是低風險;第二是這個項目在證監會有備案;第三是裡面有一個中海外的劣後資產,如果虧錢的話是中海外先虧。」
據《國際金融報》報導,「華領澤銀穩健系列票據分級私募基金」和「華領定製系列銀行承兌匯票分級私募基金」兩個系列產品,於2016年非公開募集,通過華領資產直銷,開放式運作,總規模為35億元,分為優先級份額(A類份額)和劣後級份額(B類份額)。優先級基金份額為23.7億元,劣後級份額為11.3億元。
其中,康力電梯、上海洗霸、中原內配3家上市公司和個人投資者認購的基金份額為優先級份額(A類份額);劣後級投資者包括兩個法人劣後級——中海外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和寧波繁錦企業管理諮詢合夥企業,以及2個自然人劣後級——許映芳和董敏。其中,董敏是孫祺的妻子。
在王偉看來,華領資產從頭到尾都是創始人孫祺做出來的一個龐氏騙局。「事件性質的惡劣程度,不像以往爆雷那樣拿我們的錢投資失敗。他不做任何投資,不做任何事情,只是花掉或者轉移資產」,王偉說。
牽涉神秘阜興系
根據華領資產官網介紹,孫祺是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企業金融專業碩士研究生學歷、復旦大學EMBA。此前接受媒體的採訪,孫祺表示自己高中大學的時候踢過足球,算是「半個運動員」。
孫祺歷任江蘇省國際信託有限公司證券部總經理助理、江蘇省南京市金鑫投資有限公司高級投資經理、譽享投資管理(上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成立華領資產後先後獲得「21世紀經濟報導」2017年度產融結合創新人物、「今日財富」2018中國產業投資創新驅動人物獎、「經濟日報」全國服務業最具影響力領袖人物「年度十大創新人物」等殊榮。
前述投資者王偉告訴時間財經,「孫祺在2015年成立華領,2018年以前沒有太多實質性的操作,只推出了幾個很小的理財產品,也沒有出過什麼問題」。在王偉看來,籌備兩年之後孫祺開始了他的「詐騙」之旅:「我們這些受害人大多是2018年初購買他的產品,買的時候都是100萬起步。孫祺本來想玩一個資金池遊戲,用新的錢去付舊帳,但在2018年因為遭遇了危機就玩不下去了。」
根據中基協官網,華領資產於2018年12月24日和2019年9月3日分別被上海證監局採取出具警示函和採取責令改正的行政監管措施。而根據界面新聞報導,華領資產曾因涉及「阜興系」私募產品被傷害證監局出具警示函。
「阜興系」主要為上海阜興集團「富二代」老闆朱一棟實控的數家私募機構,根據《財經》等媒體報導,阜興系一度運作上百隻私募基金,於2018年6月前後暴雷,涉及的私募產品總規模達到180億元。
來自河南的投資人陳誠(化名)告訴時間財經,他購買的是華領穩健15號票據分級私募基金:「本來是2019年4月25日到期,到期後華領一直不肯付還本息,先說是7月,然後拖到9月,最終在11月爆雷。」
時間財經查閱中國裁判文書網發現,今年以來已至少有13位投資人向法院起訴華領資產,其中涉及4起基金交易糾紛和9起合夥協議糾紛,標的金額從100萬元到300萬元不等。
王偉告訴時間財經,2018年年底被證監會出具警示函之後,華領資產的資金鍊就斷了,孫祺也跑不了,之後一直想辦法處理。一方面不斷拖時間並趁機轉移資產,另一方面購買一些劣質資產,並告訴投資人這些資產值20個億。
來自:時間財經
王偉向時間財經出示了一張華領投資人微信群的聊天截圖,一位疑似華領工作人員在群中表示,「有很難馬上賣掉的東西,價值20億」。王偉表示,這個工作人員口中價值20億的就是上述的劣質資產。
根據天眼查和基金業協會的資料,華領資產旗下還有數隻不良資產收購基金和股權投資基金。此外,華領集團旗下還有一個股權投資機構——上海華領鋆弘股權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領鋆弘」)。
根據基金業協會的備案信息,華領鋆弘旗下有三隻股權投資基金:上海鹿竹投資中心、寧波銀彥投資管理中心、寧波鑑信投資管理中心。時間財經查閱公開資料發現,這些基金投資的標的大多存在異常。
來自:天眼查
以上海鹿竹投資中心為例,天眼查顯示公司共有13名股東,除了孫祺在內的3名原始股東外,其餘9名自然人股東和1名法人股東實繳貨幣資本1200萬元。而成立至今,基金只投資了一家江蘇彤明高科汽車電器有限公司。根據天眼查,2014年以來彤明高科曾經60多次因為合同糾紛被人起訴,並多次成為法院的執行對象,其中在2018年鹿竹投資也因合同糾紛將彤明高科訴至法院。
王偉告訴時間財經:「9月份之後華領和我們開會說要籤協議,說第一年返35%,第二年返另一部分,希望把刑事案件變成民事糾紛。根據最近這兩天的信息,孫祺已經承認自己是龐氏騙局,說這些錢都自己用了,但拒不交代資金流向。」
託管人未盡責?
除華領資產外,也有投資人質疑該起案件中託管人「恆泰證券」的角色。王偉向時間財經表示,「我們的錢是打到恆泰而不是打到華領,恆泰在裡面起到一個監管的角色,應該華領資產把一個投資項目給到恆泰,然後恆泰才打錢。」而在本案中,投資人質疑華領資產把錢挪用的時候,恆泰沒有完成監管的職責。
根據公開資料,恆泰證券成立於1998年,其前身為內蒙古證券,於2015年8月獲中國證監會核准證券投資基金託管資格。而根據此前多家媒體報導,恆泰證券曾是民營金融集團「明天系」的一員,後者控制的金融帝國總資產一度高達3萬億元。
來自:時間財經
王偉向時間財經展示了兩張今年8月恆泰證券出具的基金淨值變動表,「上面蓋了恆泰和華領的印章,顯示截至今年8月23日兩隻基金的淨值仍在1以上,也就是說基金資產仍是正的,比如1.07就是淨賺7%」。
對此,一位私募基金投資經理告訴時間財經:「首先是基金管理人的專業能力和道德風險問題。其次是託管人有責任,但是佔比應該較小,需要通過本案審查託管人的託管資格。」
「在實踐中,基金管理人偽造合同,託管人很難監管。託管人只能流程合法,不可能託管人只收一點點託管費,幫助解決律師、會計師的審計和資金追蹤問題。還有一種更為惡劣的情況,基金管理人和託管人私下竄謀,這個事情更加嚴重,需要司法機關處理」,上述投資經理說。
時間財經嘗試聯繫恆泰證券資產託管部門,一位市場部的工作人員表示,「不接受媒體採訪」。(北京時間財經歐陽風)
(責任編輯:馬先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