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巴黎遭遇極端分子襲擊(《查理周刊》、猶太超市遇襲事件)之後,有關伊斯蘭教的書籍在法國銷量激增。據法國國家書店聯盟數據顯示,2015年第一季度伊斯蘭教方面的書籍銷量同比增長3倍,部分書籍甚至賣脫銷,這在一定程度上顯示出人們越來越關注這個歐洲發展最快的宗教。
伊斯蘭書籍成法國書展大贏家事實上,自2013年ISIS開始在世界各地猖獗以來,巴黎就已經賣出了不少伊斯蘭書籍。法國書業雜誌《圖書周報》指出,2014年法國出版的書中,伊斯蘭教書籍就已經是基督教書籍的兩倍。
在今年3月份法國最大的書展巴黎國際書展上,Le Cerf出版社賣得最好的一本書為再版的《一個基督徒讀古蘭經》(A Christian Reads The Koran),而這本書最開始出版於1984年,此前遠未如此熱銷。
此外,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沉默的古蘭經,說話的古蘭經》(The Silent Koran, the Talking Koran)也在書展熱賣,該書作者為法國什葉派作家穆罕默德·阿里·埃米爾-莫齊(Mohammad Ali Amir-Moezzi)。出版社還趁書展機會,推出了說唱歌手阿卜杜勒·馬利克(Abd al Malik)的平裝暢銷書《願真主保佑法國》(May Allah bless France)。
2014年法國非小說類暢銷書《法國式自殺》(The French Suicide)曾引發人們關注。該書出版商看準機遇,在今年書展上推出了《古蘭經》的最新法文譯本,以及穆斯林哲學家阿卜德努爾·比德爾(Abdennour Bidar)的《懇求聯誼會》(Plea for Fraternity),這些書籍均取得不俗的銷量。
不能僅按照字面意思解讀《古蘭經》《古蘭經》是暴力的嗎?《查理周刊》和猶太超市遇襲後,不少非穆斯林人一直在尋求答案。
法國學術界也對伊斯蘭教越來越好奇。4月2日,巴黎著名的法蘭西學院首次開辦了《古蘭經》講座。天主教出版社Beatitudes的克勞德·卜倫提(Claude Brenti)說,他注意到學者們態度也在悄然發生轉變。「在特定的穆斯林學術圈裡,過去人們拒絕批判性地分析《古蘭經》文本,但是現在這種觀念改變了。」
法國索邦大學法學教授讓·羅尼(Jean Rony)也於今年開始自學《古蘭經》。「考慮到目前這種情況,我在一般文化類課程裡加了一神論宗教的內容,以便學生應對法官考試。」他說。
法國西部南斯市一家書店老闆伊馮·吉伯(Yvon Gilabert)表示,「曾有一位虔誠的天主教女教徒前來購買《古蘭經》,因為她想了解伊斯蘭教到底是不是暴力的宗教。」
一些人也在思考伊斯蘭教是否就等同於極端主義。「我們必須知道如何看待原教旨主義,從而了解宗教可以提供給人們什麼,」巴黎一家宗教書店的老主顧帕特裡斯·貝斯那(Patrice Besnard)說。
而出版商曼蘇爾則對ISIS歪解《古蘭經》教義的做法深感憤怒,目前他所在的公司已經撤回了幾十本伊斯蘭教書籍,因為這些書僅提供了對於伊斯蘭教「字面上」的解釋。曼蘇爾提醒人們不要根據字面意思理解《古蘭經》,或者僅僅通過其高度詩意化的文字得出結論。相反,他建議人們首先閱讀先知穆罕默德的傳記,以開拓對伊斯蘭世界的理解。
法國人對伊斯蘭世界越來越好奇襲擊事件後,法國《哲學》雜誌社特別出版增刊號,專門介紹伊斯蘭教聖經《古蘭經》,增刊在巴黎各大書店熱銷。對此,該雜誌社社長法布裡斯·傑爾斯凱爾(Fabrice Gerschel)說,「法國人心中的疑團越來越多,而媒體又無法給出令他們滿意的答案。」
專門出版伊斯蘭與中東書籍的出版商曼蘇爾表示,襲擊事件以來,其所在公司的銷售額已經激增了30%。「2001年9·11事件之後,也出現了類似情況,」曼蘇爾認為,這波熱潮還會持續一段時間,「因為伊斯蘭教仍然是一大地緣政治問題。」
宗教書籍連鎖書店La Procure的負責人瑪蒂爾德·馬耶克斯(Mathilde Mahieux)則表示,ISIS聲稱代表了正統的伊斯蘭教,但他們卻在世界各地犯下泯滅人性的罪行,這種差異讓人們想要更好地了解伊斯蘭教,從而形成自己的判斷。
法國人對伊斯蘭教的興趣似乎還源於這樣一個事實:極端分子以伊斯蘭教的名義在敘利亞和伊拉克犯下滔天罪行,而他們中的許多人都有西方血統。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