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微信完成了人與人的連接之後,這個國民應用想要做的,是更多的連接。去年的騰訊全球合作夥伴大會上,騰訊宣布構建 QQ、微信硬體開放平臺,促使軟體與硬體、硬體與硬體之間的連接。
實際上,絕不僅限於硬體開發平臺,在騰訊開放戰略中,微信扮演的角色正是連接一切的節點,通訊、出行、娛樂、閱讀、消費……藉助掃一掃,微信打通了線下流量到線上消費的連接,藉助微信公眾帳號,微信打通了用戶和服務(內容)提供商的連接,藉助硬體開發平臺,微信打通了設備與人、設備與設備之間的連接……
可以這麼說,微信想要成為的,不僅僅是一個即時通訊應用,而是一個基礎架構,這種架構要比作業系統更輕,當然也更靈活。對於許多人而言,架構、設備這些詞彙都有些冰冷,但連接到人之後,就有了溫暖的情感。這一點在本次微信硬創大賽北京站表現得尤為明顯,參賽者們很少會從顛覆業界的格局出發,轉而發現日常生活中的痛點問題,在利用微信和硬體來解決。
微信硬體創新大賽北京站第一名:松鼠智能相框
時光流走,白髮漸生。許多在外的遊子最為牽掛的就是家中日漸年邁的父母,並且這樣的情況只會越來越普遍。現今的兩個趨勢是,首先是人口老齡化,老年人數量和比例只會越來越高。第二是青壯年勞動力流動更快更集中,空巢老人問題也隨之越來越嚴重,其中老年人心理上的孤單和身體上的病痛需要有人來關心。
子女和父母的溝通往往是通過手機通話來解決,智慧型手機提供的更強大的溝通方式,比如微信視頻聊天對於許多老年人來講門檻很高。松鼠智能相框的目的就是在於降低子女和父母的溝通門檻,以電子相框的形態提供照片展示、視頻通話、家庭監控等功能。
對於年紀比較大的人來說,儘可能的降低操作難度是一個關鍵,基於 Android 深度定製的 ZerOS 僅提供了滑動和點擊兩種操作模式,連雙指和長按都取消,除此之外,一個 Home 鍵的設計更簡化了操作邏輯。更多的操作則是放在子女這邊,通過 App 或微信來進行相框圖片上傳更新,提出視頻通話請求等等。
供老人自己操作的則是收音機、鬧鐘、天氣等常用應用。
提到這個開始這個項目的初衷,松鼠相框團隊創始人杜雪騫提到了自己的實際情況:自己在外創業,母親留守老家,給母親留下了孫子的照片之後發現,想要持續給母親看孫子照片卻很困難,列印郵寄費時費力,智慧型手機使用門檻太高,於是催生了這個智能相框的想法。
智能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對於老人來說,可能就是每天早上起床能看到床頭孩子們的最近的笑臉,晚飯後歡快且便捷地和子女視頻通話半個小時。
微信硬體創新大賽北京站第二名:摩卡智能 3D 印表機
3D 列印仍在進行用戶教育之中,科技圈的人在搖旗吶喊,普通人則是持幣觀望。價格、技術門檻以及實用度仍然使得 3D 列印成為少數人的玩物,離飛入尋常百姓家還有時日。
摩卡智能 3D 印表機可能是本次大賽中技術難度最高的一款參賽作品,同時完成度也很高。它目前已經有了數萬個模型可供下載選擇,列印精度最高可達 0.1 mm,算是比較高的民用精度,最大列印範圍為 10 立方釐米,主要使用材料則是玉米稈提取的 PLA,安全無毒。
WiFi 模塊和接入微信使得這款 3D 印表機有了更多的想像空間,比遠程還要更遠。
「隔空取物」,「物品傳輸」再也不是一個魔術,這邊通過 App 或微信選擇文件上傳,那邊千裡之外也能自動列印。我們之前也報導過了微信官方合作的智能硬體「印美圖」,在未來規劃上,摩卡智能 3D 印表機可以是加強版的印美圖,前者是微信照片列印,後者則可以進行 3D 列印,微信支付也提供了便捷的支付渠道。
現在許多海底撈火鍋都配有印美圖提供等位時候的圖片列印服務,而漫長的等位時間其實更適合 3D 列印,一個小時可以完成一次比較輕量的 3D 浮雕照片列印。和微信「搖一搖」功能結合則可以搖出附近的 3D 印表機,有著 To B 的前景。摩卡智能 3D 印表機技術負責人鄭海晨提到,和微信結合的前景還有:
「通過附近功能實現分布式製造;隔空取物,遠距離物品傳輸;好友遠距離創意、禮物列印功能;微信周邊 3D 遊戲人物、場景列印功能;根據朋友圈照片生成 3D 列印人像等等。」
幾年之後,3D 印表機可能會成為一件常用的家用電器,家用小物件,比如窗簾掛鈎、缺失的紐扣、家居小擺件、相框等細小別致的東西都可以用 3D 列印做出來。
那麼,摩卡智能 3D 印表機想要做的,就是和微信一起,把這個門檻降到更可能的低,比如他們正在研究上傳多張照片合成 3D 列印模型,讓實物傳情更容易,當然,不久以後,這個實物也將包含「食物」在內。
微信硬體創新大賽北京站第三名:XiKang 智能心臟監測儀
如果說這次北京站比賽的第一名松鼠智能相框關心的是老年人精神上的孤單的話,XiKang 智能心臟監測儀關心的是遠方老人的健康問題,心臟健康問題對於老年人來說,是普遍且致命的。前不久深圳某企業員工猝死事件也折射出了一個問題,勞累過度的年輕人也有很多健康隱患。
可以這麼看,Xikang 智能心臟監測儀是一個偏醫療專業性質的可穿戴設備,可以提供實時檢測心電圖;實時監測心率;可永久保存至雲端;可在線求助醫生遠程診斷四大功能。
更具體說來就是,它能夠長期監測追蹤用戶心電情況,完成心律失常的識別,可以實時追蹤心率變化,監測心臟潛在危險。用戶所有心電波形能夠實時上傳、長期保存,憑藉東軟熙康雲醫院遠程心電系統,對用戶的所有心電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輸出準確易懂的診斷結果,一旦發現用戶心律異常,能夠及時報警提示,為用戶爭取最多救治時間。
用戶憑藉微信端設備號綁定的簡便應用,及時有效地分享心電數據給可信賴的醫生朋友圈或群或個人醫生,得到有效指導,從而為老年人、心臟病患者等提供及時的監護保障,長期承受過大工作壓力的白領人群及亞健康人群也能根據監測結果,調節身體,有效預防心臟健康出現問題。
往往這種跟健康緊密結合的設備對數據準確性精密度要求越高,承擔的責任和風險也就越大,XiKang 智能心臟監測儀利用微信解決了數據上傳和分享的問題,後方的雲醫院也解決了分析、處理、診斷的環節。而這個硬體本身則需要在小巧的身材裡完成醫用級別的採樣,並解決數據量過大的問題。
只有連接、才有情感
(獲獎產品負責人與評委合影)
去年,張小龍說過這麼一句話:
「簡單說我們是希望建造一個森林,而不是說我們要建造一個自己的宮殿出來。森林是一個環境,能讓所有的一些生物或者動植物能夠在森林裡面自由生長,但它們不是我們培育出來的。」
這樣的理念下,微信的價值觀和取向包括「鼓勵有價值的服務,消除地理限制,消除中介」。這次微信硬創大賽的大多數作品其實也暗合了這種價值觀。除了上面角逐出來的前三強產品之外,全體 12 個參賽產品也都是圍繞這個理念進行,所以我們看到了培養兒童正確刷牙習慣的智能牙刷、監測遠方老人行為習慣的「芒果貼」、遠程給兒童講故事的小 V 智能故事機等等產品。
這些產品基本上都有一個共性,那就是從生活場景出發,利用微信的連接特性專註解決生活中的某一個問題或某一個需求,尤其是在遠程端實現監測和操控功能。更多的,驅動產品初衷和形態的,往往也是某種情感在裡面,比如對孩子的愛心,對父母的孝心,通過產品連接人與人,提供有價值的服務,消除地理對情感傳遞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