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給孩子穿衣服時都會反覆糾結穿多穿少的問題。穿多了寶寶容易出汗,會感到不舒服,穿少了會擔心寶寶著涼感冒。那麼,該如何判斷寶寶是冷了還是熱了?教你幾個實用的方法。
1、手腳冰涼不代表寶寶冷
由於寶寶還不能準確地將自己的身體情況表達給大人知道,所以家長可以通過摸手心和腳心來判斷寶寶是冷還是熱。手腳的毛細血管豐富,當人體感覺到涼的時候毛細血管會收縮,減少散熱,來保證我們的體溫穩定。當寶寶有發熱時,身體需要散熱來達到體溫調節的平衡,這時手腳摸起來就會比較熱。
其實,由於嬰兒末梢血液循環比較不好,所以經常會手冷腳冷的,若核心體溫正常就沒事。不過每個寶寶的體質不一樣,隨著年齡增長,寶寶手心的溫度也會逐漸「升溫」,而有些寶寶則一直處於較低的狀態,家長要多留意孩子的變化,把手放在寶寶背部或者胸口就可以感知核心溫度是否正常。
在自然環境溫度下,當寶寶的手腳摸起來較涼,就說明需要添加衣物了。而當寶寶手腳摸著是很熱的甚至微微出汗,那就要看看是不是衣服的穿多了。
2、摸脖子感受寶寶的體溫
其實寶寶冷不冷,摸摸後頸這個部位就知道了。如果摸到後頸部位涼,那寶寶肯定是冷了,如果摸到是溫的那就表示剛剛好,如果是熱的那表示穿得有點多了。
很多家長看到寶寶滿頭大汗,就急忙幫他脫下一件外套,當一陣寒風吹來,寶寶就容易著涼了。其實,寶寶汗如雨下不一定就是熱了,要根據具體情況分析。
建議家長可以把手伸進寶寶衣服裡,感受一下脖子、肚子和背部的溫度,若寶寶身體溫度摸起來很高,身上還出汗了,那就是真的熱了。此外,寶寶如果處於疾病痊癒的過程中,頭部會很容易出虛汗。還有在寶寶大哭完之後或短時間劇烈活動後也容易大量出汗,這時候幫寶寶把汗擦乾就可以,不要急於減衣服。
3、看寶寶的精神狀態
在晚上睡覺的時候,家長不能時刻去感知寶寶的體溫究竟是熱了還是涼了。但是可以通過觀察寶寶睡覺的舒適度來探之一二。
比如說寶寶睡覺總是翻來覆去的不安穩,夜裡經常醒來哭鬧,就需要排查環境溫度是否過高或過低了。
除此之外,還有以下需要注意的地方:
1、一歲以內的寶寶要比大人多穿一件(平均厚度的)衣服。要穿得寬鬆些,讓寶寶的手腳好活動。
衣服不能勒著他們。不建議給寶寶穿打底褲這一類太過緊身的衣物。其次,如果太冷,可以開空調,但溫度應控制在26℃左右,要注意通風,4至6小時通風一次,以保證室內空氣品質。
家長們在給寶寶穿衣時,除了參考環境因素外,最重要的是要結合寶寶自身的體質來判斷究竟該給寶寶穿多少。這裡有個衡量公式家長們可以參考一下:氣溫+衣服溫度=26℃。一天的氣溫是相對一定的,只要在穿的衣服上進行調整,保證溫度達到26℃就好。
2、一歲以上的寶寶可以參照大人一樣穿衣,這是因為孩子體溫調節能力基本和大人趨於一致了。
3、當孩子感冒、發燒時,要適當減少衣物。家長可以把孩子的衣物減少些,不要把孩子捂得太嚴實,多注意孩子的體溫,讓孩子多喝水,可以用溫水給孩子擦身,尤其要擦頸部兩側,和孩子的手心和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