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批海洋遊牧民族,世代生活在海洋中,幾乎從未踏上過陸地

2021-01-12 鹿見茶館

人生就像一場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以及看風景的心情,讓心靈去旅行!

文章類型|旅行見聞

文章字數|1097,閱讀約3分鐘

如果你看過《海上鋼琴師》,一定會對電影結尾1900死也不肯下船的那一幕印象深刻。他在船上待了20多年,從來沒有下過船去陸地。他對大陸也有過憧憬和幻想,但在最後一刻毅然放棄,令人惋惜,也令人尊敬。像1900這樣的天才並不多見,但有一個民族像他一樣,世世代代生活在大海裡,幾乎從未踏上過陸地,那就是巴瑤人,地球上最後的海洋遊牧民族。

巴瑤,一個常年生活在東南亞海域的民族,"巴瑤"在印尼語中是"海上人家"的意思,非常形象清晰。自古以來,他們以海為家,以捕魚為生,很少踏上陸地。他們生活的海域極其遼闊,遊牧於東南亞六國,至今沒有一塊屬於自己民族的土地,也不屬於任何國家,因此這個古老的民族也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

常年生活在海上的人,對於生活在陸地上的人來說,非常神秘,巴瑤人的真實起源至今仍不清楚。在沙巴沙瑪傳說中,巴瑤人起源於柔佛蘇丹的皇家衛隊,但他們的祖先在馬來馬六甲帝國遭受風暴蹂躪時,來到東海岸的婆羅洲定居。

另一個說法是,很久以前,柔佛州發生了一場史無前例的水災。連一位美麗的公主也被洪水捲走了。國王悲痛欲絕,派士兵出海尋找他的女兒,並命令他只有找到公主的下落才能返回。最後,這些奉命出去尋找公主的任務沒有完成,只能一直留在海上,成了巴瑤人的祖先。

關於巴瑤人的起源,雖然有很多具體的版本,但都表明巴瑤人應該是被囚禁在海上的"流民"的後代。經過幾百年的繁衍生息,一代代巴瑤人早已適應了海洋環境,陸地對他們來說有一種陌生的感覺。他們一生大部分時間都在海洋中度過,很少上岸,甚至有的巴瑤人年紀輕輕就故意戳自己的耳膜,以減少深潛時水壓帶來的痛苦,這也導致很多巴瑤人晚年聽力變差。

作為一個以海為生的民族,巴瑤人直接在淺海建起高屋居住,每天清晨,他們會早早起床,然後開始一天的"出海"和捕魚,孩子們會在"家"旁邊的大海裡玩耍。因為從小生活在大海裡,每個巴瑤人都有很好的水體,即使沒有經過專業訓練,但潛到幾十米深的海底去撈取珍珠,對他們來說是家常便飯。

誰能想到,在全球化和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還有這樣一群人,他們整天不穿鞋、不用手機、不逛街,在海上過著自由自在的生活,困了就睡,醒了就在海裡,餓了就打漁吃飯,與海洋朝夕相伴。

但由於巴瑤人常年居無定所,遊走於各個國家之間,經常與一些有確定邊界的國家發生衝突,甚至被多國強制上岸定居。因此,越來越多的巴瑤人放棄了傳統的遊牧生活,定居在沿海的淺水區,但他們大部分時間仍在海上度過。這導致了今天,真正的巴瑤人的數量開始減少。

我背上背包,帶上相機,自己一個人去旅行,走過那些沒有你的城市。很久以後才真的懂得,原來一個人也可以很好,這就是旅行的意義吧

相關焦點

  • 生活在大海中的民族,依靠捕魚為生,是世界上最後的海洋遊牧民族
    今天我們所講的內容是有關東南亞的一個民族,這個民族和其他的民族是不一樣,常年生活在海上。以捕魚為生,今天我們就一起來了解一下。生活在大海中的民族,依靠捕魚為生,是世界上最後的海洋遊牧民族這個生活在大海上的民族叫做巴瑤族。
  • 「現存最後的海洋遊牧民族」:與海洋融為一體,終生不能上岸
    地球的大部分面積都是海洋,海洋對於全球的動物和植物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海洋的季節性的洋流給陸地帶來的降雨和調節氣候。特別是對於我們人類來說,降雨量能保證莊稼作物的生長存活,還有飲水的重要保障。位於亞熱帶氣候的馬來西亞和菲律賓來說,溫暖的氣候和蔚藍的海洋是他們引以為傲的自然資源。
  • 「最後的一支海洋遊牧民族」:迫於生計,他們進化出不一樣的身體
    他們擁有眾多不同的名號,「海上吉普賽人」;「海上遊牧民族」等等,那是因為他們,被認為是現存的最後一支海洋遊牧民族。他們連一個能夠稱之為自己家園的存在都沒有。幾乎沒有鐘錶、日曆、生日之類的東西,對時間和年齡幾乎沒有感覺。他們有的,就是與海洋的融為一體。因為這些特別,這些年來不少的攝影愛好者,學者,還有研究人員等都試圖接觸這一個群體,用照片,文字和數據,將其神秘的一面揭開。
  • 「最後的一支海洋遊牧民族」:迫於生計,他們進化出不一樣的身體
    他們擁有眾多不同的名號,「海上吉普賽人」;「海上遊牧民族」等等,那是因為他們,被認為是現存的最後一支海洋遊牧民族。他們連一個能夠稱之為自己家園的存在都沒有。幾乎沒有鐘錶、日曆、生日之類的東西,對時間和年齡幾乎沒有感覺。他們有的,就是與海洋的融為一體。
  • 常年生活在海上,沒有國籍,靠捕魚為生,解密最後的海洋遊牧部落
    巴瑤族是東南亞的一個民族,是"以海為家」的馬來原住民,生活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海域,人口數量很少。他們靠潛海捕魚為生,被認為是最後一支海洋遊牧民族。東南亞廣大的珊瑚三角區,有一個巴瑤族,他們在水上蓋起了高腳小木屋。
  • 東南亞最奇特的民族,世世代代生活在海洋上,靠捕捉海洋生物為生
    人類生活的地球,由很多個國家組成,而每一個國家都與我們中國一樣,有著許多的民族構成,而且這些民族全都各有特色,有自己的生活習慣和風俗,比如說現在要介紹的這個民族,被稱為是世界上唯一且最後一個海洋民族。這個民族叫做巴瑤族。
  • 稀少的海洋遊牧民族,因生存,強迫自己進化出適應當地環境的身體
    住在這些房間裡的是根據現在的國際流行說法被稱為「巴喬族」的民族, 他們有很多不同名字的「海上吉普賽人」, 因為被認為是「海上遊牧民族」等現存的最後一個海洋遊牧民族。他們甚至沒有可以稱為自己家的存在, 幾乎沒有時鐘、日曆、生日等,幾乎感覺不到時間和年齡, 他們擁有的是與海洋的融合。
  • 這個民族生活在人間仙境,卻除了海洋別無居所,一生無法踏上陸地
    這裡是馬來西亞最美的海域,被譽為「上帝的眼淚」——這裡是仙本那「仙本那」在馬來語中的意思是「完美的」。這裡地處熱帶,但降水充足,四季溫差小。無論你何時去,它都不吝嗇於將潔白的沙灘、寶石藍的天空、絕美的海洋世界,毫無保留的呈現。
  • 巴瑤族:沒有國籍,居無定所,世界上最後的海洋遊牧民族
    今天我們來說一下被稱為世界上最後的海洋遊牧民族」巴瑤族「。他們在水裡比在陸地上更加舒服,千百年來,巴瑤族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尼之間的海洋中流浪,哪裡是東南亞廣大的珊瑚三角區,跨越東南亞6個國家,是地球上海洋物種多樣性最豐富的區域,分布著全球約76%的珊瑚和巖礁魚類,還包括藍鯨、儒艮、侏儒海馬等諸多海洋珍稀動物。因為他們沒有國籍、起源不明、居無定所。
  • 世界最後一個海上遊牧民族,沒有國籍,為何一生漂泊海上不能上岸
    世界上最後一個海洋遊牧民族----巴瑤族巴瑤族,因為他們常年生活在馬來西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海域,所以他們與海洋的關係是如此親密,以致於幾乎從未離開過,他們有著一個很浪漫的名字,「海上吉普賽人」。
  • 「最後的一支海洋吉普賽人」:迫於生計,有著異於常人的身體
    近年來,各國旅遊業發展都十分樂觀,特別是在我國周圍的國家,如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而在馬來西亞或者菲律賓等地方遊玩過得遊客應該都有見過海面上一座座星零分散的簡易小屋吧,而這些都是生活在海上的民族。上述說的其實是常年不上岸的巴瑤人,這個海上民族有著天生黝黑的皮膚,世代以海為家,被人們稱之為「最後的一支海洋吉普賽人」,而小船就是他們的另一個家,也成為了通往內陸的主要交通工具,因長年在水中生活,早已熟識水性,所以他們都有著異於常人的身體。對於他們來說一天不是24小時,由於他們與外界完全不同,都是通過潮汐的運動來衡量時間,而不像我們需要用分鐘和小時計算。
  • 生活在海洋裡的民族,為了習慣從小戳破耳膜,現實版「美人魚」?
    美人魚是存在電影當中的生物,自從美人魚概念被初次提出,尋找美人魚是一些不法分子的目標,目的就是為了找到美人魚從而獲得金錢,這麼多年來我們只聽說過美人魚傳說,卻沒有任何人親眼見到過美人魚,可是地球上有這樣一個特殊的民族,他們被稱為現實版的美人魚,無論是他們的吃穿住行還是上學娛樂,全都在海洋,世世代代都在海洋中度過
  • 東南亞的「神奇」民族,沒有國籍和領土,世代只能生活在海裡
    在我們的所生活的地球上,人類屬於陸生的生物,是生活在陸地上的,而海洋中生存的都是魚類,但是神奇的是,造我們所生活的地球上有這樣一個特別神奇的民族,他們沒有屬於自己的土地,只能常年祖祖輩輩生活在海裡,說到這,大家可能都會想到,這莫非是「美人魚」?
  • 被遺忘的海洋遊牧族群,族人從小被刺破耳膜,沒有國籍,居無定所
    在地球還存在著許多的未知,我們所生活的陸地只佔地球面積的十分之三,在浩瀚的海洋深處,哪怕存在一座島嶼也許都無人知道。在刷爆網絡的旅遊勝地馬來西亞仙本那,那個如同蔚藍仙境的天堂,卻住著一個被遺忘的海洋遊牧民族——巴瑤族。
  • 世界最像「魚」的民族:常年生活在海洋裡,潛入水中捕魚不費勁
    但是這個世界最像「魚」的民族:常年生活在海洋裡,潛入水中捕魚不費勁。該民族生活在東南亞,生活的區域隸屬於馬來西亞。馬來西亞我們都不陌生,就算沒到過聽也聽得多了。馬來西亞是一個多種族國家,伊斯蘭是他們的主要宗教。作為一個擁有發達旅遊業的國家,馬來西亞每年賺得的旅遊收入是非常多的。馬來西亞境內還有很多未開發區域,有著大片的森林,同樣也有著大片的清澈海面。
  • 全球最特殊的兩大民族,不受任何國家管轄,生活在荒漠和海洋中
    比如說位於西亞、北非荒原沙漠地帶的貝都因人,它們就是世界上最自由的民族之一。貝都因人屬於阿拉伯民族的一部分,曾經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族群,但是後來在歷史中因為遭遇阿拉伯地區數個王國的屠殺,從而導致人口睡覺,並且分散在各個地區生活。而這裡要說的,則是存在於西亞、北非荒原沙漠地帶,最純正的貝都因人。貝都因人主要以氏族部落為生活單位,過著荒野遊牧的生活。
  • 陸地的老大哥——海洋
    你也許並不清楚地球上的生命誕生於海洋,但是從3億年前總鰭魚登陸以後,陸生動物們從此離開了海洋,開始了它們「天高任鳥飛」的自由生活。習慣了陸地豐富多彩的生活的動物們,以為海洋深冷黑暗而無趣,但我們忘記了,祖先總鰭魚只是海洋生命中的一個小小分支,而與海洋比起來,寬廣的陸地也只是一個小弟。海洋有多大,我們先從幾個數字感受一下。
  • 生於大海,葬於大海,沒有國籍的一個民族,無法在陸地上長久居留
    然而,世界上卻有一個民族一輩子都在海上生活,他們生於大海,葬於大海,沒有國籍,幾乎不會踏上陸地。對這一民族而言,大海既是樂園,也是一個永遠都掙脫不了的枷鎖。 巴瑤族,是東南亞的一個民族,被稱為「海上吉普賽人」,是世界上最後一支海洋遊牧民族。數百年來,巴瑤族人一直生活在菲律賓、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之間的海域,以潛海捕魚為生。
  • 世界唯一的海洋民族,不屬於任何國家,一輩子只能生活在海上
    旅遊,最吸引人的便是去一些未曾去過的地方,看一些沒見過甚至沒有聽聞過的人情世故。眾所周知,世界上幾乎所有的人都是生活在陸地上的,即使在一片一望無際的大海上,人們也會選擇在一座不會被海水漲潮時淹沒的海島棲息生活,因此土地對於任何一個國家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資源,很難想像沒有土地該如何生存下去,更不用說旅遊了。
  • 世界上最後一隻海洋遊牧民族——巴瑤族
    此次攝影地點馬來西亞--仙本那巴瑤族是東南亞的一個民族生活在印度尼西亞、菲律賓及馬來西亞附近的海域有著「海上吉普賽人」之稱巴瑤一詞在馬來語中是海上之民的意思他們甚至可以潛到30米水下海域捕魚,尋找珍珠等不過聽導遊說,他們只能在海上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