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功夫好啊 ,真滴好 ,少林功夫棒啊 ,真滴棒 ,我是鐵頭功 ,無敵鐵頭功 ,你是金剛腿 ,我是金剛腿。」
看過周星馳的《少林足球》的小夥伴們聽到這句臺詞,一定會笑半天,畢竟當年周星馳的無釐頭風格深受大家的喜愛。
最近新版的《倚天屠龍記》又上映不久,裡面的少林派想必又會掀起一場血雨腥風,但是少林功夫好在哪裡,棒在哪,拋開小說影視的誇張,真實的少林又是怎麼樣的?今天奇譚君就給大家講講真實的少林歷史,走進少林的前世今生。
在武俠小說中,少林派的創始人是達摩祖師,中國歷史上的許多佛教高僧都有據可考,可是達摩祖師是個例外,他好像個世外高人一般,來去無蹤。但是去過嵩山少林寺的朋友都知道那裡有個達摩洞,達摩在裡面閉關修煉,久而久之,就他的影子竟然印在了石壁上,至今仍然能夠看到他的影像。
相傳達摩是南天竺王的第三子,名剎帝利,剎帝利是什麼意思呢,就像我們今天的土豪,但是他是個有貴族文化的土豪,本來他可以當上ceo,贏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巔峰,可是他並沒有這麼做。
我們的土豪小王子跟釋迦摩尼有著一樣遠大的志向,他放棄了優越的生活,毅然決然地踏上了傳佛之路,中土之行,長路漫漫,漫天的黃沙時刻吞噬著旅客的生命,如果沒有頑強的意志力和堅定的信念,恐怕達摩早已客死異鄉。
終於,他到達了南朝的梁國,見到了梁武帝蕭衍,蕭衍是一名虔誠的佛教徒,為了興盛佛教,曾經三次召開無遮大會,令佛教成為梁國的主要宗教,兩位佛教的布道者相見,應該會擦出智慧的火花,可是事實並非如此,兩個人對佛教的觀點截然相反,道不同不相為謀,最後達摩北上北魏國,在河南的少室山隱居。
少林寺中至今仍保存著許多關於達摩有關的遺物,例如千佛殿前的「達摩亭」,少室山腳下的「達摩庵」,少室山頂的「達摩洞」「面壁石」,天王殿西北的「一葦渡江」石像,如果說達摩跟少林寺無關,那未免是睜眼說瞎話,但是達摩是少林寺的創始人這種說法,更有可能前世之事安插在後人身上,就像當初後世尊稱朱元璋為「高祖」一個道理。
金庸武俠小說中,《易筋經》是一門高深的武功秘籍,習練這種武功,可以易經洗髓,功力大增,歷史上也確實有《易筋經》《洗髓經》相關的故事,相傳達摩圓寂之後,提著一隻芒鞋永登西方極樂世界,面壁石開始破損,僧人在修復的時候,意外發現了一個石箱子,將箱子的膠烤開之後,裡面竟有兩本書,一本是《易筋經》,另一本就是《洗髓經》。
僧人發現《易筋經》是一本武學著作,就練了起來,少林寺練功夫的風氣由此展開,後來《易筋經》傳到了隋末唐初的「風塵三俠」的虯髯客手裡,虯髯客又傳到了李靖的手中,輾轉之後,這部奇書流傳到了一個老和尚的手中,這個老和尚可不是一般人,他就是抗金英雄的嶽飛的師傅,可以說嶽飛一身的武藝就是這位老和尚的功勞,但是令人意外的是,他並沒有把這本書傳給嶽飛,而是傳給了另一位抗金英雄牛皋,或許在老和尚眼中,嶽飛的今後的命運已經被他看破了吧,所以他才將這本奇書傳給了更有可能傳下去的牛皋。
如今,少林寺在方丈釋永信的帶領下,已經在全世界聲名遠播,成為中華文化的一張名片,在國外調查的有關中國的詞彙排名中,少林二字排名第一,可見少林寺在老外眼裡的分量,我們一直在抵禦外國文化入侵,其實我們也可以用自己的文化」入侵「別國,這樣的中國才能真正引領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