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字,刀收禾也,禾即財富,刀則為手段,以各種手段得到財富,是為獲利。而擁有了「利」字作為姓氏的利家人,就將他們姓氏之字中的內涵發揮到了極致。
利良奕是晚清末年生人,早年家境一般,一家人靠著務農才勉強生存了下去。直到1860年,當時出現了一批移民熱,大量的中國人都自願或者被迫去了別國做工,而利良奕就在那個時候帶著妻子去了舊金山,開始在一處金礦幹苦力。
三十幾年打拼下來,利良奕才小有積蓄,到1896年回了國,開始在香港做內衣、布匹的生意。生意做大了一些之後,利良奕接觸到了鴉片。他發現鴉片成本低售價高,而且「市場」還很大,從此開始了販賣鴉片的生意。
幾年之後,利家就包攬了澳門、香港兩地的鴉片進出口的貿易,到了20世紀初時,利家就成了香港知名的鴉片大王了。但今天的主角卻不是利良奕,而是利良奕的兒子利希慎。
利希慎是利良奕出國之後,在美國夏威夷生下的孩子。1879年,利希慎出生,之後就在美國就讀,接受美式教育,同時在利良奕的教導之下,利希慎便精通中英兩語。1896年,漸漸年邁的利良奕越發思念故土,17歲的利希慎就跟著父親回到了香港。
回到香港之後,利希慎進入了香港皇仁書院讀書,從此開始深入了解了香港和中國現狀,並且嘗試將自己在美國所學用到利家在香港的生意上。在利希慎的幫助之下,利良奕還吃下了海上運輸的生意,以此才打通了鴉片進口轉運的航道,使得李家人的財富開始快速積累。
後來,利良奕去世之後,利希慎就接過了父親的擔子,並且一邊維持著已然相當穩定的鴉片事業,一邊還開始在房地產上開拓家族生意。
在1923年時候,利希慎就以380萬港元的價格買到了銅鑼灣西部的一大片土地,在1924年1月,他又以三百多萬美元的價格將蘇格蘭鄉紳手下的銅鑼灣土地購入,此時,幾乎整個銅鑼灣的土地都在利希慎的手下了。
利希慎得到銅鑼灣之後,立即開始對這片地區開始進行現代化建設。早在1923年末,利希慎就修建了一座擁有少見的旋轉舞臺的劇院——利舞臺,利舞臺建設成功後,香港還專門開設了一條電車班次來為利舞臺載客。
利希慎對銅鑼灣的建設,也為現在銅鑼灣的繁榮打下了基礎,到如今,銅鑼灣已經成為享譽世界的國際化商業街了。它繁華到什麼地步呢?在2019年時,國際著名奢侈品牌Prada就因為付不起月租而不得不關店,而這個店面的月租金高達900萬港元!
由今窺古,可見利希慎領導的利家到底有多麼繁盛,他幾乎在鴉片、紡織、房地產、金融、海運、貿易等商業領域都佔據了大部分市場,而銅鑼灣的購入和修建,更是標誌著他成為了當時獲得最高成就的香港華人。
可惜,利家雖然收割了很多「禾」,但用的「刀」卻並不乾淨。利家人是靠著販賣鴉片起家的,而鴉片是禍國殃民的毒品,因此利家雖然獲得了很高的成就,但卻並不怎麼招人待見。
而且利良奕和利希慎在這些年裡也與香港不少本土勢力交惡,立了很多仇家。1928年4月30日時,利希慎就遭到了暗殺,連續三聲槍響帶走了利希慎的生命。雖然利希慎死了,但其生前卻生了七個兒子八個女兒,這些兒女們將利希慎超過百億的財富繼承了下來。
利希慎死時,不僅香港警方大為震動,開始全力捉拿兇手,利家也懸賞兩萬大洋要兇手的項上人頭,可惜直到今日,兇手也還沒查明究竟是誰,49歲的利希慎就這麼不明不白地死了,所以老祖宗莫不是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