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山修行佛法感化猛虎,92歲的他爬山步履矯健,死後留下舍利!

2020-12-11 寧文山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六祖慧能

佛門有句話說:如阿揭陀藥,能療一切毒,佛福田如是,滅諸煩惱患。可真正能做到這樣境界的人又能有多少呢?五蘊皆苦,眾生萬象這樣弘大精微的佛法非凡俗人能懂。可是近代佛門的一位高僧大德——廣欽和尚,他的功德和法性令人瞻仰讚嘆。他的一生一心向佛,行善苦修;他的佛理啟迪了無數僧眾,度化了無數眾生。

年少佛蔭

廣欽大師1892年生於福建惠安,俗家本來姓黃。幼時家貧,親生父母無奈只好將他過繼給同村的一戶李姓人家作養子。李家世代務農,種植水果,家境殷實,養母更是將大師當成親生孩子一樣撫養。

年少的廣欽聰明懂事,小小年紀慧根具足。養母信奉佛教,常常以善因佛理教導廣欽。在這樣日復一日的薰陶中,廣欽也頗具佛緣一心向善,跟著養母一起吃齋念佛,一絲不苟地遵循佛家戒律。

令人悲痛的是,心地善良的養父母在廣欽十一歲的時候離開了人世。正是悲痛時候的廣欽卻發現家裡的其他親戚不但沒有為父母的離世感到悲傷,卻早已打起了父母留給他的遺產的主意。僅有十餘歲的廣欽這時就顯示出了高僧的氣度,將家財散盡到孤身一人來到泉州承天寺出家。

可是出家的路卻不那麼順利,來到承天寺時,住持看廣欽的年紀太小,沒有同意他出家的請求,而是將寺廟裡的苦活累活都交給廣欽來幹。雖然廣欽每日過的是種菜除草的艱苦日子,但是他處之不驚,安然若素,任勞任怨地將住持吩咐的任務完成好。命運多舛,34歲的廣欽大師終於在承天寺出家,下定決心畢生苦修研道。

菩提悟道

說起廣欽大師的悟道經歷,僧眾之間流傳著幾個關於大師的傳說軼聞。

據說廣欽大師42歲時在清源山中苦修,尋到了半山峭壁的一個幽暗洞穴之中參禪,靜坐幾天後有一隻老虎歸來,未曾想大師竟然誤入猛虎洞穴。正值危險情境,廣欽大師竟然沒有一絲恐懼,看見虎來,告訴猛虎這處洞穴已經別他用作修行之地,請它再找一個安身之處。

講完這話老虎竟無傷人之意,反而頜首作禮,意在聽聞佛法。於是廣欽大師就講了佛法三皈依,老虎聽後搖尾離去。因由此事,「伏虎大師」的稱號就在一眾信徒僧眾中不脛而走了。

還有一次,廣欽大師在山中入定,此次入定長達幾月,非但不吃不喝,就連呼吸也停止了。徒弟們心中焦急擔心大師出事,卻沒有辦法將大師喚出定境。居然還有人懷疑大師已經圓寂,多次要求承天寺方丈將他火化。幸得方丈謹慎,去普濟寺請來了弘一大師一同上山探望,弘一大師佛法精深,旋即看出廣欽正在定中,在廣欽額前三次彈指,喚他出定。

從這幾次的事件中,廣欽大師的名聲越傳越遠,也越來越多的人千裡迢迢只為了見廣欽法師一面。求道問法的人更是不計其數,就連蔣經國也十分佩服他的修為。

渡己化人

84歲高齡的廣欽大師終於在眾多弟子的強烈要求下赴臺灣講學,這一講就是數十年。期間有一位弟子非常有幸能夠跟老先生學法,一次大師帶大家登山,路上怪石嶙峋,障礙很多。年輕的弟子有些力不從心,本來還擔心老和尚是否能登山路。

沒想到廣欽大師身輕如燕,步履如飛,大家很難跟上大師的步伐。當大家累得筋疲力盡時,已經92歲的大師卻悠然回身,拋下一句箴言:「要走好哦!」弟子們頓時明白了法師開示,學佛一如登山,求法之路總是充滿艱難險阻。只有真正地走上學佛之路,才知道「走好」是多麼的不容易啊。

廣欽大師名聲大噪時,有許多人來問老先生修佛的法門,老先生總是微笑答道:「老實念佛。」這樣的回答讓大家感到不理解,有人問道:「我已經很努力念佛,一有時間我就打開佛經,生活中我也謹慎處事常念「阿彌陀佛」,為什麼我沒有您的功力修為呢?」

老先生一聽將桌上茶盞端起,輕拈一口香茶,說道:「你看我嗆著了嗎?此時我正在念佛呢!有空的時候就念佛,你和佛不過是點頭之交,怎麼能希望他在關鍵時刻幫你呢?」眾人聽後皆感到慚愧,像廣欽大師一樣有定力有德行的人真是太少,而大家的修佛勁頭較之大師還是遠遠不夠呀!

數十年間,廣欽大師度化之眾數以萬計,籌集善款修建的寺廟更是不計其數,為臺廣的善男信女們做出了很大的貢獻。聽過他講學的弟子也有很多成了十分厲害的大師,在廣欽大師死後還時常懷念他。

高僧圓寂

大師將要圓寂的十多天前,他就清晰地感知到自己往生的時間。他命令眾僧眾與他一起誦經。在三四天的時間裡,他一人誦了整整一部《大藏經》,日夜不停,沒有休息。大家害怕大師的身體吃不消,就提議幫他念經,可是卻遭到了老先生的堅決拒絕。「一個人念一個人的經,一個人決定一個人的生死,你們幫我念有什麼用呢?」

在這樣辛苦地念了十天經文後廣欽大師圓寂了。在他圓寂的最後一刻,他為眾生留下了值得人品味的五個字「無來亦無去」,說完向西方極樂世界。當時來拜祭的人填滿大街小巷,大家都十分感念這位佛法精深,受人愛戴的僧人。在火化當天有很多在場的信眾求到了廣欽大師的佛骨舍利。

廣欽大師的一生從未鬆懈苦修。早年的艱難生活磨練了他苦修的心智,35歲出家創造了很多奇蹟,佛蔭能感化猛虎,晚年應弟子之請求開壇講法,普渡眾生。是當之無愧的「佛教界的國寶」。

雖然廣欽大師已經圓寂,但是他的德行和功績依然造福著人間,他的名言和事跡依然鼓舞著很多修行者。直到今天我們依然未能忘記大師給我們的開示,我相信每個人都會希望廣欽大師的風範流傳下去。

相關焦點

  • 他一生素食活到120歲,走遍中國五大名山佛寺,去世留下數百舍利
    導語:他一生素食活到120歲,走遍中國五大名山佛寺,去世留下數百舍利中國擁有著悠久的歷史,作為世界的古國之一,中華文化的傳承卻是在世界上獨有的一個國家,而在中國傳統文化文化裡面,是少不了宗教文化的傳承。
  • 惟賢長老靈骨舍利入塔法會在重慶南山塗山寺隆重舉行
    佛教在線重慶訊  2014年6月5日上午,重慶佛教界在南山塗山寺隆重舉行惟賢長老靈骨舍利入塔祈禱法會。他深切地緬懷了一代佛門大德惟賢長老一生的弘法歷程,高度評價了惟賢長老的品德和學養。他說,2013年2月2日長老舍報西去,一年來,我時常處在對長老深深的懷念之中。他的諄諄教誨時時在我耳邊縈繞,他那慈顏悅色、單薄而堅強的形像時時浮現在我的眼前,指引著、激勵著我們在弘法利生的道路上完成他未盡的事業。今天,我們在此隆重舉行一代佛門大德惟賢長老靈骨舍利入塔祈禱法會,緬懷和追思長老的恩德。
  • 為何得道高僧死後會留下舍利子?舍利子到底是什麼?有何神奇之處
    舍利與塔是印度人民用來朝拜供奉的,如果是得道高僧經過火化而留下的舍利,在他們看來會尤為珍貴據傳2500年前釋迦摩尼涅槃之後,弟子遵循囑咐將其遺體火化,最後骨灰中遺留下來一塊頭頂骨、四顆牙齒、兩塊肩胛骨、一節中指指骨,被後人稱之為佛舍利。此外留下了很多晶瑩剔透、五光十色的小珠子,便是舍利子。
  • 深圳弘法寺300餘人三步一拜朝山 瞻禮本煥長老舍利
    2017年12月10日,深圳弘法寺義工、善信三百餘人一同朝山,並瞻禮本煥長老舍利。 上午8時,伴著暖冬的陽光,朝山隊伍從仙湖植物園大門處起香,在莊嚴的「南無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的聖號聲中,三步一拜,朝禮至弘法寺法堂。 朝山隊伍到達寺院後,在法堂前瞻禮了本煥長老舍利。受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深圳弘法寺方丈印順大和尚委託,常住法師恭請本煥長老舍利至法堂前受大眾瞻禮。
  • 高僧120歲作古,體內有百餘顆舍利,留下一字遺言令眾人迷惑!
    本文原創,未經允許,禁止轉載高僧120歲作古,體內有百餘顆舍利,留下一字遺言令眾人迷惑!佛教的發展衍生出了一大批苦練修行的高僧,他們看破紅塵往事,一心一意撲倒佛教事業上,朝禮拜佛。在他們其中有一位叫虛雲禪師的高僧,他是中國近代的第一高僧,他的一生培養了無數僧人,將佛教的傳承發揚光大,120歲高齡時作古,向世間留下了一字遺言,你猜猜它是什麼呢?
  • 虛雲和尚:剛出生母親就去世,19歲出家,120歲圓寂後化為舍利子
    他出生的時候並不是一個孩子的模樣,而是一個肉團,他的生母知曉以後氣壅而死。在死後的第二天,以為賣藥的老翁將肉團剖開,就得到了虛雲和尚。後來他被自己的庶母撫養長大。三、與佛結緣作為來之不易的老來子,虛雲和尚受到了一家人的重視,自幼飽讀詩書。在這些年間,他也沒有接觸過佛教,直到他13歲的時候,轉機出現了。這一年他的祖母去世了,於是他跟著父親將祖母的遺體運回家鄉安葬。
  • 華容紡織進軍「百億產業」步履矯健
    華容紡織進軍「百億產業」步履矯健 2017-02-23 11:07:13 來源:嶽陽日報   2月
  • 靈骨舍利神曜無方——記潮音禪院朝拜舍利參學遊記
    程教授用梵、漢文比較,從圓滿的智慧、自利利他、玄奘大師對《心經》的推動的三方面展開了對《心經》的品讀,從諸法空相、般若之果、禮讚般若三個方面來解讀行深般若波羅密的甚深妙義。當輪到我的時候,我輕步上前,跪拜在大師舍利前,仰慕、恭敬、敬畏之心由然而升,我多想讓時間在此刻留住,想讓自己和大師多相處一會。腦海中再一次(第一次是在印度玄奘大師紀念館)呈現出大師「不求得大法,誓不東歸一步」捨身求法經歷千生萬死走完的西行求法之路,以無我無人無眾生無壽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體現了大乘佛法菩薩渡化眾生的真實事跡。
  • 他曾蒙冤入獄22年,用自己的血寫了19部經書,活了106歲
    他曾蒙冤入獄22年,用自己的血寫了19部經書,活了106歲順治皇帝曾作《順治歸山詩》,裡面有一句:黃金白玉非為貴,唯有袈裟披肩難。意思是說,世間黃金白玉並不寶貴,只有身披袈裟,剃度出家才是最難得的。他,23歲出家,30歲徒步300多裡,從河北三步一拜直到五臺山,51歲蒙冤入獄22年;他,用自己的血液抄寫19部佛經;他,死後化身五彩舍利,超過十萬名信眾送行。這個人,就是被譽為中國佛教界之傳奇的本煥長老。1907年,本煥長老出生於湖北武漢市新洲區,俗名叫張鳳珊。7歲的時候,父母送他入私塾讀書,這段學習經歷有6年之久。
  • 他是中國第一高僧,活到120歲,死前留下一字,至今無人參透
    使節歷經千山萬水為漢明帝帶回了佛法經典,開始向民眾大肆宣傳佛教,並在洛陽修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寺廟白馬寺。而後的幾千年裡,佛教如同遍地芝麻一樣在中國紮根繁衍,一直受到各個朝代統治者的推崇,平民百姓也十分相信佛教能給人帶來平安康樂、忘卻世間煩惱,尋求內心的安寧。佛教在中國蓬勃發展,寺廟佛塔如同現代林立的高樓一樣一座一座的修建,為中華文化留下璀璨的瑰寶。
  • 佛祖舍利的佛指舍利
    法門寺佛指舍利,是釋迦牟尼入滅後遺世的一節指骨,至今時歷二千五百年,它的存在是個奇蹟。
  • 舍利子與舍利花有什麼區別
    舍利子:  舍利子原指佛教祖師釋迦牟尼佛,圓寂火化後留下的遺骨和珠狀寶石樣生成物。
  • 《比叡山延曆寺:修行與教學的靈峰》:千日回峰行,苦修之巔
    但他對當時和貴族牽連過深的奈良佛教沒有認同感,放棄了僧團中的名利,回到了故鄉滋賀大津的比叡山苦修,埋頭經文,在講述一切眾生悉皆成佛的《法華經》中,他找到了自己理想中的佛法。確信了以《法華經》為核心的中國天台宗,正是日本需要的新佛教。
  • 心中的聖地(92)——丁青孜珠寺
    佛祖辛繞彌沃在弘揚佛法時,曾在孜珠山傳法,給予巨大的加持。並且授記,今後孜珠山會對苯教佛法的發展和傳播有著深遠的影響,會有許多利益眾生的大成就者出現。此後歷代在神山修行者中湧現出了80位大成就者,並留下了他們的珍貴遺蹟。如有辛美祖普、東炯大師、佔巴南喀大師、才旺仁曾大師、羅丹尼布大師、桑傑林巴大師等,以及他們和蓮花生大師修行的山洞,並在石壁上留下了手印和腳印。
  • 釋迦牟尼佛的佛牙舍利究竟有幾顆?分別存在何處?
    那麼,釋迦牟尼佛在人間示現入滅之後,留下了幾顆佛牙舍利,而這些舍利如今又分別在何處呢?別著急,且聽我慢慢道來。佛就告訴他說:「在我入般涅槃之後,你們取佛舍利,用平等之心分布三界、一切六道,作為世間供養。」這時,天帝釋提桓因就忍不住了,出來向佛請求道:「我等天眾,希望能夠迎請佛陀的半身舍利,在天上深心至誠供養。」
  • 近代傳奇高僧廣欽老和尚:感化猛虎 入定四月
    清源山是一座荒山,茅草叢生,山如堆木,後山更是叢林密布,常有鄉人入山打柴。廣欽法師進山後往高處攀登,找到一個山洞,寬五六尺,高一人許,可供一人安住,於是就在洞中坐禪念佛。十多斤米吃完之後,廣欽法師就以野果之類充飢,斷了人間煙火,成為專吃蔬果的自然人(後來前往臺灣,也一直以水果為食,因此信眾稱他為「水果師」)。  清源後山猴子很多,偶而還有老虎出沒。
  • 佛法小知識46:什麼是舍利子?
    舍利與塔最初都是印度佛教中存在的事物,後來佛教傳入中國,在中國流傳開來,到了今天,舍利子仍然是一個非常佛教化的概念,但塔卻已經非常中國化了。舍利又叫做舍利子,是梵語Sarira的音譯,也譯作設利羅、室利羅,它的本義是遺骨或骨身,最初是指佛祖釋迦牟尼佛涅槃後遺體經過火化所形成的事物(常為珠狀),後來引申開來,有修行、有德行的佛教高僧、長者火化後的所形成的事物做舍利子。
  • 四大名山,四位菩薩,四種修行佛法!
    地藏菩薩之「大願」,是指他的願心極大,要普度所有的眾生(包括動物乃至地獄之中的餓鬼等一切生靈),只要地獄沒有度空,他就不成為佛。      觀音菩薩之「大悲」,是指他的胸懷極為慈悲,即所謂「大慈大悲」。
  • 佛家的舍利到底是什麼?舍利是鑽石嗎?舍利子到底是怎樣形成的?
    佛家的舍利到底是什麼?舍利子是鑽石嗎?舍利子到底是怎樣形成的?在佛教中,高僧圓寂之後,所留下頭髮、骨骼、牙齒等等均稱為舍利,而其中舍利子則為那些高僧火化之後留下的堅固物質,因為被認為是大德煉化之物,所以更被佛家視若珍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