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O JIA NING
藝/履/微/痕
郭嘉寧/ 文
我是一個愛畫畫的人,學習藝術是要靠智慧和才能的,我知道自己不是智者,學東西也比較慢,畫起畫來也是慢慢的,學畫的經歷艱辛而又漫長,在搞得「廢畫三千」而無可奈何時,堅持便成為是一種安慰,既可笑又荒唐。我很羨慕別人三下五除二就能畫好一張畫,現在畫畫的手頭都比較快。我從小就一直喜歡畫畫,也許這與我的家庭環境有關,也可能與我血液裡面的遺傳基因有關。幼兒園時,操場上留下我用白粉筆畫的大馬;小學時,校園櫥窗裡有我的第一次個人畫展;大學時代,我學習油畫,畢業之後,因為喜歡選擇了工筆畫。
梨園尋夢系列 郭嘉寧 作
學習工筆畫,始於對寫意畫的高深、而又意筆草草的忌畏。我並非不喜歡寫意畫,相反,對於寫意畫非常的喜歡,從小就學習寫意畫,但工筆畫更適合我。因為沒多少複雜的想法,我卻在用大量的時間耗費在近似於一種機械的「勞作」之中。還好,目標在前方,只要堅定信心,就能朝向目標不斷奮進,這也耗費了我幾乎所有的業餘時間。只是覺得畫畫不僅要執著,還要耐得住寂寞。「不經一翻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試想,哪一個在藝術旅途上的虔誠尋夢者不是如此。「廢畫三千」的過程必不可少,量變帶來質變,熟才能生巧。結果如何暫不去思考。李可染先生說的好:做個苦學派,沒錯。
梨園尋夢系列 郭嘉寧 作
當今的中國畫壇,很多人形容「盛世丹青工筆多」,其實毋寧說是「工筆的盛世」。工筆畫在精緻深入刻畫、人物神態的表達、表現空間透視,以及色彩表現上有著無法比擬的優勢,促使其進入當代畫壇中的主流地位。工筆人物畫在表現人物造型,表達精神氣質上對畫家有極高的要求,既能「氣韻生動」,又追求藝術個性者實屬不易。
近年來,我執著於工筆人物畫創作,《青春如歌》等系列人物畫採用了金箋卡紙作為媒材,雙鉤並三礬九染,結合填色、烘託、罩染等表現手法,傳統技藝結合現代的審美情趣,努力去把握「形神兼備」的方向,遠離工匠製作和年畫的樣式,展示了女性的清俊、雅靜、質樸和端莊之神情。畫風抒情、細膩,豔而不俗,表達出一種別樣的女性形象美,盡力讓觀者體味到浪漫與唯美情懷的同時,也逐漸形成了我作品中的審美語言習慣,成了我繪畫上始終追求的目標。
《青春如歌》郭嘉寧 作
藝術是要體現生活,而又高於生活,中國畫是高度地概括,重法度、講程式的,中國歷代畫家對生活長期的提煉和積澱,使藝術語言更加概括、更加豐富,形成了具有中華民族傳統特點的藝術形式,這與戲曲的表現方式有異曲同工之妙。工筆畫好比舞臺上的旦行,旦角多表現善良的女性,演員不論在化妝、服裝、唱腔、表演和舉手投足之間,須追求細膩、甜美、雋永,營造出一種內在情感豐富而又優美的藝術效果,這也正是工筆畫所追求的。
《青春如歌》郭嘉寧 作
近來我又創作了《梨園尋夢》系列,期間我深入臺前幕後,與戲曲演員交流拍照,收集素材,認真觀察他們的神態和身段唱腔。創作時在精準造型和傳神達意的基礎上,適度對戲曲人物形象與動態進行誇張,使其更為鮮活生動,讓畫面具有張力,展現出工筆人物畫的裝飾美和色彩美,使作品雅俗共賞,達到藝術的感染力。
《絲路花語》郭嘉寧 作
《絲路花語》局部 郭嘉寧 作
在畫畫之餘,也常常思考一些有關畫面之外的問題,例如畫家應該具備什麼樣的品質。我認為一個畫家應該具有多重性格,他要像詩人般敏感,還像科學家般理性、雜技演員般技能高超、運動員般吃苦耐勞,更像出家人那般耐得住寂寞,這樣才能把藝術進行下去,否則,你是做不了畫畫這個行當的。在現在這個新時期,我們年輕這一輩的畫家大多不乏才情和膽氣,也不乏刻苦精神,這些都是走向成功的必備條件。我們應該要在提高見識、開闊眼界上多下功夫,多研究多思考。同時,我們還應該認識到中國畫是為人的精神而生的,因畫家的人格、學養、修養而增值。所以一個志存高遠的畫家應該走技道雙修之路。
郭嘉寧在創作《絲路花語》作品
一件好的藝術作品總是非常講究的,它並不去力求逼真,而是和客觀之間有一定的距離,這距離則是藝術家的獨特風格,這風格中有他的人格魅力,這魅力則是藝術家的視覺智慧,智慧的來源有學術歷史的繼承,也有對生命的尊重和對自然的歌頌。好作品不需要人為的炒作,它會逐漸地被人們喜愛。歷史上留下的傑作沒有獲過大獎,也沒有外國人的炒作,幾千年能留下來的,就是由於人們的鐘愛才得以流傳。因此,我們就要好好畫畫,畫好畫,這樣才無愧於我們這個時代。
梨園尋夢系列 郭嘉寧 作
名師點評
TEACHER REVIEWS
原福建省畫院郭東健院長指導創作
郭東健
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畫學會理事、民盟中央美術院理事、原福建省畫院院長、福建省美協副主席
郭嘉寧自幼得到家傳,後又進入專業院校系統學習,掌握了一套較為熟練的繪畫技巧。近年他執著於人物畫,創作了一系列工筆女性題材作品,畫面呈現出當代青年的時尚情調和清新特質,也洋溢出一股都市少女所特有的青春氣息。對當下工筆畫壇普遍存在的重美豔、輕格調,重描摹、輕氣象的現象,嘉寧是有所警覺並保持著一定距離的。
年輕人的畫自是充滿朝氣,充滿遐想,同時也會留有一些稚嫩之氣,郭嘉寧的系列人物畫也不例外。但可貴的是,他的作品也明顯展現出了:一種自信,這種自信無疑源自於他對人物造型的足夠理解和駕馭能力之上;一種自覺,這種自覺源於他謙和勤奮、獨甘寂莫、腳踏實地的從藝精神;一種自適,這種自適感源於他現實體驗中獲取的靈感,源自於他對近景生活的獨特感悟。由此我們很容易從他的畫面中讀到嫻雅和舒適,從容和精緻,還有那些耐人尋味的柔美情境和細節描繪,這些都形成了屬於嘉寧自己的抒情浪漫圖式。
梨園尋夢系列 郭嘉寧 作
楊挺
中國畫學會理事、原福建省畫院副院長、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美術師、福建省美協山水畫藝委會副主任
郭嘉寧筆下塑造的女性形象,採用鮮明活脫的色彩、精緻婉轉的線條、黑白分明的藝術圖式語言,或飄逸,或婰雅,或新潮,或幽謐,或深邃,連綴成一曲花季的讚歌,蕩漾在觀者心間,泛起了一串串起伏的漣漪。可以看得出作者在構思和畫面處理上是頗費心機的。
郭嘉寧出生於丹青世家,自幼就受家庭環境的薰陶,酷愛繪畫與書法,在多位老師的教誨和點撥下,勤奮耕耘,兢兢業業,成績顯著。其畫亦如其人,他率真秉直,誠實謙虛,勤懇為藝,是一個有朝氣有理想的年輕人。在藝術的道路上探索時難免會有迷茫,但只要堅定信念,堅持中國畫傳統的傳承和發展,沿著民族藝術的方向努力創作,郭嘉寧的藝術人生將會達到一個新的高峰!
郭嘉寧觀導師林宜耕教授作畫
林宜耕
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教授
青年畫家郭嘉寧,自幼酷愛繪畫,勤奮好學,有較好的基本功。作品有人物,花鳥,風格淡雅疏朗,輕鬆明快,有清新脫俗的氣質。在多元的工筆畫的領域中執著堅持自己的追求。無論是戲劇人物還是青春人物題材,都充分散發出畫家不凡的才氣。郭嘉寧是一位具有潛力的畫家,期待他有更傑出作品展示給我們。
郭嘉寧與中國美術家協會黨組書記、副主席徐裡合影
中國美術學院中國畫與書法藝術學院院長尉曉榕教授(右)指導創作
郭嘉寧與青年戲曲藝術演員合影
更多作品
MORE WORKS
《穠芳麗影》系列
藝術簡歷
ART RESUME
郭
嘉
寧
/
1978年生於福州丹青世家,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美術學院。自幼受祖父著名畫家郭德森啟蒙,並受國畫大師鄭乃珖教誨,師從著名畫家郭東健、楊挺、林宜耕。
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福建省美術家協會中國人物畫藝委會委員、福建省民盟書畫學會會員、福建省青年畫院畫師、北京工筆重彩畫會會員、福州市美術家協會常務理事、福州市政協書畫院畫師、福州市晉安區美術家協會副主席、福州市煙山畫院副院長。
《文化生活報》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