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天地莊周馬,江湖範蠡船。」

2020-12-18 人文天地觀

「天地莊周馬,江湖範蠡船。」此句出自唐代高適的《留上陳左相》一詩。但時至今日,此詩雖然被公眾熟知了,但它的深意卻幾乎沒幾人能懂。表面看,它的意思很淺顯,無非是「莊子騎著馬兒在天地間逍遙,範蠡划著船兒在江湖間自在」而已。

然而,真正讀過莊子,對國學有深入研究的人都知道,這理解恰是對此句的誤解。實際意思是,天地之大,任我如莊子的思想一樣,不受禮教的束縛和羈絆,策馬馳騁,返歸自然;江湖之遠,多想效仿陶朱公那樣攜手美人,遠離紅塵俗世,逍遙自在,歸隱林泉啊!當然,這種對聯的含義,也只是在紛擾塵世中的一種心靈安慰罷了,誰能真正做到呢?

天地莊周馬,江湖範蠡船。這兩句是標準的律句,工整的對仗,天地對江湖,莊周對範蠡,馬對船,沒有虛詞都是實詞相對。天地之間行莊周之馬,江湖之上放範蠡之舟,反映的是道家的思想。古讀書人常常行走在歸隱與入世之間,論語中所說的「用之則行,舍之則藏」。仕途不順的人往往用道家的思想來自我解脫。範蠡功成名就後,歸隱江湖,莊周是道家學說的主要創始人,莊子主張「天人合一」和「清靜無為」。這副對聯主題是讚揚自由自在的人生,嚮往莊周和範蠡那樣的生活。

「天地莊周馬,江湖範蠡船」是一副嚴格遵守格律的對聯,也因此被北京前大街商家當作門聯懸掛。這個店鋪面雖然不大,商品也以旗袍服飾為主。貌似和周圍其他小店沒啥不同。但是正是有了門口大氣的楹聯,讓人感覺店主人有飄飄出塵之氣,對於錢財雖然寄希望賺取「億兆」,但更多的是嚮往莊周騎馬週遊四方,以及嚮往範蠡三聚三散家財的境界。在許多店鋪中,不僅讓人高看一眼。

相關焦點

  • 「天地莊周馬,江湖範蠡船」中,「馬」和「船」分別指的是什麼
    「天地莊周馬,江湖範蠡船」這副對聯(或者說是高適的一句詩),寫了莊周和範蠡兩個人。這兩個人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不好理解的是,這「馬」和「船」究竟是什麼意思?(「天地莊周馬,江湖範蠡船」對聯)我認為,這兩個詞有兩種解讀。第一種解讀:「馬」是指飛騰萬裡的天馬,「船」是指載滿財富的樓船。
  • 中華奇絕楹聯賞析——天地莊周馬,江湖範蠡船!
    今天小編給大家搜來一對文人超炫筆墨的一對絕佳楹聯,上下聯十字之內絕妙的表達了老莊思想和春秋時期一段歷史:上聯:天地莊周馬下聯:江湖範蠡船從古至今,誰能自由駕馭廣闊天地呢?莊子不為情困、不為錢困、不為浮名困,坦坦蕩蕩自由自在,如大鵬之鳥,一飛沖天九萬裡扶搖直上;又如一匹千裡馬,在天地間自由馳騁。「天地莊周馬」要想在天地間高質量的活著,莊周思想恰似一匹馬能馱達我們到達幸福、快樂的彼岸!江湖水深險厄,有人的地方就會有江湖,人心更是險如山川,在君王身邊可謂是身處極淵,範蠡就是一位伴君伴虎的人。
  • 寫給奸臣的對聯「天地莊周馬,江湖範蠡船」為什麼掛上了商家門口
    北京的一個商家,門口掛了一幅對聯:「天地莊周馬,江湖範蠡船」,這副對聯背後還藏有一個遇人不淑的故事,大詩人高適因此而蒙羞。因此「天地莊周馬,江湖範蠡船」是一副嚴格遵守格律的對聯,所以被商家當作門聯懸掛。詩是好詩,句是好句,只不過您如果知道這副對聯是寫給誰的,恐怕會不宜為榮。二、高適古樂府《飛龍曲,留上陳左相》德以精靈降,時膺夢寐求。蒼生謝安石,天子富平侯。
  • 為何說「天地莊周馬,江湖範蠡船」這句話,代表中國人最高理想?
    為什麼在解釋「天地莊周馬,江湖範蠡船」之前,說了一通儒道佛的哲學呢?因為這句話包含了人生的大學問,或者說,包含了中國男人、中國文人的最高理想。中國男人的最高理想是什麼?我認為,哪怕是清新脫俗的男人,也無法擺脫男人的三大理想:第一,賊有錢,完全實現財務自由。
  • 【名人百科】自由浪漫的政治家和富翁——範蠡
    勾踐臥薪嘗膽,吸取教訓,後在範蠡的幫助下滅掉了吳國,雪了會稽之恥。範蠡深知勾踐的為人,只可共患難不可同安樂,於是便改姓易名,乘舟載著西施泛遊五湖(今太湖)而去。唐胡曾《詠史·五湖》詩:「不知範蠡乘舟後,更有功臣繼踵無。」亦作「範蠡出江湖」、「範蠡扁舟」、「範蠡船」、「範蠡舟」。
  • 馬雲的「中年哲學」:範蠡之道功成身退,江湖再見
    我希望換個江湖,青山不改,綠水長流,後會有期。由此,我想到了一個歷史人物,範蠡。範蠡輔佐勾踐滅吳之後,隨即泛舟五湖,雲遊四方。隨後,範蠡浮海出齊,變姓名,自謂鴟夷子皮,耕於海畔,致產數十萬。後,盡散其財,天下稱陶朱公。老子在《道德經》中寫道: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 商聖範蠡,人生八大智慧,得一便可贏一生!
    範蠡選擇陶地也是他人生智慧的體現,陶在古時處於各國之間,是一處與各國都不相干的地方,又是一個很有發展潛力的地方,它北臨中原,南接吳楚,交通便利,正是個經商的好地方。他就是在這裡生活的19年中三致千金。葛洪《抱樸子·內篇·釋滯》:「範公霸越而泛海,琴高執笏於宋康,常生降志於執鞭,莊公藏器於小吏,古人多得道而匡世,修於朝隱,蓋有餘力故也。
  • 來無錫玩「穿越」,西施莊裡憶範蠡
    相傳在春秋時期,範蠡偕西施泛舟於太湖,遨遊於七十二峰。進入五裡湖後,留戀這裡的秀麗景色,終日泛舟湖上,久久不忍離去,此後,民間就把五裡湖改稱為蠡湖。 在無錫人的眼裡,範蠡簡直是個人生贏家呀!唐代溫庭筠寫過兩句:「誰解乘舟尋範蠡,五湖煙水獨忘機。」是想學範蠡功成身退的清寂風度,和忘卻機心之志。
  • 10歲的範蠡:蓄勢待發,便可待有朝一日飛龍在天
    他是個十分擅長發掘人才和因材施教的人,將範蠡送到他的私塾,可以說是最好的選擇。莊伯也十分喜歡範蠡,這是他見過的最聰明的孩子之一,他以他多年來的教書經驗,看出這個孩子日後必有大成。初到蒙館的範蠡很喜歡這裡的環境,他喜歡一群人在一起讀書的感覺。「你們誰能告訴我,為什麼要讀書?」一天在課堂上,莊伯這樣向大家提問。
  • 古詩中的故事:西施與範蠡的愛情
    當然,在她的這個階段中出現了她生命中一個重要的男人——範蠡。範蠡,今河南南陽人,春秋時期最耀眼的明星之一。他是越國能夠復國的功臣,如果不是她走遍越國,在古薴蘿村找到浣紗女西施,並且將她訓練成紅粉炸彈,將她送給夫差,那麼,吳國還不容易被滅掉,越國的復國大計也不容易實現。
  • 中華財商文化——商聖範蠡
    範蠡又叫陶朱公,他離開越王勾踐到齊國之初從事農業生產,由於春秋末年的齊國處於今膠東半島的沿海地帶,是社會經濟相當發達的諸侯國,所以範蠡決定易農為商,並借鑑朋友計然當年向勾踐進獻的治國七策運用於自己的商業經營之中,取得了卓著成效。範蠡在齊國由於經營有方,幾年之後就成為積財數十萬的大富商。
  • 淺談江湖世界之書生風範
    01 金庸老爺子走的那一天,不僅從這個世界帶走了自己,更是帶走了關於他的江湖世界。 現在先仔細推敲一下金庸老爺子到底寫過哪些文章,下面,我簡單的給大家羅列一下。
  • 中國歷史上活得最成功的一個人——陶朱公範蠡
    儒家思想「為天地立命,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不同人在這些領域都有出色的成就。但是如果說那個人活的最成功,那當屬春秋時代陶朱公範蠡。範蠡在政治、軍事以及商場都取得了無可比擬的成就,遵循道家「功成身退,弗居」,得以全身,不可謂不智慧過人!
  • 遊諸暨西施故裡,聽範蠡與西施的愛情故事,感受古越大地人文風情
    景區道路分為上、下兩層,下層木棧道連著水岸,有船碼頭,木棧道的盡頭,可以通過浣江浮橋到達對面的西施殿當年,越國大臣範蠡就是在此覓到了西施。諸暨是範蠡出道的地方,並在此生活12年。範蠡為中國早期商業理論家,楚學開拓者之一,被後人尊稱為「商聖」。
  • 陶公島,範蠡西施,再續情緣
    文種向勾踐提出了著名的「伐吳九術」: 一曰尊天地,以事鬼神。 二曰重財幣,以遺其君。 三曰貴糴粟槁,以空其邦。 四曰遺之好美,以勞其志。 五曰遺之巧匠,使起宮室高臺,盡其財,疲其力。
  • 歷史遺蹟:棗莊境內梁山範蠡廟遺址
    範蠡像範蠡(公元前536年-公元前448年) ,字少伯,又名鴟夷子皮、陶朱公,春秋時期楚國宛地三戶(相傳:「山下有村莊,莊內有一農戶,夏天夜間起來推磨,由於天熱,赤身裸體。推著推著,抬頭一看,北山上燈火通明,猶如鬧市,不覺就大喊了起來,這就衝撞了神仙,為此停止了這裡的建設,挪到泰山,這就有了不修陶山修泰山,手遞手一夜修成之傳說。」傳說不可考,但梁山從古自今給人們披上了神秘的色彩。
  • 他是中國商人的祖師爺,指導著中國商人的經營活動,他就是範蠡
    在中國歷史上有一段膾炙人口的故事:春秋時,越國被吳所滅,大夫範蠡隨越王勾踐到吳國作人質,卑躬屈節,歷經辛苦,得以放還,後輔佐勾踐,重整旗鼓,終於滅了吳國。據傳,這時範蠡卻悄悄地攜帶家財,丟棄官職,偕同曾派入吳宮作妃而暗地助越的美女西施,泛舟於煙波浩渺的江湖之上。這位功業卓著的範大夫,其實沒有真正隱退,而是隱姓變名,去經商,以至成為巨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