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 《少兒財商金融教育百科全書》第一章第三節
《少兒財商金融教育百科全書》共分為中華財商文化、少兒財商經典、現代教育技術、經濟投資通識、資產發展史記、金融工具演變、投資理財產品、金融投資心理、金融發展事件、風險事件防控、金融投資大師和社會經濟名著等十二個章節180個經典人物、事件和作品。素質教育給了孩子更大的學習空間,親子閱讀既能促進親子關係,又能提升家長的指導能力和孩子的學習效果。《少兒財商金融教育百科全書》堪稱是國內首部家庭親子少兒財商金融教育必備的百科知識讀本。
下面,廣財教育的少兒財商指導師將給大家帶來《少兒財商金融教育百科全書》第一章中華財商文化第三節,商聖範蠡的故事。
商聖範蠡
1、生平
眾所周知,春秋時越國大夫範蠡是一個大奇商,擔任謀臣幫助越國滅吳國後,棄政北上成為一代巨商,其先政後商的明智之舉一直為後人所稱頌和效仿。範蠡又叫陶朱公,他離開越王勾踐到齊國之初從事農業生產,由於春秋末年的齊國處於今膠東半島的沿海地帶,是社會經濟相當發達的諸侯國,所以範蠡決定易農為商,並借鑑朋友計然當年向勾踐進獻的治國七策運用於自己的商業經營之中,取得了卓著成效。
範蠡在齊國由於經營有方,幾年之後就成為積財數十萬的大富商。齊王想聘請他為相國,他謝絕後離開齊國到了陶邑,在那裡囤積貨物,壟斷居奇,把握時機,聚散適宜。很快,他的產業得到發展,獲得了豐厚利潤。範蠡選擇陶邑,關鍵在於陶邑是交通要道,往來各國方便,囤積貨物有好的地點而且要散貨也快。不僅在古代,人們學習範蠡的理財思想可以致富,即使在今天,範蠡的理財思想仍然在發揮著巨大的借鑑作用。那些只想著牟利的老闆們應該好好讀讀《商訓》,仔細領悟其中為人從商的哲理。
2、《計然篇》
「計物之情與勢必於審時度勢,不可不察。勢之蓄當有時,謂之機緣也。貴在得時。勢成則時至機至,雖難而易,其效自然。勢不成則時不至機不至,雖易猶難。時過則境遷,機緣盡失,大勢去矣。」
《計然篇》被範蠡在商業實踐中運用的爐火純青,大致有五個方面的應用:首先,他認為市場行情,如陰陽五行,輪迴循環,變動不居;大地時旱時澇,穀物時豐時歉,也就是說糧價隨年成豐歉漲落,但不能沒有限度,穀賤傷農,會導致農民破產,土地荒蕪;太貴則商人吃虧不肯經營,市場就要蕭條。旱時造舟船,澇時修車馬,以備後乏,這是萬物之理。其次,知道戰爭要爆發,就要積極做好戰備;並且了解各類貨物什麼時候最暢銷,才能把握市場行情的變化。再次,商品價格,瞬息萬變,物價貴到極點,必然下跌,跌到極點,必定攀升。當商品昂貴之時,就應毫不猶豫迅速拋出,視之如糞土而不惜;當商品低廉之際,又要毅然乘時買入,視同珠玉而倍加珍惜。第四,積貯貨物,務求完好,以防日後滯銷。易腐易蝕的貨物,即使價格再高,也不要長期存留,不能輕易囤積居奇。同時,水納百川,奔流不息,方能匯成大江大河。貨幣也是一樣,如果讓資金積滯不用,就會成為一堆死錢。只有使它周轉不息,才能變成與日俱增的利潤。
範蠡的商訓很經典,以下就不一一列出,以其中一個為例子來講一下:囤積貨物,壟斷居奇,把握時機,聚散適宜。這點依然與市場供求關係相關,「囤積居奇」是自古以來商人牟取利益的重要方式和手段,但「財幣欲其行如流水」,貪求過分的高價,貨幣滯壓在手中過久,就可能產生損失。
3、經商之道:八字商訓
範蠡是春秋戰國之際著名的人物,他協助勾踐徹底擊敗吳王夫差而雪恥復國,繼而助勾踐北向稱霸中原。功成名就之後,激流勇退,務農經商,創造了人生的輝煌,為歷史發展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一、把握行情,人取我予。
範蠡商業經營的最主要目標是人取我予,即滿足人們生活與生產的需求,這種需求不僅是多方面、多層次的,而且與時令、季節的關係也很密切。他能把握時機,能提供市場最需要的東西,當然就會立於不敗之地。
二、讓貨等人,待乏貿易。
範蠡運用農業豐歉循環論,調節物資,進行待乏貿易,具體說,就是「夏則資皮,冬則資緆(細麻布),旱則資舟,水則資車,以待乏也。」所謂待乏原則就是讓貨等人,不要讓人等貨。要準備別人所沒有的或想不到的,這樣才能在市場上佔據制高點,佔據優勢。
三、 誠信經商,不求暴利。
範蠡經商,不僅善於抓住時機,並且不追求暴利。《史記》記載,範蠡「侯時轉物,逐十一之利。」這是非常人性化的主張,符合中國傳統思想中經商求「誠信」、求「義」的原則。而且薄利多銷,不求暴利,細水長流,日積月累,必成大富。這是範蠡成功的秘訣之一。
四、 因地制宜,多種經營。
範蠡搞經濟不是盲目出擊,而是精心選擇地點,充分發揮自然環境的優勢,以求最好的經濟效益。他離開越國後,來到齊,具有良好的從事生產的條件,為範蠡致富奠定了基礎。在齊地,他從事農業和海上經營,到陶後,除了經營農產品還倡導多種經營。他曾向魯國窮士猗頓傳授致富經驗:子欲速富,應當飼養五種牲畜。他還提倡養魚,《齊民要術》記載的《養魚經》傳說就是範蠡所作。
五、注重質量,不圖僥倖。
範蠡和計然提出一套「積著之理」,就是貯存貨物的原則。他說:「積著之理,務完物,無息幣,以物相貿易,腐敗而食之貨勿留,無敢居貴。」重視貨物質量,資金要流通,不圖僥倖獲利。
六、埋頭苦幹,勞動致富。
範蠡充分利用齊地的資源和環境,帶領全家人艱苦奮鬥。他從越國的上將軍一變而為普通的勞動者,在官為本的時代,多少人仰慕高官厚祿,而範蠡坦然改變身份,埋頭苦幹,勞動致富,對傳統觀念做出了大膽的挑戰,僅此一點對後人的啟迪是極其深刻的。
七、盡散其財,富好行德。
範蠡經商思想中最可貴的是「富好行其德」。《史記》記載,範蠡在齊致富後,就曾「盡散其財,以分與知友鄉黨」;後來經商,「十九年中,三致千金。」但是他把錢又分給貧窮人和遠房兄弟,受到人們的高度讚揚。範蠡是中國有記載的最早的慈善家。範蠡富有,憑藉的是自己的勤奮和智慧,不搞官商勾結,沒有假冒偽劣,他又如此慷慨地回報社會,是中國有記載的最早的慈善家。
4、經商十八則
據《史記》中《貨殖列佳》載:「楚國人範蠡,在幫助楚王勾踐滅吳後,棄宮經商,不久發家致富,範蠡歸納的「經商十八則」為後世商人及創業者奉為至寶,特輯錄如下:
一是生意要勤快,切勿懶惰,懶惰則百事廢;
二是價格要訂明,切勿含糊,含糊則爭執多;
三是費用要節儉,切勿奢華,奢華則錢財竭;
四是賒欠要識人,切勿濫出,濫出則血虧本;
五是貨物要百驗,切勿濫入,濫入則貨價減;
六是出入要謹慎,切勿潦草,潦草則錯誤多;
七是用人要公正,切勿歪斜,歪斜則託付難;
八是優劣要細分,切勿混淆,混淆則耗用大;
九是貨物要修正,切勿散漫,散漫則查點難;
十是期限要約定,切勿馬虎,馬虎則失信用;
十一買賣要隨時,切勿拖延,拖延則失良機;
十二錢財要明慎,切勿糊塗,糊塗則弊端生;
十三臨事要盡責,切勿妄託,妄託則受害大;
十四帳目要稽查,切勿懈怠,懈怠則資本滯;
十五接納要謙和,切勿暴躁,暴躁則交易少;
十六主心要安靜,切勿妄動,妄動則誤事多;
十七工作要精細,切勿粗糙,粗糙則出劣品;
十八談話要規矩,切勿浮躁,浮躁則失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