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寧:明年經濟走勢和增長相對比較樂觀

2020-12-25 新浪財經

來源:新浪財經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12月9日到10日,新浪財經2020年會暨第13屆金麒麟論壇在北京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為:聚焦「十四五」——構建新格局 重塑新優勢。論壇期間,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朱寧發表主題演講。

站在2020年的年末,我們如何看待今後一年經濟的發展,在今後一年乃至今後五年或者更加中長期的時間裡面,我們經濟會怎麼發展呢?朱寧表示:從明年的經濟來看,經濟的整個走勢和增長相對都是比較樂觀的。

「我們很多的經濟學家都認為這個經濟增長速度很可能會超過8%,我本人也是其中之一,」他說。

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經濟增長?

朱寧表示,今年上半年整個經濟增長的速度是比較緩慢的,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由於今年的上半年處在一個比較低的基數期,所以和今年相比,明年的經濟增長一定是一個比較高的增長速度,它們有一個相對比較低的基數效應。

另外,隨著整個新冠疫苗逐漸的使用和交付,隨著整個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受到控制,在西方的很多消費場景,比如餐飲、娛樂、旅遊又可能能重新恢復起來;消費者消費的信心增強,由於不用再擔心戴口罩,不用再擔心疫情的傳播和影響,消費的信心也會有所提升。由於整個西方或者成熟經濟體裡面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還是非常非常明顯和非常強大的,如果一旦整個消費場景和消費信心得以恢復的話,那麼整個全球經濟復甦的速度也會比較得樂觀。

而整個中國進一步的全球化和全球對於中國的全球產業鏈的布局的需求還在逐漸地增強,所以,全球經濟的轉暖和全球經濟的恢復一定是會對明年中國經濟進一步的恢復和增長有很大的幫助和促進的作用。

以下為演講實錄:

朱寧:大家好,我是朱寧,非常高興參加今年的「新浪金麒麟論壇」。

今年是一個非常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全球經濟經歷了新冠疫情的衝擊,無論是從整個經濟增長的速度,從整個財富分配得更加得不均,從整個全球化的進程進一步被打亂,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站在2020年的年末,我們如何看待今後一年經濟的發展,更多地可能也是我們整個新的「十四五」的規劃新的開篇之年,在今後一年乃至今後五年或者更加中長期的時間裡面,我們經濟會怎麼發展呢?我覺得可能有三個大的方面的看法。

第一,從明年的經濟來看,經濟的整個走勢和增長相對都是比較樂觀的。

第二,從中期來看,可能我們整個高質量的發展、雙循環大的戰略,可能也會是一個逐漸穩步貫徹和執行的進程。

第三,到2035年初步完成高等收入國家這種水平,我覺得其實也是一個可以實現的目標。

先看2021年的經濟,我們看到可能主要有三個亮點或者三個值得大家關注的領域。

第一方面,大家可能仍然是很關心經濟增長的速度。其實我們整個對於明年經濟增長速度是比較樂觀的,而且是比較有信心的。我們很多的經濟學家都認為這個經濟增長速度很可能會超過8%,我本人也是其中之一。我們可以記得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已經有很多年沒有見過8%以上的增長速度了,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明年增長的速度可以讓大部分的投資者和大部分經濟的參與者,可以覺得是比較放鬆或者比較放心的。當然也有一些意見認為說,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明年可能會比8%還要更加得樂觀或者更加得積極。也有一些經濟學家可能預測說9%乃至於更高。

為什麼會有這麼高的經濟增長?我們知道今年的經濟增長其實是2%到2.5%左右。從去年的6%到6.5%這個區間,到今年的2.5%,到明年的8%甚至9%,為什麼會發生這麼大的波動呢?其實新冠疫情還是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我們看到今年上半年整個經濟增長的速度是比較緩慢的,甚至出現了負增長。由於今年的上半年處在一個比較低的基數期,所以和今年相比,明年的經濟增長一定是一個比較高的增長速度,它們有一個相對比較低的基數效應。

第二個方面,我們也可以看到隨著幾個國家都逐漸研發出了針對新冠的疫苗,隨著整個新冠疫苗逐漸的使用和交付,隨著整個疫情在全球範圍內受到控制,我們可以考慮到:第一,在西方的很多消費場景,比如餐飲、娛樂、旅遊又可能能重新恢復起來。第二,整個消費者消費的信心(增強),由於不用再擔心戴口罩,不用再擔心整個疫情的傳播和影響,整個消費的信心也會有所提升。由於整個西方或者成熟經濟體裡面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推動力還是非常非常明顯和非常強大的,如果一旦整個消費場景和消費信心得以恢復的話,那麼整個全球經濟復甦的速度也會比較得樂觀。由於整個中國進一步的全球化和全球對於中國的全球產業鏈的布局的需求還在逐漸地增強,所以,全球經濟的轉暖和全球經濟的恢復一定是會對我們明年中國經濟進一步的恢復和增長,還是有很大的幫助和促進的作用。

在整個全球經濟轉暖的過程中,隨著整個經濟的轉暖,對於整個各種的從服務到產品的需求,也都在逐漸地增加,在這個過程中由於中國仍然有全球最完整的、最大規模的國內的產業鏈,所以我們可能仍然會得益於在明年繼續把今年的比較樂觀的出口的增長繼續延續下去。

所以,這幾個趨勢(來看),我覺得明年經濟增長,從總體來講我覺得應該是比較樂觀的。也基於我們整個今年的這個基數是一個「前低後高」的基數,所以明年我認為經濟增長的態勢很可能是一個前高后低的態勢。所以,這是一個我們逐漸要關注的趨勢。因為我們要關注的不只是明年一年的經濟增長,很可能我們還要再關注隨著整個「十四五」規劃逐漸的實施和推動,我們今後三到五年經濟究竟有一個什麼樣的轉折或者一個什麼樣的轉型。

在我們講到2021年經濟增長的機會和比較讓人鼓舞人心的增速的大的環境下,可能還是有幾點風險或者有幾點不確定性,我們還是要給予高度的關注,也會對我們中國的經濟增長產生比較大的影響。

我們要高度關注整個全球產業鏈恢復的速度和相互連接的緊密的程度。我們知道這一次新冠疫情不只是影響到了全球的人流和物流,很大程度上也是中斷了整個全球產業鏈的合作。隨著整個全球經濟的恢復,也隨著疫情得到一定的控制,看看明年會不會有可能全球的產業鏈得以能夠復甦。我覺得這不但是對中國本身經濟有所幫助,同時也對整個全球經濟的恢復,也會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又會為中國的出口創造更大的需求。

值得關注的風險,很可能來自於全球的資本市場。我們看到2020年的2月份到3月份,全球的股市出現了一個V字型急劇的下跌或者是急劇的逆轉或者反轉。那麼在這麼一個大的環境之下,很多專家仍然認為,從基本面的角度,從估值的角度,以美國為首的全球股市都進入了一個接近泡沫的階段。所以,如何能夠化解這種在股市或者在很多其它大類資產類別裡面出現的這種價格遠遠高過基本面水平的這種估值,這也是下一個階段會對全球乃至中國經濟產生不確定因素的一個方面和一個影響。

如果我們展望今後的三到五年,我們可以看到其實下一個階段,一個是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肯定仍然還是延續著過去5、6年的速度,是逐漸放緩。這一點既和我們中國整個經濟的體量,和中國人均收入的逐漸增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也和我們確實需要逐漸放慢腳步,化解前一段時間在促進經濟高速乃至超高速發展過程中所積累的一些風險、所出現的一些問題,我覺得也是一個必不可缺的過程。所以,從這個上面來講,今後的3到5年,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會回落到5%左右。必須要指出,在這麼大的一個經濟體的總量上,如果經濟能夠實現年化5%左右的增長,其實仍然是一個非常可觀、非常能夠讓全世界矚目的一個增長的速度,以這種速度,我們其實可以比較有信心地完成到2035年中國經濟加入到高等收入國家的水平之列。

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覺得下一個階段,可能今後的「十四五」規劃裡面,我們仍然可能會更多地強調「高質量發展」,而不會對整個具體經濟增長的速度給予更加嚴苛或者更加嚴格的這種增長的數值上的要求。

一方面,我們確實需要高質量的發展。無論是說從人和自然之間的關係,我們如何更好地保護環境可持續地發展,還是從人和人之間的關係,我們如何能夠減小財富分配的不平均,如何能夠加強中國和其它各國之間的合作和聯繫。還是從整個這種增長模式能夠給我們中國的居民帶來更多的滿足感,或者化解大家生活和工作中更多的一些困擾。從這些方面我都覺得高質量的增長在時至今日,在中國已經進入了中高等收入國家之列之後,已經成為一個比增長速度更加重要,可能更應該獲得政府和政策關注的一個領域。所以,這是我覺得可能整個高質量發展在今後的「十四五」規劃裡面可能會佔據更多的領域。

可能具體的三個大的方面,像我們在過去幾年的政策裡面都不斷在強調的,一個就是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第二,進一步的扶貧和縮小整個居民之間財富分配的不均。第三,還是要進一步地嚴控金融風險,防範金融風險在今後有可能抬頭或者有可能爆發的趨勢。

這是下一個階段「十四五」規劃比較重要的一些領域。具體包括到整個如何實現這些目標呢?我們今年其實講到國內經濟大循環和國內國際雙循環,可能是我們達到這個政策目標的很重要的一個手段或者是一個很重要的路徑。無論是大循環也好,雙循環也好,我覺得可能最核心的兩個內容,一個是仍然要充分地利用經濟學,充分地利用經濟學關於最大效率地配置資產這方面相關的一些研究。第二方面,我覺得還是要充分地意識到中國已經發展成為全球第二大的經濟體,已經成為全球增長最大的消費市場,如何能夠利用中國國內市場消費的增長,能夠進一步促進中國技術的創新、中國產業的升級和中國進一步的生活質量的提升,我覺得這可能是下一階段整個利用大循環和雙循環整個思路,能夠來實現高質量的發展。

我在這裡反覆強調一點,我個人的觀察是很多活動,如果邀請者是外資企業,往往他們都希望讓我多講一些雙循環。而如果邀請者主辦方是國內的企業或者是國內的媒體,大家往往希望我來多講一下大循環。由此可見我們國內仍然對雙循環的整個概念,雙循環如何來更好地實施,雙循環如何能和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的改革和開放可以聯繫在一起,大家還是存在不同的見解和不同的解讀。首先這一點其實大家還是有很多進一步的探討、進一步的細化和進一步的把這種思想能夠更好地落實在經濟中的空間。

無論我們採取大循環也好,我們無論採取的是雙循環也好,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已經從2019年之前幾年的數據裡面都看到一個非常明顯的趨勢,那就是消費在整個中國經濟增長過程中所做的貢獻越來越大,消費增長在整個中國GDP增長裡邊所佔的佔比也是越來越高。這一點既反映了中國逐漸增加的居民收入和逐漸增加的消費水平,其實也符合了幾乎所有的中高收入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的一個必然之路。這個必然之路就是隨著整個一個國家的收入水平的增加,消費會逐漸成為最重要的一個推動經濟發展的一個內生的因素。當然我們可以看到,這種因素很大程度上也是和整個這個國家的收入水平的提升,和這個國家的國民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是緊密相關的。但是由於今年疫情的影響,對整個消費的場景、對消費的能力、對消費的信心都造成了很大的衝擊,所以我覺得很有可能到今年年底的時候,我們觀察說今年和前幾年不同的是,2020年可能消費對於經濟增長的貢獻遠遠低於之前的幾年。但是隨著2021年開始的新的「十四五」規劃裡面,我覺得很可能我們會觀察到的就是消費仍然會成為整個推動中國經濟下一個階段發展的最主要的生力軍和最主要的推手的力量。如果是這麼一個情況,我們就要必須更加高度地關注如何能夠有效地創造需求,如何能夠有效地管理和鼓勵消費。一方面我們覺得我們應該進一步地做好整個勞動收入水平增加的規劃,我們可以看到有的時候我們勞動收入水平增加的幅度是高過經濟增長的速度的,而在有些年份或者有些季度,勞動收入水平增加的幅度其實是不如整個經濟增長的幅度。

要想消費,我們首先需要有收入水平的提升和增加。與此同時,在過去幾年一直在推動減稅降負(費)的工作,一旦獲得了這個收入之後,很大程度上一部分的收入要通過稅收和費用的方式從整個民間或者從勞動者轉向國家政府。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過去幾年,特別是2020年,在應對疫情的過程中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的減稅負的工作,我覺得是有助於提升消費者的信心和消費者消費的能力的。

第三點,回到今後大家對下一階段經濟的展望和整個社會安全墊,比如醫療,比如保險,比如教育,比如養老,這些關鍵的社會福利項目的發展一定是可以讓消費者對於今後的消費更加有信心,對於今後自己的生活水平更加有把握。這個也可以很好地促進消費可持續的增長。

最後,和消費出現在硬幣的另外一面的可能是房地產市場。過去十年其實中國經濟增長和中國消費增長,很大程度上都得益於房地產市場非常迅猛的房價的上升和價值的增加,這種價值的增加會產生財富效應,促進我們消費者的消費水平。今後我估計還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們都會堅持「房住不炒」這個原則,也就意味著很可能在全國各地房價上升的幅度和水平會遠遠低於過去十年房價上升的幅度和水平。如果在這麼一個大的環境之下,在沒有額外的來自於房地產的財富效應的情況下,我們如何能夠更加保證消費可以順利地增長了。其實我覺得我們也不用特別得擔心,因為我們知道一方面房價的上漲確實造成了財富效應。但是一方面,房價的上漲對那些還沒有買房或者有改善性需求的居民來講,那其實增加了他們整個供房的壓力。我們可以比較好、比較有效地控制好房住不炒的話,結果很可能是說我們的居民家庭可能可以(有)更多的可支配收入投入到日常的消費之中去。這其實可能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衡,在今後一段時間既要保證整個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同時又要防範房價進一步報復性的反彈,報復性反彈之後,可能會對下一個階段居民家庭的消費水平產生更加嚴重的擠出,乃至於影響整個中國消費和中國經濟增長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的態勢。

剛才已經講了很多在今後的無論是一年還是今後的五年、五到十年,我們都可以看到中國經濟發展還是有很多新的活力、很多新的增長點,還有很多可以進一步改革和提升的領域。

作為一個經濟學家,我們也要提醒我們所有參與者,必須要關注到全球和全國在今後一段時間可能產生的一些我們必須要高度關注甚至有些謹慎的一些潛在的風險和潛在的不確定性。對於中國而言,今後的20、30年裡一個很大的變化就是我們整個人口快速的老齡化和少子化的趨勢。老齡化的趨勢會進一步地加大整個社會撫養的比例和壓力。而少子化的趨勢,意味著我們原來過去40年一直得益於的整個人口紅利和整個年輕的勞動力的人口會明顯快速地下跌,這種結果導致我們原來在全球最具有競爭力的勞動力的這個領域,可能我們不但會逐漸地喪失勞動力,而且隨著我們人均收入的逐漸提升,我們可能到有一天會變成是一個勞動力的進口國,這一點對於今後無論是在貿易領域,對於整個養老投資的領域,還是對整個社會生產能力的領域,都會產生我們在過去40年沒有經歷過的一些新的問題和挑戰。

在整個勞動力總數逐漸下降的大的環境下,我們如何能夠更好地用好這些勞動力?如何能夠更好地把這些勞動力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這些領域,可能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要想把整個勞力這個要素用好這些勞動力,如何能夠更好地把這些勞力配置到最有效率的這些領域,可能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課題。要想把整個勞力這個要素更加有效地在全球的經濟體和全國的經濟體裡面進行更好的配置,我們下一個階段戶籍制度的改革也是必須迫切要推動的。只有放鬆了戶籍制度,只有能夠鼓勵勞動力在全球和全國更加有效、更加自由地流動和配置,我覺得我們才可以更好地充分利用起來我們逐漸老齡化和逐漸人數總量縮小的這麼一個人口的資源。

最後的兩個風險可能是一個硬幣的兩個方面,我在很多場合都講過類似的思想。一個方面是我們的房地產;另外一個方面就是我們整個國家層面的債務。房地產出現在資產端,而債務是出現在負債端。對於房地產而言,我們處在一個「房住不炒」大的政策環境之下,但是這裡面值得我們關注的一定就是,我個人一直認為中國的房地產領域有大量的需求是投資甚至是投機的需求,而這種投資和投機的需求,對於整個房價上漲的幅度是非常敏感的。一旦我們長時間地堅持「房住不炒」之後,很可能出現的現象是我們會有一個明顯的投機需求和投資需求的萎縮。但隨著這個萎縮,全國很多地方的房價可能也會因為投機和投資需求明顯的萎縮而出現一個明顯的下降。所以,如何能夠比較好地調控好房地產市場,如何能夠在防範金融風險的過程中不要觸發和引發新的金融風險,我覺得這是房地產調控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必須要嚴格堅持的這個領域和方向。

最後一點,其實仍然是我一直長期關注,也是比較關心和擔心的一個涉及中國經濟和金融穩定的很核心的領域,就是債務的問題。

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十年,中國是全球主要經濟體裡面債務總量增長最快的國家。由於今年的新冠疫情,我們全國的國家層面的債務對GDP的比例再一次升高了35到40個百分點。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第一,給整個企業和政府今後的發展和今後的政策帶來了很大的制約和影響的因素。第二,我們看到很多全球的研究都表明,債務的快速增長可能是引發或者預測經濟危機的一個最可靠的因素。所以,這一點我們仍然要控制我們整個宏觀層面債務增長的可能性。第三,我們也必須意識到,就像2020年第四季度看到出現了越來越多違約的事件,債券違約從原來民企的違約,到平臺的違約,最近已經蔓延到了地方國有企業的違約。隨著債務總量的增加和整個下一個階段可能國內流動性逐漸收緊這麼一個大的態勢,我覺得2021年仍然是我們要高度關注我們的債券市場,仍然要高度關注整個國內的流動性水平和企業應對流動性衝擊能力的一個特別關鍵的一年。

相關焦點

  • 銀保監會於學軍:對明年中國經濟增長樂觀,全年經濟走勢將呈現前高...
    12月18日,在「請回答2021—中國經濟新徵程」上,銀保監會副部長級幹部於學軍表示。 據IMF於今年10月做出的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增長減少4.4%,2021年全球經濟將出現反彈,增長5.2%。預計全球貿易2020年萎縮10%以上,2021年將反彈至增長8%。
  • 明年債市展望:六成憂心忡忡,四成樂觀
    華北一家大型基金公司債券基金經理對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展望明年,在後疫情時代,債市是會在全球經濟復甦壓力下繼續走熊,還是已經調整到位,在國內信用周期後半程逐步走牛,是現在市場的關鍵分歧,從目前的多數機構的研報來看,對於明年債市持謹慎態度的佔據六成以上,樂觀和看平的僅有不到四成。
  • 2020中國車市呈V型反轉 中長期市場走勢樂觀
    得益於宏觀經濟和出口市場超預期表現及新能源車零售翻倍回暖態勢,今年7-11月,全國乘用車市場增速保持強勢上漲態勢。而對於2020年12月及未來走勢,業內人士也表示,汽車市場預計將回歸正增長,並且對中長期市場走勢表示樂觀。
  • 新加坡經濟增長展望謹慎樂觀
    分析認為,新加坡經濟雖有回暖企穩跡象,或「已渡過最艱難時期」,但未來一年至兩年仍將呈疲軟狀態,對經濟增長前景持謹慎樂觀態度。新加坡貿工部預計,相比之前預測的2019年經濟0%至1%的增長率,今年全年經濟增長率區間將會向上收窄到0.5%至1%,預計明年的經濟基本面將會稍微好轉,增長率在0.5%至2.5%區間。
  • 經濟師預測:新加坡明年可取得5.5%經濟增長
    新加坡貿工部上月收窄今年全年經濟預測,從萎縮7%至5%,收窄到萎縮6.5%至6%。與此同時,新加坡經濟預計明年增長5.5%,與三個月前的預測相同。以平均概率來看,23名受訪的經濟師預測新加坡明年經濟增長幅度,最有可能介於5%至5.9%。影響新加坡經濟展望的各項風險中,經濟師將冠病疫情進一步惡化列為最大下行風險,其次是經濟振興援助不足。
  • 朱寧:對2035年中國經濟加入到高等收入國家水平之列有信心
    論壇期間,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副院長、金融學教授朱寧發表主題演講。朱寧認為,下一個階段,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仍然會延續著過去5、6年的速度,逐漸放緩。這和中國整個經濟的體量,和中國人均收入的逐漸增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朱寧指出,今後的3到5年,我們的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會到5%左右。
  • 鉅派協辦2020中國經濟論壇落幕,「雙循環」和「十四五」發展新格局
    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副會長,國盛集團原董事長張立平、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上海交大上海高級金融學院金融學教授朱寧 、復旦大學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萬廣華、國泰君安研究所全球首席經濟學家花長春、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特約研究員劉熀松等權威政經人士圍繞「邁向十四五的我國經濟」主題,從投資、消費和進出口等各個角度,分析哪些因素對經濟復甦起了重大積極的影響?
  • 劉世錦:中國經濟已跨過高速增長階段 未來正常增速是5%至6%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12月10日在上海表示,「中國已經跨過高速增長階段,未來正常的增長狀態就是5%至6%的中速增長。」他是在由上海發展研究基金會主辦的主題為「邁向十四五的我國經濟」的2020中國經濟論壇上作出這一表述的。明年將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經濟增長能夠保持強勁勢頭?
  • 陳茂波:若環球經濟改善 香港經濟有望明年恢復正增長
    中新社香港12月7日電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司長陳茂波7日出席立法會財經事務委員會會議時表示,如果環球經濟明年繼續改善,香港經濟有望在2021年恢復正增長。陳茂波表示,在疫情影響下,香港金融系統穩健,風險管理嚴謹。
  • 管濤:今年人民幣匯率走勢要重點關注疫苗接種和經濟重啟的進度
    1月9日,在2021年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論壇年會上,中銀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管濤提出,人民幣近期的連續升值是多重利好共振的結果,2021年人民幣匯率走勢要重點關注疫苗接種和經濟重啟的進度。如果發達國家率先實現群體免疫,將消除中國疫情防控和經濟復甦的領先優勢。
  • 讀報告|入出境旅遊有望下半年啟動,國內旅遊相對樂觀
    就2021年的旅遊發展預測而言,入出境旅遊市場有望在下半年有序啟動,同時,國內旅遊人數與國內旅遊收入預計大幅增長,全年預期相對樂觀。中國旅遊研究院(文化和旅遊部數據中心)統計調查所所長馬儀亮博士在分享《2020年旅遊經濟運行分析與2021年發展預測》研究報告時表示,對2021年旅遊經濟運行持相對樂觀的預期,對推進旅遊業高質量發展充滿信心。
  • 2020—2021,全球及我國經濟走勢四大關鍵詞
    受疫情影響,無論全球還是我國,未來經濟走勢存在太多不確定性,但還是可以有一些初步的判斷:1、衰退。疫情如果短時間得不到控制,經濟衰退是必然的,而且會延續很長時間;這已經有許多權威機構做出了預測。2、調整。為應對疫情,全球及我國經濟結構肯定會進行相應調整。3、保穩。
  • 2016年鋼企利潤或超400億 2017年鋼價走勢樂觀
    2017年鋼價走勢樂觀  與去年一斤鋼賣不過一斤白菜相比,今年國內鋼企的業績顯然與現貨市場的鋼價一樣實現了逆襲。中鋼協副秘書長竇力威在9日舉行的論壇上透露,今年1到10月份,全國大中鋼企會員實現盈利287億元,與之相對的去年同期則虧損385億元。
  • 2020的經濟走勢,決定性因素是它
    雖然股市和房市波動比較大,但人民幣匯率和通貨膨脹還是比較穩定的。對此,我分析有兩個原因:一是新冠疫情引發的風險,一部分人認為比特幣是虛擬黃金,可以避險;另一個原因是政府在推廣區塊鏈技術,而區塊鏈技術和虛擬貨幣之間聯繫緊密。5.投資者持續下調基本面預期未來5年,中國GDP的增長預期相對穩定,但在這其中有一個趨勢——金融從業者在持續下調未來5年的經濟增長預期。
  • 人民幣匯率估值漸趨合理 走勢相對平穩
    走勢相對平穩  2015年第二季度人民幣有效匯率指數走勢相對平穩,季度初與季度末基本持平。其中在5月份有效匯率指數有一波小幅下挫,其後又逐步回升,名義有效匯率指數和實際有效匯率指數又回到季度初水平。二季度盯住一籃子貨幣模擬指數也呈現相同態勢,其中在5月份呈現一波下降趨勢,此後緩慢回升,整體二季度模擬指數運動走勢以震蕩為主。
  • ...三大指標同步提速,國家統計局預判:明年經濟增長速度可能會比較快
    從11月數據來看,體現經濟運行情況的三大重要指標——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速和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增速表現均比上月進一步增長。國家統計局工業司副司長江源分析,11月份裝備製造業和消費品製造業增速加快。具體來看,製造業增長7.7%,較上月加快0.2個百分點,增速為2019年4月份以來最高;11月份,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1.4%,較上月加快0.6個百分點,連續5個月保持兩位數增長,對工業生產穩定向好的支撐作用持續增強。
  • 港總商會料香港明年經濟正增長
    觀點地產網訊:12月18日,香港總商會總裁梁兆基指,預測明年香港實質經濟增長3.5%,整體通脹率上升1.4%。今年香港經濟將收縮6%,全年零售銷售額預計下跌24%,明年增長1.5%。他亦促請香港政府加快疫苗接種速度。
  • (財經觀察)明年經濟增長將重回正軌 內需擔當「發動機」
    這一年,經濟走勢將如何?增長動力在哪?中國經濟仍是全球「一枝獨秀」嗎?(小標題)重歸增長「正常態」軌道2020年已進入收官倒計時,中國經濟在「極不平凡的一年」裡交出令世界矚目的答卷:率先控制疫情、率先復工復產、率先實現經濟增長由負轉正。
  • 清華大學國金院副院長朱寧:資產「泡沫」像一剎那花火終將破滅
    對於今年金融市場違約率提升是否與打破剛性兌付有關聯,朱寧認為,一方面,從整體違約率來講,中國整個國家層面的企業違約率在主要經濟體中仍然偏低,這是一個大的環境和前提;另一方面,最近一段時間市場上出現企業違約率上升的情況,主要有兩個原因:第一,與資管新規以及今年金融監管收緊有一定的關係;第二,在全球環境下,美國加息、全球貿易環境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造成一定製約。
  • 疫情走勢是全球經濟明年復甦最大風險 「2020上海全球金融論壇...
    來源:證券時報明年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大風險是什麼?IMF駐華首席代表Steven Barnett的回答是「疫情走勢」,「明年全球經濟復甦的最大風險就是疫情走勢以及對經濟的影響。」新冠肺炎疫情給全球經濟和金融造成巨大影響。疫情對全球價值鏈的衝擊如何?全球經濟未來復甦前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