隴南,一座詩意瀰漫的隴蜀之城

2021-02-20 微遊甘肅

隴南,一座詩意瀰漫的隴蜀之城

                       

文/圖  毛樹林

有人在遊歷武都萬象洞時說,他是在中國腹地探索時間的奧秘;有人遊歷大堡秦西垂陵園時說,他是在見證銘刻在隴南大地之上的中國歷史印記;有人遊歷成縣西狹頌時說,他知道了古人怎樣讚美「高速公路」;有人遊歷康縣茶馬古道時說,他是在「在閱讀深山裡的詩經」——正如地質學家李四光稱隴南是「一個寶貴的複雜地帶」。千百年來,隴南特殊的人文結構和地理位置,熔鑄了隴南底蘊深厚、古老神奇的伏羲文化、博大精深的先秦文化、瑰麗多彩的西狹文化、風雲激蕩的三國文化、神秘奧妙的白馬文化、情趣獨特的乞巧文化、兼容並蓄的茶馬古道文化,賦予隴南先民們堅忍不拔、自強不息的秉性和精神。懷古以勵志,掩卷當奮發。近年來,隴南充分認識挖掘隴南文化,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努力打造隴南地域特色文化旅遊品牌,把一個兼具西北之雄渾、江南之秀美、漢唐之古韻、隴蜀之包容的充滿朝氣與活力的隴蜀之城呈現在世人面前。

 

 綠水青山的生態之城

 

隴南地處西秦嶺東西向褶皺帶發育的隴南山地,秦巴山區、青藏高原、黃土高原三大地形交匯區域,中國地勢第二級階梯向第三級階梯地形的過渡帶,地處中國地理幾何中心。西部向青藏高原北側邊緣的甘南高原過渡,北部向隴中黃土高原過渡,南部向四川盆地過渡,東部與西秦嶺和漢中盆地連接。隴南市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平均海拔1000米,西秦嶺和岷山兩大山系分別從東西兩方伸入全境。最高峰雄黃山,海拔4187米,最低點罐子溝,海拔550米,位於文縣東南部的中廟鄉境內,亦為甘肅省海拔最低點。隴南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境內既多山,又多水,且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崇山峻岭間,處處溪水跌宕,飛瀑流泉。有嘉陵江、白龍江、白水江、西漢水四大水系,大小河流3760條,年徑流量279億立方米。 隴南幾大地貌單元的交融匯合,四大水系的交織纏繞,高山峻岭、江河深谷、丘陵盆地、草原溼地依次分布,形成了山環水抱、錯綜複雜的壯美山地生態景觀。

《史記》將秦嶺說成是「天下之大阻」,概括了秦巴山地最重要的特徵。正是秦嶺所處的中心位置和山脈走向,將華夏大地分成差異明顯的南方(亞熱帶)和北方(暖溫帶)。冬半年秦嶺阻擋著來自極地方向寒冷氣團南進的步伐,夏半年則攔截著來自熱帶溼熱氣團的「北伐」,結果使得北方更趨寒冷乾旱,南方則更為溼潤暖熱。處在秦嶺南麓秦巴山地的隴南,由東南向西北,依次從亞熱帶溼潤氣候向暖溫帶溼潤氣候和高原氣候過渡。隴南氣候在橫向分布上分北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三大類型,年平均氣溫10-15℃。

隴南優美的生態主要表現在自然資源的豐富性和物產的獨特性上。隴南區內地形複雜、光熱充足,為各種動植物的繁衍生長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全市有林地面積17583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0%以上。自然生長的樹種多達1300多種,其中珍貴樹種51種;境內生息著300多種野生動物,其中大熊貓、金絲猴等珍稀動物20多種。有各類中藥材1200多種,其中名貴藥材350多種,素有「天然藥庫」之稱譽,「米倉紅芪」、「文縣紋黨」、「宕昌當歸」、「銓水大黃」因其量多質優而名列全國之冠。有各類野生動物350多種,佔甘肅省野生動物種類的一半以上。甘肅省400多種鳥類,也大多集中在隴南山區。屬於國家重點保護的稀有異獸珍禽達20多種,包括世界稀少,中國獨有的「國寶」「活化石」大熊貓、有「美猴王」之稱的金絲猴,以及羚牛、褐馬雞和藏羚、梅花鹿、毛冠鹿、雪豹、大鯢、角雉、藍馬雞、白馬雞、雪雞、綠尾虹雉等。有2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水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甘肅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個省級自然保護區(文縣尖山大熊貓自然保護區)、3個國家森林公園(文縣天池、宕昌官鵝溝、成縣雞峰山)和2個國家溼地公園(文縣黃林溝國家溼地公園、康縣梅園河國家溼地公園)。有生態、人文重點旅遊景區20多個、景點800多個,文縣洋湯天池、武都萬象洞、宕昌官鵝溝、康縣陽壩、兩當雲屏三峽等國家級自然風景保護區與四川九寨溝景區連接形成了環九寨溝全域生態旅遊圈。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全市上下緊緊圍繞建設生態文明,突出生態建設、環境保護、特色產業和循環經濟四個重點,大力實施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公益林建設、生態修復和自然保護區建設五大生態工程,按照把隴南建成長江上遊生態安全屏障和全國扶貧開發示範區的目標,堅定地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差異競爭、特色取勝的高質量發展之路,在天然林保護、生態產業開發、退耕還林、公益林建設、生態文明長廊建設、生態旅遊開發、美麗鄉村遊,以及省級國家級生態縣、生態鄉鎮創建、生態城市建設、生態文明新村建設等方面做生態文章,繪錦繡家園。隴南有60萬畝油橄欖,200萬畝花椒園,400萬畝核桃樹園,100萬畝中藥材面積,60萬畝蘋果園,全市特色經濟林面積達到800餘萬畝,隴南成為中國油橄欖的故鄉、中國花椒之鄉、中國核桃之鄉。

新時代隴南生態文明建設飛速發展,已成為隴南經濟社會發展和產業開發的最大引擎和亮點,秀美豐饒的大自然資源與絢爛多彩的生態產業資源競相綻放,魅力城市、休閒旅遊小鎮和美麗鄉村交相輝映,形成一個天藍、地綠、水清、城鄉靚麗的生態新城,繪就一幅「隴上江南」的山水畫卷。

 

朝氣蓬勃的活力之城

 

隴南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南北文化的匯聚地,又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形成了多元化地域文化特色,既有古代羌、氐、藏等民族文化與漢文化的大融合,又有秦隴文化與巴蜀文化的大交匯,具有源頭性、包容性、獨特性的特點。隴南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是古氐羌文化發源地之一,是秦早期文化的發祥地——隴南悠久的歷史,豐厚的文化積澱,是上天賜予這片土地上生生不息的人們極其寶貴的精神財富,始祖伏羲、戰神刑天、非子牧馬、隴南五國、吳玠吳璘抗金等一系列綿長的傳說、故事和事件,是孕育世世代代隴南人艱苦創業、發奮圖強、無私奉獻的古老基因。

創造精神是伏羲精神的核心,重視德行是伏羲作為時代領袖人物的重要標誌。《遁甲開山圖》記載:「仇池山,四面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處。仇池山即西和縣境內的仇池山。伏羲根據天地萬物的變化,發明創造了八卦,成了中國古文字的發端,也結束了「結繩記事」的歷史。他又結繩為網,用來捕鳥打獵,並教會了人們漁獵的方法,發明了瑟,創作了《駕辨》曲子,他的活動,標誌著中華文明的起始。

伏羲文化正以其固有的創造性和實踐性,以其兼容並蓄的人文精神和認識世界的科學精神,感召著一批又一批隴南人投身祖國和家鄉建設發展,投身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徵程。

刑天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人物之一。據《山海經海外西經》中記載:「刑天與帝至此爭神,帝斷其首,葬之於常羊之山,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幹戚以舞」。據西北師範大學趙逵夫教授考證,常羊之山就是西和縣的仇池山。刑天雖然失敗,但是他永不妥協的精神卻永遠激勵著後人。晉朝的大詩人陶淵明寫詩對刑天的這種精神大加讚頌,詩云:"刑天舞幹戚,猛志固常在。"讚揚刑天雖然失敗,仍然戰鬥不已的精神。詩中的"幹"就是盾,"戚"就是斧的意思。刑天精神,就是堅韌不拔的戰鬥精神。

秦早期族人從西秦嶺山深處隴南出來,歷經萬難,艱苦卓絕地經略關中平原,開拓了關中、四川盆地兩大糧倉,奠定了華夏一統的物質基礎,並在商鞅變法的鐵血背景下,構建了華夏的政治和文化的基本框架。最終秦人問鼎中原,一統天下,創立了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和郡縣制,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實行了全國統一的文字、貨幣、度量衡、車軌。秦文化是在前無古人、史無先例的歷史條件下,通過艱難探索、反覆實驗、總結歷史經驗教訓,通過世世代代秦國先祖勵精圖治,成為中國春秋戰國時期最先進的文化。特別是秦早期族人性格質樸、率直,性情堅強彪悍,做事敢作敢為,在艱苦的環境中善於嬗變和進取的精神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正源,也是今天隴南精神的生動寫照。

南宋初期的愛國主義將領吳玠吳璘,他們以身許國,百戰御金,在隴南指揮和參與了許多大仗、硬仗,為南宋政權的建立和鞏固立下了赫赫戰功,在古代戰爭史上留下了輝煌的篇章。

隴南土地革命時期,由習仲勳等人在兩當縣發動的「兩當兵變」,是中國共產黨人在西北發動的最早的武裝起義之一,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紅軍長徵時期,中國工農紅軍第一、二、四方面軍三大主力及紅二十五軍途經隴南,足跡遍布九縣區,並組織了「成徽兩康戰役」、「摩天嶺」、「懸馬關」等戰役;宕昌縣哈達鋪鎮成為紅軍長徵的加油站,中國革命在這裡發生了歷史性轉折,決定了工農紅軍北上抗日,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正確路線和光輝前程。

2008年,5·12特大地震災害發生後,在黨中央、國務院的親切關懷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堅強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各級黨政組織和廣大人民群眾發揚「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知恩圖報、勇往直前」災後重建精神,眾志成城、共克時艱、以幹克難、重建家園,取得了隴南災後重建的重大勝利。

可以說,隴南大地見證了一個古老民族高貴豐滿靈魂孕育、成長的全部歷程,秉承了數千年來戰天鬥地、堅韌不拔、公而忘私、不怕犧牲的精神。伏羲精神、刑天精神、秦人精神、紅軍長徵精神和隴南災後重建精神一直是激發後世隴南人民創造世界、改造世界的活力和動力。

今天的隴南,武罐、成武、十天高速建成通車,蘭渝鐵路開通,成州機場通航,山南海北,不再遙遠;城鄉一體進程加快,市區、縣城、小城鎮和美麗鄉村建設統籌推進,人居環境得到巨大改變;建成了隴南大數據政務中心,4G網絡建設加快推進,免費WiFi覆蓋了重點景區和城區主要公共場所,微商遍地開花,微媒日點擊量達數億,空間上的萬水千山變成了網絡上的近在咫尺,闖出了貧困地區發展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隴南模式」,榮獲「2015中國消除貧困創新獎」,被國務院扶貧辦命名為全國唯一的電商扶貧示範市。隴南電商扶貧、隴南美麗鄉村建設一躍名列全國前列;扶貧攻堅、特色產業、現代旅遊有序推進……一個現代化的激情澎湃、活力四射的隴南,正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徵途上跨越前進。

        

詩意瀰漫的隴蜀之城

 

古代隴南既是各種政治軍事力量激烈爭奪的戰場,又是中原中央政權與西北少數民族接觸交往的前哨陣地,在中原王朝的眼裡秦嶺以西都是荒蠻之地。歷史上在隴南發生的戰爭不計其數,「城頭變換大王旗」的事在古代隴南頻頻發生,古代隴南是隴?還是蜀?相信任何一位歷史學家很難說清。從嚴格意義上說,隴南既隴非隴,既蜀非蜀;隴南不是隴蜀文化簡單的混合體和雜交體;今天我們所說的「隴蜀之城」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的核心是獨一無二的不可替代的一種的文化形態,它的特點是文化的獨特性、包容性、多樣性和詩意性,譬如秦早期文化、乞巧文化、白馬人民俗文化等。在漫長的歷史進程中,隴南歷史不僅僅是群雄逐鹿,金戈鐵馬,也是隴蜀秦巴文化高度融合發展的過程;在這個多民族、多元化的融合進程中,隴南詩歌是隴南文化中一道亮麗的風景。

隴南是詩歌浸潤的沃土,最早的詩歌是從隴南吟唱出來的。「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遊從之,宛在水中央。」這首膾炙人口的名篇《蒹葭》的產生地就在隴南禮縣、西和縣一帶。《蒹葭》是《詩經》中傳誦最廣的篇章之一,屬於《詩經·秦風》。《秦風》就是從秦地採集的民歌。西北師大趙逵夫教授在文章中這樣寫道:「我以為《蒹葭》這首詩是描寫牛郎織女傳說的,是以牽牛(牛郎)的口吻唱的,這很像《楚辭》中的《湘君》、《湘夫人》和《山鬼》,應該是受了民間祭祀歌舞的影響。詩的抒情主人公不斷追求,但總是不能靠近水對岸,給人無盡的遺憾。這首詩描述了牛郎隔著河追尋織女的情形,所謂伊人其實指織女。在西周時期,甘肅東南地區的植被條件非常好,河流縱橫。西漢水是這一帶的主要河流,《蒹葭》這首詩中的水,應該是西漢水的上源。而牛郎織女故事中的河漢也是從西漢水演變而來的。和禮縣緊緊相連的西和縣,也是秦人活動的重要地域,也是牛郎織女故事的源地之一,今天流傳在西和的「乞巧節」就是古代紀念織女活動的遺存。這為《蒹葭》這首詩的誕生地提供了佐證」。今天隴南西和、禮縣傳唱的乞巧歌謠、民歌仍是秦地「詩經」的一種。

李白在開元年間,途經隴南徽縣青泥古道時,寫下了彪炳中國文學史的詩作《蜀道難》。詩句「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中「青泥」就是徽縣青泥嶺。李白途經隴南時走的是長安——陳倉——青泥嶺——劍閣——蜀地的路線。陳倉道青泥嶺路段在北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改道新修為白水路,現位於甘肅徽縣大河鄉大石碑村的摩崖石刻《新修白水路記》,就記錄和讚頌了青泥嶺道路改建工程。青泥嶺又叫鐵山,是古蜀道中最為艱難險阻的一段。詩聖杜甫在唐肅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十月離開秦州(今天水),經赤谷、鐵堂峽、鹽井、寒峽、法鏡寺、慄亭、青陽峽、龍門鎮、石龕、積草嶺、泥功山等地,到達同谷寓居(即隴南成縣飛龍峽)。杜甫在同谷寓居期間,全家饑寒交迫,生活辛酸悲苦,採橡慄以食。杜甫在隴南寫下了《同谷七歌》等許多偉大的詩篇。還有王安石、蘇軾、李商隱、陸遊、盧照鄰、岑參、張祐、元稹、楊萬裡、李夢陽等大詩人都寫下了大量描寫隴南山水風光、社會風情的優秀詩篇。

隴南籍詩人東漢趙壹、唐代王仁裕也留下了大量的詩篇。東漢趙壹,字元叔,漢陽郡西縣(今甘肅省隴南市禮縣)人,東漢辭賦家。他的賦今存四篇,兩篇為殘篇殘句,其《刺世嫉邪賦》和《窮鳥賦》均負盛名。唐代王仁裕,字德輦,唐長道縣漢陽川(今甘肅禮縣石橋鄉斬龍村)人。有《開元天寶遺事》等文集百餘卷。《幼學瓊林》中有「漢晁錯多智,景帝號為智囊;王仁裕多詩,時人號為詩窖」。

歷史煙雲消散,文化魅力永恆。穿越時間和空間的隧道,一事一物,一詩一歌,讓我們激動不已,感慨萬千,除了幾許滄桑的感懷,更多的卻是對這塊詩意浸潤的土地深深的眷戀和敬重。發生在隴南大地上的非子牧馬、諸葛亮六出祁山、鄧艾偷渡陰平、吳階抗金等許許多多感天動地的故事,遍布於隴南大地上許許多多得天獨厚的天池、萬象洞、梅園、官鵝溝、西狹等風景名勝,出類拔萃的趙壹、王仁裕等人物,隴南乞巧女兒節、白馬人、高山戲等獨特民俗,以及眾口傳頌的詩詞歌賦,是大自然和歷史的饋贈,是隴南魅力之所在,精神之所在,靈魂之所在,更是今天隴南轉型跨越發展的精神基石。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它對社會進步起著引領作用,對經濟發展起著先導作用,對社會和諧起著滋潤作用。隴南文化中所蘊含的忠貞不渝的愛國情懷,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獨樹一幟的創新風格,仍是隴南人民引以為豪的寶貴精神財富,它必將在隴南政治經濟、文化旅遊、社會生活中顯現出極大的推動作用。

今天的隴南,經濟社會快速推進,脫貧攻堅快馬加鞭,特別是文化旅遊事業蓬勃發展。縣區有乞巧女兒節、白馬人民俗、高山戲等民俗活動,鄉鎮有花燈戲、影子腔、民歌、詩歌朗誦等文藝賽事,村有村史館、秦腔劇團、鼓樂團和村辦春晚;全市有400餘人詩歌創作隊伍,有500人古典詩詞創作隊伍,詩歌創作隊伍近千人;2017年,中國作協《詩刊》社第33屆「青春詩會」暨「一帶一路」·全國著名詩人採風團赴隴南採風創作活動在隴南舉辦,數十位國內著名詩人在隴南暢吟高歌。這片傳承著古老農耕文明的生態沃土,天地澄澈,詩意瀰漫,城鄉到處「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群眾安居樂業,百姓幸福安康,一個充滿活力和詩意盎然的「隴蜀之城」在邁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道路上正煥發出勃勃生機和璀璨耀眼的光芒。

 

為隴南旅遊插上文化的翅膀

 

隴南有什麼,有山,山上有礦,甚至全國有名,但礦山開踩的背景受到很多國家政策限制。說我們的特色農業,我們的一些投入人力物力很大的項目,往往趕不上關中地區一個鄉。隴南輕工業有亮點,但輕工業沒有門檻限制,複製性極強,競爭激烈,發展到了極限。那隴南還有什麼,依然是山水地貌,更沒有完全一樣的地域文化,讓山水隴南插上文化的翅膀,就據有「不可複製性和獨一性」,沒有「可比性」也不存爭競性,所以說,隴南獨恃的山水地貌插上隴南獨恃的文化翅膀。儘管說,當今隴南地區「水不如九寨」,山不如五嶽」,但「中華文明最初的文化」在隴南,說「古水、古山」,全國沒有任何一個地區能與隴南一爭高下。唐杜甫到成縣後看到崑崙山後在《木皮嶺》一詩中說「始知五嶽外,別有它山尊。」這就是隴南山水文化的魅力。

說水: 大禹治水九條,六條在甘肅,三條在隴南境內或與隴南相關,即「嶓冢導漾,東流為漢」,「岷山導江,東流為沱」,「鳥鼠導渭,東流為灃」 。

中國有七大江河水系,一級支流就有近百條,大禹為什麼偏偏對隴東南的三條河流情有獨鍾呢?因為隴南是氐羌民族的故裡。「氐羌」是亞州最古老的民族,他們創造了東方文明。舉一個小例子,《國語·晉語》載:「昔少典氏娶於有嬌氏,生黃帝、炎帝。黃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姜即羌,羌人從炎帝起源,生活的地方叫羌水,隴南不僅有羌水,而且自古為羌人的核心居住地,那麼炎帝最初的生活區域就很有可能在隴南武都、宕昌一帶的羌水流域。因此說,中國歷史和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項目「中華文明起源與早期發展綜合研究」(簡稱「中華文明探源工程」),隴南就是探尋「中華文明起源」的重點區域。

張百平先生從地質學的角度認為:「上古神話不是完全虛構,都是有地理背景和人類學意義,三黃五帝必有合適的地理空間以生存發展,西秦嶺「成徽盆地」是理想之地(之一)。神話是沒有證實的歷史,有希望在這裡實現轉變。」

西北師範大學範三畏教授在他的《曠古逸史》中說:「黃帝族的發祥地,應在渭河中上遊及其支流,耒昔河、牛頭河一帶,其南境則為西漢水上源及其支流永寧河上源一帶。黃帝及其後裔在這一帶所建之國,可考者有軒轅之國,氐人之國,西魯之國等。」範三畏教授論證的人文始祖黃帝的發祥地,正是隴東南地區。其中發源於天水番冢山的西漢水和徽縣永寧河之間的大部分地域為「成徽盆地」。趙逵夫論證的「常陽山就是今天西和縣仇池山,黃帝殺刑天就在此山」。以上學者都是為「讓隴南旅遊插上文化的翅膀」的先行者。這些人具有「大胸懷,大思維,大見識」,他們的學術觀點與孫雪濤高屋建瓴旅遊思路吻合。

隴南人文底蘊深厚,自然環境生態優良,旅遊資源多、潛力大,發展文化旅遊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和條件。我市要緊緊圍繞將隴南打造成為「生態之城、活力之城、隴蜀之城」的發展定位,深入自然、社會、人文三個層面,充分挖掘全市的自然生態資源、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紅色文化資源,以及民間神話傳說、故事歌謠戲曲,工業、農業、礦區、田園、林地、村落、文物等,變資源優勢為競爭優勢,促進文化與旅遊深度融合,形成互促互進、互融共贏的發展新態勢,讓隴南旅遊插上文化的翅膀。一是要解決文化的定位。以打造「中國愛情谷」宕昌官鵝溝景區為例,如何賦予官鵝溝靈魂、讓景區賦予人文的氣息,如何通過挖掘地域文化,如何進行策劃包裝,如何進行營銷推廣,如何以愛情女神雕像、詩歌長廊、蜜月酒店、情侶套餐等旅遊產品來創造出一個有鮮明文化品質、色彩豐富多樣的5A級旅遊景區。二是要解決融合的方式。我市的旅遊景區幾乎沒有顯明的文化特徵和文化元素,下一步急需把豐厚的隴南文化和自然資源的多樣性立體地融合起來。在旅遊過程中對文化的體驗,並不限於對具體某個文化景點的參觀,更多的是在吃、住、行、遊、購、娛等各個環節的文化體驗。把隴南建設成豐富多彩的大景區,就要推動文化元素全面注入旅遊各個環節。三是要解決文化的提升。要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目的,滿足遊客的文化審美需求,而且還要接受市場的考驗,傳遞真善美,做到在美景中留戀,在故事中感動。

來源:隴南文藝

作者:毛樹林

相關焦點

  • 活力迸發的「隴蜀之城 」
    金秋時節,遊走在隴南城鄉之間,稻穗金黃,蔬果飄香。一條條新建道路寬敞順暢,一片片棚戶區舊貌換新顏,一幢幢高樓鱗次櫛比,地下綜合管廊疏通城市血脈,新建機場聯通八方,公園綠地花團錦簇……隴南人的生活越來越幸福,一幅美麗隴南新畫卷正在徐徐展現。面對這一切,任何一個熟悉隴南過去的人都會深切感受到城鄉蓬勃發展的氣息,並由衷感嘆:隴南變了!
  • 南腔北調,巴蜀咽喉,多元文化交匯的隴蜀之城
    生活在隴南的「國寶」大熊貓甘肅隴南市武都區裕河自然保護區 秦嶺金絲猴 攝影:冉創昌既有北方的烈酒,也有南方嫋嫋茶香早在西漢時期,隴南的人民就開始釀酒。最早見於記載的隴南釀酒之地,一為徽縣伏家鎮,一為成縣紅川鎮。在隴南當地流傳的民間小曲中,有「伏天踏曲最優良,重陽下沙好時光」這樣的唱詞,也從側面說明了隴南釀酒已經有著悠久的歷史。
  • 南腔北調,巴蜀咽喉,多元文化交匯的隴蜀之城
    長江當然沒走隴南,但長江的支流白龍江,卻貫隴南市南下,匯入長江、浩浩蕩蕩奔向大海……你走在隴南,很難感受到甘肅其他地區「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悲壯,你會懷疑你是否穿越到了長江沿岸。隴南的地形之複雜,在甘肅省內也是數一數二的。隴南沒有沙漠,只是高山、丘陵、河谷、盆地。隴南北邊海拔1800米,而南邊的文縣中廟鄉,海拔只有500米,是隴南也是甘肅省海拔最低的。
  • 忻州:一座詩意蕩漾的城
    來源:環球網-文旅頻道忻州,一座永遠令人心嚮往之的城市。人們喜歡的理由之一,是因為這座城文脈飄香,無數騷客留下的詩篇滿地飛揚,也因為這座城歷史悠久,見證過太多紙短情長。如若不信,盍試為之?忻州絕不僅僅是一個地名,不僅承載著長治久安的美好寓意,還代表了亙古不變的報國情懷。集古老、詩意、典雅、素樸等所有元素,引得人們讚頌、吟詠、眷戀。尋著古蹟,漫步街頭,那些青色磚瓦都仿佛講述著故事,那些飛簷翹角都似乎流唱著傳說。雲中河是一軸丹青,掛在天地,涵養品格,讓人不禁產生疑惑,這究竟是實景還是夢境。
  • 蘇海洋:隴蜀古道研究述評
    自高天佑先生1995 年在《文博》第2 期上發表《隴蜀古道考略》至2009 年,幾乎沒有見到祁山道研究的相關文章。2009年,筆者在與雍際春先生合作研究絲綢之路甘肅東段的過程中,在他的建議下,將隴南納入絲綢之路甘肅東段的研究範圍。偶爾檢索到高天佑先生的大作《隴蜀古道考略》。
  • 【一帶一路•美麗鄉村】美麗隴南,魅力無限
    《詩經·秦風》的低吟淺唱久久在西漢水畔迴蕩,隴南用唯美詩意走進了世人的眼帘和心間。諸葛亮羽扇綸巾琴彈空城、北伐中原六出祁山、木牛流馬巧奪天工,留下了世人探尋的千古謎團。秦山隴水、蜀道愁攀,承載經貿往來、文化傳播、民族融合的北茶馬古道縈繞的馬蹄、山歌留在歷史雲煙和記憶深處,殘破僅存的茶馬碑訴說著隴南曾經的繁盛與輝煌。
  • 隴南到底有多「南」?
    最早見於記載的隴南釀酒之地,一為徽縣伏家鎮,一為成縣紅川鎮。在隴南當地流傳的民間小曲中,有「伏天踏曲最優良,重陽下沙好時光」這樣的唱詞,也從側面說明了隴南釀酒已經有著悠久的歷史。既有「南腔」,又有「北調」,多元文化交匯的隴蜀之城文明的起源與文化的傳播,往往與自然地理息息相關。隴南如同一個將甘陝川之美融入一身的曼妙女子,滿身靈氣。
  • 特色書店盤點|一座城的詩意之所
    都說身體和心靈要有一個在路上,魯賓斯坦曾說過「評價一座城市,要看它擁有多少書店。」今天小編就為大家盤點全國各地的特色書店。志達書店 全國首個天貓無人書店作為國內首家「新零售+」無人書店,想要進去,先要掃碼!
  • 西班牙隆達 鬥牛瀰漫的白色天空之城
    西班牙隆達 鬥牛瀰漫的白色天空之城地圖上,隆達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地方。沒有太多的人口,沒有太發達的經濟,但就是這樣一個城市,適合去放鬆。險峻與美麗,這兩者巧妙地融合在隆達的身上。它誕生於3000年前的古羅馬帝國時代,其老城佇立在萬丈懸崖之上,給人一種驚心動魄的壯美之感,堪稱"天空之城";因風景秀美、人跡罕至,又被譽為"世界上最適合私奔的城市";這裡有最濃烈的西班牙氣質,風情萬種,倔強不羈。它是電影《卡門》的外景地,鬥牛的發源地以及盛產豔遇的城市。著名作家海明威,曾多次將它的故事寫入自己的名著。
  • 致敬一座城,從「最初的時光」到「一生之城」
    致敬一座城,從「最初的時光」到「一生之城」 2020-12-09 17:0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隴南一座「寶藏」縣城,外地人會念錯名字,入選「中國最美縣域」
    ,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位於甘肅隴南一座「寶藏」的縣城,一起看看吧!,與禮縣、舟曲縣(甘南州)、岷縣(定西市)等地區相鄰,當地氣候溫和,自然資源豐富,中藥材種類高達690多種,素有「千年藥鄉」的美譽,縣域面積3331平方公裡,人口約31萬,是甘肅省內一座規模一般的縣城。
  • 隴南一座寶藏縣城,坐擁甘肅第一大金礦,黃金儲量高達308噸
    隴南是甘肅境內的一座地級市,位於省內的東南部,和西部地區的強省陝西、四川相連接,是連接成渝的重要通道,因此這裡也有巴蜀咽喉的美譽,隴南除去有良好的區位外,這裡還有深厚的歷史文化,它是秦文化的起源地,有著燦爛而獨特的民俗文化,所以境內留存有許多的文物古蹟
  • 隴南網紅美食亮相啤酒城 千錘百鍊敲出洋芋攪團(圖)
    在金沙灘啤酒城甘肅隴南武都農特產品·名優小吃展館前,洋芋攪團的製作工藝吸引了遊客駐足觀賞。47歲的廚師郭新社告訴青島新聞網記者,砸洋芋是個技術活,不能只靠力氣,講究方法,搓和砸兩個環節非常重要,如果搓的不好,最後砸不出好筋道來,影響口感。
  • 甘南之行——隴南(隴南不是甘南)
    八月,我們選擇去甘南避暑,因為大家都說甘南涼快,是避暑絕佳之地。我們沒有過多的猶豫,便在這個暑期,起步奔向那兒。真的是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沒有計劃,沒有攻略,也沒有和朋友說,自己一家人開著車就出發了。也不想做過多的旅行攻略,不想過多勞累,可以隨心所欲慢慢行走,領略不一樣的美,期望有一些不一樣的美,出其不意的經歷。
  • 上海-隴南-蘭州往返航線開通了,紅川小鎮成為隴南文旅特色產品
    南北過渡帶,康養隴之南!進一步拓寬了隴南與國際一線城市的「空中經濟線」,標誌著隴南「坐中甘陝川、直通北上廣」的航線網絡布局初步形成。據悉,上海—隴南—蘭州航線,每周一、三、五、七執飛,航班號為HO1041,執飛機型空客A320,14:00從上海浦東機場起飛,17:10到隴南機場,17:55隴南機場起飛,19:00到達蘭州中川機場。
  • 昌盛集團花大手筆書寫隴南商業市場 創造隴南商業全新時代!
    昌盛·繽紛城實力入住隴南 改寫隴南商業格局   昌盛集團自成立以來在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下,從運輸做起,旗下擁有礦產、建築、商業地產、酒店四大產業。   隴南昌盛·繽紛城是昌盛集團又一力作,也是隴南市目前最大體量、最具主題特色、業態最完整的生活購物娛樂生活綜合體,項目打造上百種商品,品牌組合,滿足隴南人民日益生活的需求。昌盛繽紛城位於東江新區11號路,周圍毗鄰政府機構、各大國企、火車站,以及十多個高中檔小區,預計輻射周邊人口近50萬人。因此,隴南昌盛·繽紛城的建立不僅改寫了城市的商業格局,更標誌著隴南商業全新時代的到來!
  • 古韻重慶、詩意之城,詩詞中的山城俯拾皆是美景
    很多人都說重慶是一座詩意之城,小編對此是深信不疑的。用詩歌作為幫助大家了解重慶,不失為一個極好的途徑。寥寥數語,畫面感撲面而來。重慶的人間美景,就在紙上鋪展開來。白帝城是觀「夔門天下雄」的最佳地點。歷代著名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蘇軾、黃庭堅、範成大、陸遊等都曾登白帝,遊夔門,留下大量詩篇,因此白帝城又有「詩城」之美譽。
  • 宣城,一座被遺忘的詩意風景之城,比徽州美百倍,終於上了熱搜
    最近,安徽一座千年古城因為超高的顏值衝上了熱搜,就連央視都專門做了報導。但它不是徽州,也不是蕪湖,卻比這兩個地方都唯美詩意。對於宣城,許多人印象最深刻的應該是宣紙了,宣紙是中國獨特的手工藝品,具有質地綿韌、光潔如玉、不蛀不腐、墨韻萬變之特色,享有「千年壽紙」的美譽,它就出自宣城。
  • 蘇州是一座人文之城 這樣的仲夏夜,亮了!
    蘇州是一座人文之城 這樣的仲夏夜,亮了! 蘇州是一座人文之城 數千年的歷史底蘊、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讓這座城市不疾不徐、不驕不躁 衣袂飄飄卻又總能獨領風騷
  • 澳門一座瀰漫蛋撻香的城市
    一座瀰漫蛋撻香的城市對於大多數內地遊客而言,澳門是一個熟悉的名字,卻是一座陌生的城市。說起澳門,許多人也許會想到它高度發達的博彩業,當你真正走進它時,才發現博彩業只是這座城市很小很小的一部分,歷史街區的百年老屋、五光十色的酒店霓虹、街頭人們從容的腳步,都向你展示著一個浪漫無所不在的原味澳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