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新聞網訊(記者 張李源清)嶺南牌坊、時空隧道、貨櫃打卡箱……在12月18日舉行的2020中國海外人才交流大會暨第22屆中國留學人員廣州科技交流會上,廣州市荔灣區在展位現場創意設置了諸多亮點,展示西關傳統文化的同時,大力推介「一帶兩區」發展新格局,多層次展現宣傳現有產業發展大方向,誠邀海內外人才走進荔灣,共筑西關。
舊城微改造展示「最廣州」風情
荔灣展區現場,一個布滿了大大小小映著西關元素燈箱的嶺南牌坊格外吸引眼球,重點展示的是荔灣城區改造傳統版塊項目的規劃:「文商旅活化提升區規劃結構」「沙面規劃方案」「泮塘五約改造項目規劃」「恩寧路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利用規劃」「永慶坊項目改造規劃」「西堤-沙面項目改善方案」,以及諸多舊城改造前後的新舊對比效果圖。通過這一條極具「西關味」的「時空隧道」,展現改造後的舊城在延續居住的同時,成為與西關匠藝巧工相結合的創意文化旅遊區。
近年來,荔灣區打造廣州舊城微改造項目正在如火如荼開展,此次海交會,荔灣區將一個個鮮活的項目改造成功案例搬進展會現場,以此為依託體現老城市新活力,樹立了荔灣「最廣州」風情的世界文化名城客廳和享譽大灣區的嶺南文化典範。
構建「一帶兩區」發展新格局
近年來,荔灣區積極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歷史機遇,以白鵝潭商務區為基礎打造白鵝潭沿江總部經濟帶,以傳統文化商旅活化提升區為基礎打造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以海龍科技創新產業區為基礎打造海龍廣佛高質量發展科創示範區,構建全區「一帶兩區」發展新格局,全力打造「灣區門戶、廣州名片、產業高地、現代商都」。
同時,荔灣區重點發展以現代服務業、醫藥大健康、文化旅遊、總部經濟、產業金融、智能製造等為主導產業的現代產業體系。
圍繞「一帶兩區」發展新格局,著力打造白鵝潭沿江總部經濟帶、海龍廣佛高質量發展科創示範區、嶺南文化中心核心區重大發展平臺,加快推進廣州國際醫藥港、大坦沙國際健康生態島、廣船南方央企總部基地等項目建設。正在著力構建以現代服務業、醫藥大健康、文化旅遊、總部經濟、產業金融、智能製造等為主導的更具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
給予最高100萬元扶持資金支持
本次大會,荔灣區組織了8家重點企業、載體、新三板基地、產業聯合會參展,誠意向海內外人才推薦提供優質企業和崗位,力爭5年內引進100名產業領軍人才,給予每人最高20萬元安家補貼及最高100萬元扶持資金支持。
今年,荔灣區發布了《荔灣英才計劃》,實行海外人才「集聚工程」、高層次人才「保障工程」、產業領軍人才「騰飛工程」、高技能人才「支撐工程」。
記者在活動現場了解到,當前荔灣區正大力提升人才服務環境。不僅圍繞打造宜業宜居人才發展環境,解決轄區內人才臨時周轉住房問題,還推行高端人才個性化定製服務,向高端人才發放「荔灣英才綠卡」。
同時,實施「上管老下管小」人才服務,為人才提供入戶、住房、醫療、培訓、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優惠服務。並實施「荔智匯」人才引進工程,面向全球吸引青年大學生、高技能人才和新職業群體,顯著優化人才隊伍結構和市民結構,形成荔灣大招商、大建設、大發展的強勁動力和強大活力。深化人力資源協同、系統集成和創新協同相關政策,加快推動形成區域人才紅利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