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直隸保定府城南公園

2021-02-23 直隸文化

 昔日直隸保定府城南公園

吳蔚

保定市動物園,位於保定城西南,北靠古城牆,西、南臨府河。該園最初名為城南公園,系原直魯豫巡閱使曹錕創建的,此園1921年興建,1922年竣工,歷時兩年,當時曾跨府河兩岸,佔地六百餘畝,(含今農大北部,原稱老農別墅),命名為「城南公園」,並刻碑留志於「別有洞天」西側。公園跨府河兩岸,佔地600餘畝。園內有樓、亭、臺、軒、館、假山、戲院、茶社等建築,有花鳥魚蟲,獅子、老虎、狼、鹿、猴等動植物供遊人觀賞。曹錕還在園中修建了一座「樂壽園」作為自家府邸,故有「曹錕花園」之稱。因公園位於城南,故命城南公園。本文簡述其百年變遷。  


直系首領曹錕


曹錕(1862年12月12日-1938年5月17日),字仲珊,出生於天津大沽口(今天津市塘沽),是中華民國初年直系軍閥的首領。1923年10月通過賄選登上民國大總統寶座,是民國第五任大總統。盧溝橋事變後,他拒絕日本帝國主義陰謀,堅決不出面組織「新」政府,保持了民族氣節,保全了民族大義,保住了晚節。曹錕在1938年5月17日因病逝世,因其生前堅決拒絕當漢奸,6月14日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追贈為國民革命軍一級陸軍上將。

曹錕在直隸的戲曲活動,是和他義無返顧地盤踞、紮根、營建保定府,給民國初年的直隸文化帶來一度繁榮,有著密切的關聯。隨著「賄選總統」達到高潮,卻在北京政變後,迅速謝幕。

「北洋」起家

1862年農曆十月二十一日(12月12日),曹錕出生於天津大沽的一個貧苦漁民家庭。曹錕的父親曹本生,以排船為業(即造木船)。家庭生活十分困窘。但是曹本生為人要強,勒著褲帶也願讓孩子們識幾個字。因此,曹錕兄弟幾人,多在幼年讀過幾年私塾。曹錕16歲時,因家境貧困,便肩負布匹,四處販賣。曹自幼性情豪爽、憨厚,愛交朋友,又貪酒好玩,賣布收入除交家中外,其餘隨手花盡。光緒八年(1882),20歲的曹錕見賣布終不能成大事,便投淮軍當兵。

因曹錕身體強健,又粗通文字,入伍不久,便被送到天津北洋武備學堂學習。光緒十六年(1890)畢業後,在宋慶的毅軍當哨官。光緒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曹錕隨軍去朝鮮。戰後,袁世凱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曹錕便投往袁部,參與軍訓工作,任右翼步兵一營管帶。袁對曹錕十分器重,曹對袁更是鞍前馬後,極盡效力。曹錕、徐世昌、段祺瑞、段芝貴、張勳、王佔元等人成為袁世凱的心腹人。不久,袁世凱送曹錕到北洋武備學堂軍官班學習,畢業後,被任命為袁世凱的親兵管帶。

1901年李鴻章死後,袁世凱接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任職後,為培植自己的勢力,著重軍事實力的擴充,練兵起家的袁世凱在保定建立了一系列的軍校、學校和軍事訓練基地,以保定作為他的勢力培植基地,其間也不乏培養了一批為他服務的有用之人,這些人在日後成為了北洋軍閥集團的首要人物,如:馮國璋、曹錕、馮玉祥等。曹錕投靠袁世凱、忠實於袁世凱,不斷得到袁世凱的器重與提拔,逐漸成為北洋軍閥集團的重要人物。1902年,袁世凱在保定設北洋軍政司,曹隨袁去保定新軍總部。直隸總督袁世凱在保定東關外組建常備軍,並設北洋軍政司,委任曹錕為直隸常備軍右翼步隊第一營管帶。1902年10月,清廷挑選精壯旗丁三千人,交袁世凱訓練,後編為京旗常備軍。1903年7月,將其改編為北洋第一鎮,曹錕任第一協統領。1906年,彰德秋操時,他被任命為北軍第一混成協統領。

1907年初,袁世凱又提拔曹錕為新軍第三鎮統制,駐紮在北京城內。同年,經袁的至交,東北三省總督徐世昌奏請皇上批准,曹錕統率北洋陸軍第三鎮調往長春駐防。曹錕移駐東北,也使北洋勢力伸展到吉林、黑龍江。1911年4月,清政府授予曹錕副都統軍銜。武昌起義爆發,曹錕奉袁世凱之命由長春移駐直隸娘子關鎮壓革命。1912年2月,他又為袁世凱拒赴南京就職,在北京、保定等地發動兵變。曹錕受袁世凱的指使密令第三鎮士兵以索餉為名,突然在北京朝陽門外東嶽廟發動兵變,先後在東城、南城、北城大肆放火洗劫,一些無辜的平民百姓被殘殺在街頭,許多市民的財產大部分被搶走,房屋建築遭到極大破壞。全城有4000多家店鋪被搶,損失達9000多萬元。同時為配合北京政變,曹錕又指使其部下在保定搞了同樣的活動,使保定府城損失慘重。北京兵變後,袁世凱在北京當總統的目的終於達到了。曹錕在兵變中充當了先鋒,立下汗馬功勞,從此,袁世凱對曹錕更加信任。1912年3月袁世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曹錕的第三鎮改為第三師,他任師長。1915年8月,袁世凱妄想恢復帝制,要當中國的皇帝,暗示曹錕和張紹儀等人以直隸代表名義上書,請示改變國體,勸袁世凱當皇帝。1915年10月,因曹錕積極支持袁世凱,袁世凱稱帝後,曹錕也由「虎威將軍」封為一等伯。

1916年袁世凱在復闢鬧劇中死去,北洋軍閥內部出現分裂,所分派係為直系、皖系、奉系三大派系,他們佔據著各自地盤,同時又分別授意於不同的外國帝國主子。這期間,他們上演的一幕幕鬧劇,如府院之爭、曹錕賄選、直皖大戰、直奉大戰、北京政變等等,加大了北洋軍閥的分裂力度,爾虞我詐的派系紛爭,使其開始走向彼此內耗,加速了北洋軍閥衰落與覆滅的步伐。

此時的曹錕仍作為北京政府的重要軍事力量被黎元洪所重視,9月任曹錕為直隸督軍兼省長,同時,讓其所率領的「第三師」駐紮於直隸省城保定,此後保定成為直系軍閥的大本營。

民初保定城成為直系北洋軍閥的大本營,曹錕不遺餘力地著手對保定府開展建設,精心營造自己的巢穴,壯大自己的聲威,給自己建立了鞏固的後方基地。他先在保定東郊徵購土地,修建飛機場;拓寬、新開城市道路,打通西關新開路、拓寬南大街;還將清代的按察使司獄署改建為賓館(「光園」),與原直隸總督署隔牆相望。而直隸總督署便成為曹錕辦公場所,光園成為其下榻之處。曹錕還將關帝廟改建為關嶽行宮、新建擴建廟前的戲樓(即「曹錕戲樓」),平整府河兩岸約600畝的土地建為園林(「城南公園」即現在的人民公園)等,大本營的建設成為當時保定城市政建設的核心重點,也為曹錕日後軍閥爭霸奠定了基礎。

營造「曹錕花園」

1920年7月直皖戰爭皖軍大敗,段祺瑞被迫辭職,直、奉兩系軍閥遂共同控制了北京政權,9月曹錕出任直魯豫巡閱使仍駐守保定。正處於事業「蒸蒸日上」的曹錕認為「戎馬生涯」中也要「張弛有道」,「工作」之餘暇也要「怡目適心」,才能「節其力而宣其氣」。於是,曹錕將保定作為了他的「大宅院」,在這裡添置了大量的房產,還拆通西關新開路,擴寬南大街,並決定將府河兩岸六百餘畝地建為規模宏大的「城南公園」。仿照西方歐美的都市,疏通水道,填平溝壑,植樹造林,建設苑囿,修建園池亭榭與城市花園以供遊息,花園規模宏大,以圖達「康樂和親之盛」的佳境。

1921年,直魯豫巡閱使曹錕在今位於保定城環城南路西段的南側地方,平整府河兩岸約600畝的土地籌資修建為園林。這座園林西起護城河、東到永華南路的南端、北側靠保定古城牆遺址、南面臨府河。當時跨保定的府河兩岸,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約600畝)(包含今河北農業大學的北部)。園內有假山數座、建有亭臺樓榭、開闢園囿、植造林木、鋪設草坪、搭設舞臺茶肆、以方便娛樂憩息。

在1922年十月,公園即將竣工之際,曹錕撰文立碑,記述了保定城南公園的建造過程及表達其修建花園的心情。曹錕所立「保定城南公園碑記」此碑通高2.8米,盤0.94米。碑文為魏碑體,字數有20行。全文由曹錕撰寫,夏壽田書丹。碑文記述了保定的歷史沿革、自然風景及建設「城南公園」時的情景。現在此碑壁嵌於市人民公園「別有洞天」北洞口外的西側。現將《保定城南公園碑記》碑文抄錄如下:

虎威上將軍直魯豫巡閱使領直隸督軍天津曹錕撰

直魯豫巡閱使署高等顧問桂陽夏壽田書

周禮職方氏,東北曰幽州,其山鎮醫巫間,其擇藪貘養,其川河涕,其浸浸菑(甾)、時,正北曰并州其山鎮恆山,其澤藪昭餘祁,其川滹沱嘔夷,其浸淶易。保定元舊置路,明清為府,兼有幽并二州地。土廣物博,九水交流,古有天府之稱。元初張柔父子臨牧茲土,修浚城池,疏一畝、雞距諸泉以為新渠。城東西各置閘以司清苑之宣蓄,洲渚縈紆,饒魚稻□菰之利。天津賈舶直達城南。居民每以春夏行遊,絲竹盤壺,數裡相屬,雖曰地勝抑亦人為所致也。清季直隸總督以一歲中分居保定、天津著為例。民國肇造,餘承乏督軍,兼任省長,猶由舊制,往來二府。自奉經略川湘粵贛及巡閱直魯豫之命乃以治軍之便,常居保定,六年於茲矣。軍民翕然,人知樂利。餘以治事之暇,周覽山川形勝及其城郭溝洫之經畫。考之故志,詢諸父老,猶有能言昔時建置沿革與其風土景物者。顧水道失浚已久,附郭多蕪曠不治之地,繹然以思,履運增塈爰以農,慕役工作,壅者通之,窞者夷之,誅其荊榛,樹之柳柏,更為建場圃,設市肆,為之亭覆,以食以愒,為之舟遊,以泛以釣,用為茲土人士雍容觴詠之所。命曰城南公園,紀其實也。

古訓有雲,民生在勤,勤則不匱。燕息遊觀,宜非所丞,雖然,子貢譏蠟,孔子釋之以為百日之勞,一日之澤,不可廢也。孟氏亦稱文王以民力為臺治,亟蕘雉兔,與民同之,方七十裡,猶以為小。夫以士勤講習,農勤畎畝,商勤懋遷,工勤規矩,終歲懇懇,以從職業。非於暇日有以怡目適心,節其力而宣其氣,何以免於抑塞疵厲之患,而臻康樂和親之盛乎?一弛一張,道在於此。今歐美都會,工場賈肆林立之區,其為園池亭榭以供遊息者,常以居民口籍為比例,而歲有增設,誠有取於節宣之義,而相與弛張之非苟焉而已也。歲壬戌秋有司告園工畢。爰為之記以示來者。

中華民國十有一年十月吉日。龍雲齋陳雲亭刻石。



保定城南樂壽園中種樹引泉之樂壽老人天津曹錕。

佔地面積40萬平方米的保定城南公園,在當時是保定城的一項重大建設項目,剛剛經受過大旱災之苦的勞動人民,聽說曹錕要建花園,便紛紛前來報名,為的是討一口飯吃。曹錕正在興頭上,倒也慷慨,不管老少,只要來了全收。幹多幹少,照樣每天發錢。遇到他高興時,還每人多發幾個銅子。

城南公園建成,曹錕對這個花徑亭石、蒼松翠竹、水榭曲廊、具有江南園林風格的花園很是欣賞,幾乎每天早上都要來散散步、打打拳。有時,他也允許普通百姓進園中遊覽。

曹錕雖是軍人出身,卻喜歡和文人國士交往,拿槍的手也舞文弄墨。1923年5月,康有為從洛陽到易州拜謁清西陵,順路到保定。曹錕接至光園,接風洗塵,早晚求教。樂壽花園建成後,曹錕親撰碑文,刻碑記其事。康有為則自撰一聯,文曰:一遊一豫同民樂,知止知足仰山高。字裡行間有指點有勸誡有讚許,令人玩味。畫壇巨匠齊白石與曹錕交往過密,曹的印章大都為齊白石刻制,圖章側邊總留有「布衣齊璜」(璜是齊白石的字)四個字。曹錕大壽,齊白石曾居保定二十天,為曹繪《十六應真圖》,畫中十七尊佛栩栩如生,畫題整齊頗有意蘊,二者相得益彰,堪稱齊白石巔峰之作。受名家薰染,曹錕書畫藝術造詣很高,擅畫梅花、山石、螃蟹,書法擅長一筆虎和一筆佛,落款常為樂壽老人或渤叟,這些作品近年常有拍賣,價格不菲。保定市第一中心醫院檔案室保存著曹錕1918年為保定思羅醫院題寫的一塊牌匾「太和春煖」,無論筆法還是文意,都屬一流。

「樂壽園」裡的戲曲活動

保定城南公園由於「跨大清河南北、度地六百餘畝」,依地勢、沿府河流向而建,自然形成「橫跨」府河之態勢,即以府河為分界將公園自然分為南北兩個部分。府河以北「樹柳柏、誅荊榛、建場圃、設市肆」,用以市民消遣觴詠之所,為「城南公園」。府河以南則是曹錕的私宅,裡面種植花草樹木,是他的「光園」以外的又一處宅院。

曹錕在光園、城南公園,利用其六十壽辰的做壽之際,「藉以擴大自己的政治影響」。趁機籠絡收買議會議員、各界名流,導演了一場賄選總統的鬧劇。1921年農曆十月二十一,是曹錕的六十大壽。曹錕在保定光園大做生日慶典。吳佩孚從湖南趕到保定祝壽,並親自擔任總招待員。各省軍政要人也紛紛前來奉承巴結,大送壽禮。為祝壽,曹錕特地命令巡閱使署傳諭京、津著名演員京劇名旦梅蘭芳、程硯秋、尚小雲、白牡丹、小翠花,老生餘叔巖,武生楊小樓,梆子名角劉喜奎等來到保定堂會,在新建成的城南公園中的「鑑古堂」戲院演出,連演7天,夜宿光園。演員們均以重金相送,犒賞達三十萬元。曹錕此次大壽,窮奢極欲達到了驚人的程度,超過當時的任何軍閥。

城南公園建成以後,曹錕常常在公園戲樓裡舉辦活動。曹錕駐保期間,用孔孟之道禁錮學生們的思想,禁止學生們讀進步的書籍,不允許學生們和社會上的人接觸。五四運動以後,保定深受影響,許多學校都增設了新文化課程,進行新文化宣傳。曹錕和吳佩孚就以「主張稍新」為名,拘捕進步知識分子,遭到了學生、教師們的強烈反對。崑曲界名藝人韓世昌被邀來保,在保定南關曹錕花園劇場義演一周。劇目有《思凡》、《刺虎》、《琴挑》、《鬧學》、《驚夢》等,義演收入五千餘元寄往上海全國學聯。

1923年農曆3月25日左右,到易縣拜謁西陵路過保定的康有為受到曹錕在光園的熱情接待,又領康有為到他的這處正在施工興建的宅院參觀,康當時為這處花園提名為「老農別墅」。曹錕的「光園」與「老農別墅」雖都是曹錕的私人住宅,但在曹錕看來二者顯然是兩個有著不同功能的宅院。光園是「對外」迎接各種賓客的「外事機構」,是事業之地。而「老農別墅」則是他的更為「私密」之處,是他真正的修養生息、遠離險惡仕途之處,因此曹錕自稱其為「樂壽園」。

1923年9月26日曹錕公園戲院發生炸彈襲擊事件。謀事者意欲襲曹錕,因擲彈者用力過猛,從一樓池座擲向二樓曹錕包廂的兩枚炸彈又彈回池座,至3人重傷。曹錕衛隊旅一通折騰也未拿到兇手。本年,保定城南公園(現動物園)露天放映流行影片《迷魂黨》。由於觀眾如潮,不得不一再加場,以至於將每晚零點關閉城門,改為翌晨一點鐘關閉。電影票價為每券銅元20枚。

曹錕「賄選總統」,遭到舉國上下的反對,直系軍閥內部矛盾日益暴露出來,由鼎盛而日趨衰落。曹錕自1923年10月10日上任以來,只做了一年零二十幾天的總統,因為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而下臺,下場比以前歷屆總統都慘。由於1924年北京政變,使曹錕身體健康狀況更為欠佳,患上了糖尿病。曹錕於1926年前後返回保定,在這裡居住,這段時間應該是他在當上賄選總統一年後經歷了一次大的變動又被下野後的時期。曹錕將這個「樂壽園」視作「世外桃源」。曹錕下野後,在保定府仍有戲曲活動:

1926年6月,吳佩孚來到保定。曹錕得知後,於6月6日上午10時,乘特別快車由京來保。吳佩孚特地前往高碑店迎接,並在高碑店站臺搭起帳篷,供曹錕臨時歇憩。下午1時許,曹錕在高碑店下車,吳佩孚立即上前行謁見元首之禮,二人相對無言,感慨萬分。3時,二人同車來到保定,保定的大小將領都去車站迎接。其場面之隆重、熱烈,使曹錕感動不已。晚上,曹錕仍在他的光園下榻。第二天,吳佩孚為曹錕舉行了一個盛大的歡迎會。吳佩孚、靳雲鶚、彭壽莘、蔡成勳、田維勤、王為蔚、王維城、閻治堂等人都參加了宴會。曹錕向大家講話,還送給各將領一些禮品。宴會後,請京劇名角演出戲劇。

1926年8月高陽昆弋戲班榮慶社到保定大舞臺演出。為了叫座,便把韓世昌從北京重金邀到保定參演。海報貼出,3天的戲票搶購一空。此時賦閒在保定樂壽園居住的曹錕,有個私人戲班正在中山公園戲樓演出。儘管此時的曹錕已是聲名狼藉,國人盡棄。但因在保定,他一時興起,仗著與韓世昌的關係,決定給榮慶社叫板小玩一把。於是,他們也貼出韓世昌在公園戲樓演出的戲報。結果,韓世昌迫於面子,只好去搭曹錕戲班演出。榮慶社對於曹錕的蠻橫無理非常生氣,但也無奈。為了拉住觀眾,榮慶社新搭班的安新藝人白玉田,挺身率班與曹府班子唱起了對臺戲,並且決定仍然演出《春香鬧學》(戲報寫明是韓世昌要演的拿手戲)。由於白玉田等人賣力一博,觀眾反響熱烈,退了票的又紛紛買票觀看,沒有買到票的排隊等候買票。榮慶社在保定一口氣演出20多天,場場客滿。白玉田也名聲大振,紅極一時。

曹錕在保定城期間,對於保定這座傳統城市,進行了一系列的營建,如修建飛機場、修繕公共建築、拓寬城市道路、添置公共機構的設施等建設,甚至謀劃建設「津保鐵路」,這些措施客觀上促進了保定城的發展。後來因曹錕一心撲在其「賄選總統」上,保定城發展便束之高閣。而曹錕在保定的戲曲活動,廣邀名角,督建戲園,留下了許許多多傳說軼事。

昔日的保定中山公園

   花園建起不久,曹錕因賄選總統倒臺。1928年保定城南公園(曹錕花園)易名「中山公園」。由於連年軍閥混戰,多次被毀壞淪為廢囿。1929年6月22—24日保定中山公園原為曹錕所建,面積寬闊,建築宏麗。近年迭次駐兵,幾乎成為當然之營塞,亭臺樓榭諸多損毀。該園管理人李紹之有意對園內景致稍事整理點綴,以便開放。只因款項無著,無奈借用城內貢院街湖廣會館戲樓,聘本市名伶及票友演義務戲3天,籍資捐募,以助興工之費。7月,保定南關外中山公園因近年戰亂駐軍,損壞嚴重。近來,清苑縣建設、教育、財務及公安4局成立中山公園管理委員會,稍事整理後免費向公眾開放。1930年3月,保定南關外中山公園因數年來戰亂和駐軍,跌遭破壞,已不堪寓目。近因無資飼養,園內僅存的18隻鹿也被賣掉。1933年,夏鞏(縣)洛(陽)警備司令部司令祝紹周駐節保定,因見中山公園(原曹錕公園)日漸荒廢,乃捐款重修園內跨河二橋,並更名東橋為中山橋,西橋為中正橋。同年9月下旬保定中山公園現「桃樹秋花」奇異景觀,園內所有桃樹皆開紫紅色花朵,鮮豔可愛,見者無不稱奇。也有迷信者,謂之不祥之兆也。曾經有一叫金夢影的在1935年的《市政評論》中登載了一篇題為《保定市底景景色色》的文章,描述了當時公園的情景。

1935年,二十九軍軍長宋哲元曾捐款重修,取「周文王之囿,與民同樂」之意,改稱「人民公園」。1936年8月修畢,並樹碑記其實。根據碑記記載,此次修復計有「門二、齋二、軒三、亭三、洞四、橋三、電影院、戲院、遊泳池、體育場」等。

宋哲元任職不久,即在保定南關公園小校場召開群眾大會,下令省保安處主管查禁菸毒案件。此次禁毒雷厲風行,一批批毒販被捕,一批批吸食者被關押。僅一年間,保定槍決毒販十餘人,其中有《民聲日報》社長煙光亞。8月31日今日中元(中秋)節。為慶祝節日,保定在人民公園掛彩燈,燃放煙花,並在公園府河內放河燈,聚眾五六萬人之多,園內擁擠不堪,致使中正橋(木橋)坍塌,40餘人落入河中,幸救援迅速,無人溺亡。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華北淪陷。日本侵略者搞了一個「華北自治委員會」,妄圖分裂中國。當時一些趨炎附勢之徒都紛紛為日本侵略者做事,成了萬人唾罵的漢奸賣國賊。曹錕晚年不為金錢、地位所動,堅決不為日本人做事,保持了民族氣節。1938年5月15日(農曆四月十八),曹錕這位中國近代史上顯赫一時的人物,病死在天津泉山裡,終年76歲。各方面為曹錕舉行了十分隆重的葬禮。重慶國民政府有感於曹錕拒絕與日本人合作,於6月14日發布特別訓令,予以表彰,並追贈曹錕為陸軍一級上將。

1937年後日軍佔領期間又更名為「新民公園」。1937年一1948年,歷經八年抗戰和三年解放戰爭,公園連遭破壞。


1920年代在花園中植樹。


1920年代花園一角 ,可見府河上木橋和「別有洞天」。


1930年前後學生在公園內演講。


1930年代人民公園內風景。




1936年河北省主席宋哲元在公園。


1930年代的「別有洞天」。


公園內的兩座木橋之一「中正橋」,另一座木橋為「中山橋」。

公園內的「祝公亭」(夏鞏洛警備司令祝紹周駐節保定所建)

      1946年,國民黨十一戰區司令長官兼保定綏署主任孫連仲、保定警備司令池峰城開始在保大規模修築城防工事。他們在錯綜複雜的碉堡陣地建成後,又用加棚蓋的交通壕把地堡連接起來。這些工程材料,全是採用了「就地取材」的辦法。他們首先拆掉沿溝的民房三百餘間,同時拆走工事附近住戶所有的門板,砍伐了護城河邊上的古樹以及城池附近地面上所有成材樹木。與此同時,他們把駐保定東關外的軍官學校和老炮隊等營房的軍隊移駐民房,夜裡從城內派部隊去拆營房內房屋。後來,甚至把供人們遊覽的「保定公園」風景區內的古樹刨掉,把八角亭、老龍廳、狀元橋等建築都予以破壞。當時所有這些木材,除用於城防工事一小部分外,大部分被用作城內駐守部隊當柴燒了(當時城內煤炭很貴,供給部隊的煤炭被當官的倒賣換錢中飽私囊了)或倒賣掉了。

保定解放時,公園已經面目全非,僅存假山數座,其他蕩然無存。1948年11月22日,保定解放。從1951年開始對人民公園進行重新規劃,統一布局,進行了大規模整治,除府河南岸已歸農業大學佔用外,沿府河北岸舊址於東西兩端又徵地四十多畝。不到一年的時間,修建了園門,廣植松柏花卉,建成了猴山、鹿苑、遊泳池等。於1952年6月24日,人民公園正式開放,1994年人民公園改為保定動物園。

(非盈利原創文章,拒絕抄襲)

編輯:吳蔚  楊蕾

微信:13011927956(府河滄浪)

相關焦點

  • 明代北直隸的保定巡撫駐地,在保定還是真定(正定)?
    第二類:鳳陽、應天、順天、保定、遼東、寧夏、甘肅、延綏9巡撫  (其中,南、北直隸地域廣大,政務繁冗,南直隸以長江劃界分  鳳陽、應天二巡撫  ;北直隸以  居庸關  劃界為  順天、保定二巡撫  ;遼東地區(相當於今天的遼寧省
  • 保存最為完好的清代省級府衙,去了解當代歷史,保定直隸總督署!
    保存最為完好的清代省級府衙,去了解當代歷史,保定直隸總督署!在千千萬萬的文章中感謝你讀到了這一篇,本文由小燦帶你去旅遊原創,喜歡小編的可點擊上方關注哦!直隸總督署又稱直隸總督署博物館,位於保定市區內,毗鄰保定著名的古蓮花池。這裡曾是清朝直隸總督辦公的府衙,如今保存完好,也是清代省級府衙中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
  • 旅行攻略丨河北保定直隸總督署遊記
    旅行攻略丨河北保定直隸總督署遊記自從來到河北保定工作後,遍訪遊覽,想要進一步了解這個在「夾縫中生存」:挨著北京,天津,石家莊和雄安新區的城市,探尋他百年的歷史。所以,在距離住處的8公裡的直隸總督署博物館成為我第一站。
  • 清朝河北有十二府七直隸州三直隸廳,現在只有五個還是地級市名字
    三是由省直屬的行政區(相當於現在的地級市)多,清朝時,府、直隸州(直屬省的州)、直隸廳(直屬省的廳)是省直屬的行政區,到清末時,河北有十二府七直隸州三直隸廳,共計二十二個省直屬的行政區,堪稱當時全國之最。
  • 玩轉保定|初冬的保定府,你見過多少……
    秋深漸遠後知覺初冬悄臨襲寒意這個時節的保定府有種說不出的韻味讓我們帶著保定文旅惠民卡一起去瞅瞅~直隸總督署素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稱這些古樹樹齡大多200年以上最古老的幾株更是長達500年以上即便如此它們也難以說盡總督署全部的前世故事歷經滄桑的直隸總督署承載了74位總督的功過是非對於喜歡歷史文化的你來說實在是個不容錯過的好地方(保定文旅惠民卡合作景區)——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走進疫情下的保定「直隸總督署」
    前兩天去過了保定古蓮花池,六月的荷花,真是「接天蓮葉無窮碧 ,映日荷花別樣紅。」值得一去前去賞玩。提到保定也會想到另一個標誌性地方,那就是直隸總督署。「直隸」直屬於京師,地處京畿要地,肩負拱衛中央重責。「署」:衙署,辦公點「總督」,當時清朝劃分23個省,每個省設立一個巡撫,為主管一省民政的最高長官。總督權力比巡撫大得多,但與巡撫之間沒有直接的隸屬關係,總督和巡撫都是對上直接聽命於皇帝。
  • 河北人遊河北之保定五:一座總督署, 半部清朝史——直隸總督部院一覽
    保定有個直隸總督署。直隸總督署又稱直隸總督部院,是全國唯一一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  保定直隸總督署原建築始建於元,明初為保定府衙,明永樂年間改做大寧都司署,清初又改作參將署。那時的直隸總督署設在大名。
  • 天津也曾有直隸總督府
    去過河北保定的人,大多知道那座城市裡有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直隸總督府,其實,天津也曾經有過直隸總督府,而且不止一座——李鴻章的總督行臺和袁世凱到任後的直隸總督府。天津市檔案館中保存著一張老照片,據文史研究者張誠辨認,那是袁世凱曾經辦公的直隸總督府,因為袁世凱曾擔任過「宮保」一職,亦有人稱其為「宮保衙門」。
  • 圖文:河北保定--直隸總督署
    位於保定市中心,是我國目前惟一保存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也是中國四大古代官衙國際旅遊專線的省級衙署站,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整座建築坐北朝南,東西寬134.4米,南北縱深約224米,佔地3萬多平方米,分東、中、西三路,由中路的大門、儀門、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五進院落構成了一條南北中軸線。目前中路整體和東路的東花廳、外籤押房等建築基本保存完好。
  • 清代省府第一衙——保定直隸總督署
    保定直隸總督署坐落在保定市中心,是保存最為完整的清代省級衙署。歷經雍正、乾隆、嘉慶、道光、鹹豐、同治、光緒、宣統八帝,可謂是清王朝歷史的縮影。有「一座總督衙署,半部清史寫照」之稱。圖為總督署門前的兩個大旗杆之一,高30多米,是總督署的標誌。直隸總督署民國年間是直系軍閥曹錕的大本營。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期間,曾是日偽和國民政府河北省政府所在地。
  • 再生網旅行季——河北保定直隸總督府
    今天跟大家分享的是再生網關於河北直隸總督署的遊記。直隸總督府直隸總督署(又稱直隸總督部院)在河北省保定市,是中國保存完整的一所清代省級衙署。直隸總督部院雖然坐落在河北,卻有通天的權利。河北保定的直隸總督因直隸省獨特的地理位置而名列全國八督之首。
  • 保定會館——子品牌直隸小廚、直隸良廚賀河北首屆旅發大會正式啟動
    各位領導首先蒞臨「冀菜飲食民俗文化博物館」。博物館外12名「菜模」手捧直隸名菜屹立兩邊。【謝美生教授講解百種千冊老菜譜】【蓮葉託桃宴】  保定會館子品牌:直隸小廚、直隸良廚     "真正的美食經久不衰"直隸小廚、直隸良廚作為保定會館子品牌,秉承」打造能吃的博物館「,將文化溶於菜品
  • 河北保定最著名的十大旅遊景點
    保定曾是直隸省會,直隸總督駐地,也是河北省最早的省會,從1669年至1968年,是河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為京津冀地區中心城市之一。保定市是對外開放城市、全國首個創新驅動發展示範市、WWF低碳試點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雙擁模範城、戲曲之鄉、遊泳之鄉、全國桌球重點城市、第二批公交都市試點城市,也被稱為「長壽之城」「冠軍之城」,入選2008年2012年中國特色魅力城市200強。
  • 家常不平常,莊裡的保定直隸官府菜——溜腰花和滷煮雞
    今天吃到的一道「保府溜腰花」,似乎找到了保定街邊小館簡單又地道的味道。提起保定美食,大家想到最多的大概是驢肉火燒和糖葫蘆。其實作為一個有著3000多年的歷史古城,保定除了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獨特的飲食文化也是值得一提的。提起冀菜,很多人想到的都是保定菜,冀菜其實包括三大流派:以保定為代表的冀中南菜,以承德為代表的塞外宮廷菜和以唐山為代表的冀東沿海菜。
  • 「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這一句話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從清末到解放初期,北京流傳著一句老話,叫做「京油子,衛嘴子,保定府的狗腿子」。其實這句話才說了一半,後半句是「十個京油子鬥不過一個衛嘴子,十個衛嘴子鬥不過一個狗腿子。」
  • 保定府河,曾是保定府的靈魂之河
    保定晚報刊發了一篇鄭新芳先生的文章《府河——保定的母親河》,讓我們再次對保定府的這條靈魂之河,有了更深的了解。文章中寫到,已故保定籍著名作家蘇叔陽先生曾經回憶,上個世紀40年代,他與小夥伴「光著屁溜,站在南關大橋,長呼一聲『下——衛——嘍——』一個猛子扎入水中」。下衛,就是順水而下到天津衛。
  • 保定直隸總督署博物館 唯一保存最完整的省級衙署
    保定直隸總督署是清朝直隸省最高軍政長官的辦公處所,是我國目前唯一保存最為完整的一座省級衙署。1988年1月,國務院核准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清政府設立直隸總督。因當時衙署位置偏僻,清帝於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派人選定參將署為總督署新址,經過一年多的改建擴建,雍正八年(公元1730年),直隸總督署正式遷到這裡辦公,直到清朝滅亡。
  • 上有北京,下有保定(1)·千年名城河北保定,緩慢的近代化之路
    到了清康熙八年(1669年),直隸巡撫由正定移駐保定,保定府成為直隸省會,至此直隸省、保定府、清苑縣同駐一城,這是保定最繁榮興盛的時期。到了近代,隨著海防的日益加強,保定作為陸路屏障的地位開始下降。1870年,李鴻章出任直隸總督,因需要經常處理洋務和外交事宜,清廷設定了直隸總督在保定和天津兩地辦公的制度。
  • 保定動物園的前世今生
    原保定慈禧行宮的一對明代石獅 @博陵保定動物園始建於1921年,名為「城南公園」,系時任直隸督軍的曹錕創建,故又有「曹錕花園」之稱。當時的城南公園匯集了南北建園風格的精華,亭臺樓榭、曲水迴廊盛極一時。曹錕還邀來梅蘭芳、尚小雲、程硯秋、餘叔巖等藝界名流到園中演出,康有為為園子南部題寫了「老農別墅」,興之所至的曹錕還親自撰寫了「保定城南公園碑記」。
  • 地區文化 | 保定十大風景名勝,你去過幾個?
    同時作為京師門戶,保定曾「北控三關,南達九省,地連四部,雄冠中州」,歷史上燕國、中山國、後燕立都之地,清代八督之首。現為大北京經濟圈中的兩翼之一,素有「京畿重地」、「首都南大門」之稱。1白石山世界地質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