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渝中區改名為渝州區、巴南變渝南、南岸變江南、九龍坡變巴都」,參加市規劃局舉辦的「從夢想到生活——城市規劃科學化」徵文的浙江餘姚市市民辜雪松,「五一」期間足不出戶寫成的《關於重慶市行政區劃、城市規劃建設、地名、旅遊方面的建議》,昨日在市規劃研究中心引起重視:「見解獨到,具有借鑑意義」。
建議一 主城四區可改名渝中區改名為渝州區,因為渝州是重慶最古老的名稱之一,在歷史、文化方面有很好的傳承意義;巴南區改為渝南區,與渝北區南北呼應;南岸區改名為江南區,與江北區隔江呼應;而將九龍坡區更名為巴都區(巴城區),因為就文化內涵而言,「巴」字回歸屬於「理直氣壯」。
建議二 長江路名應延伸大石路是什麼意思,難道是路上有大石頭阻礙?辜雪松認為,不能簡單、甚至粗暴地將道路兩端所連接的兩地名稱取一個字合起來進行命名。以長江路為例,辜雪松建議延伸長江路、嘉陵江路的命名,如長江北路(兩路口至大坪段,含現長江一路、長江二路至大坪段)見圖表。以體現我市兩江環繞的獨特地理位置。
建議三 內環立交可改名我市內環高速路對重慶交通疏散、分流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目標指向不明確,給外地人帶來諸多不便,辜雪松以現鳳鳴山立交為例,應該取名為「華巖寺立交」,因為更加符合實際。比如將現「盤龍立交」改名為「彈子石立交」;現「五童立交」改名為「龍頭寺立交」(見圖表)。
同時,辜雪松認為石板坡長江大橋及複線橋就應該合併命名為「石板坡長江大橋」,因為複線橋本身不是橋名,更何況已經合併為雙向八車道,本身就是一座橋。
建議四 讓「山城」成名片重慶有許多別稱:「霧都」、「火爐」、「第一江城」,最近幾年又有「橋都」之說。辜雪松稱,重慶的名片仍然是「山城」,而不是「火鍋」、「美女」。
辜認為,「山城」就地形、魅力而言,都是名副其實的。「山城」意味著層次分明、立體感強烈,意味著極富視覺衝擊力及強烈震撼的都市現代景觀,同時,表明了「重慶是一座站立著的城市」。
建議五 建座直轄紀念碑重慶直轄,是這座城市發展歷史長河中的一件大事,作為重慶人,將會永遠記住和傳承這段歷史。辜雪松認為,應該在朝天門廣場設置一個永久性的直轄紀念碑,與解放碑互相呼應,同時,與重慶零公裡標誌相吻合,因為解放碑是重慶解放的紀念,而直轄碑則是重慶騰飛的象徵。歷史傳承需要一個實實在在的載體,辜雪松告訴記者,不一定非要採用建一座紀念碑的方式來記載這段歷史,也可以通過其他建築來表達這段歷史。記者何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