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杭州這一碗紅燒羊肉,盛滿水鄉的味道!

2021-02-26 我們大杭州

「來吃羊肉噢。」

這是入冬之後,

餘杭人最為盛情和體面的客套。

餘杭羊肉,

以臨平一帶的紅燒羊肉和倉前的白切羊肉為代表。

餘杭觀察這次先說說久負盛名的「臨平紅燒羊肉」。


這道美食,讓很多人牽腸掛肚。美食家沈宏非先生,每到這個時節,就要微博上說一次,「沒有臨平紅燒羊肉的寒夜,最難將息。

臨平紅燒羊肉,精準一點說是運河(街道)紅燒羊肉,更細膩點還可分成博陸紅燒羊肉和五杭紅燒羊肉兩大流派。它之所以能成為膾炙人口的美食品牌,絕非偶然。這裡面既有紅燒羊肉美味無敵自帶流量的緣故,還有歷史和文化的成因。

運河邊很多古鎮的「形」今天大多不在了。但文化的神韻依舊。對平頭百姓來說,最大的文化就是美食。

運河文化是什麼呢?有人概括為包容、富足、溫潤、綿延,又暗藏雋永和韌勁。這樣的文化基因,也浸潤到這碗紅燒羊肉裡,成為美食的密碼。 

包容:湖羊北來 五味調和

首先就是包容。包容就是博採眾長,糅合各種優點為我所用。拿食材來說,羊原本是北方吃的多,但經過歷代戰爭,遷徙的北人逐漸把北地的飲食習慣帶到了杭嘉湖地區。特別是1276年元兵攻破杭州以後,蒙古貴族一日大宴,殺羊上千,南人吃羊的習慣就此養成。

「湖羊」的培育,即從那時開始,至今已有800餘年。在南方缺乏天然牧場的條件下,羊由放牧改為圈養。太湖流域重蠶桑,居民飼養的羊用混了蠶沙的桑葉和其它青飼料舍飼。在終年舍飼的環境下,經過多年人工選育,羊只逐漸適應了南方高溫高溼的氣候條件, 蒙古羊在太湖周圍的杭嘉湖一帶定居下來,形成了體格中等、體質結實,羔皮質量極高,肉又少腥羶的湖羊品種。

北地食羊的習俗「南下」以後,不但羊的品種被改良了,原本一根松枝一把青鹽的草原水煮和燒烤、風乾,也變成了兼容並包的「紅燒羊肉」。煮羊的鍋子裡,多了天南海北的「大料」、越地特色的黃酒、南方時興的醬油。那花雕、女兒紅的味道,自是蒼茫草原山所沒有的。臨平特產的甘蔗也一度成為紅燒羊肉的「甜蜜元素」,更加深了這道名菜的「餘杭印記」。

北人烹羊,講一個原汁原味和大快朵頤;而運河的羊肉,味道要複雜得多。甜與鹹鮮的調和、黃酒的加入、大小火的調節,最終在咕嘟嘟的小沸中,成就了江南的「小落胃」。

運河文化包容兼蓄博採眾長的特性,從紅燒羊肉裡也可見一斑。

 

富足:運河明珠 江南羊市

在中國,無論哪個年代,吃羊都是一件代表幸福和富足的事。

紅燒羊肉能成為家喻戶曉的美食,自然離不開運河文化的「富養」。

現在的運河街道由過去的五杭、博陸、亭趾三個水鄉合同,有人被戲稱這是餘杭的「東三省」。三地的老街當年都曾熱鬧過,老底子是杭、嘉、湖三府的交界處。在水路交通為主的古代,沿著大運河發展起來的這三個街市,成為嘉興、湖州兩府乃至整個環太湖流域,直至整個北方進入杭州地界的重要門戶之一。

博陸的羊市明朝就興旺起來了。據老輩回憶,至解放前,博陸還有7家專門買賣湖羊的「羊行」,周邊桐鄉大麻、德清新市等地商戶,遠自上海的客商都到這裡來交易湖羊。博陸羊行分成東羊行浜和西羊行浜。冬、春二季為鬧市,集市的日子,水路貿易者隔夜就要搖船到博陸羊行。

羊行收購的是活羊,賣出去的花樣就多了。有賣整隻活羊的,也有屠宰後賣鮮羊肉的,還有架鍋烹製熟肉的。據說,那個時候,一個小小的博陸老街,就有大小28家羊肉店、羊肉攤,這是產業鏈的自然延伸。大概那時起,「松江府」的上海人,就已經聽說過紅燒羊肉的大名了。

舊時博陸、五杭一帶逢年節要吃羊,有說法是「四十八節」都要殺羊。清明、冬至這樣的大節氣更是必有羊肉,既飽口福,又可祭祀。家裡有「大日子」,宴席上必須有一碗上好的紅燒羊肉才算得體、體面。好的羊肉師傅,需要提前一個月預約,最好的師傅一個日子裡有幾家人搶著請。

實際上,直到如今,這裡的「廚師公」也只有紅燒羊肉燒得「到門」,才有「飯碗頭」。

如今在鄉村,酒席越辦越豪華,燕鮑翅也很常見。但在大多數人心中,對菜餚的滿意指數,來自那碗紅燒羊肉。如果端上桌的羊肉,色澤深紅、汁濃味醇、濃香撲鼻、油而不膩、酥而不爛、糯而不散,大家就會稱讚一聲:「今朝的菜,好的!」   

紅燒羊肉成為當仁不讓的本地第一硬菜,硬在味道,更硬在地位。

本地百姓正因為生活的富足,才能在「安居」之外,有了對「小落胃」的孜孜追求。

這種暗藏在美食裡的富足才是「美得流油」的江南好生活。

 

溫潤:魚羊之鮮 滲入生活

「春水碧於天,畫船聽雨眠,廬中人似月,皓腕凝霜雪」,這是古代文人對「江南」最美的描述之一。而老百姓的日子,則著眼在軟紅十丈,煙火人間。這一碗紅燒羊肉裡不止有水鄉的富足安逸,更有江南的文化印記。

都說浙菜善治「小鮮」,比如杭幫菜扛鼎作品宋嫂魚羹、龍井蝦仁、炒二冬。羊肉不能歸於此類,古者以羊為少牢,是祭祀先祖的「大菜」。羊在內蒙是氣勢磅礴的烤全羊、原始風味的水盆羊肉,而在運河,就是「紅泥小火爐」的緩緩入味,精細調和。

這就是一地文化的魅力。凡是到了這裡的,都會潛移默化,潤物細無聲地發生改變。最終它們毫無突兀地融入風土和人事之中,被打上文化的烙印,並繼續隨著運河水道和一地民風向外擴散。就像很少有人知道,金庸先生的顯赫家族海寧查氏,其家訓「才名終世態,學業有家傳」,出自博陸鍾家的女兒鍾韞(鍾化民孫女)的詩。

運河聯結起水鄉名鎮,也聯結起不同的家族和各地的人們。最終,一種「文化共同體」的構架建立起來,一種氣質遠近傳播。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是水鄉之味,也是水鄉之美。 

綿延:代代飄香 聲名遠揚

大運河是綿延的。運河美食也是綿延的,這體現在世代傳承的羊肉烹飪技藝上。

在運河街道民間,能燒一手好羊肉的大有人在。尋常人家的主婦們,圍裙裡說不定兜著一包傳了幾代的「秘制」的調料。

博陸有位張子文老先生,86歲,已經燒了60多年紅燒羊肉。當年,杭州城裡的飯店,專門請他去燒羊肉。

他曾在媒體上公開傳授燒羊肉的秘訣:一是紅燒羊肉最好是土灶、硬柴、大鐵鍋,硬柴首選桑柴。二是選羊要辨牙口,以兩、三歲的羊為宜。三是要冷水入鍋,大火煮開,等浮沫全部撇去,加入黃酒,再加大火力,肉裡面的髒東西就要靠兩次加大火力「逼」出來。四是下作料有講究:花椒等香料只用少許,用來提香、提鮮,放多了羊肉就要發木。放糖最考驗廚師,糖多則膩,糖少不鮮,糖的拿捏,也就成了這道菜的靈魂。五是燒羊肉不能用鍋蓋,先要旺火燉,一旦加了醬油10分鐘後,就要撤柴用文火慢慢熬。博陸紅燒羊肉遠近聞名,就是因為它是收湯燒,湯頭短,很入味。

張老先生師從其老丈人,他的手藝,又傳給了兒子、女兒和女婿,現在,已經是外孫、外孫女在「當家」,他們家的「運和」紅燒羊肉館,開在了臨平和杭州城裡,生意紅火。

張老先生現在自己不燒羊肉了,但是仍然喜歡吃兒孫們燒的羊肉。他看重的,是這份技藝的「綿延」。

在運河,許多燒羊肉手藝好的人,開了飯館,成了名店。比如五杭的「周氏羊肉」,又比如亭趾街上旗鼓相當的「湧興飯店」和「踏步檔飯店」。還有不少人家,老子燒羊肉,兒子開微店,造就了爆款的「網紅羊肉」。

紅燒羊肉業已形成美食的產業。曾有媒體為此點讚:運河的老百姓,忙著「發羊財」。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京杭大運河特有的包容、富足、綿延,溫潤和雋永,化身在這一碗碗紅燒羊肉裡,不曾離去,代代飄香。

對水鄉人來說,紅燒羊肉不僅是一種美食,也是聚集的符號,是市河兩岸昔日的簷廊,是鄉愁,是根,是童年流過的哈喇子,是飲食男女和現世安穩。


吃羊肉噢!

「餘杭觀察」小編寫的這篇推文看了是不是很溫暖?

是不是看了就想買,就想吃?

今天我們推薦餘杭五杭老沈家的紅燒羊肉,

點擊【五杭老沈家的紅燒羊肉】了解,

也可點擊文末「閱讀原文」

直接下單!

相關焦點

  • 一碗羊肉燒出丈夫的責任和擔當!杭州餘杭運河街道紅燒羊肉名聲在外...
    說起吃羊肉,大家一定會想到餘杭——西部鄉鎮倉前的羊鍋節,一直是杭城市民每年秋冬季的熱門打卡點,尤其一道冷板(白切)羊肉,讓無數食客牽腸掛肚;而餘杭東部運河、臨平一帶,一碗紅通通的紅燒羊肉,也是不少杭城市民的美好記憶。金庸小說裡,東邪西毒是兩大武林高手,誰都不服誰?那麼餘杭羊肉界的「東紅」和「西冷」,誰比誰厲害?
  • 一碗震澤紅燒羊肉麵,讓你找到暖胃暖心的感覺
    說起這湖羊,可是大有來頭。湖羊在太湖流域的飼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是稀有的白色高級羊品種,以肉質鮮嫩著稱,自然是製作紅燒羊肉必備的食材。紅燒羊肉味道的好壞關鍵在老湯,也是各家老字號各自風味的秘訣,這老湯底不知道有多少只羊的精華在裡面,滋味之淳厚可想而知。
  • 老沈做的紅燒羊肉 是最溫暖的紅燒羊肉
    上接A01版祖傳秘方,燒了近30年,沈師傅做的紅燒羊肉到底有多好吃?看完燒制的過程,你就有感覺了。有老底子的味道早上五點多,老沈就親自去採購羊肉,選的都是最好的部位。羊是鮮活湖羊,不是吃飼料長大的那種。紅燒羊肉,在烹飪上並無不可言說的配方,所加的調味料也大同小異,但老沈堅持用紅糖、陳年的釀造黃酒和醬油作為調味料。
  • 餘杭運河街道沈壽昌師傅 端出一碗溫暖的紅燒羊肉·都市快報
    今天我要給快報推薦一碗不僅好吃、而且還傳遞著溫暖正能量的紅燒羊肉。 臨平運河街道五杭村,有位燒了20多年紅燒羊肉的沈壽昌師傅,燒得一手地道的紅燒羊肉,因為燒羊肉還跟公益結下不解之緣。 兩年前,沈師傅的妻子被確診患了乳腺癌,巨額醫療費用幾乎花光了這個本就不算寬裕的家庭所有積蓄。
  • 紅燒羊肉最是香!
    說到羊肉,就不得不提餘杭,特別是東部運河街道的紅燒羊肉,鮮美又滋補,一口入舌尖,香酥的羊肉和飽滿的醬汁逐在唇齒間漸融化開來,讓人愛不釋手,欲罷不能。喜歡吃羊肉的「老吃客」,從國慶長假期間,就在「我們大杭州」微信公眾號上留言,問運河街道的羊肉什麼時候上線。畢竟,在秋風乍起時,為全家人端上一碗香噴噴、熱乎乎的紅燒羊肉,香滿客廳,溫暖又溫馨。
  • 沒吃過江南的紅燒羊肉,不足以聊南北羊文化!
    而羊肉,則是這一歷史交匯中,遊牧民族帶來的最重要的禮物。 北方以綿羊及其亞種為主,滋味樸素不羶,有奶香;南方則以山羊為主,滋味濃鬱,羶味相應的也大。 / 充滿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每年冬至開始,一直到第二年開春,紅燒羊肉的香味會一直在江南瀰漫,從杭州的東北一隅開始,一路北循,在德清、在湖州、在桐鄉、在海寧、在嘉興,都能找到紅燒羊肉的影子,其做法和味道都大同小異。
  • 秋風乍起蕭蕭時,紅燒羊肉香不香?
    說到羊肉,就不得不提餘杭,特別是東部運河街道的紅燒羊肉,鮮美又滋補,一口入舌尖,香酥的羊肉和飽滿的醬汁逐在唇齒間漸融化開來,讓人愛不釋手,欲罷不能。喜歡吃羊肉的「老吃客」,從國慶長假期間,就在「我們大杭州」微信公眾號上留言,問運河街道的羊肉什麼時候上線。畢竟,在秋風乍起時,為全家人端上一碗香噴噴、熱乎乎的紅燒羊肉,香滿客廳,溫暖又溫馨。
  • 【滋味】一碗地道的紅燒羊肉,鮮香不羶有竅門!
    今天,就一起跟著這位松江大廚來學習如何烹飪一道鮮香入味、酥嫩不膩的家常紅燒羊肉吧~ 紅燒羊肉 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 材料 - 主料
  • 杭州餘杭這家麵館,一碗清水面賣60塊錢,還有人大老遠開車去吃
    餘杭是杭州轄區內的一個區,這裡經濟發達,人們的生活富足,相對於其他區域,這裡的物價比較高一點。餘杭這家麵館一碗清水面賣了60塊錢,還有人大老遠,開車去吃,就讓人看不懂了。這家麵館就是餘杭人都知道的明華麵館,這是一家老字號的麵館,有人認為他家是餘杭最好吃的面。這家麵館的門頭很不起眼,就是一家普通的麵館,裝修的也非常普通,看不出跟普通的蒼蠅館子有什麼太大的差別。可是這家麵館裡的面確實非常高檔,是普通麵館面的三倍。這家麵館有很多忠實的粉絲,他們每個星期都會到麵館來吃一碗麵。
  • 山東大集上的餛飩攤,6塊錢一碗不論個直接盛滿,客人搶著吃
    餛飩是人們日常常吃的一種美食,特別是在大冬天,一碗熱熱乎乎的餛飩,價格便宜,但卻吃完之後倍感舒適。現在不少地方仍然保留著趕大集的習慣,趕大集除了是為了一站購齊,價廉物美的日常用品和瓜果蔬菜以外,還是為了來品嘗大集上的特色美食。
  • 做半年,歇半年,只賣紅燒羊肉一道菜,一做就是六代人
    今天是農曆大雪的節氣,杭州的天氣越來越冷,又到了吃羊肉的好時候。杭州城雖然不大,說到吃羊肉,卻分為紅白兩大派。城西倉前葛巷羊鍋村掏羊鍋的做法不加醬油,屬於白燒,而城東的臨平一帶,包括博陸、五杭、亭趾,則是紅燒的做法。
  • 「滋味」一碗地道的紅燒羊肉,鮮香不羶有竅門!
    今天,就一起跟著這位松江大廚來學習如何烹飪一道鮮香入味、酥嫩不膩的家常紅燒羊肉吧~紅燒羊肉建議在WiFi環境下觀看- 材料 ->主料:羊肉1000克松江本地養殖的一般都是白山羊,烹飪紅燒羊肉,以300天左右白山羊肉質為最佳,皮細肉嫩,不失彈性,選帶皮肋排部位最合適。
  • 口述:我燒羊肉的這一輩子
    【切完,下鍋、去沫、加料,不加鍋蓋,讓羶味自然散去,每一步都不能馬虎,這是對傳統手藝的尊重,也是對羊肉本身的禮遇】在外面跑江湖的這幾年,我也吃過不少紅燒羊肉。其實除了練市,在整個太湖南岸地區的湖州、嘉興、杭州餘杭,都有紅燒羊肉的傳統。有人問我,你們練市到底有什麼區別?
  • 「紅燒羊肉」的做法+配方,口水止不住的美味,味道好極了
    之前做了清燉羊肉湯(見我前面的菜譜),喝湯很滿足;但今天想配米飯吃肉,那就做味道重一點的紅燒羊肉吧! 還是用的內蒙羊腿肉,腥羶味一點兒不重,而且我們家人也喜歡羊肉自有的味道,所以沒有加很多香料,不希望香料掩蓋了肉香。
  • 紅燒羊肉配什麼輔料比較好?
    這一點特別重要,很多人做出的羊肉口感發柴,除了烹飪手法上有失誤外,其實羊肉的選擇上也不是很對,羊肉要選瘦中帶點肥的,這樣在煸炒的時候,羊肉中的油才能出來,軟嫩鮮香,其次紅燒羊肉一定要帶皮,這樣烹飪後的羊肉口感上佳,嫩滑多汁,色澤鮮亮;第二:不要使用味道過重的香辛料。
  • 都說杭州是「美食的荒漠」?你對它的實力真的一無所知!
    不少顧客就為了這一碗麵,特地從海寧、杭州市區趕來。老闆會在夜宵時間親自下廚,忙的時候能從晚上12點一直不停燒到凌晨3點!剛出鍋的雞蛋麵湯汁濃鬱,筍乾黃魚面鮮香無敵,牛肉麵香味四溢,還有蝦爆鱔面澆頭濃鬱……一碗好吃的面,精華都在這湯頭裡,喝一口,直讓你鮮掉舌頭。美食坐標:餘杭區嚴村裡路50號小莊麵館2食家蔡瀾曾說過:羊肉這東西,只有極愛和厭惡,愛憎分明,沒有中間地帶。
  • 一碗麵、一座村、一段故事 夏日發現最具小眾美的桐鄉
    這裡是桐鄉市民最常光顧的休閒地,登虹聽溪、百鳥朝鳳、荷風和月、芳草閒庭等8大景點,各有各的特點,倒真有幾分與杭州西湖媲美的感覺了。後來認識烏鎮,是當年飾演男主的黃磊,在這裡發起烏鎮戲劇節,再後來木心美術館落地,網際網路大會舉行,這座承載著似水六年的江南水鄉,真正成為了眾多人魂牽夢縈的存在。  變化再多卻終究改變不了6000年歷史沉澱下來的江南水鄉味道。雕梁畫棟、石巷老屋、吱呀作響的房門,東柵的滄桑,西柵的景致,三百酒飄香,藍印花布迎風飄蕩,姑嫂餅的傳說,話劇的張力……不斷在南來北往的遊人中發酵。
  • 小豬晚餐:紅燒羊肉麵
    天氣冷了, 到了吃羊肉進補的時節,早上買了2斤羊肉,中午燉煮一下,晚飯做個紅燒羊肉麵。晚上買了點溼麵條,細的,帶鹼,煮熟就好,提前給碗裡盛點燉煮的羊肉湯,燉羊肉的時候,加的水多,湯也不是很鹹,直接選擇鍋挑,把麵條放入碗中,加入燉好的羊肉,再加入少許青蒜末,一碗色香味俱全的紅燒羊肉麵就好了!3個人,羊肉吃了一半,還留了一半,明天放炒鍋裡收一下汁,就米飯吃!今天這碗羊肉麵,外面怎麼得賣個35元吧!
  • 杭州餘杭·一鎮一品 | 在這裡,重新發現江南水鄉
    這裡的最大看點是"水鄉人文,別有韻味"。如果你久在鋼筋水泥的樊籠之內,卻不見得有那份餘裕和閒暇,來細細品味最江南的水鄉風情,那就跟隨我們的腳步一起,來感受水韻風姿的秀美吧!與小鎮人家為伴,感受"活"的水鄉很多我們耳熟能詳的水鄉,到了黃金周總是一副"人人人人人"的景象,因為全國人民都知道它們。此時,如果有機會看看那些真的就生活在水鄉的居民,是過著怎樣一種鮮活的日子,跟他們一起體會什麼叫做"人在畫中遊",豈不是一件人生樂事?
  • 杭州水鄉巷弄裡 藏著老杭州的味道
    經過修繕的五柳巷,不僅成為充滿水鄉韻味的歷史文化街區、同時也成為上城區舊城改造的一大成功樣本。去年,五柳巷歷史文化街區獲評浙江省文化創意街區,東河也同時上榜了浙江省和杭州市「美麗河道」。 留住傳統韻味 五柳巷歷史文化街區是如今杭州城內留存不多且保存較為完好的具有「一河兩堤」坊巷格局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