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伽馬此後兩次前往印度,不過不是做生意,而是帶著槍炮去搶劫
從好望角到印度
首先開始探索通往印度的新航線的國家是葡萄牙,這個小國位於歐洲西南角瀕臨大西洋,離非洲也很近,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使其從很早就開始了探險活動。葡萄牙人相信,只要繞過非洲大陸,印度就離他們不遠了。整個15世紀裡,一支又一支船隊被派遣出去,沿非洲西海岸南下,隨著一個個據點建立起來,航線一步步地向南延伸,他們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了。
1487年8月,航海家迪亞士奉葡萄牙國王之命,率領三艘帆船南下,計劃畢其功於完成通航印度的偉業。他們的運氣並不好,中途遇到了風暴,在大西洋上漂泊了13個晝夜。風停之後,他們向東航行,一連幾天都沒看到陸地,迪亞士敏銳地感到,可能他們已經越過了非洲大陸的南端,便下令改向北走。果然,他們不久就見到了海岸進入今天南非的莫塞爾灣,此時已經是第二年的2月了。
迪亞士本想繼續向東尋找印度,遭到了船員的激烈反對,只好下令返航。途中,他們終於看到了前人夢寐以求的非洲大陸南端海角。倒黴的是,他們在這裡又遇到了風暴,脫險後的迪亞士心有餘悸地將其命名為「風暴角」。國王聽了迪亞士的匯報,覺得「風暴角」這個名字太晦氣,既然越過它,印度就遙遙在望了,便將其改名「好望角」。
希望激動著葡萄牙上下,大家積極投入到了開闢新航線的準備工作,優秀的青年航海家瓦斯科·達·伽馬被任命為這次空前遠航行動的總指揮。他親自主持設計建兩艘當時最先進的遠洋帆船,又購買了兩艘,挑選出100多個船員,攜帶大批食品、蔬菜、淡水,於147年7月8日揚帆出發。
為了避開幾內亞灣的急流達·伽馬首先指揮船隊向西南方向航行,等到緯度差不多接近非洲南部時,再折向東南。這當然是很聰明的做法,只是,如果他再向西,就會有另一項重大發現等著他了—他們拐彎時,已經相當接近南美的巴西了。
11月下旬,船隊順利越過好望角,抵達莫塞爾灣。稍事修整之後,他們向東北出發沿非洲東海岸航行。第二年3月,船隊抵達莫三比克;4月,又駛入肯亞的蒙巴薩,在這兩個地方,他們都與信仰伊斯蘭教的當地人發生了衝突,遇到不少困難。
你繼續向北抵達不遠處的馬林迪時,好運降臨了。當地人與蒙巴薩素來不和因此給予船隊很多幫助;更令人高興的是,他們在港內發現了來自印度的商船。達·伽馬當即請求馬林迪首領給船隊配一名經驗豐富的領航員,啟程前往印度。經過20多天的航行,1498年5月20日,達,伽馬的船隊抵達印度卡利庫特前往印度的新航線終於打通。
船隊在印度逗留了兩個多月,用他們帶來的零碎商品交換了不少香料、寶石、絲綢、瓷器等東方商品。阿拉伯人早已知道這些人的來歷,感到自己對印度洋貿易的壟斷可能被打破,便大造他們的不好輿論,竭力鼓動當地首領驅逐葡萄牙人。在這種情況下,達·伽馬戀戀不捨地離開印度,起錨返航。第二年8月,船隊返回葡萄牙,此時倖存的船員已經不足一半,但帶回的珍貴商品足以使他們發亠筆大財,終身享用不盡。
達·伽馬打開了一扇大門,此後,前往東方的船隊絡繹不絕,許多殖民點在沿途相繼建立起來(比如中國的澳門)。達·伽馬本人此後也兩次前往印度,不過不是做生意而是帶著槍炮去搶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