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前等風起,等風也等你。大家好,這裡是等風起Traveling。旅行,是一段與自己相處的時光。在熟悉抑或是陌生的城市間遊走,進行一場微旅行,找尋那不曾留意的景致。在這裡和小風一起收穫意想不到的驚喜。
一條頤和路,半部民國史
來到南京,多多少少都想著能找到點民國的記憶。曾經民國首都的點滴總歸是有的。但那些民國遺留的細節需要細心地尋覓。令人意外的是,在南京各個角落中,最有民國味道的卻是稍遠離市中心的西北面。梧桐樹、小洋樓,安靜的街道上樹影婆娑,披著長發的少女騎著自行車」叮噹,叮噹……」車鈴一陣作響。這恍若時光倒退的景象就發生在頤和路民國公館區。這裡有著南京最集中的獨棟花園別墅,有著隔世的安靜氣氛。漫步公館區似乎又回到了民國的時光裡。
公館區是一個寬泛的地理概念。以寧海路環島為中心,放射形的寧海路、頤和路、牯嶺路、莫幹路、江蘇路、北京西路共同形成一個規規矩矩的區域,那就是公館區。這裡有200多座民國政府要員的宅第,是中國民國公館最多的地區。
公館區的道路大多橫平豎直,非常規範。這得益於民國時期的「首都計劃」。計劃裡把公館區定位為住宅示範區,這才有了後來陸續建起來的200多座獨立花園住宅。
這片住宅區以頤和路為軸心被分成12個片區。這裡在民國是機關要員和富人的居所,另外也是各國使館駐地,公館區、使館區的名號也從那時被叫出來。
至今,這裡仍舊保留精緻的歐洲範兒。一棟棟別致的花園別墅聯排站立在梧桐樹下。這裡的街道總是很安靜。陽光在黃色的牆上留下明暗相隔的影子,虛門半掩的花園讓人充滿好奇心,優雅的陽臺、漂亮的窗戶、簡單而富有節奏感的外立面裝飾讓人驚訝於當年的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最美的莫過於12號片區。那兒是頤和公館,花園住宅裡一個新開發的商業作品。28幢花園洋樓被改造成餐廳、酒店、文化體驗區。遊客可以隨意走進去。復古的人力車做成擺設放在洋樓前,頓時有了強烈的時代感。洋樓前漂亮的花園裡水柱汩汩噴出,幾把太陽傘下是精緻的下午茶,食客端坐在露天座享受難得的休閒時光。
形態各異的洋樓裡還有民國系列的文化展示。民國場錄的繪畫、民國摩登衣著、民國教育書籍、民國飲食文化、民園崑曲……一系列的民國往事躲藏在民國洋樓裡等著人們揭開它們的面紗。
再回到公館區的馬路上,踩著青灰的瀝青,陽光時有時無地照時著,從一條小路拐到另條小路, 與一幢又一幢歐式洋樓擦肩而過,時間似乎都變慢了。站在寂寥的梧桐樹下,仿佛又回到了民國時光。
你問我在等什麼?我在等,在等風來,等你來愛。
你最喜歡南京的什麼地方?歡迎評論留言。喜歡小風文章嗎,快來點個關注吧。
起風了,只有風知道,下次我們再相遇
感謝您的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