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北極上空臭氧層將延遲到4月份中旬恢復

2020-12-17 會講故事的外星人

01北極臭氧層將延遲4月中旬癒合

近些年來,南北極稍微有點動作,便會牽動著無數人的心,南北極的臭氧漏洞成了人們心頭上的一塊心病,時不時的來上一波,令人膽戰心驚。

這不北極最近又出現了大面積的臭氧層空洞,德國航空航天人員表示,北極的臭氧層空洞與人類活動不大,主要是由於北極天氣原因較冷引起的,可能延遲到4月份中期癒合,算算時間,已經還有四天就會癒合。

對比圖

我想讀到這裡肯定有許多朋友不解,為什麼南極臭氧層空洞比起北極臭氧層空洞大而且數量多呢?

下面讓小編帶領大家一切探討。

02大氣層的分層

大氣層分為對流層、平流層、中間層、暖層以及散逸層,其中臭氧層處於平流層的範圍蘊含了90%大氣臭氧,距地表20-25公裡,隨著維度、季節不同,薄厚程度有所差異。

臭氧層吸收了短波紫外線,由於距地表很近,空氣中會含有大量的氧原子,通過吸收紫外線將氧原子分解為臭氧(O3),同時反過來在吸收氧原子,反反覆覆循環此過程。

大氣層分層明細

紫外線的作用想必大家應該較為清楚,殺毒消菌,但是無臭氧層保護的紫外線會格外的強烈,會造成皮膚癌。

所以臭氧層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南極上空每年都會出現臭氧洞,持續3-4個月,面積為2000-2500萬平方公裡。北極稍微好些並不會像南極如此誇張。

03南北極之所以會出現臭氧層空洞離不開兩大因素極地渦旋和CFC

簡單說就是冷和氯氟烴(類似於氟利昂)。

極地渦旋顧名思義,極地產生的一種大型渦旋,屬於大氣現象,在高緯度和冬季寒冷地區往往會產生極地渦旋,影響了對流層的氣候,導致氣候異常。

南極是世界上最冷的地區,最低溫度-94.5℃,北極最低溫度-68.5℃。

首要原因是南半球極地氣旋為3-10月份,為期8個月,反氣旋為1、12月份,為期2個月,北半球的極地氣旋為10-3月份,為期6個月,反氣旋為6-9月份,為期4個月。

極地渦旋

對比兩組數據,可以明顯得知南半球受極地氣旋的影響時間多餘北半球2個月,而受反氣旋(夏季流型)北半球比要多出兩個月份。

這就是南半球比北半球更冷的原因,也是南半球易出現臭氧層空洞的原因。

除了氣候的影響,另一種原因是人類活動因素造成,工業生產中隨處可見洗潔精、製冷劑成分皆是氯氟烷烴。

氯氟烷烴分子結構

當CFC物質上升至平流層,受紫外線照射分解出氯原子,然後與臭氧層臭氧分子發生化學反應,變成了氧分子,破化了臭氧層結構。

反應方程式如下:

Cl-+O3=ClO-+O2

ClO-+O3=Cl-+2O2

平流層臭氧層形成大面積的空洞,無法有效地阻擋紫外線進入地球,大量紫外線充斥著整個空間。

回歸話題,由上面的數據,我們可以分析出,南極比北極冷,極地渦旋持續時間久。這說明南極的臭氧層自愈能力受到環境的掣肘,在沒有人類幹擾的因素下,需要更長的時間恢復起初的樣子。

恢復中

北極極低氣旋持續較短,4月份已經度過了極地氣旋,開始逐漸的自愈。

總結:

地球是人類的家園,南北極是留給大自然各種生物的寶貴財富,保護南北極不僅為了人類自身命運,而是更重要是構建良好的生態環境。

我是喜歡講故事的外星人,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歐航局衛星監測到異常現象!北極上空出現巨大的臭氧空洞
    近日,科學家通過分析歐洲航天局的哥白尼哨兵-5P衛星的探測數據發現,2020年3月北極上空臭氧濃度大大下降,出現一個巨大的臭氧空洞。臭氧空洞最常見於南極上空。1984年,英國科學家首次在南極上空發現臭氧空洞,隨後引起廣泛關注。研究表明,臭氧空洞的形成與多種因素有關,其中包括超低溫(低於-80°C)、陽光、風場以及氯氟烴等化合物。因為北極溫度總體比南極高,所以北極上空的臭氧空洞遠遠沒有南極顯著,只是偶然會出現小型空洞。然而,在剛剛過去的三月份,北極上空出現了比往年大得多的臭氧空洞。
  • 將潛在破壞臭氧層
    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科學家最新研究表明,人們喜愛飲用的低因咖啡可能損害臭氧層。低因咖啡熱飲中包含一種溶劑——二氯甲烷(dichloromethane),伴隨著二氯甲烷的大量生成,將延遲南極洲臭氧層恢復30年時間。
  • 別擔心,北極出現臭氧空洞只是因為太冷了
    臭氧層在地球表面並不是均勻分布,世界三極地區即南極、北極和青藏高原的臭氧層會明顯稀薄。如果某處臭氧層中臭氧含量減少到正常值的50%以下,科學家們就會形象地說這是個臭氧洞。  據《自然》雜誌報導,目前,北極中部的大部分地區(覆蓋面積約為格陵蘭島的3倍)上空的臭氧含量創下了歷史新低,作為一種非凡的大氣現象,它將被載入史冊。
  • 低溫和極地渦旋破壞北極臭氧層
    事件:4 月初,歐洲空間局(ESA)稱,北極上空出現了 25 年來最大面積的臭氧層空洞。《自然》雜誌稱 2020 年北極上空臭氧含量創下歷史新低,將作為一種非凡的大氣現象載入史冊。隨著氣溫逐漸升高,4 月中下旬,北極臭氧空洞恢復。
  • 北極現史上最大面積臭氧空洞,會不會影響地球生態?
    根據歐空局哥白尼哨兵5P衛星的最新數據顯示,近日,北極上空出現了一個可能是有史以來面積最大的臭氧空洞,大約相當於三個格陵蘭島。  臭氧層位於距離地球上空10至50千米的大氣層中,位於平流層中靠下層部分,是地球的保護層之一,它能有效阻擋絕大部分來自太陽的紫外線輻射,保護地球上包括人類在內的動植物。
  • 北極首次出現巨大臭氧層空洞,面積堪比澳洲大陸,未來幾周將破裂
    如德國航空航天中心大氣科學家Martin Dameris就稱這是「首次出現真正的北極臭氧層空洞」。以前南極洲形成臭氧層空洞,被認為是人類活動中對氟利昂等化學品的釋放造成的,氟利昂是一種製冷劑,其主要成分為氯氟烴,以前的冰箱和空調等產品中曾大量使用,其釋放之後會長期存在於大氣層中,飄散到臭氧層時,陽光照射下會形成游離的氯離子,它會破壞臭氧分子,而且是長期不間斷地破壞,因此對臭氧層的危害比較大。
  • 北極又出事了!有史以來最大的臭氧洞被關上了!
    說到臭氧空洞,就不得不聊到臭氧。臭氧是氧氣的一種同素異形體,在常溫下可以自行還原為氧氣。臭氧由太陽輻射使氧分子分解後,一個氧原子和另一個氧分子結合而成,通常生成於日照強烈的赤道上空。而臭氧層是大氣層的平流層中臭氧濃度高的層次,臭氧有吸收太陽紫外輻射的特性,臭氧層會保護我們不受到陽光紫外線的傷害,所以臭氧層對地球生物來說是很重要的保護層。
  • 北極現史上最大臭氧空洞 南極每年都會形成空洞 北極卻很罕見
    > | 字號:A+ | A- 【北極現史上最大臭氧空洞】美媒稱,科學家日前發現,北極上空出現面積相當於三個格陵蘭島的臭氧層空洞,可能是有記錄以來北極上空最大的一個。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4月11日報導,南極上空每年都會出現臭氧層空洞。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則罕見得多。歐洲航天局的科學家在一份聲明中說,該臭氧層空洞的面積大約相當於格陵蘭島的三倍。如果它的面積再增大許多,可能讓生活在北緯極高緯度地區的人暴露在高強度的紫外線輻射下。歐洲航天局的研究人員說,幸運的是,這個洞看起來或許會在未來幾周自行閉合。
  • 北極正在形成新的氣候系統 「新北極」如何影響我們?
    許多專家認為,北極正在變得「面目全非」。科學家們甚至用「新北極」來形容該地區迅速變化的自然景觀。據《科學美國人》雜誌報導,本周,一項最新研究證實,一個新的北極氣候系統正在形成。 臭氧空洞難愈 巨型冰塊斷裂 「新北極」正在形成 根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報導,今年3月北極地區臭氧的月平均濃度打破了歷史最低記錄。 特別是3月12日當日,北極上空局部地區的臭氧層含量最小值達到了史上最低極值,僅有205個多布森單位,甚至比南極還要低。
  • 北極最大臭氧層空洞神奇「癒合」!原因是……
    這兩天北極又來刷存在感了!趕緊圍觀!原來北極上空迄今為止監測到的最大臭氧層空洞又 「癒合」了!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以下簡稱CAMS)對今年春季北極上空形成的異常臭氧層空洞進行了監測,發現4月23日這一空洞已經「癒合」。
  • 北極現史上最大臭氧空洞,面積約為三個格陵蘭島
    美媒稱,科學家日前發現,北極上空出現面積相當於三個格陵蘭島的臭氧層空洞,可能是有記錄以來北極上空最大的一個。據美國趣味科學網站4月11日報導,南極上空每年都會出現臭氧層空洞。北極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則罕見得多。
  • 北極臭氧層巨洞倆月就自行閉合,為何南極臭氧層空洞卻存在幾十年
    歐盟哥白尼大氣監測局(CAMS)更多關注了這個臭氧層空洞的變化,其研究人員報導,今年3月下旬,極地渦旋強度很高,當異常的風況連續幾周將北極上空的冷空氣困住時,臭氧層的空洞首次在北極上空打開。所以它與地球變暖和大氣質量的狀況沒什麼關係。
  • 聯合國報告稱地球臭氧層停止變薄[圖]-蒙特婁議定書 氯氟烴 聯合...
    以下是相關報導摘編:  【法新社日內瓦9月17日電】聯合國科學家說,地球上層大氣的保護性臭氧層已經停止變薄,到本世紀中期能有很大程度的恢復。而這要歸功於不準使用有害化學物質的禁令。  本周發表的《2010年臭氧層消耗科學評估》報告說,1987年出臺淘汰氯氟烴——用於冰箱、氣溶膠噴霧和一些包裝用泡沫材料中的物質——的國際協定作用很成功。
  • 南半球大氣氣流正恢復正常,臭氧層空洞或在本世紀中葉「癒合」!
    不過在1982年,科學家首次在南極上空觀察到臭氧層出現一個大洞(臭氧層空洞),此後為了防堵洞口越來越大,全球開始逐步禁用會分解平流層分子的化學物質(即氯氟烴)。而據最新發表於《自然》(Nature)的一篇新研究表明,那個長期縈繞出現在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將有機會於本世紀中葉完全「癒合」。
  • 南極上空那個大洞正在"癒合"
    《蒙特婁協議》是一項30多年前的國際條約,旨在監督淘汰破壞臭氧層和使得地球遭受有害輻射的化學物質。11月4日,世界氣象組織和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的2018年臭氧消耗評估報告顯示,1987年發布的《蒙特婁協議》對全球臭氧層治理起到了積極作用,目前臭氧層正在繼續恢復。
  • 南極上空臭氧層空洞達15年最大,對紐西蘭有這些影響
    圖片來源:ECMWF華輿訊 據紐西蘭中文先驅網編譯報導或許大家知道,南極洲上空臭氧層現空洞,紐西蘭的紫外線較強,但具體有多麼嚴重呢?據英文《先驅報》和美聯社報導,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空洞已經擴大到15年來最大、最深。每年8月,也就是南極春季開始的時候,臭氧層空洞就開始擴大,並在10月左右達到高峰。
  • 捷克科學家研究否認了一種臭氧洞成因的假設
    「冰花」的自然形態變化過程,通常被認為是臭氧層破壞的原因。布爾諾捷克科學院儀器研究所的科學家小組,通過研究「冰花」,否認了一種關於極地上空臭氧空洞成因的假設。研究成果發表在《大氣化學與物理》雜誌上。
  • 科學家稱氣候變暖有助臭氧層空洞縮小
    核心提示:日美科學家23日報告說,氣候變暖使赤道地區上空平流層的東西風過去60年不斷減弱,而從赤道地區向南北兩極運送臭氧的風力變強,這可有助於兩極臭氧層空洞縮小。
  • 北極海冰有所恢復?2019年冬季不再創新低,但這並非好消息
    根據美國宇航局(NASA)與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聯合分析的數據,今年3月中旬前後,北極海冰達到了年度極大值,最大範圍達1478萬平方公裡,比1981年至2010年的平均極大值低了86萬平方公裡,大約相當於50多個北京市的面積。
  • 臭氧層保護公約制定近30年後終見成效:南極臭氧空洞開始修復
    (原標題:臭氧層保護公約制定近30年後終見成效:南極臭氧空洞開始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