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群人,來自機關部門,卻來到農村,他們有著同一份責任擔當用熱血和智慧躬身耕耘在土地上。被農民兄弟親切地稱為「村裡的帶頭人」「致富的領路人」「群眾的貼心人」,他們就是市國資委駐石各莊鎮敖南村和西南莊村幫扶工作組。
「既然組織把我派來了,我就要為村裡做點事,不辜負組織對我的信任!」幫扶組組長張斌說。駐村幫扶工作開展一年多以來,他團結帶領兩位年輕同事,紮實開展扶貧工作,抓黨建聚人心,抓產業促發展,抓建設強基礎。如今,兩村的村容村貌明顯改善,經濟實力顯著增強。
為引導農村基層黨組織凝心聚力、幹事創業,幫扶組以落實「三會一課」制度為抓手,加強村級黨組織建設,緊緊依靠鎮黨委,開展內容豐富的黨建活動,有效提升了兩村黨組織的凝聚力、創造力和戰鬥力;規定每月召開兩次幫扶組同支委碰頭會,每季度第一周召開黨員大會,每季度第一書記為黨員講一次黨課。他們積極協調市國資委所屬科研院所,搭建村企黨建互鑑共建平臺。目前,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18研究所、53研究所兩個基層黨支部與敖南村黨支部籤訂了互鑑共建協議,充分發揮雙方優勢,互促共進,該村黨支部工作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幫扶組認識到,搞好調查研究,是做好幫扶工作的基礎。為了真正弄清楚貧困人口數量、貧困程度和致貧原因,去年,他們利用四個多月時間,對所幫扶兩個村858戶家庭重新進行走訪。走訪過程中,幫扶組始終堅持深入群眾,走訪調研,每到一戶村民家中,他們都談心交心,徵求大家對幫扶工作、村莊治理的意見、建議。幫扶組還設計了《入戶走訪記錄表》,內容包括家庭人口情況、家庭成員就業與身體情況、土地耕種情況等,對低保戶、五保戶、因重大疾病致貧戶和低收入家庭戶等重點家庭情況進行了詳盡了解,做到心中有數。
「通過入戶調查走訪,我感受到了貧困戶對脫貧致富的渴望,但由於沒有技術、渠道,對於能否脫貧致富還是缺乏信心和勇氣。我們在走訪過程中注意深入宣傳黨的扶貧政策,鼓勵他們樹立信心決心,主動融入到村莊的發展中。」駐村幹部彭自軒說。
幫扶組將工作重心放在幫助幫扶村發展村集體經濟上,通過改善農村經濟結構,推動幫扶村經濟轉型。為形成「自我造血」功能,保證產業幫扶項目落地,根據幫扶村發展實際,在多方考察,反覆研究基礎上,他們選擇了河南尚長河集團培育的沙利澧金果梨以及香菇產業化種植作為兩個村的產業幫扶項目,由村集體領辦農民專業合作社進行項目組織運營,合作社由全體村民集體入社,獲得收益由村民集體共享。同時,幫扶組協調相關專家提供技術培訓和指導,幫助村民提升增收致富的能力,拓展致富渠道,通過自身努力走上脫貧致富道路。敖南村金果梨項目於去年三月底正式啟動,期間克服旱澇、病蟲害等各種考驗,樹苗成活率現達到92%以上。西南莊村香菇種植項目也穩步推進,計劃近期開始施工。目前,產業幫扶項目已經產生效益,經測算今年敖南村金果梨項目實施土地流轉能夠增加農民收入12萬元,工資收入25萬元。
在帶領全村經濟發展的同時,幫扶組聚焦長遠發展,開展教育幫扶,從根本上改變幫扶村落後面貌。他們始終注重敖嘴中心小學的發展,利用市國資委自身優勢,邀請天津市廣播電臺主持人和知名作家到學校講座;邀請部分學生利用暑假到軍工科研院所參觀;聯合組織幫助貧困生活動,深入8個貧困學生家中送去文具、圖書等。一系列舉措拓寬了孩子們的視野,也促進了學校辦學思想的轉變。該校作為科技、足球特色學校,在去年的武清特色教育視導活動中,成為全區唯一的小學視導校。
真聯、真幫、真謀、真駐;心到、情到、事到、人到,市國資委駐村幫扶工作組始終把群眾放在最高位置,切實解決群眾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困難,他們將繼續堅持扶貧與扶志、扶智相結合,真抓實幹為群眾謀出路,有力地推動幫扶村各項事業的整體推進。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