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都這個我愛的城市裡,
有很多經久未衰的百年老店。
如今他們也每天都接待著絡繹不絕的食客。
這些店,你吃過哪些呢?
▼
始建於1925年,由牟茂林、楊江漢、冷遠舉三人共同創辦,總店位於市中心華興正街。是成都婦孺皆知的一家百年醃滷店。
名字取自於杜甫的《客至》,「盤飧市遠無兼味,樽酒家貧只舊醅」一句。
盤飧市堅持以川滷技藝為根,結合了廣東的滷食技法,既有川滷的香,又有廣式的醬、蠟香。深受食客喜愛。
圖:呆牛芮芮 xx茜公主 早餐達人扁扁
地址:華興街62-64號(近王府井)
人均:50元
必點:滷水拼盤、滷肉鍋盔、芙蓉雞片、回鍋肉
▼
努力餐創建於1931年,原設於成都市三橋南路,就是今天的人民南路,後遷至祠堂街。以車耀先的名義創辦。
圖:__Hannah__ shijie1977
努力餐以經營四川風味大眾飯菜為特色。主打菜有宮保雞丁、開水白菜等等。主要倡導「勤、儉、勞」的品質。開創現代平民「快餐店」先河。
圖:reallymumu CLAUDIA_LODER lillian_10 北京王小惠兒
地址:金河路1號
人均:158元
必點:宮保雞丁、開水白菜
▼
開業於成都北郊的萬福橋。原名陳興盛飯鋪,主廚為陳春富之妻。後來食客觀其陳氏臉生麻痕,戲稱「陳麻婆豆腐」。
麻婆豆腐色澤紅亮,牛肉粒酥香。麻辣兼具,簡直是下飯神器!
圖:Nicole_3 含笑半步小小小顛 麼麼小柒 浥羽 大大大補丁
地址:西玉龍街197號
人均:50元
必點:金牌麻婆豆腐、宮保雞丁、毛血旺。
▼
清光緒二十六年正月,成都府華陽縣人氏傅如竹在成都少城長順街以家為鋪,專門特製銅鍋、銅鼎、銅瓢、銅勺,始創「銅鍋煎蛋面」。
熱騰騰的番茄雞蛋面,紅味、白味皆可。
麵條是掛麵,細而軟,正好「哧溜」。湯頭偏酸,吃完面再喝口湯那叫一個舒服。
圖:小杏酥糰子 禮服抱抱熊 早餐達人扁扁
地址:梓潼橋西街2號正成財富ID大廈1樓
人均:11元
必點:番茄煎蛋面、紅糖粽子、醪糟粉子
▼
1937年,鄒瑞麟在橋頭搭了一個竹蓆棚,開了一個茅屋野店,經營茶水,同時也出售涼粉、涼麵、麻花、花生糕、碗豆糕之類小吃和「冷啖杯」。久而久之,這裡變成了「三江茶園」。
後來顧客中一位名陳踐石的雅士借用杜甫詩句中「每日江頭帶醉歸」,摘「帶江」二字贈與鄒瑞麟,「三江茶園」遂改名為「帶江草堂」。
「大蒜鯰魚」久負盛名,鮮香味重,沒有腥味。
圖:熊曉兔 yuhx360 Number兔
地址:永陵路1號(西安北路口)
人均:51元
必點:大蒜燒鯰魚、酸菜鯰魚
▼
成都的「龍抄手」1941年開設於成都的悅來場,上個世紀50年代初遷往新集場,60年代後又遷至春熙路南段至今,至今已有60多年的歷史了。
圖:li1128 Foodie_tao
雖然近幾年,對於龍抄手的評價褒貶不一。但是成都人對於它還是有當年的情懷。油辣鮮香,令人回味。
圖:賣女孩的小Amor 浠漩 花花賺錢買車 你說我換個什麼名字好呢
地址:城守街63號(近中山廣場)
人均:25元
必點:龍抄手、鍾水餃、雞絲涼麵
▼
據說前身是「譚豆花」,時過境遷,它們家還是保持著曾經的水準和風味。
這裡的豆花屬於「幾天不見,甚是想念」。冰醉豆花讓人愛不釋手。特別適合在炎炎夏日來上一碗。
圖:hcclavie 小草兒嬢嬢 JanlyJudy
地址:西大街86附13號
人均:16元
必點:饊子豆花、冰醉豆花、甜水麵、紹子豆花面
▼
成都名小吃韓包子從創業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1914年溫江人韓玉隆在成都南打金街開設「玉隆園麵食店」,因其包子的味道格外鮮美而在成都站穩了腳跟。
後由其子韓文華接替經營,並將店更名為「韓包子」。從此生意越做越紅火,名氣也越來越高。
餡兒是沒有蔥的純肉餡。一口下去,飽滿多汁。還帶有一點醬油的香味。
現在的韓包子除了包子,還有一些小吃等等。
圖:viking0576 8705苜苜 亂水水 餓太快 紅紅火火石頭也
地址:建設路2號國光大廈附樓1樓
人均:17元
必點:韓包子、牛肉砂鍋米線
▼
清光緒年間高家祖父和超在民間學得制粉技藝後,便在蓉城南陵的白家場賣起肥腸粉,經過高家幾代人的精心經營,白家鎮橋頭粉攤人氣高漲,吸引了四面八方的食客。
白家高記肥腸粉距今也有百餘年的歷史了。每天現拍的紅薯粉,從滾燙的熱水到涼水,使得筋絲勁到,有嚼勁。
冒節子也就是打了結的肥腸,清理的很乾淨,Q彈多汁。沒有肥厚的油脂。
紅味白味都各有所長。吃粉別忘了最佳搭檔,又酥又脆鍋盔!豬肉牛肉都是心頭肉!
圖: 風中彩虹 _5386 我豆是我
地址:西航港新街153號
人均:18元
必點:肥腸粉、鍋盔、拌肥腸、粉蒸肉
時過境遷,他們仍屹立不倒。
滿滿的情懷蘊含其中。
其中又有哪些店你吃過呢?
| 文:一個小斑馬
吃貨說:昨天才置頂了成都美食公眾號,今天就蹭了一頓霸王餐。
商務:18380219616
微信:18380219616
投稿:278600737@qq.com bigchengd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