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店潮蔓延一線城市,業績不敵大東鞋業,達芙妮能否掀起波瀾?

2020-12-18 不愛理財

「你還記得達芙妮嗎?」

作為曾經的大眾鞋王,把門店開遍全國各地,是各個年齡段的女性都喜歡的品牌。過去的30年之間,達芙妮經歷了發展、巔峰,以及沒落。我們看過達芙妮一年就賣出5000萬雙鞋子,也看過它一年營業收入超百億,更看過它關閉超一半以上的門店尋求自救,達芙妮的曲折經歷雖然漸漸離開的人們的視線,但是仍然會有人記得。

達芙妮長達多年的關店潮,近期蔓延到了一線城市的門店,位於北京的一些門店已經開始進行清倉活動,並掛出的撤店的標籤,雖然有人指出這與門店租金上漲或退租有關,但是實體店的成本越來越高,不斷擠壓店鋪的利潤,也許對於達芙妮來說,關閉一些不盈利的門店對於自救更加有利。

達芙妮曾被稱為大眾鞋王,正是依靠門店的擴張不斷佔領市場份額,在2003年-2013年之間門店數量增加了近6000家,在巔峰時期能夠實現一年營業收入100億元以上。但是如今看來,曾經的門店優勢成為達芙妮致命的危機,2012年以後因為電商衝擊實體店的利益,達芙妮的業績出現了明顯的下滑,並且在2015年的時候首次出現了虧損。直到現在還一直處於虧損之中,並加速擴大,營業收入不及巔峰時期的一半,大眾鞋王就此落敗。

為了降低成本和收縮虧損,達芙妮在2015年開始出現關店潮,以每年1000家左右的速度關店中,與最高時期6000多家店相比,現在達芙妮的門店僅剩2000多家,只剩三分之一有餘。不過達芙妮的問題也隨之而來,對於大眾流行的鞋業來說,達芙妮已經不再流行,產品缺乏創新成為根本原因,更多人認為達芙妮的設計過度追求外觀,而忽視人體工程學,使得穿著不舒適。消費者漸漸脫離達芙妮,導致公司庫存積壓,鞋子賣不出去,只好降價促銷。

事實上依靠打折促銷來清庫存,不掙錢是跨不去的坎,目前的局勢導致達芙妮向更加低端的定位發展,這其實相當被動,伴隨銷量的減少,利潤低的可憐。這些年的失意,最主要還是電商行業的衝擊,重資產之下的達芙妮猶如風中搖曳的稻草。其實在零幾年的時候,達芙妮就已經接觸電商業務,但是效果並不明顯,包括成立的電商平臺也中途失敗了,現在的達芙妮即使也與大型電商平臺合作,但是銷量非常慘澹,遠遠低於行業平均水平。

反觀後輩大東鞋業,在這些年電商發展的衝擊下,卻迅速發展,在全國已經開出了8000多家門店,即使依靠低廉的售價,一年的營業收入也輕鬆超過50億元,跑贏了達芙妮,成為新一代大眾鞋王。大東鞋業依靠聯營模式,加盟商只需要負責門店運營,鋪貨和營銷活動都是大東總部負責,銷售額當天回款;加上大東一直專注潮流趨勢,以飛快的速度更新迭代,在大眾眼裡高性價比的優勢,毫不畏懼電商帶來的威脅,成功崛起並與達芙妮的境地完全相反。激烈的市場競爭,關店潮蔓延一線城市,業績不敵大東鞋業,達芙妮能否掀起波瀾?

相關焦點

  • 達芙妮、大東等初現關店潮 電商衝擊中低端女鞋市場
    曾經遍布江城街頭的達芙妮、大東、意爾康等品牌女鞋,近日卻有不少門店悄然關門;還在經營的店面,也是新款剛上就掛出「買一送一」、「199元兩雙」的促銷……  業內人士表示,頻繁打折和電商衝擊,讓女鞋行業進入優勝劣汰期,消費者不妨乘機撿撿便宜。
  • 達芙妮百麗的強勁對手:只賣「百元鞋」,今坐擁8000家店年銷50億
    在這個大環境下,網購平臺上湧現出許多新品牌,進一步衝擊到了實體店,很多曾經銷售火爆的品牌迎來了「關店潮」。就拿女鞋品牌來說,達芙妮女曾是國內的女鞋巨頭,現在卻在市場競爭中節節敗退、關閉上千家門店,一代鞋王百麗也走上了退市「賣身」的衰敗之路,許多頂尖鞋企的業績出現了滑鐵盧,陷入危機。
  • 大東鞋業為什麼這麼火爆,還天天降價,啥套路
    國內女鞋市場近年風起雲湧,「老大」百麗黯然退市,「老二」達芙妮業績急轉而下……外界傳言,大東、卓詩尼、珂卡芙等一批溫州時尚女鞋的強勢崛起,「幹掉」了百麗和達芙妮。一線城市容不下肉身,三四張城市放不下靈魂的我們,可能還有人沒買過大東的鞋,但是一定見過大東的店鋪:這些店鋪帶著顯著的紅白相間風格,像貪婪的種子一樣吸收著空氣和陽光,在各地的百貨商場、SHOPPINGMALL、步行街拔節開花。
  • 鞋界「優衣庫」大東開8000家門店 溫州人能重新奪回鞋王麼
    「沒有達芙妮就沒有大東」,董林海開口的第一句話讓湧金君印象深刻。他的名片上印著「溫州大東鞋業總經理」。廿餘年來,他和姐夫陳光敏一起創業,分工合作。 挨著達芙妮開店,學著達芙妮,一樣的大背景下,大東鞋業在全國的實體店已經擴展到了8000多家(疫情後7000餘家)。
  • 女鞋界的黑馬誕生:「模仿」富貴鳥一年入帳50億,坐擁8000多家店
    電商優勢顯而易見,沒有租金的壓力,所以電商商品價格普遍低於實體店,從而導致大量消費者在網上購物,生意慘澹的實體店承受著巨大壓力,所以我們可以看到,近兩年來,大量實體店宣告破產,甚至一些知名品牌在「倒閉潮」中,難以存活。達芙妮曾經是一個很受歡迎的品牌,但現在在諸多因素的影響下,還是沒能逃脫衰落的命運。為求生存不得不關閉成千上萬的店面。
  • 百麗、達芙妮衰敗,這個一雙鞋不到100元的鞋業黑馬,卻年銷50億
    隨著中國鞋業市場的飽和,我們曾經熟悉的百麗、富貴鳥、達芙妮等一眾品牌鞋業日漸衰敗。然而就在這些品牌鞋業想著如何退市保命的時候,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品牌卻迅速成長起來,它就是大東。大東以手工作坊起家,憑藉價格不足百元的女鞋,創造出年銷售2800萬雙,銷售額近50億的業績逆襲,在競爭激烈的鞋業市場中打造出自己的品牌。如今,它在全國擁有8000多家門店。將爆款男鞋改成女鞋,成為鞋業市場的一匹黑馬大東的創始人陳光敏17歲就到社會闖蕩,當過學徒,養過蜜蜂,跑過銷售。
  • 一邊徹底退出實體零售 一邊是近8000家門店 達芙妮vs大東 輸在哪
    8月25日晚,達芙妮國際發布截至2020年6月30日的6個月業績,營業額同比減少85%至2.12億港元;股東應佔溢利同比增長63.77%,但仍虧損1.41億港元。與此同時,達芙妮國際在公告中宣布,將徹底退出中高檔品牌的實體零售業務(包括大陸及臺灣)。
  • 大東鞋業悄悄開了1萬家店,1年賣1億雙,憑什麼?
    中國鞋業第一股星期六鞋業?1年內虧掉了過去7年賺的總利潤,而今的星期六不得不逐漸剝離女鞋業務,淪為一個殼公司。號稱一年賣出5000萬雙的達芙妮?更多人知道的是,這個品牌2018年關了941個銷售點,去年又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淨關閉了2288個銷售點。就在此時,一個看似很low的品牌開始被眾人所注視。
  • 衰敗的鞋王:市值蒸發百億,被大東超越,淪落到無人問津
    從2015年關閉幾百家店傳出首次虧損到如今2018年全年業績報告,達芙妮似乎深陷泥潭裡拔不出來了。最近達芙妮也發出了2018年財報,結果不容樂觀。它的虧損從9780萬增加到了7.87億港元,市值也從鼎盛時期的170億縮水到只剩4億,蒸發了百億之多。曾幾何時,達芙妮高達65%的業績讓同為鞋王的百麗都羨慕不已,奈何今日會沒落至此呢?
  • 鞋企業績寒冬:達芙妮日均關店3家"怪"天氣 百麗賣起牛仔褲
    中國網財經8月2日訊(記者 劉小菲)經歷了關店、減員潮的鞋業依然未走出業績低谷。港股上市公司達芙妮日前發布業績預警,稱公司2016年上半年同店銷售下跌11.7%,關店450家。在此之前,A股上市鞋企星期六和哈森股份也發布了中期業績預告,淨利潤預降幅度均達到了30%。
  • 8000家門店年銷50億,100塊的鞋子卻打敗達芙妮,誰在背後撐腰?
    隨著鞋王百麗的退出市場,達芙妮斷臂自救關閉3000多家門店,傳統鞋業要凋落的氣氛瀰漫著整個市場,各家鞋企惴惴不安。然而在傳統巨頭停下腳步的時候,一股勢力卻勢如破竹,它就是大東鞋業。8000家門店年銷50億在達芙妮關掉3000多家門店的時候,大東已經默默的開了8000家店。這個大東為何如此傲氣?
  • 安踏李寧「全員銷售」轉戰線上 達芙妮閉店潮加劇 「雲逛街」能否...
    其他地區會根據當地的指導要求、疫情的發展情況以及不同的營業場所要求選擇閉店或調整營業時間,恢復正常要看各地區疫情的情況來定。」  閉店潮後,雪上加霜  對於本已經營困難的鞋企來說,突發疫情無疑是雪上加霜。
  • 實體鞋業寒冬降臨,百麗退市,達芙妮關2000家門店,大東卻逆襲了
    在2017年7月,一代鞋王百麗宣布退市,並且還有另外一家傳統女鞋品牌達芙妮也僅僅在兩年之內就已經關閉掉了近2000家的門店,這些曾經在女鞋市場實力很強的企業,為什麼現在都面臨著關店的結局?但是大東的線下門店卻還是很多,而且人流量也比較大,尤其是在節假日的時候,更是打折不斷,在電商的鋒芒正盛的情況下,實體鞋業已經遭遇寒冬,大東在這種情況下,仍然能夠這麼受歡迎,也正是說明了所謂的實體店經營不下去其實就是一個偽命題,只要你抓住了消費者的心理,再闖出自己獨特的經營模式,打造全流程的產業鏈,那麼你就可以在市場上突出重圍。
  • 鞋業市場的「黑馬」,在市場低谷期,依然逆流而上狂賺50億
    隨著網際網路的不斷發展,不管是國產品牌還是外資品牌,傳統的零售業受到了不小的衝擊,大一點的商家勉強可以維持生計,小一點的大多都關門大吉,呈現一片衰敗景象。就拿鞋業來說吧,曾經的鞋王百麗和達芙妮也沒逃過這場劫難,退市關店成了保命的手段。
  • 中國鞋界的「小米」出現,在三四線城市稱王
    說起國內的女鞋企業,星期六、百麗、達芙妮,這三巨頭不得不提及。它們都是曾輝煌一時的頭部女鞋,但在後來的發展中,紛紛走向沒落或是轉型。近兩年,在大家都不看好國內女鞋市場的情況下,卻有一家企業逆勢崛起,年銷量超1億雙!
  • 年營收超50億,達芙妮沒落後,新一代「女鞋之王」誕生!
    隨著電商行業的衝擊,很多線下的鞋業巨頭都在走下坡路,比如達芙妮、百麗等知名鞋企,要麼關店、要麼退市。尤其是「女鞋之王」達芙妮,在2015到2018年間,虧損了29億港元,關閉的門店數量超過2000家。在很多傳統鞋企都在走下坡路的時候,有一家浙江企業卻逆流而上,它就是新一代的「女鞋之王」大東鞋業。創始人養蜂起家大東的創始人叫做陳光敏,出生於1970年,是浙江溫州人。陳光敏在農村裡長大,跟著他的堂哥養蜂賺錢,小小年紀的他就跑遍了中國的大江南北。
  • 鞋履企業2019年業績盤點:達芙妮關2395家店 星期六淨利暴增15倍
    縱觀2019年,紅蜻蜓業績下降,達芙妮大批關店,千百度業績表現平平,富貴鳥退市並破產清算……隨著時代的變遷,越來越多「曾經風光」的傳統鞋履企業陷入困境,原因大同小異:戰略失誤,瘋狂擴張,不專注領域,缺乏創新精神和網際網路思維,資金鍊斷裂……
  • 內憂外患達芙妮:北京部分店面撤店清倉 市值縮水超百億
    關店潮又遭減持,達芙妮市值狂縮水7月29日,記者來到位於北京合生匯的達芙妮店鋪。該店銷售人員對記者表示,目前該店鋪正在全面清庫,兩件產品僅售199元;全面清庫僅適用於涼鞋,涼鞋價格在69-159元不等。
  • 別人虧損它「狂賺」,8000家店「橫掃」對手
    導致很多實體店鋪的生意下滑,甚至選擇了關店。就連不少曾經火爆的品牌,都迎來了「關門潮」,在全國的門店一家家的關閉。像前女鞋巨頭達芙妮,和服裝巨頭拉夏貝爾,都曾是備受我國人民歡迎的品牌。但如今他們已經跌落「神壇」,關閉了全國上千家門店。不過並不是所有品牌,都陷入「關門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