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頭老建築香園將變身博物館 展出百年古鋼琴

2020-12-19 中國僑網

  在汕頭,除了小公園開埠區那成片的騎樓與具有商埠風情的建築外,在如今公園路的「中山—外馬」路段,也就是老一輩人熟知的紅亭附近,也保留著另一類風格的建築——多興建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私家別墅。這裡每一棟保存至今的建築都有自己的故事,當然,包括了近年來一些文藝青年所嚮往的香園。

  對於汕頭市民來說,不同時代的人對於香園有著不一樣的記憶——這裡曾是抽紗公司辦公室、市紀委辦公室、大倉庫、老人組活動室、幼兒園,近年來則成為一家咖啡館。而今,香園即將迎來一個新的身份——鋼琴博物館。

  鋼琴博物館的館長,也是香園這座有著近百年歷史老建築的業主李廷強告訴記者,將在香園展出的鋼琴都是他向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朋友借來的,將在香園展示十年。十年之後又會有一批新的藏品進行輪轉。在這些藏品中,很多都是古鋼琴,甚至有些琴的「歲數」與香園相當。李廷強還設想:把香園做成一個藝術平臺,「讓汕頭市民在家門口便可以接觸到世界級的藝術」。

  初見香園就想接手管理

  「『香園』這個名字,是取自我爺爺李香谷的名字。」在向人介紹香園時,李廷強總會以這句話開場。

  「我爺爺李香谷是潮陽人,他去到上海闖蕩,白手起家,做銀號生意,發跡之後回到汕頭,買下了不少旺鋪房產,其中就包括香園。」李廷強說,香園購置於1923年,1928年香園完成裝修。在香園之前,這裡有一棟普通的民房,爺爺相中了這一塊地方,所以便買了下來,將那棟民房拆了建成香園。香園是請上海設計師設計的,建築原料大部分都是進口材料。「當時的香園範圍不只是這棟建築,周圍一圈都是香園的地,包括庭院花園在內,屋前還有一個很大的噴水池,周圍有很多花草……」一說起香園的故事,李廷強就打開了話匣子。

  這些故事,有些是他聽長輩們回憶時所提及,有些則是記載於家族的資料。據他講述,香園應該還是汕頭第一間有自來水供應的民居。

  然而,在他過往50年的生活中,「香園」只是一個存在的名字,猶如「汕頭」一樣,對於他而言只是一處地名,雖然在這裡有他的根,他卻從來沒有踏足過這片故土。

  李廷強本人是香港音樂家、施坦威藝術家,目前在香港浸會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任教。2015年8月,他受李嘉誠基金會之邀,來到汕頭大學教授鋼琴鑑賞課。

  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汕頭,也是他第一次見到香園。

  「香園給我的第一感覺就是震撼,太漂亮了!」李廷強說。當時的他,就有直接接手香園的想法,這也得到其家族的支持。

  在此之前,雖然產權一直是李氏家族的,但其並未進行直接管理。據李廷強介紹,在香園建成後不久,因為汕頭的局勢動蕩,爺爺李香谷便帶著全家陸續移居香港。李香谷後來在香港開枝散葉,家族事業也發展迅猛,與多個名門望族聯姻。李香谷曾任香港保良局主席、香港東華三院主席,也是潮商在香港的傳奇人物。其後,家族成員一直在海外發展。

  開館後將舉辦音樂會

  李廷強在接手香園後的想法是將其進行保育活化,因其職業原因,在蔡述彪等汕頭熱心朋友的建議下,他便萌發了將香園發展為鋼琴博物館的想法。

  近年來國內對於歷史建築所常用的「保育」「活化」等詞彙及理論,其實源自於香港。李廷強對於這一類理念並不陌生。而他也深知,保育與活化並非一時所能完成,需要循序漸進,逐步修繕。

  在他剛剛接手香園的時候,香園的建築情況並沒有像外表看起來這麼氣派。不少木質窗戶都出現腐爛,而後座的屋頂更是不知何時已經坍塌。「在香園之中,可以看到很多之前改建過的痕跡。」李廷強說。對此,他自己墊付數十萬元用於香園的修繕,但這隻解決了一部分最為緊急的問題。「越是修繕,發現存在的問題越多,現在像排水等問題都還沒有解決。」李廷強笑稱,他準備將香園的修繕作為一個長期項目。對此,他很感謝市政府及有關部門對香園周邊環境的配套修繕。

  香園是鋼琴博物館的建築構成,而精神內核還是鋼琴。對此,李廷強坦言,他準備在鋼琴博物館展出的鋼琴,都是其世界各地的收藏家朋友所收藏,借到香園來展示。「我跟很多收藏家談好了,他們的藏品借我展示十年。十年之後又會有一批新的藏品進行輪轉,我所設想的鋼琴博物館展品並不是固定的,展品需要流動起來。」李廷強表示,在這些藏品中,很多都是古鋼琴,甚至有些琴的歷史也與香園年月相似。目前,他正組織一批學生撰寫這些古鋼琴的相關文字資料,以方便參觀者進一步了解。

  「本來我是打算展示70多架鋼琴的,但是因為部分工程沒有完工,所以在開館時打算展示30多架鋼琴。二樓樓板老化,無法承載過重的重量,只能在二樓擺放一些古鍵琴。」目前,李廷強已經確定了大致的開館日期,在2017年1月15日後到春節之前。「屆時我將舉行一場小型的音樂會。」李廷強說。

  目前,已有數臺鋼琴到達香園,但由於香園周邊仍在進行配套施工,粉塵過多不利於鋼琴保養。所以並沒有展示出來。對於這些鋼琴,李廷強也是小心愛護。因為汕頭的天氣比較潮溼,他特地購買了十部大型抽溼機,防止鋼琴受潮。

李廷強想把香園做成一個藝術交流平臺。許端陽 攝

  「想做的不只是鋼琴博物館」

  「我想做的不只是鋼琴博物館。」李廷強告訴記者。他到底還有什麼想法呢?

  自從在汕頭大學授課之後,李廷強除了外出演出之外,日常往返於汕頭與香港之間,因為周一周二在汕頭大學有課,所以他常常是周日到汕周二歸港。但是他表示,如果鋼琴博物館運營起來,他將會增加在汕頭的時間。

  李廷強表示,鋼琴博物館是其私人博物館。在不少地方,私人博物館進館參觀都需要不菲的費用,但是李廷強同時表示,鋼琴博物館將在設定的開放時間內免費對公眾開放。但是因為其經營成本等方面考慮,開放時間將會相對有限。不過這個時間目前仍未確定。

  「目前國內很多有條件的家庭都會讓孩子學習鋼琴,但我覺得孩子們不單是要學習鋼琴的演奏方法,還要了解學習與鋼琴相關的知識,所以鋼琴博物館將是一個不錯的教育平臺。」李廷強表示,在他的藍圖中,並不只是吸引市民過來參觀而已。「在香園的布設中,有一處將作為小型音樂廳作為交流演出之用。在未來,可能開設一些培訓班,也會不定時舉行鋼琴音樂會或者名家交流會,鋼琴博物館作為一個藝術平臺,讓汕頭市民在家門口便可以接觸到世界級的藝術。」李廷強說。

  而在李廷強的設想中,這個藝術平臺不只局限於鋼琴與音樂的交流。「因為朋友以及李嘉誠基金會的介紹,我與以色列、加拿大、德國等國家的領事館都挺熟悉,在未來估計會引入這些國家的電影,甚至邀請一些導演,來香園舉辦一些小型的電影節,並帶來一些國外特有的電影,共同交流電影文化。」

  「未來的香園有很多可能。」李廷強說。

  相關

  汕頭青年曾為保護香園發起行為藝術

  翹首以盼的香園,終於盼來了她的主人,盼來了修繕,也盼來了一個新的身份。但是在不到十年之前,香園險些遭遇拆遷。將其「救」出拆遷命運的,是一位汕頭青年。

  這件事要從2007年的一個帖子說起。這個名為《呼籲保護汕頭建築文化遺產香園》的帖子首發於一個汕頭本地論壇,目前已經無跡可尋,發帖人為「青蛙考古探險」,其本名叫丁爍,當時的他才20來歲,卻對汕頭老城的老建築如數家珍。這也是香園第一次走進公眾的視野。當時的香園是一家「六一幼兒園」在使用,樓下是抽紗公司。

  在帖子中,丁爍貼出了不少香園的精美圖片,也用一段文字簡單地介紹了香園:「據老一輩人講,香園建於上世紀20年代,主人在海外發跡後衣錦還鄉,便在汕頭外馬路和博愛路交界的地方建了這麼一座神秘的園林,材料都是從國外運過來,可惜由於時局混亂,主人怕樹大招風,因此空置了這一處庭園。後來歸抽紗公司所有,再後來主人便承包給了幼兒園。汕頭籍兩院院士侯祥麟的鎮園就在香園旁。關於香園,神秘的傳說很多,足以寫成一本書。可惜,香園正面臨拆遷。作為老汕頭的經典建築和遺產,我們是不是應該為我們的子孫留著呢?」

  當時的香園被列入舊城改造範圍,這個帖子引起不少點擊,也引起了不少網友的爭議,幾乎都認為如此精美的香園應該保存下來。2008年3月,丁爍又與好友「幾米」等人發起了「用行為藝術保護文化遺產」的活動,這處文化遺產便是香園。在三天時間內,便有四五十位網友響應這一號召,在2008年3月29日下午來到香園前,手拉手拼成英文單詞「NO」形狀,呼籲保護香園。

  南方日報汕頭觀察記者 許端陽

相關焦點

  • 外馬路新添兩好去處 同文學堂、香園向公眾開放
    今天上午,位於老市區外馬路的兩處文物舊址——同文學堂和香園完成初步修復,向公眾開放。
  • 誰說汕頭老市區只有美食?最新的汕頭老市區遊玩攻略在此!
    百年海關鐘樓,見證汕頭自1860年開埠以來的歷史。汕頭外馬路,是本埠歷史最長、老建築最多、也是最具風情的馬路。外馬路香園,為富商豪宅,四九年後曾為汕頭抽紗公司,如今為鋼琴博物館位於外馬路的鎮園,為數層洋樓,是兩院院士、中國石油勘探之父候祥麟的舊居。候祥麟五十年代將此樓獻給國家。
  • 百年江漢關大樓變身博物館
    百年江漢關大樓變身博物館8) "← →"翻頁 12月30日,武漢市民與遊客參觀江漢關博物館裡模擬報關大廳
  • 汕頭歷史商業繁華的見證,老汕頭人最愛之地,翻修之後夜晚很美
    小公園是汕頭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興旺發達的殘影;騎樓青灰斑駁的外簷,走街串巷叫賣小吃的阿伯,沿街展開的那兩排參天榕樹和遠處汕頭港的汽笛,構成了許多汕頭長大的90後對小公園,也是對老汕頭,對童年共同的回憶。而且隨著近年來汕頭政府對小公園附近的整治,小公園也就成了去汕頭不能錯過的一景。
  • 來煙臺鋼琴博物館與鋼琴對話 感受時光音符的跳動
    煙臺鋼琴博物館內展出的鋼琴  說到鋼琴,琴聲的魅力本就讓人難以抗拒,更何況鋼琴背後沉澱的故事,無疑更加讓人神往。8月31日,山東優質文化旅遊產品網絡媒體採風行的記者團走進煙臺鋼琴博物館,與琴聲對話,感受時光音符的跳動,一起追憶百年前的「鋼琴故事」。
  • 汕頭上百年老火車站變民宅 部分成菜地(圖)
    百年老站遷徙印記⑥  一提起汕頭火車站,大多數汕頭本地人會想到位於泰山南路的火車站;其實,汕頭最早的火車站坐落在距此10公裡外的火車路。作為中國首條由華僑出資興辦的鐵路——潮汕鐵路的起點站,汕頭老火車站早在110年前便已登上歷史舞臺。
  • 廣東普寧百年古宅,各種「古董」堆滿屋,堪稱潮汕民居建築博物館
    在廣東,潮汕地區是一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底蘊深厚的城市群,這裡包含汕頭、潮州、揭陽等粵東重要城市,有著自己獨成體系的語言、文化和飲食,這裡具有多姿多彩的人文風情和民俗文化,蘊藏了許多鮮為人知的歷史遺蹟及光陰故事,是一個值得細細探究的旅遊目的地。
  • 鼓浪嶼博物館攻略,一座島嶼就是一個博物館
    從這個角度看,鼓浪嶼這個「萬國建築博物館」真可謂是得天獨厚。在鼓浪嶼近兩平方公裡的島嶼上風格多樣的百年歷史建築有近千棟,已經正式掛牌為歷史風貌建築的391棟,其中,有53處具備了代表世界文化遺產突出普遍價值的要素。可以說,鼓浪嶼「一座島就是一座博物館」。
  • 江漢關博物館開館 武漢老建築變身城市文化新地標
    由它們改造而成的江漢關博物館、武漢科技館新館昨日同日揭幕,賦予兩個城市地標新的意義。  兩館都由漢口核心區域的老建築改造而成,保留了原來建築的形貌風格,與周邊環境和諧共處。江漢關大樓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文物」中陳列文物,無疑能加深市民對城市的認知與熱愛。科技館新館保留了原武漢客運港的船形外形,又設置獨具特色的「水」展廳,也在保留原建築寓意的基礎上有新的升華。
  • 探訪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和風琴博物館 欣賞7件館藏珍品
    整治提升以來,鼓浪嶼全面鋪開「全島博物館計劃」,將島上多處重點歷史建築、多國領事館納入公共開放的無圍牆生態博物館系統,變成活化歷史的重要資源,講述鼓浪嶼動人的故事。  時至今日,島上已有鄭成功紀念館、林巧稚紀念館、馬約翰紀念館、西洋文化與鼓浪嶼——古蛋白照片館等多個頗具特色的博物館和紀念館,故宮鼓浪嶼外國文物館和中國唱片博物館的籌建工作也正穩步推進中。  今天恰逢第四十個國際博物館日,我們將與大家一起分享鼓浪嶼鋼琴博物館和鼓浪嶼風琴博物館——這兩個極具含金量的博物館的七件館藏珍品。
  • 【嶗山區博物館系列】青島琴島鋼琴博物館(一)
    在博物館發展和建設中,嶗山區將能體現出區域特色、行業特性、文化特點的博物館納入文化事業範疇,通過劃撥文化用地、協調金融貸款、加大資金扶持、開展藏品鑑定、組織主題宣傳等措施,鼓勵社會投入,加強業務指導,規範行業秩序,推動非國有博物館健康發展。
  • 廈門鼓浪嶼古鋼琴博物館,私藏著各國的遠古鋼琴
    鼓浪嶼對於喜歡音樂朋友來說,是來對了地方,在島上走不遠處就能聽到鋼琴聲,小小的島嶼分布著,《風琴博物館》、《鼓浪嶼音樂廳》、《鋼琴博物館》《鼓浪嶼音樂學校》等與音樂相關的場所。對於喜歡鋼琴的朋友來說最值得看的是《鼓浪嶼鋼琴博物館》,館內陳列了愛國華僑胡友義收藏的40多架古鋼琴。以下圖片是我在2013年去鼓浪嶼所拍的圖片,那時蘋果手機還沒有流行,手機像素不是很高。
  • 【自由行】汕頭美食HoHó吃 汕頭土著攻略
    汕頭站正式接入動車線也是汕頭交通的一大裡程碑,方便了廣州深圳的小夥伴能夠快速到達汕頭市區,不用再到潮汕站再轉車進來~省時省力,把節省的時間拿出來吃吃吃~今天就寫一篇汕頭土著美食攻略  【嗯~HoHó吃】在動車開通的那一天「橙橙橙橙橙橙小魚」身邊很多在廣州深圳甚至更遠的地方的小夥伴已經開始諮詢汕頭美食~自從汕頭開埠以來美食就在我們的老市區紮根。
  • 濰坊這些百年老建築變身「時髦精」,隨手一拍就是大片兒!
    一個有品位的城市,缺少不了老建築。它們,如同一座座博物館,既是歷史的凝固,也是未來的期望。品讀濰坊的老建築,它們猶如動人的樂章,浸透著時代的韻律,跳動在歷史長河的空間。,錯落有致地分布在不到8平方公裡土地上,構成了一座獨具德日風情的百年小鎮,記錄著歷史的凝重,也述說著歲月的滄桑。
  • 民宿覺園1984 | 當有趣的靈魂遇上百年老建築
    拜訪覺園1984,正值星期二,外面行人匆匆,而步入這裡卻讓人仿佛瞬間穿越到了民國:柚木門窗、復古家具,唱片悠悠轉動,靈犀和先生84沏茶、賞樂、聊天,悠然自在。        [覺園1984]  覺園1984位於廣州非常具有文化標誌的東山口,它的前身是一座百年別墅。
  • 修舊如舊的百年瑰麗老建築
    這棟見證歷史變遷的建築歷經跑馬廳、上海博物館、上海圖書館和上海美術館,如今老建築被注入了新靈魂,讓很多老上海人感到欣慰的是建築傳達出來的一種城市文化的歸屬感。榮氏老宅始建於1918年,一座外觀設計精美的百年老建築,坐落於陝西北路186號。鋼筋混凝土結構。原房主德國人第一次世界大戰戰敗回國,由榮宗敬買下。
  • 在汕頭探尋潮僑文化足跡
    小公園的百年洋樓 紅頭船博物館展出的「過番三件寶」 滄海桑田,如今的古港已變成內陸,看不出海港的痕跡,不過,經過近年來的開發和維護,古村落已逐步重現古韻,可以讓遊人穿越時空,真切地感受到當年潮人漂洋過海所經歷的艱辛與險阻,以及他們的堅韌和勇敢。   來到樟林古港,遠遠就能看見古港河上的仿真紅頭船,喚起了遊人對當年潮人漂洋過海情景的追憶。邊上的紅頭船博物館,有很多文史資料和實物,可以更好地了解樟林古港當時的境況。
  • 上海:蘇州河畔「百年老糧倉」變身藝術展示空間
    「八號橋藝術空間—1908糧倉」這幢有著百年歷史的老糧倉如今已變身為藝術展示空間,三層建築裡其中一層為為互動休閒空間,包括文藝酒吧、體驗書店等;二層為文化藝術空間,引入各種藝術展覽、培訓活動等;三層為時尚演出空間,提供話劇演出、影視拍攝等場所。
  • 從老城廂到新石庫門別墅,露香園路的華麗轉身
    走過露香園路,帶你一起去尋找上海僅有的老城牆,走進道教的白雲觀和民間殿堂的尼姑庵。露香園尋根如果說豫園是上海明代三大園林中依舊保留至今的古園,那麼臨近不遠的露香園卻鮮有人知,這座曾經歷史上恢宏地「顧家園林」已經淹沒在歷史長河中,能留下地也只有以此為名地露香園路
  • 澳門藝術博物館展出百年澳門老鋪掠影(組圖)
    澳門最古老的中藥鋪-同福堂藥材發行原標題:澳門藝術博物館展出百年澳門老鋪掠影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徐豔清):澳門藝術博物館目前正在展出《澳門老鋪-舊商號掠影》,展出以澳門舊商號為拍攝對象的照片四十五幀。展期將持續至今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