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紅漏鬥」(ID:hongloudou),作者:顧拉風,36氪經授權發布。
不管你是好奇「心裡那個人在想什麼」、「我們有機會複合嗎」,還是想知道「下一段戀愛對象是個怎樣的人」、「甜甜的戀愛什麼時候能輪到我」,打開B站搜索「佔卜」,有成百上千萬年輕人和你一樣,在佔卜視頻裡尋求答案。
B站上,#塔羅#話題瀏覽量超過1600萬,#星座#話題瀏覽量超過1900萬,播放量超2億。搜索「互動視頻」,「性取向測試」、「另一半特質」等「玄學」主題也佔據前列。
「土算命」如八卦、風水,「洋算命」有星座、塔羅,人類對未知命運的好奇永遠不會消失。
當我們在B站上看佔卜視頻的時候,我們在看些什麼?那些「不食人間煙火」的佔卜師們又靠什麼來生活?
「曾經有一個客人給我打電話的時候人已經站在樓頂上了,」Gin告訴CBNData消費站(下稱C站),「我打了110把她救下來。」
Gin曾在日本師從一位佔卜師,回國後開展自己的佔卜業務。入行超過十年,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已經沒有什麼可以讓我驚訝的了。」
Gin向C站透露,佔卜中感情問題佔到7成,「其次是事業、財運這些,然後才是其他的。」延續到做佔卜視頻時,感情也是他的重點選題方向,「我也想教理論,但是(視頻)效果不好,大家就喜歡看娛樂一點的話題。」
Gin的視頻《選擇一組牌,來看你三個月內的桃花》
像這類佔卜視頻被稱為「大眾佔卜」,佔卜師會在拍攝時抽取幾組塔羅牌,牌卡對應的信息可能屬於來看視頻的任何一個觀眾。佔卜師在講解時通常會加上一句,「牌卡的結果僅供參考,大家選取對應自己的部分來聽就可以了。」
事實上,大眾佔卜的準確度相當有限。
UP主及其他認為大眾佔卜的主要功能是「療愈」,「我給自己的一個基本標準就是,聽完我說的東西至少你不應該感覺更難受,否則這個活動進行的意義就不對了。」給自己起名叫「及其他」,也是因為她想儘可能關注到每一種「無法被清晰定義的存在」。
及其他的視頻《下一段正桃花的特質》
某種程度上,及其他認為自己的工作替代了心理諮詢師的角色,「我說的很多信息他們腦子裡都知道,只是需要一個宣洩的地方。」
Gin打了個比方,「小時候爸媽說話你不聽,老師說話你可能就會聽,佔卜師就類似於這個角色。」他本身是心理學專業出身,「不談命理這一塊,我覺得引導別人怎麼去走一個正確的方向也是我們很重要的使命。」
在實際的操作過程中,這其實是個不太好做的工作。
消化客戶的負面情緒是佔卜師的重要課題。Gin告訴C站,「說是佔卜,一旦涉及感情問題,就變成一個情緒垃圾桶了,披著佔卜師的外表來做別人的樹洞。」
另一方面,選擇合適的客戶也很考驗佔卜師的能力。
「佔卜有一定的成癮性,」及其他說,「如果這個人很容易受這些(佔卜結果)的影響,我就會建議他不要算,比如明天要面試了,今天來找我算面試結果,說明這個人心理素質可能不太好。還有執念非常深的那種人,同一個問題已經算過很多次了,我也不會接。」
「其實我希望大家不要太迷信,」Gin的很多客戶把他叫作「人生規劃師」,「通過星盤來看自己有哪方面的天賦,有哪些弊端儘量去規避,這個才是最重要的。」
那麼,佔卜師自己碰到問題會算嗎?
會,但是相對成熟的做法是只把佔卜的結果當作參考。「相當於我的星盤和牌卡是我的一個朋友,」及其他解釋道,「遇到事情了我會問問他們的意見,但我也不一定會聽。」
現在來看,「佔卜」仍然是B站視頻的一大吸粉利器。
以Luka大叔星座館為例,儘管他的微信公眾號和微博成立更早,但無疑B站運營的最成功,互動量和粉絲量都翻了幾倍。入駐B站僅4個月,Luka大叔就收穫450萬播放量。從粉絲量來看,他也進入了B站「玄學博主」第一梯隊。
Luka大叔星座館同時運營微信、微博、B站3大平臺
對於同道大叔、唐綺陽看星星等成名較早的佔星博主來說,B站之於他們只是一個分發平臺,而Luka大叔則贏在了「B站本土化」上。
不僅選題聚焦在年輕人關注的戀愛和運勢話題,Luka大叔的視頻結構也十分清晰。一段1分鐘左右的介紹作為引子,每個主題拆分成4組塔羅牌,每組牌講解5分鐘。觀眾只需要花10分鐘左右,就能解答一個人生小問題。B站獨有的互動視頻的形式,也讓選牌過程十分具有參與感。
從火燒雲數據的參考報價來看,做原創佔卜視頻的UP主也比分發的UP主更有商業價值。
鑑於佔卜博主的特點,在視頻中「恰飯」其實有點難。少部分UP主會利用公眾號或者微博來給自己的店鋪引流,銷售貨品則以「調整能量」的水晶或是佔卜工具為主。
UP主「Surra_Tarot風風等」最近就推出了一套自製的塔羅牌,售價108元,月銷240件,在眾多佔卜博主的店鋪中已經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銷量。
大多數佔卜博主仍然靠傳統的一對一佔卜來變現。比如「Lisa的佔卜頻道」就通過自己的淘寶店鋪接受佔卜預約,價格分為333元和520元兩檔,店鋪好評率達到100%。
還有不少佔卜博主會依託於平臺。
Gin告訴C站,在做視頻之前,他是「測測星座」APP上的頭部佔卜師,收費以分鐘計。測測星座具體的收費標準視不同佔卜師而定,基本上一個問題需要10~60測測幣,在iOS端,68個測測幣需要充值98元人民幣。
從單打獨鬥的佔卜師到成為自媒體,是許多佔卜博主的共同路徑。
2016年,星座自媒體同道大叔創始人蔡躍棟套現1.78億元,將同道大叔IP轉讓,被認為是「玄學」賽道中資本介入最成功的案例之一。「星座不求人」、「陳茂源星座」、「星座女神」等星座自媒體也先後獲得融資。
單個佔卜師能夠覆蓋的客戶有限,聚集起一批佔卜師,就自然形成了產業。「測測星座」、「佔心」、「奇島」、「摩卡星座」「星知道」等APP都基於這個邏輯成立,也先後獲得資本的青睞。
如果一定要歸類,佔卜應該算是「心靈消費」,這種消費模式的基礎是信任和支持。從這個角度來看,佔卜和商業化也許有著天然的衝突。即使有資本的支持,這些「玄學」創業項目也未必能走到最後。專註解夢的「奇妙夢境」APP曾在2015年獲得天使輪融資,最終於2019年宣告停服。
同道大叔也並非靠星座內容出圈,其主攻方向已經轉為娛樂訪談。同道大叔旗下的訪談節目《你好明星》,在微博上的話題閱讀量超過22億。
頭部公司和平臺仍在試圖釐清佔卜的商業模式,而廣大佔卜博主們則更傾向於從現在的生活中獲得滿足感。「我是沒有上過班的,也是因為懶,公眾號淘寶店都不想弄,」Gin向C站描述自己一天的生活,「每天排1、2個私人佔卜,做做視頻,一天就過去了。」
及其他則更把自己當作一個視頻博主,「我本科學的是電影,所以做視頻這件事對我來說並不陌生。」她覺得佔卜只是自己做視頻的一個切入點,「想做關於塔羅牌但不限於佔卜的視頻。」
她不考慮全職投入做佔卜,而是把自己的B站帳號當作一份慢慢積累的作品集,以便未來找工作展示,「我自己走的是『唯物主義佔星』,就像電影《降臨》,重點還是身在其中體驗的過程。」
既是社交談資,也是情感出口,星座、塔羅經久不衰。這也許不足以成為一個以千億、萬億規模計算的大市場,但卻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商業機會。
作者 | 顧拉風
編輯 | 鍾睿
設計 | 莊聰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