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谷一演唱的
電影《百合花》插曲
1981年北京青年電影製片廠拍攝的故事片《百合花》中,李谷一配唱了兩首插曲---深沉憂傷的主題曲《百合花》和歡快明麗的《山歌》。
歌曲《百合花》 詞:凱傳 曲:馬丁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歌曲《山歌 》詞:凱傳 曲:馬丁
80年代初,傷痕文學作品充斥了大銀幕,而一些小成本、小眾情懷的純藝術影片卻也綻放得異常奪目、鮮豔,其中,記憶深刻的當屬影片《百合花》。電影中人物刻畫深刻、可信,歌曲清新、雋永,畫面感唯美、純粹,散發著藝術電影濃濃的韻味,至今讓人無法忘懷,畫外音般的歌曲《百合花》也是李谷一清新風格、藝術韻味純正的代表作之一,始終縈繞在腦海。李谷一對電影的成功也是功不可沒的,兩首歌曲風格迥異,她卻演繹的得心應手,聽了將近三十年了,依然叫人怦然心動回味無窮。(轉載)
歌曲《百合花》收錄於李谷一《鄉戀》電影電視劇插曲專輯
歌曲《山歌》
詞:凱傳 曲:馬丁
世上的風光哪最美
家鄉的山來,家鄉的水
天目的泉水香又甜
嘗一口叫你心兒醉
天目的山來,天目的水
引來翠鳥比翼飛
展翅落在家門口
唱起那歌兒報春歸。
飄飛的思緒,繾綣的記憶----電影《百合花》記憶點滴
電影《百合花》是80年代初期,青影廠根據小說改編的的小成本影片,但是在那個時候,我就深深記住了這部片子,不僅僅因為炙手可熱的沈丹萍,初露鋒芒的崔新琴,以及感人至深的故事,還有那特別清新的美學追求,在光影、音樂、演員的表演以及敘事手法上堪稱一絕,10多歲的我記住了這一切美好。
當然,尤其記住了刻在記憶深處的段段和畫面映襯的李谷一空谷幽蘭般的清麗、深情的吟唱,在這以後的視聽經歷中,國際的、國內的、古典的、流行的,以及號稱新音樂的無數的樂壇嬌娃都在嘗試著一種飄渺、清麗,力求洞穿聽者魂靈的遊曳著、抽離著的唱法,但是很多都陷入了單純追求聲音效果的技術泥潭中,以至於讓人覺得不無賣弄的遺憾。記憶中,這首如詩般飄飛的片片關於「百合花」的記憶,幾乎都是依靠李谷一介乎無字哼鳴的奇妙演唱汲取的。昨天晚上,我有幸緬懷這首歌的記憶,卻發現,一點沒有驕縱和做作,一點沒有誇張和炫耀,只在那種最質樸、最自然的吟唱中,一點點的感覺到演唱者巖漿般灌注的深情,然後通過她的哼鳴,和著那清風和搖曳的蘆葦,一點點播散開來,瀰漫開來,浸潤著我們聽著的心扉,這種曠世的聲音之魅就這樣抵擋住了時間的剝蝕,悍然封存在我們記憶的深處。
今天聽到這首特別深情的的吟唱,竟然感動有加,當時只覺得我們緬懷的逝去者的青春故事和生命感動,而今天,時間如同車輪無情碾過之後,記憶中留下了太多關於我們自己青春和生命的感動,不過,這一切都還是用李谷一這首蘸滿情感的吟唱來補白最為精妙,它的情韻太濃了。 (成都188)
《百合花》電影資料
《百合花》是1981年上映的中國戰爭電影,根據茹志鵑同名小說改編,由錢學恪、張昕執導,崔新琴、沈丹萍等主演。
清晨,一位年輕女戰士將潔白的花束奉獻給草地上的一座新墳。她佇立墓前,陷入對戰友的哀思和緬懷。1946年秋,文工團員魯蘭所在部隊向敵佔縣城發起攻擊。魯蘭在前往前線包紮所協助工作途中,與一個傷愈出院的小戰士相遇同行。由於懷著同樣的對家鄉、親人和勞動生活的純樸感情和美好回憶,魯蘭對這個憨厚質樸、真摯熱忱的小戰士漸生好感。到達目的地後,部隊已向前推進,小戰士留下幫助魯蘭工作。 小戰士來到剛過門三天的新媳婦荷花家,為包紮所借被子。他本來就靦腆,怕與女人家打交道,結果拙嘴笨舌,未能完成任務,魯蘭只好親自前去借被子。當他們發現借來的是一床精心刺繡著百合花圖案的新婚嫁妝時,十分過意不去。鄰居大嫂說,荷花的雙親被還鄉團殺害了,這是她辛辛苦苦為自己置辦的嫁妝。小戰士執意要將被子送還,荷花卻堅決不肯收下。推讓之間,屋前籬笆掛破了小戰士的軍裝,使荷花心裡非常不安。 總攻打響後,小戰士率領擔架隊投入戰鬥,在敵人猛烈的炮火下,他為救護擔架隊員,身負重傷。在包紮所護理傷員的魯蘭和荷花見擔架隊抬來生命垂危的小戰士,十分震驚。由於傷勢太重,搶救無效,小戰士犧牲了。新媳婦飽含熱淚,為小戰士縫好軍裝上的破口,莊重地將那床繡著百合花的新婚被子,蓋在這位不知姓名的年輕子弟兵身上。
● 李谷一:祖國,我深深地愛您
● 一路芬芳--李谷一的「花之歌」之九
● 一路芬芳--李谷一的「花之歌」之四
● 民族樂壇開新花 珠聯璧合育戲歌 貳
● 李谷一:故鄉之歌(影視歌曲)
●李谷一:園中城,城中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