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西安市碑林區市場監管局長安路市場監管所工作人員在超市檢查食用農產品相關進貨手續。
核心提示
-目前,智慧農貿市場已在西安市內的11個試點市場實現常態化運行,預計到2022年底,西安市將實現智慧農貿市場全覆蓋
-截至目前,西安市食用農產品重點品種備案達4754戶,創建「放心肉菜示範超市」33家
12月4日,西安市碑林區建國門綜合市場內的東風鮮肉店前,市民張女士熟練地拿起手機掃了掃店鋪牆上張貼的二維碼。「拿手機一掃,就可以清楚了解到商家的貨是從哪裡進的,還能知道進貨的各種憑證和檢驗手續。」張女士說,「這樣一目了然,買起來也更放心安心。」
記者注意到,在建國門綜合市場入口處的大屏幕,滾動顯示著每天市場管理方對蔬菜、禽肉等食用農產品的抽檢結果,每個攤位前都張貼著一個加載商戶信息的二維碼。
「這是西安市在智慧農貿市場內試點上線運營的智慧監管平臺『一店一碼』監管系統。」西安市建國門綜合市場工作人員王培超介紹說,「『一店一碼』即一個經營者賦予一個信息碼,包含經營者主體資格、進貨查驗記錄、食品快速檢測、信用及經營風險分級等信息,市民買完東西可在線上給店家服務實名評價、打分。」
小小「菜籃子」,關係大民生。
今年以來,西安市市場監管局加大對重點食用農產品的檢查、抽檢力度,引導市場主體運用信息化技術規範提升農貿市場管理水平,運用數位化、信息化手段增設視頻監控、產品溯源、數據監測等功能,鼓勵探索「網際網路+菜籃子」智慧型菜市場發展模式,旨在做到食品源頭可追溯、去向可查證、責任可追究,打造監管「雲衛士」,保障市民「菜籃子」安全。
與此同時,西安市還著力推進食用農產品追溯體系建設,嚴格落實食用農產品進貨查驗制度,及時準確公示索票索證記錄、食品快檢信息、市場巡查記錄、商戶信用等級評定和經營風險分級等信息;著力打造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質量安全追溯體系,旨在實現食用農產品市場銷售「來源可溯、過程可控、風險可防、安全可靠、公眾可查、感受可評」。
據了解,目前智慧農貿市場已在西安市內的11個試點市場實現常態化運行,預計到2022年底,西安市將實現智慧農貿市場全覆蓋。
12月4日上午,記者在西安市「放心肉菜示範超市」之一的西安永輝超市南關店看到,超市入口處醒目擺放著「放心肉菜示範超市」創建承諾書,以及食品安全管理和檢查制度等內容的宣傳牌。超市肉類銷售區域內每個銷售櫃檯旁都擺放著相關進貨憑證、檢測合格證等,供消費者和監管人員查驗;在蔬果銷售區域的電子顯示屏上,滾動播放著超市內售賣的蔬菜瓜果的檢測項目、檢測結果、產地以及追溯碼等信息。
「我們超市依託自身的嚴格進貨渠道,堅持源頭把控,從源頭、運輸到銷售環節全力確保食品安全。」西安永輝超市南關店店長雷剛說。
近年來,為落實超市食品安全主體責任,加強肉菜等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根據國務院食安辦相關要求,西安市持續開展「放心肉菜示範超市」創建活動,不斷推進食品經營者落實主體責任。
「我們逐條抓好食品安全管理、食品安全檢查、食品安全信息公示和食品準入四項基本制度落實,指導創建『放心肉菜示範超市』,嚴格把控其肉菜流通環節、公共衛生標準和安全風險管控,做到分區銷售、規範標識、按規貯存、管理有序、體系完善;強化重點品種備案監管,持續規範市場銷售行為。截至目前,全市食用農產品重點品種備案達4754戶。」西安市市場監管局食鹽及食用農產品監督管理處陳永鋒說。
截至目前,西安市已創建「放心肉菜示範超市」33家。同時,西安市市場監管局還對2019年通過驗收的超市進行了「回頭看」,對檢查發現的問題進行通報,提出整改要求和完成時限,對不達標超市取消資格,確保創建活動高標準推進、高質量落實。
下一步,西安市將綜合運用日常檢查、「雙隨機、一公開」檢查、飛行檢查等方式,加大食品生產經營企業日常監管力度,進一步創新監管模式,加快「網際網路+」智慧監管建設,通過全鏈式食品安全數位化監管,提升監管時效性;不斷加強對食用農產品的監管和整治力度,切實保障公眾飲食安全。(記者徐穎文/圖)
編輯:王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