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正在喝奶的 四象工作室 來自專輯《當代大生活家(必修Ⅰ)》
三鹿事件過去12年了,國產奶粉背負的恥辱尚未完全洗清,「大頭娃娃」卻再次出現,這次的問題不是直接的「奶粉造假」,而是「把固體飲料當嬰兒奶粉推銷,嚴重誤導家長」,性質仍然極其惡劣、令人髮指。
配方奶、配方粉、巴氏奶、復原乳、調製乳……五花八門的叫法,普通消費者很容易被誤導。叫「奶粉」的不一定是真奶粉,號稱「牛奶」的不一定都是純牛奶,也很可能是固體/液體飲料。我們一起來看看牛奶/奶粉界的「李鬼套路」。
避免上當的核心做法:商家宣傳什麼不重要,一定要看包裝上的「產品種類」和「配料表」!
注意!以下所有產品配方以市場上的主流商品包裝上的配方表為例,無法覆蓋所有該類別產品。
不少人覺得「現擠牛奶」最好,無汙染、無添加,其實不然。「現擠牛奶」可能含有大腸桿菌、弧形桿菌、布魯氏菌等在內的近百種致病菌,就算煮沸,也難以消除細菌已經產生的毒素,所以「現擠牛奶」的安全問題非常嚴重。
無論是低溫保存的「巴氏奶」還是常溫保存的「純牛奶」,原材料都是生牛乳,營養價值和「現擠牛奶」差不多,而且經過科學殺菌處理,飲用起來更安全。
在超市的牛奶貨架上,除了巴氏奶、純牛奶還有五花八門的各種加「料」奶,它們屬於什麼種類?
一般鮮牛奶、純牛奶的原料100%為生牛乳,而調製乳則要求生牛乳(或復原乳)所佔比例在80%以上,可以添加其他原料、食品添加劑、營養強化劑等。市面上也有很多「高鈣奶」、「穀物奶」、「果物奶」、「早餐奶」都屬於「調製乳」。細看產品包裝上的類別就能發現。
旺仔牛奶也是調製乳,不過原料不是生牛乳而是「復原乳」。「復原乳」又稱「還原乳」,簡單理解就是「往濃縮奶/奶粉裡加水調製而成」,由於兩次高溫加工,相比鮮牛奶和純牛奶而言,部分營養價值會有流失,但牛奶中的鈣和蛋白質還在。
旺仔牛奶被有些家長認作為飲料,但其實它所含的復原乳超過80%,按標準旺仔牛奶屬於「調製乳」。我國法規要求產品說明表上需明確寫清類別,為核實旺仔牛奶的類別,編輯們還專門去樓下買了幾罐,有實拍為證:
旺仔牛奶屬於調製乳,那跟它差不多的各種香蕉牛奶、草莓牛奶、哈密瓜牛奶、核桃牛奶是不是也屬於調製乳呢?答:真不一定!有些就是飲料。
調製乳裡,生牛乳(或復元乳)佔比還在80%以上,但「含乳飲料」可是連80%都沒有達到,很多飲料裡加點牛奶,就只是「借個奶味兒」,所以,商家宣傳什麼不重要,一定要看包裝上的「產品種類」和「配料表」!我們在搜集資料時也發現,多款知名的「早餐奶」、「核桃奶」其實都是飲料,但不細看的話,僅從名稱上是很難判斷的。
說完了幾種常見的「牛奶」相關產品,我們再來看看「酸奶」。坦白來講,所謂的「酸奶」並不比牛奶中的彎彎繞繞少。
純粹的「酸奶(或酸乳)」是在奶/奶粉中接種保加利亞桿菌和嗜熱鏈球菌進行乳酸發酵製成的凝乳狀產品,「發酵乳」可以用其他菌種發酵。
如果冠以「風味」,如「風味酸奶」、「風味發酵乳」,就意味著「酸奶」和「發酵乳」的「純度」下降,奶/奶粉在用料的佔比雖然不低於80%,但同時會添加糖、食品添加劑等成分。如果用料中奶/奶粉低於80%了呢?基本是飲料,就算加入各類「菌」,也是飲料,小心喝多了糖分超標,反而不能減肥。
在此我們提醒大家,請不要以「濃稠度」來判斷,看包裝上的「產品種類」和「配料表」才是王道,因為有一種添加劑叫「增稠劑」。
介紹了牛奶和奶粉相關的產品,我們回歸「奶粉」。就先以此次湖南郴州「大頭娃娃」事件中所謂的「配方粉」為例。
答案不難選,這個所謂的「倍氨敏」就是「蛋白固體飲料」,完全達不到寶寶成長所需的營養供給標準,倍氨敏的推銷員聲稱其專門為有特殊紊亂或患有疾病的嬰兒食用,然而這些嬰兒本該食用的是特醫奶粉。
特醫奶粉、嬰兒配方奶粉、蛋白固體飲料究竟有什麼區別?四象參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進行了簡要總結:
所以,拿「蛋白固體飲料」冒充「特醫奶粉」,可別糟蹋人家真正的「特醫奶粉」了!
這次的「大頭娃娃」事件讓我們再次看到「商家宣傳」和「實際產品」之間的差異可以有多大,大到突破商業倫理和社會道德。事實再次證明僅靠商家自己的「良知」是守不住食品安全這條底線,還是應該明確立法規定,加大對此類事件的查處力度。
對於我們普通消費者而言,再次呼籲大家:商家宣傳什麼不重要,一定要看包裝上的「產品種類」和「配料表」!
歡迎大家關注我們的微信號「四象工作室」
(微信ID:foxgirlnews),更多精彩在等你!
原標題:《多少飲料碰瓷牛奶,這些根本不配叫「奶」》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