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閩臺移民史 感受兩岸血脈情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20-12-25 泉州晚報

■早報記者 趙彬彬 通訊員 詹曉垚 文\圖

為了讓學生們更深入地了解閩臺兩地的淵源,12月10日下午,中國閩臺緣博物館講解員林閩敏應邀來到泉州東海灣實驗學校,給該校的學生記者們帶來一堂關於「唐山過臺灣」的歷史知識講座。

講座中,林閩敏對「唐山過臺灣」的歷史背景、主要時期、到臺灣後的發展等方面進行了細緻的講解。在活動中,學記們在林閩敏的指導下,製作了明清時期,泉、漳、汀三地遷徙臺灣的地圖,讓學記們對這段歷史有了更深刻認識。

明白了「唐山過臺灣」

□學生記者 曾子馨

(泉州東海灣實驗學校四年級)

當我看到這個主題時,我腦子裡不禁在想唐山是什麼,為什麼要過臺灣?

講解員林老師很快就在課堂上解開我的疑惑。原來,唐山是臺灣地區的人民對大陸的稱呼,而大陸移民到臺灣開墾拓荒,就被稱為「唐山過臺灣」。老師還告訴我們,臺灣有很多少數民族,有的民族有文身、鑿齒、穿耳的習俗。

通過老師的講解我才明白,正是因為有無數的先輩們劈波斬浪,歷盡艱辛,渡海赴臺,才為臺灣的建設奠定了基礎。這也說明了海峽兩岸是同文同種、同根同源,血脈相連一家親。

(指導老師:陳雅森)

充滿勇氣的渡臺路

□學生記者 洪晟耀

(泉州東海灣實驗學校四年級)

12月10日下午,閩臺緣博物館的林老師特地來我們學校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歷史課。

講座中,老師先用閩南語大致介紹了一下「唐山過臺灣,心肝結歸丸」這句話。這句話描述的是早期開臺先民們從大陸移民到臺灣面對「黑水溝」(據史料記載,為流經臺灣海峽的暖流,水流湍急)時的恐懼,也凸顯了先民們為追逐夢想跟大海搏鬥的勇氣。

老師還提到,先民們渡海為了能順利到達臺灣,喜歡帶媽祖、保生大帝的像或護符來保佑自己。當我看到「閩人渡臺十去、六死、三留、一回頭」這句話時,心中滿是震撼。渡海的十人中,有六個會死在海上,只有三個能平安到達,最後一個轉頭放棄渡海,可見當時渡臺異常艱辛、困難重重。(指導老師:黃曉玲)

同根同源兩岸情

□學生記者 劉芷汛

(泉州東海灣實驗學校五年級)

「勸君莫過臺灣,臺灣恰似鬼門關,千個人去無人轉,知生知死都是難。」這是以前的人寫的渡臺悲歌,可見當時大陸先民們要渡海抵臺灣是十分危險的。通過林老師的講解,我知道了早在先秦時期,便開始有閩越族人東渡臺灣,而到明清時期更是有三次移民高潮。

林老師還告訴我們,現在的福建和臺灣,不論是語言還是供奉信仰的神明都有許多相似之處。而閩臺兩地許多相同的地名,也詮釋了無數先輩們跨越海峽,開荒拓土,建設臺灣後對家鄉深深的思念。同名、同根、同源,更是印證了兩岸割捨不斷的血脈親情。

不忘本源的「回唐山」

□學生記者 李晟榕

(泉州東海灣實驗學校六年級)

講座伊始,看到這個主題,我不禁思考這唐山難道是當年大地震的河北唐山?唐山過臺灣又是怎樣一段歷史呢?帶著疑惑,我認真聆聽了林老師的講解,才知道原來「唐山過臺灣」是指歷史上由祖國大陸向臺灣島的移民活動。

接下來,講解員圖文並茂地從過程到結果以及大陸人到臺灣後的發展等方面進行講解。通過講座我了解到,現在的臺灣人仍把回祖國大陸叫做「回唐山」,一些年紀稍長的人每當與晚輩閒話家常、提到祖輩到臺灣開基創業時,總不忘說一句「我們的祖先是從唐山來的」,以此來表達緬懷祖先、不忘本源的情感。「唐人」「唐山」,這不僅是歷史稱謂的延續,更是燦爛中華文明的延續。 (指導老師:時曉萍)

相關焦點

  • 講述開基創業史 感悟兩岸情緣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活動中,學記們還製作了明清時期,泉、漳、汀三地遷徙臺灣地圖,讓學記們更加深刻地了解了兩岸同根同宗同源的情緣。 ★學習唐山過臺灣歷史 □學生記者 吳妍彥 (泉州六中初二年) 10月3日,在學記團的組織下,我們跟著講解員從自然、人文、生活、生產等各方面,了解了唐山過臺灣的歷史背景和明清時期福建移民遷徙的相關知識。
  • 近百泉企亮相文博會展成果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7日,為期4天的第十三屆海峽兩岸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以下簡稱「文博會」)在廈門閉幕。來自海峽兩岸的近千家參展商攜眾多文創產品、文化精品現場展示與交易、碰撞與交流,亮點多多,商機湧動。泉州近百家文旅企業共146個展位,共同展示泉州文化產業的最新發展成果。
  • 京城泉商風雲錄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改革開放後,大批泉州人進京經商,目前有10餘萬泉州人在北京打拼。 「城南舊事」裡的泉商往事 首都北京,從明清時期起就是商幫群雄逐鹿的戰場。幾百年來,泉商在京城能商善賈,延續不絕。會館的多寡反映會館原籍地的經濟實力,泉州人於清朝在北京成立的會館就有泉郡會館、晉江邑館、安溪會館、永春會館等。
  • 閩臺兩岸血脈相連:臺灣高雄嘉義桃園宮開漳聖王訪問團蒞臨圓山岱仙巖交流聯誼
    如臺灣有「泉州厝」、「長泰厝」等等以福建地名命名的村莊,臺灣同胞定期回祖籍祭祖掃墓,信仰許多傳自福建的神靈,信徒們也定期回福建進香謁詛。假如沒有條件去祖廟進香,則隔岸遙拜,最典型的例子是學甲慈濟宮自明末以來,除了直接上福建龍海慈濟宮祖廟進香外,每年都要舉行「上白礁謁祖祭典」,十分隆重,至今從未間斷,且規模越來越大。宗教信仰中也深深地滲入了對故土的依戀之情。
  • 簡明新聞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2日—24日,省政協副主席劉獻祥來泉,開展「福建寺廟醫藥文化遺產保護和發展」調研活動,實地走訪永春縣岵山鎮清水祖師故裡、泉州花橋慈濟宮、泉州少林寺、晉江靈源寺等,詳細了解寺廟傳統中醫藥文化在疾病防治中的作用,並強調持續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的同時,要以寺廟中醫藥文化為載體,深化兩岸交流合作與融合發展。市領導劉文儒、駱沙鳴參加活動。
  • 七個一·街巷新生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2017年9月,我市出臺《泉州古城生態修復城市修補工作實施方案》,在古城範圍內全面啟動「七個一」工程,即一園(小山叢竹公園復建工程)、一區(龍頭山片區改造提升工程)、一河(八卦溝及兩岸地區綜合提升工程)、一街(西街綜合提升工程)、一路(中山路綜合提升工程)、一厝(老範志大厝展示提升工程)、一站(舊車站改造提升工程),以實實在在的項目建設,推進古城保護提升。
  •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副館長沈文鋒:族譜見證兩岸血脈相連
    從晉唐到兩宋,固始先民多次大規模移民南遷,將中原文明的火種播撒在八閩大地,其後裔漸次播遷至閩、粵、臺、港、澳和海外各地,造就了「臺灣訪祖到福建,漳江思源溯固始」的獨特根親文化現象。25日至27日,為期三天的第九屆中原(固始)根親文化節在固始縣舉辦,來自海內外各姓氏宗親代表2500餘人前來尋根問祖。
  • 【泉州晚報】特殊畢業季的依依…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記者 許文龍 通訊員 朱紅梅 林偉犖 【1】 視頻「雲答辯」 特殊時期的應變策略 記者了解到,華僑大學、泉州師範學院、仰恩大學等高校,均安排畢業生在5月中下旬,通過網絡視頻方式進行畢業答辯。 5月18日,接到學院的畢業答辯通知時,仰恩大學2016級新聞系畢業生鄭雅婷正在廈門一家傳媒公司實習。
  • 臺商區代表性 伴手禮新鮮出爐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本報訊 (記者羅劍生 通訊員莊瑩 文/圖)近日,泉州臺商投資區隆重舉辦全區首屆伴手禮評選暨推介展銷活動,經過現場專家評審和公眾投票,評選出一、二、三等獎及優秀獎,其中搖錢佛和唯王閩臺大禮袋榮獲一等獎,成為臺商區代表性的旅遊伴手禮。
  • 臺灣也有清源山和承天寺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閩臺各有一座清源山和承天寺,這是怎麼一回事呢?16日,記者採訪了泉州承天寺和臺灣承天寺有關人士,了解了鮮為人知的傳奇故事。  原來,臺灣的「承天寺」與「清源山」,是具有傳奇一生的廣欽老和尚建起和命名的,與泉州有著極深的淵源。  廣欽老和尚是泉州人  廣欽老和尚生於清光緒十八年,原是泉州惠安人,家裡赤貧如洗,三四歲時被賣到晉江李氏人家。
  • 兩「東石」元宵「數宮燈」映證兩岸血脈相連
    今年的元宵佳節,14位臺胞已確定前來參加福建晉江東石嘉應廟的數宮燈活動,並已提前在泉州定做要參展的花燈。  東石鎮與臺灣隔海相望,古代帆船一晝夜即可抵。明代以前就有東石人橫渡海峽到臺灣墾殖定居,至嘉靖年間東石人前往臺灣謀生者更多。
  • 開啟尋寶之旅 領略多彩泉州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近日,泉州市新隅小學、泉州市明新中心小學、泉州開發區實驗學校學記分批前往全國最大的非遺館——泉州非物質文化遺產館,在館內講解員的帶領下,開啟尋「寶」之旅。 傳統美術、閩南民俗、傳統技藝……從非遺館的二樓到四樓,分別展出泉州各項非遺珍品,學記們一路探訪,無不被這些巧奪天工、多姿多彩的泉州文化寶藏所折服。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地處古海絲起點泉州,德化以外銷陶瓷為主產,全縣陶瓷出口佔比一度高達80%以上,行銷全球190多個國家和地區。如何育新機開新局,持續推動高質量發展超越?德化縣委、縣政府積極響應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探索以陶瓷和生態這兩大特色優勢資源內外兼顧、融合發展為鮮明特色的「雙循環」實踐。
  • 活地圖·草根力量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泉州是一座「見人、見物、見生活」的鮮活古城,更是一座「有情、有義、有愛心」的有愛之城。 當你行走在古城,可能會有一個「活地圖」義務帶你遊覽,有人奉上一杯免費茶水,有人予以一次詳細指路,有人報以一個溫暖的微笑……人,是這座城市最動人的風景。
  • 食企積極布局新領域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影響,盼盼食品推出豹發力水特等功能飲料,蠟筆小新切入餅乾與兒童零食千億元市場,漁家翁聯合榮譽酒店旗下「榮譽小廚」推出鮑魚花膠自熱米飯系列,力綠集團推出數款夾心海苔新品……泉州食品企業正從「危機」中尋找「機會」,積極布局新品類,打造發展新動能。
  • 雲端「智」援復工復產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雲籤約」助招商 臺企國喬泉港石化項目通過視頻連線籤約、鯉城區開啟「雲招商」工作方式、豐澤區集中網籤招商項目,泉州正積極「借雲」招商引資 新冠肺炎疫情擋不住閩臺融合發展的信心。3月2日,臺企國喬泉港石化項目落戶福建。福建省委書記于偉國、省長唐登傑在福州通過視頻與泉州、高雄連線,見證了項目籤約。
  • 小小藝術家帶您遨遊音樂殿堂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聽 評委悉心指點 由泉州晚報社主辦,東南早報、東南賽事傳媒有限公司承辦的泉州市小小藝術家風採秀為泉州市廣大少兒提供了一個公益的才藝展示平臺。活動邀請了眾多實力評委,對選手的表現進行評分及點評,讓孩子們有所收穫。 中國音樂兒童學會會員、福建省藝術教育協會會員葉瑤筠老師說:「今天比賽的種類繁多,有鋼琴、聲樂、小提琴、大提琴、古箏等,每個孩子都表現得很棒。
  • 閩臺一家親:中國閩臺緣博物館
    閩臺關係,在歷史進程中聯姻,猶如唇齒依存,是相連的血脈,是確定同榮共進必然的途徑,值得兩岸人民深情維護和珍惜。走進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閩臺緣博物館在設計之初,館頂上直徑達56米的觀景天台被視為主體建築的靈魂。
  • 周杰倫祖籍永春 - 泉州晚報數字報·泉州網
    但你是否知道,大名鼎鼎的周董是咱厝人,祖籍泉州永春。  周杰倫父親周耀中的一篇博客文章,為我們解開了周杰倫的身世之謎。  周杰倫身世曝光  「聽說周董是泉州永春人,是不是真的啊?!」4月21日,市民梁先生致電本報,希望記者能夠幫忙求證。記者隨即檢索了有關資料,沒想到,不僅周杰倫籍貫永春是真的,某種意義上他還可能是進步人士的後代。
  • 走親 「閩臺走親鄉鎮行」入島圖片展在臺灣鹿港龍山寺揭幕
    彰化黃女士駐足觀看黃氏宗祠報導  秉持「兩岸一家親」的理念,自2014年2月起,海峽之聲廣播電臺與《臺灣導報》合作開展「閩臺走親鄉鎮行」採訪報導,歷時三年,先後走訪閩臺兩地150多個血脈相連、淵源深厚的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