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足.北山石刻—大豐大足
大足.北山石刻昨天去了寶頂山石刻,今天去北山石刻,這裡也是大足石刻的精華所在。>媚態觀音,北山石刻的瑰寶看來看去,出來北山石刻主景區郵亭肥腸鯽魚大足
-
大足——寶頂山石刻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是唐末、宋初時期的宗教摩崖石刻,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等中國四大石窟齊名。大足石刻以佛教造像為主,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 大足石刻有寶頂山和北山兩個景區,我們只遊了寶頂山摩崖造像。
-
大足石刻、武當山、平遙古城等多處世界遺產地恢復開放
3月下旬以來,隨著防疫形勢進一步好轉,國內多處世界遺產也加入了恢復運營,有序開放的行列,期待著遊客的到來。2020年3月20日,重慶市大足石刻景區恢復開放,迎來「疫」後第一批遊客。首批開放的有寶頂山石刻和北山石刻兩個景區,而南山石刻、北山石刻夜遊,以及寶頂山石刻景區內的大足石刻博物館及聖壽寺(含廣大寺)等密閉場所,則視疫情防控形勢後續開放。遊客可通過線上、線下兩種方式購票。景區還將採取實時客流量監測管控措施,人工講解服務限定在5人以內,暫不提供接觸式講解伺服器。
-
大足石刻三大鎮館之寶亮相成都,寶頂山千佛壁首次「露面」
與大足石刻以往的外展相比,此次特展不僅是文物展品數量最多的一次,更是大足石刻博物館的三大鎮館之寶——釋迦牟尼佛像、觀音像和香爐,首次在成都的集體亮相。「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發現與傳承」展覽陳列現場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作為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大足石刻主要分布於重慶大足區西南、西北和東北的扇區,共23處。
-
與四大石窟齊名的重慶大足石刻-有哪些代表性的石刻
重慶有一個石刻與敦煌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齊名,那就是大足石刻。大足石刻在大足縣,距離重慶市區130公裡。有摩崖造像5萬多尊,其中,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摩崖造像最具特色。我們去的大足石刻主要參觀的是以寶頂山的最有代表性。
-
大足寶頂石刻(1)
大足寶頂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龍崗鎮東北的寶頂鎮,海拔527米,距大足15公裡,南宋名僧趙智鳳於此創建石窟寺,歷時70餘年建成,寶頂山成為佛教聖地之一。大足石刻是重慶市大足區境內所有石窟造像的總稱。石窟多達75處,造像5萬多尊,其中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刻最具特色。
-
要看大足石刻,一定要去這個匯集了大足石刻藝術精粹的大佛灣
,就看看大足石刻最精華的寶頂山大佛灣吧:)這組片子,還是2013年的春天時,陪著北京來的兩位攝影老師去大足石刻參觀時拍攝的,儘管不太懂,但那一幅幅精妙絕倫的造像、群雕,實在讓人嘆為觀止。,1999年12月,大足石刻中的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五處摩崖造像,作為文化遺產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
-
五一去哪兒?大足摘枇杷、看石刻!
五一去哪裡耍?當然是去大足摘枇杷、看石刻! 大足主產的五星大枇杷以果大、皮薄、肉多、仁小、味香、爽口而著名,並且已註冊登記「爽心」、」足源「「渝豐」、「鄉都」、「一品金」和「樂禾」等枇杷品牌,因此而擁有有「中國枇杷之鄉」、「國家標準化生產示範區」、「中華名果」、「無公害枇杷整體推進縣」等諸多榮譽「冠戴」。
-
散布各地的大足石刻
為什麼今天安嶽石刻名氣遠不如大足石刻? 唐末韋君靖在北山開鑿石刻,拉開了大足長達幾百年聲勢浩大的石刻建造。而安嶽所屬的普州,也在韋君靖勢力範圍內。大足北山永昌寨是韋君靖的大本營,安嶽與大足的石刻群,可以看做以北山為中心,四散分布的一個整體。
-
景區說之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為唐、五代、宋時所鑿造,明、清兩代亦續有開鑿。世界文化遺產,世界八大石窟之一,分布於該縣西南、西北和東北的山區,共23處。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它從不同側面展示了唐、宋時期中國石窟藝術風格的重大發展和變化,具有前期石窟不可替代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並以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保存完好而著稱於世。1999年12月,以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五山」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大足石刻之寶頂山石刻石雕(海量素材 上篇)
大足石刻位於重慶市大足區境內,始建於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是唐末、宋初時期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題材為主,儒、道教造像並陳,是著名的藝術瑰寶、歷史寶庫和佛教聖地,有「東方藝術明珠」之稱。大足石刻群有75處,5萬餘尊宗教石刻造像,總計10萬多軀,銘文10萬餘字,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簡稱「五山」)摩崖造像為代表的大足石刻是中國石窟藝術重要的組成部分,其中寶頂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為著名,以佛教造像為主,是中國晚期石窟造像藝術的典範,是古代漢族勞動人民卓越才能和藝術創造力的體現。
-
大足石刻景區2019年元月門票執行半價優惠
重慶網絡廣播電視臺 李東 陳柯男日前,記者從大足石刻研究院了解到,從2019年1月1日開始,至1月31日,大足石刻景區門票將實行半價優惠,門票最低只有10元。根據《重慶市文化和旅遊發展委員會關於做好第三屆重慶文化旅遊惠民消費季相關工作的通知》精神,經大足區人民政府批准,從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月31日,參觀大足石刻景區門票執行半價優惠。優惠門票價格如下:寶頂山(含聖壽寺)石刻門票原價100元,優惠價50元。
-
大足寶頂石刻(2)
大足寶頂石刻。國家AAAAA級風景名勝區;1999年12月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大足石刻。始建於公元650年(唐永徽元年),晚唐造像:景福元年(892年)在北山摩崖造像;北宋造像:1082-1252年間,北宋元豐至南宋淳佑期間建成。
-
重慶大足石刻,中國石窟藝術的瑰寶
它分布於大足區的西南、西北和東北的山上,共23處。較集中的有寶頂山、北山等19處,其中以寶頂山摩崖造像規模最大、造像最精美,除佛像和道教造像外,還有儒、佛、道同在一龕窟中的三教造像,十分罕見。大足石刻以其規模宏大、雕刻精美、題材多樣、內涵豐富和保存完好而著稱,大足石刻的每一處石刻造像都是一部故事、一個傳奇,沒有雷同。最為顯著的特徵是大足石刻的石刻造像都是彩色的,至今色彩鮮豔,沒有褪色。這是與其他石窟的最大不同。
-
大足石刻形成全方位保護格局
1999年,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石窟為代表的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遺產名錄》。75處大大小小的石刻分布在大足各處山崖間,點多、面廣、線長,且絕大多數裸露於山間荒野。2008年大足石刻建成我國第一個多點野外不可移動文物安全技術防範系統——大足石刻安全技術防範系統,使寶頂山、北山、南山、石門山、石篆山石刻形成了人防、技防、犬防為一體的全天候立體防護體系。2015年至2016年,完成寶頂山石刻安防升級改造系統建設工程,實現了寶頂山重要區域的全方位視頻監控覆蓋、多重報警手段綜合利用、監控報警聯動等多種技防手段。
-
大足石刻寶頂山臥佛、小佛灣造像保護修繕工程啟動儀式
大足石刻寶頂山臥佛、小佛灣造像保護修繕工程啟動儀式大足石刻寶頂山臥佛、小佛灣造像保護修繕工程啟動儀式將於2019年6月29日在大足石刻寶頂山文物區現場舉行。寶頂山臥佛、小佛灣造像是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突出的歷史、藝術、科學等價值。在千百年自然營力和人為因素等影響下,石刻造像病害纏身,包括:砂巖表層劣化、鹽析、造像局部殘損、表面汙染、歷史修復材料老化失效、石砌體局部傾斜、滲水、生物侵蝕、裂隙發育等。
-
大足:寶頂山石刻景區北宋街開始招商
7月9日,來自重慶洪崖洞的20多名商家組成考察團,來到大足寶頂山石刻景區,實地了解景區北宋街的環境,評估商業發展前景,不少商戶有了進駐開店的意向。同一時間,北宋街的招商工作啟動,佔地36.9畝的北宋街很快將呈現店鋪雲集、遊客暢遊的熱鬧景象。
-
【重慶風景名勝】大足石刻AAAAA
大足石刻點多面廣,全區境域27個街、鎮均有石刻分布,留存造像共計100多處5萬餘尊,公布為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有75處。大足石刻又以北山、寶頂山、南山、石篆山、石門山(簡稱「五山」)摩崖造像為代表。1999年12月1日,大足石刻因「具有極高的歷史、藝術、科學價值,是天才的藝術傑作;佛、道、儒造像能真實地反映當時中國社會的哲學思想和風土人情;其造型藝術和宗教思想對後世產生了重大影響」等,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大足石刻之大足石刻博物館
大足石刻博物館位於大足寶頂山景區,建築面積18000平方米,展陳面積近5000平方米,是一座集陳列展示、保護、收藏及服務於一體的公益性、
-
世界文化遺產重慶大足石刻,這些大足美食巴適慘了
據了解今年假期除在寶頂山景區觀賞千年石刻造像下午14點30分兩個時段分別為 寶頂石刻 南山石刻 北山石刻 石篆山石刻寶頂山石刻二十多年來一直飄香依舊,一般來說來重慶要是不吃火鍋那麼肯定是一種遺憾,但是來這裡,你卻沒有去吃一次丁家坡的遺憾,這就是對丁家坡洋芋的一種肯定和地位,吃過丁家坡洋芋的人都是這麼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