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柬埔寨,首先想到的是歷史古蹟吳哥窟,它在某種程度上也成了這個國家的標誌,也使人容易忽略別的東西。
於是,不少人回程時都有點小抱怨:「沒什麼特產可買,就帶了一點工藝品。」
其實,柬埔寨還有個物產揚名國際,它叫「貢布胡椒」,在料理界可是鼎鼎大名,被譽為「胡椒之王」,深受歐洲廚師的鐘愛。
貢布胡椒之於柬埔寨,相當于波爾多紅酒之於法國、帕爾馬火腿之於義大利、大吉嶺紅茶之於印度。
相對於中國菜餚的烹調方法而言,用到胡椒的機會不算太多,加之國內也產胡椒,主要用於去腥,所以對這「胡椒之王」即使未曾聽聞也在情理之中。
貢布胡椒具有別的胡椒少見的香氣,尤其是黑胡椒,除了辛辣味,它還有花的香味,以及新鮮的薄荷和桉樹氣息,能在口腔中停留較長時間,是烹調魚類菜餚的好搭檔。
頂級的歐洲餐廳及大廚還會在菜單上標註使用「貢布胡椒」來作為一個賣點。
除了具有獨特風味之外,它還獲得了3個國際認證:美國有機標準認證(NOP)、歐盟標準(EOS)和日本有機農業標準認證(JAS),更是讓其身價飆漲。
出產胡椒的貢布省,在柬埔寨南部,是第三大沿海省份,但是名氣遠沒有西哈努克港響亮,國人更是去的不多。通常去貢布旅遊的人都是為了探尋極品胡椒的神秘香氣。
而近年來,當地政府也專門闢出了幾家胡椒農場,來讓遊客參觀胡椒種植園,品嘗胡椒菜餚,順便買到最正宗的貢布胡椒。
貢布離首都金邊有3個小時路程,說遠不遠,只是路程很顛簸,對柬埔寨的交通狀況得先有個心理預期。
貢布有大大小小數百個胡椒園,其中最知名的一家叫「La Plantation Kampot」,是熱愛胡椒的法裔比利時人開設的,所以風格看上去更像一個紅酒酒莊。
貢布胡椒的聲名鵲起在19-20世紀法國殖民期間,西餐烹調中胡椒成了點睛之筆,熱愛美食的法國人發現這裡所產的胡椒除了辛辣味之外,更有著令人迷戀的花果香氣。
法國人開始鍾情於貢布胡椒,因它豐富火辣的口感,在法式料理中表現驚豔,端上餐桌便一舉俘獲了食客們的味蕾。
在胡椒園,還可以順便了解一些世界各地的不同胡椒名品。
法國頂級餐廳的主廚們,需要熟知不同產地胡椒的特殊味道,比如:巴西胡椒辛辣而迅猛,適合用在開胃的前菜;印尼楠榜胡椒辛辣味由弱到強,適合於油脂多的牛排;馬來西亞砂拉越胡椒口味平衡,帶一點香料的粗糙感,適合烤肉類;印度胡椒則有明顯黑苦風味,適合燉燜類菜餚;還有厄瓜多拉曼卡胡椒,有著如辣椒般的灼熱口感......
胡椒莊園很大,雖然在山裡,但是視野非常開闊,尤其是當你坐在柬式高腳屋中往外看,大片的種植區井然有序,就像葡萄園,只是少了葡萄架。
也可以深入園中去認識胡椒的不同品種,比如,能見到相當少見的長胡椒,它的口味比較辛辣。
胡椒種下之後需等三年才能掛果,而且對陽光極為敏感,當地農民常用棕櫚葉來遮擋,避免陽光直射影響品質。
黑胡椒採摘時其實是綠色的,經過晾曬之後變黑,白胡椒則是黑胡椒去皮而成,所以味道不太辛辣。
還有一種紅胡椒,是留在植株上4個月的胡椒,它有濃鬱的果味,磨成粉灑在甜點之上,堪稱完美。
依山傍海的貢布,有名的物產其實有兩個——榴槤和胡椒。
但榴槤嘛,因為對手太多太強,比如馬來西亞有貓山王,但胡椒就沒有對手了,如同咖啡中藍山豆一般有著不可動搖的地位。
著名的米其林三星主廚,法國廚師羅林格曾評價貢布胡椒「在泰國灣與象山之間,這裡的胡椒受到海洋與雨水的滋潤,嗅覺層次豐富。」
它還是柬埔寨第一個被授予了地理性標識(PGI)的產品,也就是指在貢布以外地區出產的胡椒不得以「貢布胡椒」來標識。但儘管如此,市場上還是有許多胡椒假冒貢布出產來提高售價。
在胡椒園的餐廳裡,可以品嘗到用貢布胡椒烹調的各種美食,還有難得的現摘青胡椒。
新加坡著名的菜式「黑胡椒蟹」,就標榜所用的胡椒為「貢布胡椒」,成為食客追捧的經典美食。而來到這裡,雖然「胡椒蟹」在烹調手法上有些出入,但勝在食材新鮮地道,尤其是除了黑胡椒外,還有青胡椒的加持,令人食指大動,回味無窮。
園中還有各式包裝的胡椒可以購買,浪漫的法國人將原本樸實無華的胡椒經過設計包裝之後,變成了一個個精美的禮物,令人愛不釋手。
此外,也有普通包裝的胡椒,但是價格還是有點兒不夠親民。
相比起胡椒園來,貢布小城卻遊客稀少,更沒有濃重的商業氣息,市中心的老建築還保留著殖民地時期的法式風格,伴著悠閒緩慢的節奏,很有異國情調。
不妨抽空去逛逛當地的市場,除了當地風物,這裡也有不少攤位在出售胡椒。
貨品應該來自很多小型胡椒園或村民自家所產,價格相當實惠,你可以來個大採購,而不用擔心價格,離開了貢布,它們就身價翻很多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