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綠揚
9月24日清晨,許昌市建安區五女店鎮冶莊村村民冶紅現戴上草帽,騎上小三輪,來到自家8畝辣椒地裡。站在田埂上望去,鮮紅的辣椒在綠葉的襯託下煞是誘人。
「西頭有幾棵苗生了臭蟲,前天剛打了一遍藥。」下了車,冶紅現緩步走向那幾棵生病的辣椒苗,彎腰查看長勢。
▲寬闊平坦的村道兩側,家家戶戶門前都種上了果樹
辣椒地東頭緊挨著冶莊村村室。駐村第一書記武書鋒剛上班,就看到了在地裡忙活的紅現:「紅現家能脫貧,可真不容易!」
49歲的冶紅現原先家裡有5口人,他和妻子在廣東靠打工養活常年患病的父親和一雙兒女。2014年,妻子突發腦溢血導致半身不遂,他自己患上雙側股骨頭壞死,本就不殷實的家底迅速被掏空,無奈之下,一家人只得回到老家,成了貧困戶。
▲每月召開的「四講三說一家親」
都說男兒有淚不輕彈,但紅現回村後卻偷偷抹過兩次眼淚。「頭一次是剛回來,看到家裡的房子成了危房,連個落腳的地方都沒有。」這個從不在家人面前流淚的「頂梁柱」,半夜跑到地裡哭了一場。
第二次則是喜極而泣。「回來沒多久,村裡幫俺家申請了低保、殘疾人補貼、大病救助和上學補貼,還給蓋了新房。」2017年6月,通過危房改造,冶紅現家蓋起120平方米三室一廳的平房。「搬進去的第一天,我和媳婦拉著手哭,高興得一夜沒合眼。」
▲幸福院中,冶莊村為70歲以上的老人過集體生日
然而,隨著各種幫扶措施的完善,冶紅現的思想也發生了一些變化。「有家愛心企業到他家送助學金,他還不高興,覺得自己家有兩個孩子,理應比別家多拿些。」看到紅現有了「偷懶」的苗頭,幫扶人五女店鎮黨委書記張二鋒著了急,「當時,有這樣想法的貧困戶不在少數。」
在一次「四講三說一家親」活動上,這件事令大家打開了話匣子。「村『兩委』給我們講政策、講幫扶措施,我們說說自己享受了哪些幫扶、下一步打算。俺家享受到的幫扶最多,再躺倒不幹,自己都覺得不好意思。」想起當時的場景,冶紅現羞紅了臉。
▲冶紅現和妻子站在自家小院中
張二鋒說,每月一次的「四講三說一家親」,就是要鼓勵貧困戶摒棄「等靠要」思想。「補貼為啥給這家不給那家?為啥你家多我家少?把這些群眾最關心的事情攤開了、講明了,大家相互鼓勁兒,工作也容易做了。」
「靠幫扶只能脫貧,想致富還得自己幹。」想通了這個道理,腦子靈活的冶紅現種上了辣椒,去年還在家門口開了家火鍋店,全家脫了貧,總是皺著眉頭的他漸漸有了笑容。
▲冶紅現為辣椒「去頭」
冶紅現說,自己剛剛申請了一筆5萬元的扶貧貸款,準備再承包40畝地種辣椒。「再過幾天,辣椒就熟了,到時候請你到家裡來吃飯!」田壟間,他笑著與記者約好下次見面的時間,笑眼中,滿懷著對未來的希望。
採訪手記
「貧困不是問題,讓貧困戶樹立起生活的信心,充滿奮鬥的動力,這才是永遠不走的工作隊應該考慮的。」離開冶莊村時,回望夕陽下整齊的村落,武書鋒這句話在記者的腦海裡揮之不去。
採訪中,記者在冶莊村貧困戶身上看到的一個共同點,就是勤勞。他們沒有不切實際的幻想,而是腳踏實地地努力,對生活充滿希望。這些從精神上已經脫貧的人們,想必在經濟上致富,也不會太遠了。
▲冶莊村的花木大棚
鄉村名片
許昌市建安區五女店鎮冶莊村位於許昌市區東部,緊鄰鄢陵縣,下轄2個自然村,有506戶2069人。全村共有3200餘畝耕地,以花木、辣椒種植為主。2014年被認定為省級貧困村,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45戶901人。2016年整村脫貧,目前已脫貧243戶898人。
來源:河南日報客戶端 編輯:李春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