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水獸被盜垃圾遍地 邢臺明代百泉大石橋盡顯破敗(圖)

2020-12-24 河北新聞網

  邢臺南和百泉大石橋,經年過後,繁華不再,倦態盡呈

  邢臺南和百泉大石橋鎮水獸被盜後的遺留現場

    燕趙都市網駐邢臺記者張會武文/圖

    新聞提示:始建於明代的河北省邢臺南和百泉大石橋,經年過後,繁華不再,倦態盡呈。近年來,又接連遭遇鎮水獸被盜和生活垃圾的肆意掩埋,一座承載歷史風華的古石橋,行至今日,竟遇到倒逼消失的尷尬。所幸,在民間文保志願者不遺餘力的籲求下,當地文保部門欲將其重點保護。

  現狀:鎮水獸被盜與垃圾侵蝕

  百泉大石橋,位於南和縣治西北4.5公裡,該縣河郭鄉樊牌與橋西村中間原百泉河上。因橋為石結構拱形建築,共五孔,所以又稱為「河郭五孔橋」。

  如若沒有民間文保志願者的帶路,包括燕趙都市報記者在內的許多人從此路過,也不會向它多看幾眼。

  它幾乎快看不到了。

  由於百泉河早已改道,石橋已廢棄,周圍建起了村民住宅。石橋的南側已被深埋,上面修起了一條馬路,橋體高於地面約1.5米,上面長滿雜草。北側還能大體看出石橋的拱形摸樣,也只有三孔顯露於外,周遭都是當地村民肆意傾倒的生活垃圾,幾近掩埋。

  68歲的村民刁冬琴告訴燕趙都市報記者,在前幾年,這座橋雖顯破敗,但仍有保存完好部位,比如在僅存的第二、三、四孔,拱頂部南北兩側共雕有獸面輔首六個,長45釐米,寬40釐米,雕刻精緻,造像逼真。但在去冬今春,這些獸面輔首竟然接連被盜,從現場判斷,被盜手法野蠻生硬,「硬生生別走了」。當地村支書亦滿懷遺憾,「如若這種局面繼續,這座橋恐怕要消失了。」

想爆料?請撥打新聞熱線0311-67562054,登錄河北新聞網新浪微博(

@河北新聞網官方

)或通過投稿郵箱:(hbrbwgk@sina.com)提供新聞線索;時評稿件請投kangkaige2010@126.com,或直接加慷慨歌Q群167277165。

相關焦點

  • 古城邢臺有望再現"百泉噴湧" 獲益於南水北調(圖)
    「看,這就是守敬大道,邢臺是元代著名水利專家郭守敬的故鄉,他開渠引泉,灌溉農田,通舟行船,造福人民。這條大道就是紀念他的!」邢臺南水北調辦的同志驕傲地說。  當地有句老話:「順德(古邢臺)有一景,家家有口井,」說的是邢臺人家順水而居,古邢臺泉流遍地,一直流到灶頭上,所以邢臺也叫「百泉之城」。說起家鄉的水,同行的邢臺人滔滔不絕。「可惜這30年來,地下水開採過度,百泉噴湧的景象消失了。」
  • 邢臺百泉、狗頭泉復湧了!快看照片!
    「百泉真的復湧了!30年了,又看見百泉水了!」10月24日,經濟開發區百泉社區支部書記張花芬站在泉邊抑制不住激動的情緒,她把手伸進清涼的泉水裡,感受久違的心動,心裡感慨萬千。「百泉復湧有20來天了,水面一直以每天2—3公分的速度在上漲」她告訴記者。不光是百泉,開發區的狗頭泉也在大面積復湧。
  • 元大都漕運的見證,北京中軸線上元代萬寧橋邊的鎮水獸
    犄角君八十年代的時候常到橋東的燕京書店買小人書,那時候很少有人管這座橋叫萬寧橋而都俗稱後門橋兒,今天犄角君和大家聊聊這座橋邊上的幾隻鎮水獸。後門橋在元代最初是木橋,後改為石橋,八十年代這座橋大部分都被埋入地下,只露出幾根望柱和欄板,大家現在看到石橋是在2000年前後重新挖掘出來後修復的,這些年文保力度確實很大,附近的火神廟當年還是個住了幾十戶人家的大雜院。
  • 工行邢臺百泉支行盡心盡責服務獲贊
    10月27日,客戶李先生將一面寫有「服務優質、盡心心責」錦旗贈送給工行邢臺百泉支行翟經理,並表示:「還是工行的服務態度好,業務全面,解決了我的難題,太感謝翟經理了。」李某開了一個小超市,積攢了兩桶硬幣及一些小額零殘幣,問了幾家銀行都不願辦理。
  • 通惠河上的見證了中國近代史的大石橋
    在出了通州關廂的通惠河上有著一座大石橋,這就是文明中外的明代古橋八裡橋。在橋的東西雁翅上各有一隻趴在石臺上的鎮水石獸。鎮水石獸體型龐大,雖然歷經多年風雨侵蝕已經殘缺,但姿態仍然雄健,注視河面的神態也是非常生動。有人覺得這鎮水獸趴在河邊怒目水面,不免缺少幾分威武,其實不然這傢伙日夜盯著河中夜叉水怪防止他們興風作浪,這威風可是不小了。八裡橋長30米,寬16米,是一座三孔橋,這中孔高達8.5米,寬6.7米,兩邊次孔高3.5米,相差懸殊。
  • 【新春走基層】邢臺百泉敬老服務中心老人們歡歡喜喜過大年
    孩子們來看望陳喜鳳老人。院紅 攝  長城網邢臺2月20日訊(記者 齊彥紅 通訊員 院紅) 「奶奶,我們來看您了。」近日,邢臺經濟開發區王快鎮百泉敬老服務中心一片歡騰,見到陸續上門的「第三代」「第四代」孫輩們,96歲的陳喜鳳笑眯了眼。  當日下午3時許,陳喜鳳的孫子王志霄剛從韓國回來,就和他的父母看他奶奶。「奶奶,你現在身體咋樣?」孩子們邊吃著水果,邊湊到陳喜鳳耳邊關切地問候。
  • 河北省園博會邢臺園基本建成
    園博會邢臺園河北新聞網邢臺電(記者張會武 通訊員郝小夏)河北省第二屆園林博覽會今年將在秦皇島舉辦,園博會的主題為「山海港城 綠色夢想」,擬於7月中旬開園。由邢臺市負責承建的邢臺園佔地面積約7820平方米,位於城市展園區內。目前,已基本完成工程建設。據了解,邢臺園設計主題為「傳邢襄百泉文化,澤牛城千年盛景」,展現邢臺百泉文化。以百泉之「源、起、竭、復、盛」為線索,結合場地內水系,塑造山水泉城的城市發展名片。邢臺園主要由五部分景觀構成。
  • 工行邢臺百泉支行上下齊心全力推動電子醫保憑證推廣
    工行邢臺百泉支行積極響應上級行號召,開展電子醫保憑證推廣活動,多措並舉加大營銷力度,將指標明確責任人,把產品做細做實,截至12月23日,全行共營銷醫保憑證1407戶,完成任務率57.66%,取得階段性勝利。領導高度重視,網點負責人利用晨會時間多次強調,讓每位員工意識到此項任務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 獎罰結合促落實 邢臺市開發區百泉社區大變樣
    長城網邢臺9月21日電(王藝)街道整潔,樹木挺拔,路燈明亮。在邢臺開發區王快鎮百泉社區,居委會書記張順河跟記者邊轉邊聊:「社區的變化真是太大了!這得益於農村環境衛生綜合整治工作的獎罰結合。」  百泉社區在探索建立長效機制時,就建立了獎懲制度,保障整個流程落到實處。他們把全村分為8個衛生區,每個區都明確了負責人、工作人員、衛生監督員和清掃人員。在獎勵方面,13名清掃員每月進行評比,第一名獎勵100元。在懲罰方面,誰打掃的街道出現垃圾,則扣誰50元。張順河說,如果村民家裡要蓋房子,砂石都要堆放在村裡劃出的位置上,並和村裡籤訂協議,繳納保證金。
  • 科普丨帝測科技帶你去旅遊-萬寧橋鎮水獸
    元大都水系圖及運河閘址假如說積水潭是元大都的胃,日以繼夜地消化著整船整船的糧食,那麼,萬寧橋無疑屬於咽喉,它吞噬過太多的財富。萬寧橋漕運浮雕直到明朝毀棄元大都,改造新城,萬寧橋才真正感到了飢餓。積水潭,也一樣地飢腸轆轆,「自明改築京城,與運河截而為二,潭之寬廣,已非舊觀。」
  • 朝陽棚改發現罕見古橋遺址 現場挖出三尊鎮水獸
    罕見文物現場還發現三尊鎮水獸 暫時異地保管而在現場,還發現了罕見的鎮水獸。出於文物安全考慮,現場發現的三尊鎮水獸被運到了異地進行保管。鎮水獸有別於古橋中拱上的吸水獸,鎮水獸的形體更加完整、栩栩如生。其中一尊背部存在缺損,另外兩尊則基本完整。
  • 多圖預警!輝縣百泉
    百泉在輝縣市區邊的蘇門山南麓,無論新鄉還是輝縣都有公交直達,它是河南最大的園林建築群,也是輝縣久負盛名的景點。 百泉因湖底泉眼無數而得名,有似山東章丘百脈泉。水是這裡的靈魂,人文環置,相得益彰,又一如杭州西湖,更絕美的是文化景觀。
  • 工行邢臺百泉支行開展消防培訓及實戰演練
    提升消防安全意識。
  • 朝宗橋鎮水獸的傳說
    在沙河朝宗橋西南的泊岸上,早年間曾有一隻青石雕刻的鎮水神獸~趴蝮(拼音:bā xià)。古代神話傳說,它是龍生的九子之一。
  • 「偷鐵黨」肆虐香港地鐵 七垃圾桶內膽被盜(圖)
    「偷鐵黨」肆虐香港地鐵 七垃圾桶內膽被盜(圖) 2008年02月13日 15:24 來源:中國新聞網     被偷鐵黨盜去垃圾桶不鏽鋼內膽的港鐵旺角站,圖左下為同類型不鏽鋼垃圾桶。
  • 延慶區百泉街道燕水佳園北社區,居民齊努力,做實垃圾分類
    走進百泉街道燕水佳園北社區沿路的垃圾分類投放點位整齊劃一垃圾分類投放桶乾淨整潔宣傳欄和倡議標語隨處可見>垃圾分類指導小屋旁百泉街道燕水佳園北社區居民陸續前來扔垃圾大家按照要求已將垃圾進行認真分類在桶前又核對一遍確認無誤後才投放到相應垃圾桶內
  • 邢臺警方成功破獲省重點文物南良舍造像碑被盜案
    被盜的重點文物造像碑被成功追回。邢臺公安局 供圖長城網邢臺1月23日訊(記者齊彥紅)近日,邢臺市公安局刑警支隊聯合邢臺縣公安局成功破獲1996年會寧鎮南良舍造像碑被盜案,抓獲犯罪嫌疑人4名,成功追回被盜造像碑。
  • 滄州三尊明代菩薩石造佛像頭被盜 邯鄲警方協助破案
    10月5日晚,滄州市滄縣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海碼頭村觀音堂內三尊明代菩薩石造像佛頭被盜。在邯鄲市警方的大力協助下,犯罪嫌疑人悉數落網。    10月14日,在省廳專案指揮部的統一組織指揮下,滄州、邢臺、邯鄲三地警方通力協作,統籌調配警力和資源,全體參戰民警連續作戰,經過8晝夜的艱苦鏖戰,在邢臺市一舉抓獲劉某龍(男,28歲,邢臺市隆堯縣人)、尹某達、貴某、吳某寧、郭某謙、劉某等6名犯罪嫌疑人,並將藏匿在劉某龍家的被盜三尊明代石造佛像頭全部追回。
  • 大石橋最著名的旅遊景區:迷鎮山娘娘廟
    因大山半巔之陽坡有海雲寺院,殿內供雲霄、碧霄、瓊霄三娘娘神像,因此當地人又稱之為娘娘廟,也因此才使得該山名聞遐邇,現為大石橋罕有的幾處景區,為國家3A級景區。1992年,大石橋市人民捐款在原廟址上又重新修復此廟,香火又復興旺,遊人也絡繹不絕。
  • 邢臺百泉水位回升4.78米
    邢臺百泉水位回升4.78米    河北新聞網訊(河北日報記者張永利、董廣順)「泉水噴湧,柳溪交輝,遊人如織」曾經是邢臺市過去的真實寫照。如今,在泉水乾涸了近30年後,邢臺有望再現當年勝景,該市今年4月全面實施的水生態系統保護與修復工程,已取得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