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金十數據
本文為「金十數據」原創文章,未經許可,禁止轉載,違者必究。
據外媒7月23日報導,泰國大米出口商協會(Thai Rice Exporters Association)表示,由於乾旱和泰銖堅挺,泰國已將其對2020年的出口量預測下調至650萬噸,為20年來最低。此外,今年前6個月,泰國大米出口量為314萬噸,同比下降32.7%;出口總貿易額約為22億美元,同比減少12%。
報導指出,泰國大米競爭力下降的原因是,今年泰國國內乾旱嚴重,導致大米產量減產約500萬噸;同時,目前泰國大米品種尚未多元化無法滿足市場的需求。對此,該協會相關人士指出,在與越南、緬甸、印度等大米出口國的競爭中,泰國大米呈現劣勢——預計2020年泰國大米出口排名將跌至世界第三地位。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是泰國大米的主要出口目的地。數據顯示,2013年至2017年我國從泰國進口大米總額佔我國大米總進口額的比重基本穩定在20%-30%之間。此外,2019年我國大米進口金額排名中,泰國以對華出口額達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24.5元)位居第一。
那麼,泰國大米減產對我國大米供應影響大嗎?相關人士指出,我國大米庫存充足,無需因此感到「慌張」。數據顯示,2019年世界大米總庫存為17532萬噸,其中中國就佔據了65.6%,達11500萬噸。
此外,據環球時報7月15日報導,2020年我國夏糧的總產量將比去年多120.8萬噸,總量高達14281萬噸,創下歷史新高。這也可能意味著,我國大米國內庫存將會增多,而對進口糧食的需求將有可能減少。
文 | 林妙瓊 題 | 曾藝 圖 | 饒建寧 審 | 邱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