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伊朗:在激烈變局中尋找微妙平衡

2020-12-23 光明網新聞中心

  【記者連線】

  光明日報駐特拉維夫記者 王炯

  自伊朗高級核物理學家穆赫辛·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後,伊朗總統魯哈尼於12月14日在新聞發布會上首次直接譴責以色列是幕後兇手,並表示以色列政府發動此次暗殺的主要目的是便於川普政府在執政的最後階段製造不穩定,甚至發動戰爭。魯哈尼總統誓言伊朗政府將就法赫裡扎德被襲身亡事件進行報復,並強調實施報復行動的時間和地點將不會由以色列來決定。

  11月27日,伊朗國防部核計劃負責人、高級核物理學家法赫裡扎德在伊朗首都德黑蘭附近遇襲身亡。伊朗政府官員及伊朗駐聯合國代表多次譴責稱此次暗殺行動背後有「明顯的以色列責任跡象」。據美國《紐約時報》報導,一名以色列高級官員匿名向美媒表示「全世界應該感謝以色列除掉了伊朗核計劃之父」,並稱以色列將繼續採取行動來降低伊朗的核野心。

  世界多國和聯合國都對法赫裡扎德遇襲身亡事件進行了譴責。俄羅斯外交部聲明強烈譴責謀殺法赫裡扎德事件,表示對這一挑釁性的恐怖主義行為嚴重關切。歐盟聲明稱此次暴力襲擊是「犯罪行為」。阿聯外交與國際合作部聲明譴責刺殺法赫裡扎德是可能加劇地區衝突的罪行,黎巴嫩外交部聲明也譴責殺害法赫裡扎德的行為是不可接受的。土耳其外交部聲明譴責針對法赫裡扎德的襲擊行為,表示反對任何破壞地區和平的企圖和任何形式的恐怖主義行為,應懲處此次事件的所有責任方。不過,大多數聲明方都呼籲相關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地區局勢升級。

  在對襲擊殺害法赫裡扎德的一片譴責聲中,以色列內閣部長察希·哈內格比11月28日在接受以色列電視臺採訪時表示,他本人不知道誰是暗殺法赫裡扎德的幕後黑手,以色列政府也一直未對法赫裡扎德被襲身亡事件作出官方回應。耐人尋味的是,美國政府尚未對法赫裡扎德被襲身亡事件進行公開表態。

  以色列特拉維夫大學伊朗研究中心主任梅厄近日接受記者採訪表示,雖然伊朗核專家法赫裡扎德被襲身亡事件導致以色列與伊朗關係迅速緊張,但雙方都害怕與對方爆發全面軍事衝突,將保持克制以避免衝突升級失控。梅厄認為,對伊朗政府而言,即將上任的新一屆美國總統拜登已多次表態,願意重啟談判返回伊核協議,並取消對伊朗的經濟制裁。被拜登提名的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沙利文12月7日在接受美媒採訪時重申了拜登的立場,表示在伊朗遵守協議的前提下美國重回伊核協議「可以實現」。因此,伊朗政府將竭力避免在川普政府執政末期再與以色列或美國發生武力升級,而是等待拜登執政後雙方通過外交對話達成協議,解除美國政府對伊制裁。

  梅厄表示,當前以色列政府也不願與伊朗衝突升級,因為一旦以伊爆發大規模軍事衝突,以色列政府對於川普政府全力給予以色列軍事支持並沒有把握。梅厄認為,雖然川普一直對以色列非常關照,但他對從中東撤出美軍的態度一直非常堅定,這是川普政府重要的政治遺產之一,因此川普本人未必願意為了以色列而加大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力量投入。2019年川普政府對美國的中東協友敘利亞庫德武裝的政策和態度發生轉變,也進一步削弱了以色列政府對川普政府軍事支持的信心。因此,以色列政府將在對伊衝突中努力把握分寸,避免事態升級。

  以色列國家安全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埃爾達德·沙維特日前刊文分析表示,伊朗問題可能成為以色列政府與即將上任的美國拜登政府的爭議焦點。沙維特認為,美國許多靠近民主黨的智庫專家都擔心,2021年6月的伊朗大選會產生不可預知的變故,因此他們很可能敦促拜登政府迅速與伊朗達成新的伊核協議,消除兩國緊張關係,這將令拜登政府在與伊朗的核協議談判中不得不作出更多讓步。2015年美國和伊朗達成伊核問題全面協議時,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與時任美國總統歐巴馬爆發了激烈爭議,這種爭議很可能在拜登政府上任後再次上演。

  (光明日報特拉維夫12月20日電 )

  《光明日報》( 2020年12月21日 12版)

[ 責編:姚坤森 ]

相關焦點

  • 中東大變局前夜:以色列VS伊朗,美國手握哪兩張王牌?
    宗教矛盾、民族衝突、地緣碰撞,中東已來到大變局前夜。時代財經新年特別企劃《2021,我們的世界會怎樣》,本期特別邀請浙江外國語學院教授、環地中海研究院院長馬曉霖教授,與我們共同探討——《權力的遊戲持續上演,中東何時才能告別亂局?》
  • 伊朗又一指揮官被刺殺!又是美國人作惡?還是以色列再次出手?
    1日,又一位伊朗關鍵人物被殺死!以色列媒體報導,在伊朗「核彈之父」法赫裡扎德被刺殺後僅僅幾天,伊朗革命衛隊的一位高級軍官在敘利亞被殺。以色列上周對敘利亞和伊朗境內的一系列目標發動空襲,這表明以色列將在美國總統川普即將離任之際,決心繼續打擊伊朗在該地區的各種目標。伊拉克官員擔心在當選總統喬·拜登就職前,參與伊拉克、敘利亞境內武裝衝突的各方可能爆發更為激烈的戰鬥。
  • 以色列最怕哪個國家?是伊朗!
    以色列最怕伊朗,以色列怕的是伊朗的宗教政權,以色列和伊朗的宗教政權是兩種文明的激烈衝突和對抗,不可調和,伊朗誓言要把以色列從地球上抹去,這不是伊朗對以色列的威脅和恐嚇,這是伊朗的終極目標。把以美國和以色列為首的邪惡文明趕出中東是伊朗宗教政權的歷史使命,伊朗為什麼堅決要發展核武器,只有擁有了核武器,伊朗才有能力把美國和以色列的勢力趕出中東,沒有核武器,伊朗就不可能實現稱霸中東,和把美國以色列趕出中東的終極戰略目標。
  • 中東變局前夜,內塔尼亞胡訪問沙特,以色列阿拉伯聯盟呼之欲出
    現在大概處於中東大變局的前夜,對於以色列而言,最大的對手就是伊朗。通過敘利亞戰爭,伊朗在以色列周邊部署了10萬大軍,伊朗正在抓緊研製核武器。以色列的期望是,在美國帶領之下,對伊朗實施嚴厲的經濟制裁,不戰而屈人之兵,迫使伊朗內部出現重大民變事件,然後坐享其成,顛覆哈梅內伊政權。
  • 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美國真實目標並非伊朗,而是世界第二強國
    最近,美伊兩國劍拔弩張,關係不斷惡化,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美伊大戰一觸即發,但其實美國醉翁之意不在酒,美國的目標並非伊朗而是世界第二大軍事強國俄羅斯,為什麼這麼說呢?看似美國增兵中東,但其實將大部分的兵力都部署在了地中海。
  • 伊朗地圖上沒有以色列
    伊朗前總統拉夫桑賈尼20日表示,伊朗應儘量避免插手中東事務,比如巴勒斯坦領土問題,因為這是巴勒斯坦人自己的事情。拉夫桑賈尼還補充說,伊朗從沒有「武力介入」中東問題。  上周,伊朗現任總統內賈德再度發表針對以色列的激烈言論,招致多國譴責。
  • 中東局勢發生變化,以色列突然與阿拉伯國家建交,美國為何支持?
    建交是一種和平方式,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實現友好,這是好事。但中東新一輪變局,是向好的一面,還是差的一面? 美國戰略 在我們印象中,二戰後的中東亂局,既有以色列建國與阿拉國家之爭,也有美國在中東戰略實施。美國是一個能源豐富的國家並不缺油。但美國在中東不光為了石油,還有長遠的戰略。
  • 以色列與沙特接近,一場中東地緣革命?
    「有原則的現實主義」是美國「離岸平衡」戰略的回歸,在歐亞大陸構建一個彼此制衡的體系,至少在中東地區,建立和維持一個遏制伊朗的同盟體系。 川普政府中東戰略的主要操盤手是他的女婿庫什納,而庫什納是猶太人,所以,美國推動中東秩序重建的突破口就是強化美以關係。
  • 以色列電視臺:伊朗大規模網絡攻擊了數十家以色列公司
    黎巴嫩AMN通訊社12月14日晚報導:以色列電視臺新聞頻道稱,包括一家大型物流和運輸公司在內的數十家以色列公司遭到了據稱由伊朗黑客組織發動的大規模網絡攻擊。據以色列電視臺第12新聞頻道報導,「伊朗黑客組織」襲擊了計算機系統並侵入資料庫,但沒有透露信息來源。
  • 伊朗首席核科學家遇刺,微型戰爭時代來臨
    但是從蘇萊曼尼到法克裡扎德,我們會發現中東秩序形成了雙重邏輯:一是國家之間形成了複雜微妙的勢力平衡,尤其是美國最近20年在中東進行了長期的戰爭,並沒有實現戰略目標後,國家之間的大規模戰爭不再可行;二是針對高技術精英以及政要的刺殺行動越來越多,戰場變得無處不在,戰爭的形態已然不同,但是微型戰爭所造成的損失或者達成的目標可能不亞於大規模戰爭,其目標是精確的,手段也是精準的。
  • 國際丨中東變局,以色列阿聯建交Fabless晶片格局將變
    前言:阿聯與以色列握手言和,中東將迎來大變局,同時Fabless晶片等半導體領域也將受此影響。三方發表《亞伯拉罕協議》共同聲明8月13日,美國、以色列和阿聯三方發表共同聲明表示,以色列將與阿聯實現關係全面正常化,包括建立正式外交關係。這份協議被稱為《亞伯拉罕協議》,是自1994年以色列和約旦籤署和平條約以來首個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籤訂的此類協議。
  • 以色列敲定打擊伊朗三條路線四大目標
    美國媒體日前傳出,以色列軍方已敲定打擊伊朗核設施的三條路線、四大目標。3月16日,以色列副總理兼外長利伯曼在北京也向記者表示:「將於4月重啟的新一輪伊核談判,是伊朗避免戰爭的最後機會。」儘管以軍打擊伊朗核設施「號聲」漸響,但軍事分析人士卻稱,以軍空襲伊朗核設施存在著巨大的失敗風險。
  • 伊朗開始報復?以色列首都槍聲大作,摩薩德指揮官遭連續15槍射殺
    在近些年來,中東地區的局勢可謂是變得越發複雜,由於其地理位置的戰略性,導致很多海外國家也介入其中,而在眾多中東國家中,伊朗便遭到了美國以及以色列等國家的強勢制裁。以色列首都發生槍擊,摩薩德指揮官遭到射殺根據伊朗媒體以及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消息來看,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本月3日爆發了一場十分激烈的槍戰,而在這場激烈衝突中一名男子由於槍擊身亡。
  • 伊朗誓言報復後,以色列各使館高度戒備!中東會捲入多大混亂?
    那麼,此次法赫裡扎德之死是否會讓中東地區捲入一場難以預測的巨大混亂中?伊朗誓言報復後,以色列各使館高度戒備據央視新聞援引伊朗官方通訊社伊通社28日消息,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致慰問信對伊朗科學家法克裡扎德的遇難表示哀悼。
  • 伊朗不費吹灰之力,以色列突然大亂:內塔尼亞胡或將淪為階下囚
    文案:曾正編輯:正昊據南方日報報導,自以色列在十月爆發大規模遊行示威以來,國內就處於動蕩不安環境中。以伊之間的矛盾以色列同伊朗同屬於中東地區國家,因此兩國之間經常會因為部分地區控制權,爆發激烈軍事衝突。並且以色列和伊朗分別屬於一個相對立的團體,以色列一直以來就是美國在中東地區的"監視器",同美國關係可以說非常親密。
  • 美國與以色列玩大了,伊朗不走尋常路的反擊,將堅持一條道走到黑
    在相關的協議當中,美、英、法以及伊朗的濃縮鈾庫存量也被明確做了規定。伊朗在這數年來飽受美國與以色列聯手打擊之下,伊朗不按套路出牌的反擊,全球最擔心的事情也成真了。伊朗不按套路出牌的反擊一直以來,關於伊朗的問題,在國際上看來無疑是中東地區一顆"定時炸彈",自從2015年伊朗、中、俄、美、英、法、德乃至歐盟達成了"伊核協議",但萬萬想不到的是,川普政府在2018年不顧其他成員國的反對而單方面推退出該協議,同時還聲明對伊朗展開制裁。
  • 伊朗的報復來了?以色列高級官員遇刺身亡,美媒:現場十分慘烈
    據「環球網」12月7日報導,一名以色列情報機構的高級官員,在以色列首都特拉維夫遭遇伏擊。而有很多網友以及媒體機構都對此事做出評價,稱這很多有可能是伊朗方面,就此前「法赫裡扎德遇刺」事件所展開的報復手段。
  • 不依不饒,波斯灣珍珠港事件,以色列突襲軍港,伊朗還忍耐嗎?
    現在來看,以色列對伊朗的打擊不依不饒,在襲擊伊朗多個重點目標,並且把伊朗核設施夷為平地之後,以色列並沒有收手,而是直接對伊朗第二大軍港動手了。據伊朗塔斯尼姆通訊社消息,伊朗南部的布希爾港遭遇襲擊,至少有七艘船隻起火,目前具體損失還不能統計。
  • 伊朗科學家遭暗殺,以色列:全世界都應該感謝以色列
    而今天以色列諸多主要城市中,還有一條「居魯士路」」。曾經對古代猶太精英施恩的居魯士大帝,作為「外籍民族英雄」,與所羅門王、大衛王、便-西拉、赫策爾等古今猶太人物一起出現在了以色列老百姓日常所見的路牌之上。居魯士確實是一位偉大的帝王。
  • 以色列情報局摩薩德暗殺成癮:不單伊朗,埃及約旦巴勒斯坦到處殺
    來自伊朗方面報導稱,隨著伊朗功勳核科學家被以色列暗殺後,全世界目光鎖定在以色列摩薩德情報局。而此外,以色列的間諜機構摩薩德在過去幾年中有計劃地計劃對伊朗境內的科學家進行暗殺。以色列間諜機構莫薩德的負責人尤西·科恩承認:擁有一份針對伊朗的暗殺名單,供他使用,過去幾十年來,以色列摩薩德情報局殺死了全世界許多穆斯林和非穆斯林科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