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與沙特接近,一場中東地緣革命?

2020-12-12 騰訊網

文/孫興傑 張朝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在川普政府結束之前依然在緊鑼密鼓地出訪,從歐洲到中東,為即將結束的「川普主義」蓋棺論定。媒體關注的一個新聞焦點是蓬佩奧訪問沙特期間,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可能秘密訪問沙特,並與沙特王儲薩勒曼舉行了會談。雖然沙特官方並沒有作出回應,但是以色列高級官員基本確認了這場以沙秘密會晤。沙特是阿拉伯國家中的重要領導國家,這樣的國家與以色列領導人舉行面對面會晤的確是吸引眼球,甚至在此之前是難以想像的。在蓬佩奧撮合之下,這一歷史性會晤可能會引發中東地區的地緣政治革命。雖然川普政府的任期所剩無幾,但是中東地區外交關係的巨變可能會成為「川普主義」的重大遺產,美國在中東地區戰略調整持續推進,中東國家也在積極配合,其實是為拜登政府的中東外交劃定「底線」,設置障礙,以免拜登上臺之後重返伊核協議。

川普已經默認了美國總務管理局啟動權力交接程序。川普雖然口頭拒絕敗選,但在行動上已經接受了敗選的事實。川普政府的任期只剩下一個多月的時間,為什麼蓬佩奧還在攪動中東地區的外交關係呢?其核心原因就是積累和鞏固「川普主義」在中東地區的遺產,值得關注的是,「川普主義」最重要的遺產可能不是美朝領導人會晤,而是美國加速從中東撤出、終結小布希總統開啟的中東地區的戰爭。「二戰」結束之後,美國在亞洲大陸最大的戰爭教訓就是,結束一場戰爭遠比開始一場戰爭要難得多。川普任內沒有發動戰爭或擴大戰爭,如果能夠在中東地區完成美國的戰略調整,體面結束戰爭,那將是川普能夠寫入回憶錄的外交成績。

川普上任首次外訪就是沙特,而在任期結束之際,以國務卿蓬佩奧訪問沙特來「收官」,也算是對「川普主義」的總結。在過去三年多時間中,美國的中東戰略調整的路線越來越清晰,也就是川普在訪問沙特時提出的「有原則的現實主義」,其核心就是美國不會過度幹預盟友的事務。在中東地區,沙特等美國盟國的安全並不是由美國來提供,而是通過重建中東地區均衡的安全秩序,實現盟友安全自主,這也是美國從這一地區體面撤出的前提。「有原則的現實主義」是美國「離岸平衡」戰略的回歸,在歐亞大陸構建一個彼此制衡的體系,至少在中東地區,建立和維持一個遏制伊朗的同盟體系。

川普政府中東戰略的主要操盤手是他的女婿庫什納,而庫什納是猶太人,所以,美國推動中東秩序重建的突破口就是強化美以關係。在過去幾年中,川普政府突破了歷屆美國政府的諸多外交底線,比如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並且將美國駐以色列大使館從特拉維夫遷至耶路撒冷。除此之外,美國還推動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和解,促進外交關係正常化。今年下半年以來,阿聯等中東國家在美國的撮合下與以色列籤署了相關協議,實現了外交關係的正常化,隨後蘇丹也與以色列實現了關係正常化。在美國的幫助下,以色列大大改善了自己的周邊環境。這次沙特與以色列關係的接近,也是在美國極力推動下的外交突破,也是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關係緩和的繼續。如果沙特與以色列關係實現了正常化,那麼,以色列面對的阿拉伯國家的「圍牆」將會被推倒,整個中東地緣政治格局將為之一變。

從美國的角度來說,中東地區外交戰略的調整是為美國「退出」做準備,從而大大減輕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戰略負擔,非常契合川普交易型的外交風格。當然,美國助推這一外交革命背後是中東地緣政治結構的巨變,美國也是順勢而為。其中最根本的變化就在於美國退出伊核協議之後,美伊關係惡化,伊朗被美國塑造成為中東地區的戰略問題,成為包括以色列、沙特等國共同的威脅。在國際關係中,共同的威脅要比共同的利益更能夠推動同盟的形成。從歐巴馬政府時期,沙特和以色列的關係就發生了微妙的變化,伊核協議達成之後,沙特和以色列認為美國放棄了同盟的責任,不但放棄遏制伊朗,還與伊朗緩和關係,因此這些中東國家對伊核協議也抱有極大的敵意。圍繞伊核協議,中東的「敵我」結構在重新洗牌,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關係緩和,因為伊朗帶來的共同威脅壓倒了巴以問題。當然,沙特現在還不願意與以色列公開接觸,因為巴勒斯坦問題是阿拉伯國家多年的心結,如果沙特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無疑是對巴勒斯坦的背叛,也有損沙特在阿拉伯世界的威望。

回顧21世紀以來的20年,中東秩序變化的初始原因還是在於小布希政府在中東地區進行的戰爭,阿富汗戰爭和伊拉克戰爭打破了中東地區脆弱的戰略平衡。伊朗成為這場變局中的獲益者,最近幾年中,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影響力不斷擴大。川普政府以及中東國家認為,伊核協議無法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川普政府退出伊核協議之後,美國在中東的政策目標就是要重建遏制伊朗的同盟體系。由於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難解的歷史矛盾,美國不得不直接遏制伊朗,在過去兩年中,美伊戰爭的風險不斷上升,尤其是美國擊殺伊朗「聖城旅」指揮官蘇萊曼尼,兩國之間的戰爭似乎一觸即發。美伊戰爭並不符合川普所謂「有原則的現實主義」的外交戰略,美國要甩掉中東的包袱,就需要打破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之間的隔閡,形成一個共同圍堵和遏制伊朗的中東聯盟,而這是美國從中東體面撤軍的前提,也能夠避免歐巴馬政府倉促從伊拉克撤軍造成權力真空的教訓。

川普政府的中東戰略取得了重大的進展,唯一的意外就是川普沒有第二個任期。拜登政府上臺之後,很可能會重新調整中東戰略,因此,在美國總統權力交接之際,中東地區的外交調整還是緊鑼密鼓展開。對以色列來說,要在川普下臺之前的「時間窗口」實現外交突圍,如果能夠在約旦河西岸問題上不作出妥協和退讓的前提下,緩和與沙特等阿拉伯國家的關係,那將是內塔尼亞胡總理多年執政中取得的巨大的戰略成果。沙特也面臨地緣戰略和經濟發展的雙重壓力,重建中東地緣戰略平衡,構建新的經濟發展體系,對薩勒曼王儲來說,路漫且長。

中東地緣政治格局正處於急劇的變化之中,美國撤出的態勢將會持續,戰略收縮的方向大概也不會逆轉,同時,全球能源結構巨變,中東國家在能源方面扮演的傳統角色岌岌可危。那麼,一個美國淡出、能源價值縮水的中東將會是一個什麼樣的地緣政治圖景?

相關焦點

  • 中東變局前夜,內塔尼亞胡訪問沙特,以色列阿拉伯聯盟呼之欲出
    而現在的情況則是,川普敗選總統,拜登上臺之後,會改變中東政策,美國大概率會重新遵守伊朗核協議,對伊朗解除制裁。因此,以色列的時間不多了。對於沙特而言,最大的對手也是伊朗,伊朗哈梅內伊政權不顛覆,沙特寢食難安,僅僅一個葉門胡賽武裝,就嚴重威脅到了沙特的安全。
  • 不是以色列,也不是伊朗,沙特在中東最大的敵人竟然是這個國家!
    在今天中東的格局中,沙特一直自詡為是阿拉伯世界的新盟主以及遜尼派國家的領頭羊,目前沙特在本地區主要的敵人是伊朗和以色列。不過在美國的撮合下,目前沙特和以色列關係已經較為平和,雖然兩國明面上不打交道,但私下了卻合作頗多,甚至在敘利亞和葉門等軍事行動中兩國還相互配合。
  • 未來中東格局:三大集團對抗,沙特以色列聯手,俄羅斯不在其中
    未來的中東格局是什麼?近段時間,在美國捏合之下,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開始放下仇恨,建立外交關係,阿聯和沙特關係緊密,是阿拉伯核心國家。現在阿聯蘇丹和巴林等國已經和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有越來越多的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關係緩和,或者直接建立外交關係。 如此一來,以色列地緣格局大大緩和,在未來,可能會形成一個以色列-阿拉伯國家聯盟組織。
  • 以色列和伊朗:一個化腐朽為神奇,另一個卻成中東公敵
    在中東這片領土上,以色列很是另類,得不到其他國家的認可,歷次中東戰爭,以色列和巴勒斯坦曠日持久的戰爭,不禁讓人懷疑,以色列在中東能維持多久?會不會再一次遭遇滅國? 當地時間12月10日,美國總統川普再次送上大禮,在美國主導之下,北非國家摩洛哥已經確認,摩洛哥和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這標誌著又一個阿拉伯國家放下成見,和以色列建交。
  • 敘利亞在中東地緣政治上的位置
    敘利亞的地緣重要性,決定了敘利亞的內部爭鬥不僅僅局限在國內,甚至牽扯到整個中東格局。如果敘利亞失控,中東將會陷入全面混亂。在雅爾達會議上,羅斯福對沙特國王說:「如果法國拒絕允許敘利亞獨立,美國將不惜使用軍事力量,給予敘利亞一切可能的支持。」有了這層淵源,美國一直希望敘利亞以德報恩,日後乖乖聽話。然而事與願違,敘利亞堅決反對美國偏袒以色列,支持黎巴嫩、巴勒斯坦的民族獨立運動,這讓美國十分窩火。
  • 同是中東宗教國家,為何沙特是美國盟友,伊朗卻是美國宿敵?
    投桃報李,作為中東產油大戶,沙特和伊朗也為美國提供了大量穩定可靠的石油。2.美國與沙特:盟友間的決裂與妥協在中東地區,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的爭端是二戰結束後最讓人頭痛的難題之一。而美國與沙特等中東國家的關係也因阿以問題而一度決裂。
  • 敘利亞屬於中東,為何中東的沙特、以色列、土耳其,都跟它過不去
    提起中東國家,那可是非常華麗的一系列國家,什麼沙特、伊朗、土耳其,包括約旦、伊拉克、敘利亞、以色列、葉門、阿曼……總之,細數數不到二十個國家也差不多了。而且,最主要的是,這些中東國家,似乎有些散,他們之間的和睦程度不夠,比如說敘利亞,就一直在被這個問題所困擾。
  • 中東地緣政治或再起變化,沙特否認與以接觸,但消息絕非空穴來風
    隨後,沙特外長火速發推,否認王儲與以色列官員會面,稱沒有這樣的會晤,並表示在場的只有美國和沙特官員。雖然沙特外長出面否定此次會晤,但沙以會晤的消息顯然並不可能空穴來風。此前以色列滲透阿拉伯世界,和阿聯、巴林建交後,國際社會多認為下一個將會是沙特。
  • 王晉:阿聯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促進中東新格局
    2005年沙特曾提出「阿拉伯和平倡議」,表示願意在實現巴以和平的前提下,與以色列建立外交關係。2014年時任美國國務卿克裡組織巴以和平談判,雙方互相設置談判的「先決條件」,但談判無果而終。此後巴以之間再無和談,和平之路也遙遙無期。 2011年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發生劇烈變化。
  • 「世紀交易」下暗殺後,伊朗以色列沙特如何三國殺?
    歐巴馬推動伊核協議有兩個初衷,張衛婷梳理:一是策略性借用伊朗革命衛隊打擊伊斯蘭國的恐怖力量,當時同在北約的土耳其等盟國拒絕替美國去打擊伊斯蘭國;二是希望能主導伊朗和平利用核能,誘導伊朗發生和平演變從而顛覆伊朗政權。而美國又轉回民主黨執政,是否會推翻川普的中東政策,重返伊核協議呢?這成了以色列最大的擔憂。因此,暗殺的政治意圖顯而易見。
  • 庫什納擬本周訪問中東 或再撮合沙特以色列建交
    媒體預測庫什納可能就推動沙特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以及卡達與沙特等四國化解斷交僵局斡旋。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庫什納一行包括美國中東問題特使阿維·伯科威茨、前美國伊朗事務特別代表布賴恩·胡克、美國國際開發金融公司執行長亞當·伯勒爾。
  • 中東局勢火上澆油!沙特向以色列開放領空,戰機可直接轟炸德黑蘭
    自從伊朗首席核科學家被暗殺之後,伊朗就不斷指責是以色列安全部門所為,中東地區的局勢也一改之前的平靜,緊張局勢急速升溫,然而就在這個時候,沙特公布的一則消息,則讓中東的局勢火上澆油。據中東媒體報導,當地時間11月30日,沙特向以色列開放了領空,批准以色列航空公司的飛機可以直接穿越沙特領空,而第一架飛機已於12月1日起飛。
  • 原創丨贏了5次中東戰爭的以色列,為何最怕這個國家?
    正是基於這樣的因素,中東才打了5場戰爭。5次中東戰爭,都是伴隨著以色列的勝利和擴張。不斷取得勝利、不斷進行擴張的以色列,在中東猶如一個小霸王,幾乎誰都不怕,特別不怕主要由阿拉伯人組成、由沙特主導的海灣國家。但是,近些年,以色列卻越來越懼怕一個國家,那就是伊朗!以色列為何懼怕伊朗呢?
  • 阿聯後是巴林,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建交凸顯中東之變
    隨著阿拉伯國家接連同意與以色列建交,巴勒斯坦問題重要性讓位於伊朗問題這一中東格局的變化趨勢越發明顯。巴林之意據美國總統川普在社交媒體上公布的聲明,他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巴林國王哈馬德當天進行三方通話達成協議,同意以色列與巴林建立全面外交關係。巴林是與以色列達成和平協議的第四個阿拉伯國家,未來更多和平協議有望達成。
  • 美國主導建立的阿拉伯版北約,能否改變中東地區的地緣格局?
    今年以來,美國同沙特等阿拉伯國家商討建立阿拉伯版的北約組織,這是目前美國在敘利亞遇挫後,在中東地區做的戰略部署。那麼,美國建立這個阿拉伯版北約組織的主要意圖是什麼呢?比如,阿拉伯國家曾聯合圍剿以色列,但是由於阿拉伯國家的不夠團結和各自為戰,到最後被以色列各個擊破。再比如,沙特為了對付葉門胡塞武裝,聯合阿聯、科威特、巴林、約旦、摩洛哥、蘇丹、巴基斯坦和埃及等國家組成聯軍,沙特聯軍擁有大量先進武器裝備,但是至今都未取得作戰的最終勝利。可想而知,這支軍隊的戰鬥力到底如何了。
  • 中東北非地區五強:伊朗、沙特、土耳其、以色列、埃及的GDP對比
    該地區,主要有五大強國,分別是:土耳其、沙特、埃及、以色列、伊朗,那這五個國家的經濟總量、人均GDP如何呢?接下來,南生為大家一一介紹。但以色列人口只是剛剛超過900萬,而土耳其人口卻超過了8200萬,沙特人口也超過了3400萬。因此,以色列的人均GDP更高,在2019年約為4.36萬美元,在中東北非地區五大強國中排名第一。
  • 2019年國際油氣市場10大事件盤點:沙特阿美IPO備受矚目,中東地緣...
    要聞 2019年國際油氣市場10大事件盤點:沙特阿美IPO備受矚目,中東地緣政治事件擾亂油價 2019年12月28日 12:24:06 智通財經網本文來源《中國石油報》。原標題《年終盤點:2019年國際油氣市場10大新聞事件》。年底到,盤點來!
  • 以色列為何與海灣阿拉伯國家走近
    由於巴以問題的影響,以色列和阿拉伯世界的關係長期敏感而僵冷。但是近期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的關係持續升溫。在上月訪問了海灣國家阿曼之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近日表示將會出訪多個阿拉伯國家。隨著近些年中東地緣政治變動,以色列與阿拉伯世界的關係可能迎來巨大的外交突破。
  • 伊朗警告沙特:敢和以色列建交你試試,必須放棄支持中東武裝分子
    伊朗外交部發言人賽義德·哈蒂布扎德提醒說:「幾十年來,沙特在殖民主義國家的薰陶下,一直是我們地區及其他地區偏執,仇恨和武裝組織的根源。」「事實上,我們地區的每個武裝組織都從沙特得到資助,從而在中東,乃至全球實施襲擊。」「沙特的混亂處理無法掩蓋這個醜陋的現實。」
  • 為何以色列與土耳其和伊朗兩國關係都不和?
    以色列和土耳其都是中東強國,而伊朗是中東地緣大國,對於以色列而言,目前土耳其與以色列沒有根本利益的衝突,而伊朗卻與以色列針鋒相對,既有政治領域的對抗,也有軍事領域的碰撞。總體來說,伊朗對以色列的威脅要大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