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經歷過彭宇事件之後,應不應該扶摔倒在地的老人一直是當今社會的通病。好多人都因為這件事想扶卻又不敢扶,因為擔心好事沒做成反而被訛。但是如果將心比心,能扶還是要扶,畢竟如果不扶的話我們的良心可能會不安的。對於老人該不該扶這個社會問題,其實在古代也有這樣的問題的。而且是發生在乾隆在位的時候,不過選擇不扶的人反而都錯過了高就的機會。
那到底是扶什麼樣的老人還可以高就的?原來,那老人不是別人,而是出身高貴的乾隆皇帝。那年的他剛好四十七歲,在古代四十七歲已經是爺爺的年齡段了。他向南方巡訪的時候剛好經過江蘇,那時候的江蘇是比較繁華的,便一時興起決定要在江蘇好好遊玩一段時間再離開。不巧的是乾隆準備乘船繼續向走的時候,卻在上船的時候發生意外。因為當時正是大雨過後,道路泥濘不平,乾隆當時一個不小心摔倒在地。
而那些跟隨的官員那個心都快提到嗓子眼了,皇帝摔倒無事是小,有事那可是殺頭之罪。可是卻沒有一個人敢把乾隆扶起來,害怕乾隆會責怪他們。要知道在清朝時期,皇帝權力獨尊,而且皇帝也會時刻在大臣面前保持著高貴與神聖的形象,但是這樣子反而更讓那些臣子們懼怕上去去扶乾隆,因為如果扶了,那不是更顯出皇帝的尷尬嗎?
可是他們卻忘記了,不扶會讓乾隆繼續處於難堪境地。幸好關鍵的時候,有一個只有八品的小官趕緊徑直上去扶起乾隆。各大官員看見,又是驚恐又是生氣的,江蘇總督更是呵斥這個官員不懂事,八品的芝麻小官,居然也敢驚擾聖上。想不到的是乾隆卻反而一笑,叫人給那給官員鬆綁。他說這個人懂得如何效忠皇帝,應該表揚的,為什麼會有罪呢?果然不出所料,官員便從八品小官成為了泰州知州。而當時的知州在清朝是位居五品官位,相當於那個官員連升兩級半。如果他當時沒有選擇扶起乾隆,他那麼他這一輩子都不可能會有這個官位。
因為,這位敢於上前扶起乾隆的八品官李世傑並不是科舉出身,而是因為家裡是個富貴人家,之所以能入仕是因為他家給朝廷捐錢。但是捐錢換來的官跟經過科舉而受封的官,自然不是同等位置,而且沒有相比的可能性,因為它是處於官僚隊伍中被鄙視的底層,而且升遷也沒有它的份,因為一般都是優先考慮那些通過科舉正規出身的官員們。再加上清朝通過科舉的人才隊伍可是相當龐大,空缺的官職也是非常有限,所以一些舉人也會有待業的情況,更不用說捐官們想要升官。
話說這個李世傑當年就是因為多次考試都沒有考過,而且就連舉人也沒有考上,所以才選擇捐官的。雖然成為八品官員之後一直勤勤懇懇的工作,但是一直被忽視。原本以為在有生之年是沒有辦法升官了,可是誰會知道,他選擇扶起乾隆,便是上天給他的福利,如果說升為知州是上帝給他打開的窗,那麼乾隆回到宮之後,對他屢加提拔便是上帝為他打開的那扇門。而且在之後十幾年裡,李世傑的仕途更是一路高升。
其實乾隆之所以重用李世傑,並不是僅僅因為他之前攙扶自己,而是因為李世傑確實是非常難得的能臣,從政這麼多年來,政績一直都很突出。後來,李世傑被調任為四川總督,他大力推行廉政,並且親身為其它官員做表率,食住行都是非常簡單樸素的。那時候的四川飽受十幾年的大小戰亂之痛苦,民不聊生,不過在李世傑的治理下,又恢復正常甚至興旺的生活。為此乾隆也是高度讚揚李世傑的豐功偉績。即便已經到了晚年的李世傑,還是被乾隆委以重任並且被任命為兵部尚書,但是他後來因為年老多病,辭官回鄉下養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