巖石上的畫

2020-12-17 和訊

那年秋天去大興安嶺的西戈,我第一次見到了巖畫。

西戈位於大興安嶺腹地,山高林密、石奇壁峭,呼瑪河蜿蜒而過。順著逼仄的山路艱難行走,待登上山頂,一道面南背北的石崖赫然矗立。正午的陽光暖暖地灑在崖壁上,斑駁中一幅幅暗紅色線條組成的圖畫隱隱現現。其畫可獨立又成一體,有樹木有花草,有虎狼有野豬和狗熊,也有人物,幾無裝束,持弓射箭,頭上還有圓圓的太陽彎彎的月亮。我很好奇,初以為哪家頑童上山時用畫筆隨意勾勒而成,待上前用手拂拭,卻又積塵簌簌而落。再觀看,只見其畫原始中流露出樸素,粗獷中散發出滄桑。試著擦,卻未有一絲變化,完全是久經歲月打磨的品相。

回家後,我把在石崖上看到的畫講給父親聽。父親沉吟片刻說:「你看到的可能是巖畫,是遠古時代人畫的。」我驚訝不已,難道遠古時期大興安嶺就有了人類?父親說:「咱們家剛來大興安嶺時,老校長曾說,別看咱大興安嶺荒涼,一萬年前就有了人類。有人類生存過,就一定會留下這樣或那樣的痕跡。」父親說的老校長,喜好考古,對大興安嶺歷史有研究。看來,這片被古人稱作大鮮卑山的神奇之地,或許不僅是拓跋鮮卑入主中原前的「龍興之地」,還是遠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

大興安嶺綿延起伏,每一道嶺都弧線舒緩,風採俊秀。有雲霧有雨雪,有寒的冰也有熱的火。千道長嶺孕育萬種風情,歷經時光淘洗,那些畫在石頭上不僅沒褪色,反而在文明時代裡散發出熠熠的光。為了探尋巖畫遺址,國內外一些巖畫專家、學者和巖畫發燒友成群結隊,經常徒步到深山密林,有時一來一回長達數月之久。嶺與嶺之間低洼狹窄,想找一塊平坦寬敞的地方都難。偶有河谷寬闊,卻蜿蜒分流。在這樣的環境裡想探尋到遠古時代的遺蹟,無疑大海撈針。可千真萬確,那些巖畫的遺址就散落其間。森林也好,溼地也罷,遇河流得過,遇巨巖得攀。除了山嶺縱橫、樹密草深,還有蚊蟲叮咬、野獸出沒。山山水水溝溝坎坎,淫雨飄零寒風吹徹,所有艱辛都抵不過那些巖畫所散發出的誘惑。

早聞北山洞巖畫考察奇聞,遂深入大興安嶺呼中區碧水鎮探求究竟。在該鎮西北兩公裡處有一山,簡稱北山。其山高數百米,頗為陡峭。呼瑪河譁譁作響,在不遠處打了一個彎奔流而去。近觀加遠眺,我仿佛蹚行在歷史文化激流之中,萬千思緒成浪花奔騰向前。往山上竭力攀行,待攀至山腰處,一處幾近三角形的狹窄洞口出現在眼前。此洞就是震驚巖畫考察界乃至考古界的北山石洞。石洞裡面一片漆黑,讓人望而生畏。2014年8月20日,由國內巖畫專家學者組成的考察隊,小心抑或說是虔誠地進入北山神秘洞穴。燈光投射下,一個能容納數百人的洞穴呈現在眼前。燈光投射下,石壁上,石頭上,什麼星辰日月,花草樹木,飛禽走獸,人物勞作,祭祀場面,以及各種神秘符號比比皆是。考察隊員們激動萬分,都瞪大了眼張大了嘴,看得如醉如痴。

風吹不散,日曬不幹,任無數時光綻放,石頭上的畫仍然可見。我向當地的一位工作人員請教巖畫歷久尚存的原因,他告訴我:「這是遠古人將一種叫赭石的紅褐色礦物質碎成粉末,再加上動

物的血調製而成。」怕我沒明白,他又補充了一句:「赭石是那個時代人比較常用的染料。」看來遠古人不僅具備繪畫的美育情操,也還很有智慧。

說心裡話,起初見巖畫,給我的感覺就像自己小時候用粉筆在村西頭土牆上畫的畫一樣,筆觸稚嫩,樸素直白,有時還令人忍俊不禁。可作為萬年之前的畫,再笨拙,再簡約,在當時也是一種較高的藝術表達形式了。動作、語言、歌喉,總比不上畫上去的鮮活生動。何況,那個時代能有資格在石頭上畫畫,想來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站在巖畫前,我感慨不已。早在萬年之前,巖畫就成為人類特有的文化交流方式。換言之,原始氣息十足的大興安嶺,其實文明之火早就被點燃了。

畫在巖上,圖已入心。春節時我從湖北回黑龍江過年,和父親又談起在大興安嶺西戈偶遇巖畫的事。父親感慨說:「這是被你發現了。沒被發現的,藏在犄角旮旯裡的不知還有多少。老林子大了,靠人去查,啥時候能查完?」漫漫時光裡,一幅畫一串符號,藏在嶺間畫在石上,隱在叢林裡和洞穴中,不焦不慮,靜靜地等候著探索和發現。

但願巖畫考察者們不放過每一處巖石,不遺漏每一處可能有巖畫的地方。在每一次細緻的考察中,讓大興安嶺的歷史清晰再清晰,讓世界知道大興安嶺遠古人生活原貌,了解他們的文化、風情與習俗。我們難以預測人類未來的發展,但轉回身,我們還是可以在史海塵沙中打撈出一些逝去的痕跡。

(責任編輯:季麗亞 HN003)

相關焦點

  • 海景畫:巖石海岸、愛奧那島、海灘上的人影-佩普洛|美術作品
    海景畫一:海景海景畫二:巴拉海景海景畫三:巖石海岸,愛奧那島海景畫四:在布列塔尼海岸海景畫五:>藍色的海洋,愛奧那島海景畫六:海灘上的人影海景畫七:藍色的大海,愛奧那島海景畫八:海灘場景海景畫九:海灘場景(遊客、帆船)
  • 海口永昌村百年榕樹有點神奇,於火山巖石牆面上「畫」了一道風景
    榕樹畫出牆上的風景(二)榕樹與火山巖緊密結合,成為「壁畫」風景永昌村村頭大門的一堵火山巖石牆上,布滿榕樹巨大、繁雜的鬚根。在數十年的生長中,已完美地與火山巖石牆融為一體,緊緊貼合在一起,不分你我。這讓每一個到訪村子的外人,都對這幕「榕樹生長奇觀」讚不絕口,據村民講,榕樹已經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榕樹先栽,火山巖石牆為後建的。
  • 3000~10000年前,遠古人在賀蘭山的巖石上寫寫畫畫,畫了什麼?
    3000~10000年前,遠古人在賀蘭山的巖石上寫寫畫畫,畫了什麼?賀蘭山,是寧夏人心目中的「父親山」,位於寧夏西北地區,是寧夏和內蒙古的分界山,它阻擋了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以及內蒙古騰格里大沙漠的東移。正因為這座大山的阻擋,才成就了寧夏「塞上江南」的美譽。山勢雄偉,若群馬奔騰,蒙古語稱駿馬為「賀蘭」,故名賀蘭山。
  • 每日一畫|《芬蘭巖石教堂》
    巖石教堂(Temppeliaukion-kirkko)是世界上唯一一座建立在巖石中的教堂,外觀徹底顛覆教堂的概念,看起來像著陸的飛碟,入口就像個隧道口。200多篇建築雜誌都對它不吝讚美。(局部)
  • 密密的樹林長在了巖石溝裡,山和樹木倒影在水面上,像一幅畫一樣
    密密的樹林長在了巖石溝裡,看起來像一幅畫,眼前的這處景色很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感受到,每一處的景色都有著自己的特點,屬於自己的特色,有時結伴而行,在美好的景色前的心情也會好,別猶豫了,來,就對了,不來,你就錯了。
  • 印度尼西亞小島上的史前巖石藝術,看起來非常的漂亮
    科學家發現,在印度尼西亞的一個小島上,石灰巖的牆壁和天花板上懸掛著描繪狗、馬、船和遊行隊伍的巖畫,看起來像史前美術館。雖然藝術愛好者可能沒有正式參觀過這些華麗的展品,但這些畫作,其中大部分是大約2500年前創作的,可能是該地區早期青銅時代人群中出現社會精英的標誌。
  • 巖石藝術:刻在石頭上的人類記憶
    在考古學中,巖石藝術(rock art)是放置在自然表面上的人造標記,通常是垂直的石頭表面。現存的史前巖石藝術大多數是在洞穴或部分封閉的巖石掩埋體中發現的,這種類型又稱為洞穴藝術(carve art)或壁頂藝術(parietal art)。巖石藝術在世界上許多不同的國家地區都有存在,這些地方常常是人類文明的發源地。
  • 神秘的變色巖石
    在這裡有很多地球上其他地方沒有的東西,比如鴯鶓、考拉、袋鼠、鴨嘴獸等等。那塊會變色的神秘巖石,也是其中之一。當他弄清楚這不是因疲勞而產生的幻覺後,發現這竟然是一塊奇特的巨大整體巖石。於是,高斯就以當時南澳總理亨利·艾爾斯的名字命名了這座大巖石。艾爾斯巖石,從此聞名天下,現在更是被稱作「地球的肚臍」。
  • 上億年歷史,世界最大整塊巖石:澳大利亞艾爾斯巖石
    在澳大利亞的平原上,佇立著一塊和這裡的景色不相容的一整塊巖石,巖石總體呈現橙黃色。在整個平原上就像是一個巨無霸一般,十分的突兀。體積龐大。 巖石命名為艾爾斯,根據科學家對於巖石的檢測,這塊整體巖石的形成時間在億年之前。也就是說見證了地球億年的更替變化。人類的在地球上生存的時間遠比不上艾爾斯巖石。
  • 【美文欣賞】巖石上的榔榆樹
    它萌根於裸露的巨大巖石之上,根包石,根鑽石,根又撐破石。        這株裂石動地的古樹,它佇立在官帽寨下嵐河岸邊的佘家梁村老虎洞上方的巖石上。一個冬日暖陽的周末,我駕車專程來拜覲這位千年尊者,了卻心中久已蓄積的敬仰。數月前當我從林業部門給的一份資料上知曉這株古樹為全縣樹齡最長的榔榆樹時,我便有了走近它的心緒。
  • 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巖石中的教堂:赫爾辛基巖石教堂
    聞名歐洲的世界上唯一一座建在巖石中的教堂赫爾辛基市巖石教堂又叫坦佩利奧基奧教堂,由斯歐馬拉聶兄弟完成於1969年,位於赫爾辛基市中心的坦佩利巖石廣場。整個廣場被一塊不規則的高達十幾米的巨大巖石覆蓋住,而教堂就藏身在這天然巖石之中,甚至你可能來到了這個廣場都不會注意到教堂的存在。
  • 神秘的會變色巖石
    在這裡有很多地球上其他地方沒有的東西,比如鴯鶓、考拉、袋鼠、鴨嘴獸等等。那塊會變色的神秘巖石,也是其中之一。1873年,一位來自南澳的測量員,名叫威廉·克裡斯蒂·高斯。他在橫跨澳大利亞中部的荒漠時,突然碰到一座巨大的石山矗立在荒無人煙的沙漠之中。當他弄清楚這不是因疲勞而產生的幻覺後,發現這竟然是一塊奇特的巨大整體巖石。
  • 巖石上的守候者——巖鷺
  • 澳洲最美的巖石景觀
    地球上有不少為斧神功的奇蹟,這是大自然恩賜與我們的美妙作品。與此同時也有不少天然景觀悄然倒下。你知道在澳洲有一處最美的巖石景觀,他正在緩慢地受到海浪的侵蝕,步驟之後就會消失在人間,他就是12使徒巖12使徒巖位於澳大利亞維多利亞的大洋路邊,它屹立在海岸旁已有2000萬年的歷史了,這首靜夜是由幾億塊小石頭聚集逐漸形成,繼而埋藏在海底,這是後來強烈的海潮和風力,使這些巖石暴露成為了著名的12使徒巖,它們的數量形態酷似耶穌的
  • 世界唯一的巖石教堂,玻璃光頂,真正建在巖石上的教堂
    赫爾辛基城裡有一坐巖石教堂,並不是因教堂是以巖石堆砌而命名,而是一座真正將巖石挖空而建造的教堂,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巖石教堂,又名坦佩利奧基奧教堂,坐落在市中心的坦佩利巖石廣場上。這座教堂的獨特在於,他與其他傳統教堂不同的是,它不僅是建造在巖石裡,它也沒有千篇一律的教堂尖頂,沒有斑斕的雕花與繪畫,沒有沉悶而肅穆的大鐘,更沒有讓人敬畏的神像。
  • 神秘的斯裡蘭卡獅子巖,宮殿為什麼建在了200米高的巖石上?
    在我來到斯裡蘭卡的第一天,我擊打了獅子石,這是世界上第八個奇蹟。這裡是斯裡蘭卡文化金三角的高峰之一。我沿著綠色的威瑞小徑走著,遇到了三兩個蘭肯的學生,雪白的長腿制服將很高興地看到我們打招呼。遠遠望去,橘色的空中宮殿和神秘的懸掛壁畫吸引著我向上攀爬。
  • 薛汀哲揮別過往 希臘斷崖巖石上拍照迎日出
    為了迎接新生,接受挑戰,日前還遠赴希臘取景,走訪雅典、聖託裡尼等地拍專輯封面與MV,由韓國知名攝影師金東鬱操刀,重新改造,讓懼高的薛汀哲站上斷崖巖石迎日出,薛汀哲笑說:故作君臨天下之姿,內心卻直喊:媽阿!全身直冒冷汗!
  • 有奇異巖石畫,500多部影視劇來取景,這座浙江小城憑啥爆火?
    總結下來,這些巖畫都有一定的共同點:比如都是在山間高處,刻在那種突兀在外、光溜溜的巖石上還有一處更為神秘的巖石畫這石頭上竟刻著類似星象圖的圖案。用到的法器和巖畫上的圖案有相似之處,於是專家猜測,這個圖案會不會是做法事時用到的工具呢?不過這也只是一種猜測,並未得到證實。
  • 地球是巖石行星,這麼多巖石是如何形成的?
    那麼地球等巖石行星的巖石又是如何形成的呢?了解地球地球是太陽系中最大的巖石類行星,而水星是最小的巖石行星,水星的質量只有地球質量的5.6%。不過,隨便一顆類木行星都要比地球大上許多。天王星是質量最小的類木行星,但其質量仍然是地球質量的14.5倍。而木星的質量就很誇張,是其它七大行星質量總和的2.5倍。
  • 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巖石藝術遺蹟群—利比亞
    阿卡庫斯景色多樣,從不同顏色的沙子到拱門、峽谷、巖石和山脈。儘管該地區是撒哈拉沙漠最乾燥的地區之一,但仍然有植物在那裡生存。在加特城東的費贊,撒哈拉的中心地帶,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的群山中的塔德拉爾特阿卡庫斯石窟被稱為世界最大的沙漠巖畫石窟,石窟中隱藏了上千年的古代無比輝煌的文明及令人目眩的優美壁畫終於重見天日。這些壁畫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2000年至公元1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