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作為河南的省會
街頭巷尾不僅流傳著不少傳說
還有許多秘密
有些可能連老鄭州人也不一定都知道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扒一扒這些秘密和傳說
原因一:鄭縣縣城是斜的
右邊的長方形框就是以前的縣城,正上方是正北,縣城順時針偏了十幾度,所以「西大街」「南大街」「東大街」同樣是斜的。
原因二:鐵路是斜的
鄭州是兩大鐵路交匯處,京廣鐵路和隴海鐵路交匯處。上面的紅線,就是京廣鐵路。藍的那是隴海鐵路,這兩條鐵路是晚晴時期規劃的,當時就是斜的。
原來你是這樣的二七啊!
二七路、福壽街、解放路、太康路圍成那塊地,以前叫老墳崗,從明朝開始成為墳地,一直持續了幾百年,到處是墓穴。解放前,這塊地才成為商業區。
鄭州原先有一座「黃河大學」。地址在現在的黃河迎賓館。
這所學校當年潮得一塌糊塗:校長負責制,教師聘任制,學分制,全英語教學,直接研究生起步...因為種種原因,最終沒有堅持下來,併入了鄭大。
一般認為河南話,以開封語音最為純正。除此之外,河南還有很多地方方言,比如焦作、濟源等地方的晉語,信陽的新縣、光山縣的江淮官話。現在經常可以聽到的鄭州方言,成型相當晚,大概是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
歷史上的鄭州,日本間諜可比電視劇裡猖狂多了。猖狂到什麼程度,在東三馬路,一座領事館居然修成軍事堡壘。特務橫行,測繪地圖、販毒、收買漢奸、策劃暴亂……就沒他們不敢幹的,1937年1月,鄭州破獲了一起日本間諜案,舉國轟動。
(日本駐鄭州領事館舊址)
因為夏朝只見於史書,缺乏有力的物證,所以最早的都城應該是商朝的都城。商都一個在鄭州,一個在安陽,安陽是商朝晚期都城,比鄭州晚。所以鄭州才是中國最早的都城,證據是鄭州市區曾經出土的一對銅鼎,鐵證如山。
黃泉一直指的是陰曹地府,但其實,黃泉是在鄭州。
《古文觀止》第一篇《鄭伯克段於鄢》。鄭伯的母親是個偏心眼,鄭伯發下毒誓「不到黃泉不相見」,但馬上就後悔了,於是往地下挖了幾米,母子倆在地下見面。在新密香山有一塊碑,證明是掘地見母處,碑下幾米就是黃泉。
一說起長城就是八達嶺,嘉峪關,但那是明長城,滿打滿算也不過600年,鄭州有2000多年的長城。新密滎陽有戰國時期的長城,韓國、魏國的都有,主要是為了防禦秦國。
鄭州有碼頭?開玩笑呢?
但我要告訴你,鄭州以前是大運河的中心,倉儲基地、物流基地,有個碼頭算什麼?索須河就是保存至今的大運河河道。
鄭州有兩條河特別出名,就是雙洎(ji)河。雙洎河上遊有兩個支流,一條叫溱(zhen)水,一條叫洧(wei)水。《詩經》裡有一篇《溱洧》,講男女青年在河邊搞對象的事兒,就發生在新鄭。
剛建國那會兒,鄭州絕對稱得上「沙城」。因為黃泛區的影響,鄭州市東邊的黃河故道,有六七十個大沙丘,稍微有點風就黃沙滾滾。1951年治沙開始,用十年,沙城成了綠城,不過現在又……說到這兒,一提到沙口、沙門、柳林……你就要笑了。
按史書記載,先秦到漢朝,圃田有一個大湖,應該和現在的巢湖差不多大。是大禹治水時欽定的「九澤」之一。為啥沒了呢?這裡就不得不吐槽一下黃河母親了,一不高興就泛濫,一泛濫就淤積。那麼大的一個湖,到了現在,就剩下一點了,大家都去過雁鳴湖吧?
在3500年前,管城回族區相當於現在的北京,也就是商朝的首都亳都!
西周初年,周武王建國。姬發封他的弟弟管叔鮮于管,建立了管國。周公攝政後,管叔鮮因叛亂被殺,管國被廢淪為廢墟,這個「管」的名稱卻用到現在……
在遠古時代曾是一片沼澤地,名為滎澤,或滎波。西漢末年,滎澤乾涸,成為平地。滎陽是歷代兵家必爭之所,劉邦和項羽兩軍對壘中分天下的鴻溝——楚河漢界就在這裡,也就是象棋上的楚河漢界。
小編小時候經常聽老師講劉邦項羽,現在才恍然大悟!
西周時中牟叫圃田,周天子喜歡在這兒打獵,漢朝開始設城,因為城北有一座牟山,相對於山東的外牟,這個就叫中牟。也就是在這裡,發生了官渡之戰。
《詩·商頌·長發》:「受大球小球,為下國綴旒。」商王很可能指把一些隕石發給下國,作為信物,稱如若不信神納貢,將會降下大災難。大概看破把戲的始稱信的為信球,嘲諷求神賜福為去求。你去求吧,指你所說的那一套行不通;去求了,指打水漂,完了。
少林寺的寺廟莊嚴肅穆,然而你不知道,這些建築大多是近些年重修的。90年前,少林寺毀於兵災,幾乎是一片白地。1928年,馮玉祥與奉系軍閥大戰,多種原因促使石友三火燒少林寺,大量珍貴文物被毀。
《西遊記》的很多地點和故事原型,其實就在鞏義境內的青龍山……厲害了我的鄭!
新鄭市城南關有座風臺寺,相傳是古代倉頡造字的地方。
古時候沒有文字,軒轅黃帝統一中華後,命大臣倉頡造字。一天他正坐在茅屋前苦想,一隻鳳凰嗚叫著從天空飛過,鳳凰嘴裡銜的一片樹葉落下來,上面有個明顯的獸蹄印,倉頡由此受到啟發。
傳說西海之中有一條修煉萬年的大蟒,聽說玉帝到下界巡視,前來討封不成,便竄人中原大河中興風作浪。到大禹治水時期,發現巨蟒作怪。便揮劍與巨蟒交戰七天七夜,終於斬殺惡蟒。蟒血流進大河,把河水都弄渾了,就成了黃河;百裡蟒身化成蟒形山嶺,這就是邙(蟒)山,又叫邙嶺。別名:蟒山、虻嶺
一下子科普了那麼多歷史文化
484瞬間漲姿勢
大河南原來這麼牛!
- end -
來源:百度百科、鄭州微時光、鄭州潮生活V以及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合作:微信,nieguangli; 電話,13838049253 ,0371-56568040
領導說了!
你點一個,
小編的工資就漲1塊!
求點求鼓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