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澎湖撿了4年垃圾,夢想用它們蓋間房

2021-02-28 城市畫報

在澎湖進行了4年淨灘工作的唐採伶告訴我們,在海邊能撿到多種多樣的生活廢品。為了喚起人們對於海洋生命的關心,除了收集沙灘上的垃圾,採伶還將在沙灘撿到的海廢變成藝術品:
近年來,海洋垃圾危害大自然生命的新聞讓人揪心,人們越來越重視、並努力找尋妥善解決海廢的方法。
唐採伶和她的「O2 Lab海漂實驗室」多年致力於淨灘工作,他們將海廢變為藝術品,或許可以給我們很多啟發。


2015年,唐採伶在澎湖海邊建立攝影工作室,發現澎湖海漂垃圾問題,進行淨灘和改造海洋廢棄物的活動。

🌊

 不需要追夕陽的澎湖 

唐採伶讀大專時,喜歡和朋友到處去旅行,第一次畢業旅行來到了澎湖。「原來臺灣就有像馬爾地夫這麼漂亮的海」,這是澎湖給她的第一印象。「我很喜歡澎湖的傍晚,那時候的風很涼,天空很漂亮,大家都會去追夕陽, 但(澎湖的)夏天天天都是這樣的夕陽,我們根本不用追啊,每天都可以生活在大海漂亮的日落星辰裡。」這樣的畫面讓人想起童謠裡所唱的:「晚風輕拂澎湖灣,白浪逐沙灘,沒有椰林綴斜陽,只是一片海藍藍……」後來,唐採伶成為了一名旅行攝影師,去過很多地方,但她常常想念澎湖的海,每次來這裡都能很快找到不錯的創作靈感,也漸漸成為了這裡的常客。澎湖有個很特別的婚俗,「通常臺灣女生結婚要送女方的親友喜餅,但澎湖就是男生在結婚時要送親友比較特別的點心,只有澎湖才這樣,我把老師傅做這種傳統點心的過程拍下來,記錄下這門快要消失的技藝」。
採伶在澎湖累積了非常多的影像故事,對澎湖的感情也越來越深。當時澎湖海邊剛好有個空間開放藝術家進駐,她在那裡開了間賣澎湖攝影明信片的店。一次拍照時,她發現每天都有很多垃圾漂到海灘上,「我們會撿到很多酒瓶,還有各式各樣的瓶子,在臺灣都沒看過,有的很漂亮,我們便開始改造這些海洋廢棄物,想用美的藝術品讓大家關心海洋生命的問題。」由此,她建立了O2 Lab 海漂實驗室,每周都會帶領50個志願者去淨灘(即撿垃圾,淨化海灘),並且和藝工隊的小夥伴一起改造海洋廢棄物。澎湖的海透明度很高,能看見每浪細沙衝刷後的痕跡,劃著皮艇到小島上,島上巖石與細沙界限分明,漫步在沙灘上,看到清透無邊的大海,整個心情都敞亮了起來,任由大浪把你撲個滿懷。然而,受東北季風和洋流的影響,澎湖的海邊每天都能看到大量來自中國大陸、韓國、越南等15個國家和地區漂流過來的海洋垃圾。

它們順著風一路從東北衝下來,澎湖就好像大型的漁網,在臺灣海峽把所有垃圾都攔截了起來。

「最嚴重的時候,塑料瓶可以積到大腿這麼深。我們撿到最多的是塑料瓶蓋,撿到的大品牌都很多。」採伶笑著說。

不只是澎湖,中國臺灣很多離島的沙灘上都會有許多海洋廢棄物,因此臺灣對海洋環保特別重視。現在採伶常常會去學校、政府、企業開環境教育的講座,這是海漂實驗室一半的收入來源。海漂實驗室另外一半收入是幫政府和企業用海洋廢棄物做一些大型的地景藝術,像用浮標小魚圍繞成的聖誕樹和替「海洋上訴」的章魚,或是做成小件的裝飾品。他們常常會用沙灘上碎成一粒粒的塑膠做一些拼貼,「因為現在很多海洋生物肚子裡都是這些東西」,採伶希望通過改造海洋廢棄物,讓更多人知道澎湖海洋垃圾的事情。近期,採伶帶著小夥伴去花蓮的市集擺攤,「通常逛市集的人不一定會注重環境問題,但他會因為喜歡我們改造的東西,而聽我講故事,很多不住在海邊的人可能並不知道產生的垃圾也會流進海裡。也有人去年買了我們的東西,今年就來澎湖淨灘了」。淨灘時,他們常常會撿到牙刷、梳子、洗髮水、沐浴露等日常生活用品, 於是採伶把原來養梅花鹿的地方改造成了一間浴室,把撿來的浴室用品都放了 進去,還用塑料瓶的瓶蓋鋪成馬賽克地磚。

採伶還和藝工隊的小夥伴用吸管、浮標、塑料等做了一個「海廢餐桌」,這個作品有著警示的意義:我們今天丟的,就是你明天餐桌吃的。


#海廢餐桌

每當海漂實驗室創作遇到困難或靈感枯竭時,總會得到上天的眷顧。「原來『海廢餐桌』並不完整,很神奇的是,沒過幾天我就從倉庫翻出了火鍋和桌板。每當我不知道還做不做得下去時,老天就會幫我一把,這也是我們一直堅持下去的動力吧。」#海廢餐桌的細節:「清蒸浙江小管」由浙江浮球、漁網生子、塑料包裝袋「烹製」而成;塑料湯勺、吸管、保利龍、瓶蓋髮捲、膠捲帶是「什錦海廢鍋」主要材料;「臺啤醬燒魚」則由臺灣啤酒罐、吸管、打火機、塑料碎片製成。剛開始採伶並不能靠淨灘賺到錢,但得到了很多當地人的照顧:「澎湖人很熱情,在我還是遊客的時候就非常願意幫忙,借我房間住,借我車騎,我對澎湖的感情,比對我的故鄉桃園還要深很多」。雖然現在海洋廢棄物改造的事業慢慢步入正軌,採伶還是希望能有一個倉庫收納更多的海洋廢棄物:「澎湖的海廢(即海洋廢棄物)真的太多了,我們撿回來利用的只是冰山一小小角,大部分垃圾只能進到焚化爐燒掉。「我覺得海洋垃圾並不是沒有人要,如果我們能好好地清洗、收納,陳列得好看,讓它們變成耳目一新的東西,就會得到人們的關注」。

「因為用海邊的玻璃瓶作材料,有自然的光就不用耗很多能源。海邊還有很多輪胎、泡沫,以它們的堅固程度應該可以蓋房子。但是真的要蓋房子也會有法規上的問題:有沒有辦法承重?有沒有毒?有沒有合乎法規的建材?都會比較麻煩」。# O2 Lab海漂實驗室牆外,門口的鯨魚是用塑料瓶蓋拼成。早在十幾年前澎湖的海灘上就出現了很多垃圾,但問題一直沒有得到有效的解決,起初有不少當地人認為他們永遠也撿不完澎湖的垃圾。採伶回應道:「有句話叫做『勿以善小而不為』,你做對的事,再小都會被人看到。我在澎湖淨灘4年了,從一個大家都不願意做的事情,變成一種閒趣,現在大家一講到澎湖就會講到淨灘,也算是帶動了當地的風情」。

採伶改造的海洋廢棄物也讓大家看到了來自澎湖的「藝術創想」,這些古靈精怪的藝術品讓海洋垃圾擁有了如生命般鮮活的神態:呆萌的小鱷魚,奇思妙想的愛因斯坦……

然而只有很小一部分的海洋廢棄物能作為藝術品的材料,大部分垃圾都被分類回收了,這些垃圾到了清潔隊大部分都會被燒掉,因為它們沒有經濟價值

「並不是說做好分類,垃圾就能好好被處理,我們淨灘有一句口號『撿不是唯一,減才是唯一』,比起垃圾分類,我們更應該做的是從生活中減少使用一次性的垃圾。」採伶眼神堅定地說。

現在越來越多來淨灘的志願者開始改變他們的生活習慣,甚至有一些開店的人,把店裡的包裝袋、吸管都撤掉了,不再提供打包服務。

不僅如此,臺灣一些研究海洋生物的組織也開始行動起來。臺灣有很多廟會活動,比如屏東有一個「迎王祭」的活動,活動期間的信徒都是用一次性的碗筷,每次都會製造大量的垃圾。

有一個研究海龜的海工作室,了解到很多海龜因為食用太多海洋垃圾而死亡後,也開始轉向淨灘和環境教育, 他們成功說服了當地傳統的長輩,把廟會所有一次性用品全部替換成可以多次使用的餐具,並號召志願者去幫忙洗碗。

# 作品:當海洋被我們的垃圾填滿

垃圾也許永遠也撿不完,但是依然會影響每一個淨灘的人,讓他們的心態也發生改變,來換宿的志願者臺南丁丁說:「看著每一樣物品變得乾淨、 從垃圾變成即將被重新賦予意義的藝術材料,就像是一個重生的過程。如果能夠真正地好好活在每個當下,心無旁騖地專注於此時此刻,或許就能面對任何絕望吧。」

C I T Y Z I N E × Tang Cailing

唐採伶:我們曾在沙灘上撿到過祖先牌位,還有小朋友撿到了一個漂流瓶,上面寫著:撿到這個信的就是有緣人。還寫了電話,打電話過去就送郵輪行一次。

有時還會撿到麻將,我們的目標就是湊齊一整副麻將,現在臺灣各地還有香港,只要他們淨灘撿到麻將就會寄過來,想跟我們一起完成這個願望,現在已經40顆了,麻將從哪個海灘撿來,誰撿來,大家都會寫在背後。

唐採伶:我們會組織很多像「淨灘 X 談心」、劃獨木舟、海邊野餐等活動,希望大家能在很輕鬆的環境中去感受海洋。我們都是在大自然裡淨灘,工作和生活時間不用明顯區分開,不像一般上班族壓力很大。澎湖的海透明度很高,心情不好時看到大海會感受到療愈。我們志願者團隊裡有一個秘書長在醫院當社工,因為她在精神科幫人家做調解,很費腦,淨灘對她來說是最放鬆,很舒緩壓力的一件事。城市畫報:你了解到的臺灣年輕人都喜歡在海邊玩什麼?唐採伶:在臺灣最熱門的就是衝浪,他們還喜歡泡在水裡放空、遊泳。其實臺灣早期長輩都不希望小孩子去海邊,特別在鬼月的時候,他們迷信去海邊會被鬼抓走。農曆7月是臺灣的鬼月,鬼門開了以後那些去世的靈魂,臺灣人稱他們為「好兄弟」,會回到陽間抓「交替」,就是我死了我 要抓一個活人下來,他就有可能升天,超生。這個月份 大家是很忌諱碰水的,因為大家覺得水裡面會有「好兄弟」,七月也是我們的淡季。唐採伶:我其實是一個非常喜歡山的人,有時我會去澎湖的小島走一走,拍拍照,去朋友家吃吃飯,有時也會在山上住一個禮拜。等澎湖海灘的狀況好一點,我還想回到山裡,可能開個農場,種種東西,接待來爬山或是觀光的人。最後,採伶還給我們一些淨灘的小貼士,如果你想參與澎湖淨灘活動,可以從這裡獲得一些參考。1.據統計,澎湖平均單日垃圾量:淡季40噸-50噸;旺季70噸-80噸。2.垃圾數量統計:一般垃圾 > 寶特瓶 > 鐵罐 > 玻璃瓶 3.每周採伶都會跟志願者進行一次灘活動,沙灘上會有各種你想像不到的垃圾,必須要穿鞋子,因為會有針頭、破碎的玻璃、釘子,甚至一些比較危險的像船上農藥的液體、信號彈等。一進入10月,起風就會很頻繁了,要戴安全帽淨灘,而且風大到在外面待半個小時就會受不了。夏天風沒那麼強,與冬天相比,垃圾少了至少一半以上。 

👇🏻8月刊更多精彩👇🏻

相關焦點

  • 【舊法新知】澎湖垃圾浪潮中的島
    葉位於澎湖本島東方,以日出聞名,陽光穿透雲層,灑落在美麗的海洋與志工身上。在現場的我們,其實無心欣賞景致,看到整片海洋垃圾,只覺得遺憾痛心。不到一會兒功夫,志工又撿了滿滿一大袋,在撿拾的過程中,志工驚呼連連:「怎麼會有這麼多燈泡、廢棄物?人們怎麼會直接把這些丟往海裡?」當地誌工表示,冬天因東北季風,海洋廢棄物會集中在澎湖的東北岸;夏天則因黑潮洋流,海洋廢棄物被吹往澎湖的南岸。
  • 男登長城撿垃圾22年 感動英女王
    英國一名男子兒時讀了《世界地圖冊》,從此愛上長城,成年後完成跑長城的夢想,但日後他卻發現,長城上出現越來越多垃圾,他便開始主動撿垃圾維護環境,且一撿就是22年,此舉也震驚了英國女王。1987年中國剛改革開放不久,林賽便離職來到中國,但過程並不順利,他憶述,當時因沒有通行證闖入未開放區而被逮,「在我的旅程中,我曾被警察攔了9次,甚至一周內被逮2次,還被驅逐出境」。直到1987年12月4日,林賽才完成他的夢想,從嘉峪關跑到山海關,長度達2470公裡,花了78天,成為第一位在長城獨自徒步的外國探險者。
  • 《輻射4》「撿垃圾蓋房子」比找兒子好玩多了
    你看,主角在冷凍倉裡呆了整整200年,也難怪被大家叫做「老冰棍」了。既然解凍出來了,那總得幹點正事吧,比如說找找兒子什麼的。但是這是末日環境,大街上肯定沒有那些熙熙攘攘的行人和居民,只有一個人而且身無分文的主角能幹嗎呢?找工作肯定是沒有的,做生意也沒有人買帳啊,主角往大街上一瞅只有滿地的垃圾。所以當務之急還是要先撿撿垃圾蓋個房子,好歹得先有個遮風擋雨的地兒。
  • 這個英國人在長城撿垃圾22年 被英國女王授予勳章(高清組圖)
    半個世紀前,一個英國小男孩不會想到兒時的夢想會讓他遠赴中國,並且會在長城上撿22年垃圾。夢想誕生於11歲,再次拾起卻已是15年之後了。長城也是有感情的,往它身上丟垃圾,它會哭。吳琪被他嘮叨煩了,有次直接說:你光說有什麼用,看不下去就去撿長城的垃圾呀。
  • 這個英國人在長城撿了22年垃圾,還被英國女王授予「帝國勳章」
    長城上的洋清潔工 半個世紀前,一個英國小男孩不會想到兒時的夢想會讓他遠赴中國,並且會在長城上撿22年垃圾。 夢想誕生於11歲,再次拾起卻已是15年之後了。
  • 泉州6旬阿婆撿十幾年垃圾囤家裡 房間塞得不透光
    「半夜不睡覺,凌晨兩三點鐘去菜市場撿爛菜葉、雞鴨腸子,撿回來就堆在巷子裡,味道能燻死人。」  「撿了十幾年垃圾,家裡塞滿了,就往巷子裡堆,還撬了3間空房放東西,誰勸就罵誰。」  鄰居們說,阿婆的家人在石獅做工程,她的退休金每月也有2000多元,吃穿不愁。生活無憂的阿婆,為啥還要囤垃圾?記者想當面和她聊聊。
  • 如何用一款遊戲徹底滿足你的「撿垃圾欲」?
    但不管怎樣,在遊戲裡撿垃圾,已經成了現代玩家的通病。不管是《上古捲軸5》、還是《巫師3》,大家通通能玩成撿垃圾遊戲,更別說是著名的《輻射4》了。如果拋開對抗巨龍、找女兒、拯救世界等等目的,只撿垃圾會是什麼樣的體驗呢?來自波蘭的研發商Duality Games的遊戲《廢品大亨》就這麼幹了,簡單粗暴直切主題,核心就是找垃圾,賣錢,不斷做大做強,來經營起家族撿破爛的生意。
  • 蔣王廟的張奶奶 15年爬紫金山義務撿垃圾
    75歲的張秀娥老人,就是這群守護者中的一員,從2003年開始,張奶奶幾乎每天都會登一次山,鍛鍊身體的同時,還會順手撿一下路邊的垃圾。「這兩年,大家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山上的垃圾越來越少了,紫金山也更漂亮了!」張秀娥說。紫金山的守護者在蔣王廟社區見到張秀娥老人時,她剛從紫金山上下來。
  • ...小夥從撿垃圾到年入百萬,王一博肖央都搶購他的「垃圾藝術品」
    原創 紫牛頭條 揚子晚報揚子晚報·紫牛新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拒絕任何形式刪改否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撿垃圾年入百萬、環保藝術家、蒸汽朋克……加在80後小夥吳陽德身上的標籤,讓許多人對他的生活產生了好奇
  • 西藏犛牛誤食垃圾脹死,藏民被迫徒步國道撿拾,不撿倒罰300
    早在2014年,東巴才村便帶頭定期組織村民在318國道沿線撿垃圾,而每天4名護林員的工作之一也是清潔路面。2020年7月,該村入選文化和旅遊部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公示名單。今年34歲的她是垃圾撿拾活動的元老之一。「2014年村長發動大家撿垃圾,我們70多個人一連撿了15天;後來2017年的夏天,我們又連著撿了一個月。」尼瑪康珠回憶道,村裡一共160餘人,這項行動前前後後發動了半個村子。除了學生和有必要留下來忙農活的家屬,每家都得出壯丁去撿垃圾。
  • 為什麼要在墨爾本「撿垃圾」
    法則之一,就是去菜市場撿免費「垃圾」——很多小販會把還能吃的,只不過顏值不太好的,外皮有點起皺的,或者捏上去有些發軟的蔬菜水果,直接扔到垃圾桶裡——然後用這些撿回來的免費食材做上一頓大餐,作為每周兩個人的夥食改善。「在垃圾桶裡撿垃圾吃」?
  • 撿垃圾作畫的趙小黎,甚至用前任送的口紅作畫,實在太有創意了
    撿垃圾作畫的趙小黎,甚至用前任送的口紅作畫,實在太有創意了 文/錢毛毛作為一位美女畫家,趙小黎也有自己獨到的地方,因為她創作的材料,大部分都是自己撿拾回來的垃圾,甚至還有前任送給自己的口紅,一時間引起了人們的普遍熱議。
  • 從撿垃圾到年入百萬 他做的工藝品被王一博肖央搶購
    從撿垃圾到年入百萬,夠勵志!王一博肖央這樣的大明星都搶購這位安徽小夥的「垃圾藝術品」撿垃圾年入百萬、環保藝術家、蒸汽朋克……加在80後小夥吳陽德身上的標籤,讓許多人對他的生活產生了好奇。「我還給她做了小飾品盒子,背後有暗格,藏了我的私房錢,哈哈。」2004年同事過生日,他去禮品店發現有螺絲做的小人,「這個我也能做呀,就給同事做了一個,他超級喜歡。」真正開始是有一年,他用廢舊機車配件做了一盞檯燈去參加車友會年會,結果大受歡迎。後來就經常有朋友拿來一些廢舊物,他自己也會收集一些,沒事就琢磨。
  • 遊戲裡的「拾荒」玩家,以前想撿垃圾都沒法撿
    1、早期遊戲中,根本就沒什麼垃圾可撿要說傳奇裡的拾荒玩家,早期這種玩家幾乎是不存在的。由於對遊戲的不了解,很多玩家根本不知道怎麼樣快速獲取金幣或者說以一個什麼樣的途徑能得來金幣。那時候玩家眼中的金幣獲取方法就是打怪掉金幣或者是撿怪物爆出的物品去賣金幣。
  • 在5000米高山撿垃圾守護雪山 這個鄉的村民都是「爬山俠」
    這天上午,青梅和三個孩子,在這裡拾撿了整整兩個編織口袋的垃圾。  黝黑的小手扒開碎石子,13歲的四郎擁忠用手指從石縫中夾出菸蒂,再扔進垃圾袋。這個藏族小女孩已經習慣了這項任務,每半個月從學校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她都要和家人一起上山拾撿垃圾。  在貢嘎山鄉,每個村民,都是守護雪山的「爬山俠」。這個被貢嘎山懷抱的鄉村,下轄的9個行政村,散落於山腳各處。
  • 守護雪山「爬山俠」 貢嘎山鄉村民自發在5000米高山撿垃圾
    這天上午,青梅和三個孩子,在這裡拾撿了整整兩個編織口袋的垃圾。黝黑的小手扒開碎石子,13歲的四郎擁忠用手指從石縫中夾出菸蒂,再扔進垃圾袋。這個藏族小女孩已經習慣了這項任務,每半個月從學校回家一次,每次回家,她都要和家人一起上山拾撿垃圾。在貢嘎山鄉,每個村民,都是守護雪山的「爬山俠」。這個被貢嘎山懷抱的鄉村,下轄的9個行政村,散落於山腳各處。
  • 當年睡豬圈撿垃圾背著瘋娘求學的孩子,如今成了副校長
    「4歲時父親因病去世,之後兩三年,姐姐走失,哥哥離家出走,母親精神失常,所以為了母親,為了上學,我撿過垃圾,住過豬圈,只要能掙錢的兼職我都做過,只要能落腳的地方我都住過……」劉秀祥清了清嗓子,放慢了語速笑著說。
  • 靠「撿垃圾」賺生活費,這群大學生丟人嗎?
    當然,這樣去垃圾箱裡撿東西,畢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所以我一般是天黑以後才會去,怕路上遇到熟人,那就有點尷尬了。」澤輝用客廳置物架上的溼巾,擦了擦手,樂呵呵地笑著對我說。「我最近經濟很緊張,請問你下次撿垃圾的時候,可以帶我一起去嗎?我是說,如果方便的話。」當我向澤輝說出這句話的時候,連我自己都是驚訝的。但澤輝的回答卻給了我一個臺階下,挽救了我的自尊心。
  • 小龍女被爆賣垃圾為生,被誤認為張馨予前任受刺激撿垃圾
    比如何潔否認婚內出軌、馬思純與歐豪分手、紀凌塵出軌、徐佳瑩和張馨予結婚、成龍的私生女吳卓林被爆賣垃圾為生、以及張馨予前任吳卓羲送祝福。吳卓林跟女友流浪異國他鄉的報導總是屢見報端,身為國際巨星成龍的私生女,吳卓林的一舉一動確實是媒體和網友關注的焦點。連續兩天在加拿大多倫多偶遇吳卓林的網友拍下了她的生活狀態。
  • 清華大學畢業,卻「淪落」到撿垃圾,她被嘲笑、誤解,卻做到了所有人...
    2年艱難的環保創業經歷,讓這個女人早已褪去了照片上的稚嫩,外貌和談吐都能清晰的感覺到,她成熟的變化。 在別的小朋友都還在看動畫片,跳皮筋兒的時候,她卻在想,這些臭烘烘的垃圾,清潔工叔叔會把它們運去哪裡呢? 就這樣好奇了十幾年,直到上大學的時候,才有機會去探索其中的奧秘。比如,她就曾跟著拾荒者們,到北京的東小口研究垃圾的源頭和去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