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興鎮
清晨,豐州,武榮古街熙熙攘攘。偶見一耄耋老者端坐街旁,講述著與這座古鎮有關的老故事,年輕人圍坐一旁細細聆聽。這座積澱了千年的閩南古鎮形象,就在這飽經滄桑的聲音中逐漸豐滿起來……
自三國東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作為閩南首置的東安縣治起,豐州作為郡、州、縣治所在達1756年,曾是閩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聞名遐邇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閩南文化」發祥地。今年以來,豐州多處古蹟接連亮相央視,在國內名聲大噪,古鎮形象驚豔國人,最近還喜獲「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為擦亮古鎮「文化旅遊」品牌,豐州鎮立足優勢,發揮特色,一直致力於打造「一鎮識閩南、一天曆九朝」的閩南文化國際旅遊區,努力再現「閩南文化大觀園」美景。
豐州過去和未來的發展,永遠少不了「文化」二字。
近日,在一位老豐州人的帶領下,記者在豐州各地走了一圈。行至豐州古街燕山段,數座閩南古建築相簇成群,路邊老式櫥窗比比皆是,雖櫥窗緊閉,但依稀可見當年古街的繁華。「以前這些店面都開著,賣油賣米,食品加工,整條街很是熱鬧。」村民傅先生說。
在豐州,還有諸如黃氏家廟、南邑城隍廟、唐代姜相墓、桃源宮、宋代武榮慈濟宮、明代甘棠古井等諸多文物古蹟。據統計,豐州現有1處國家級文保單位、4處省級文保單位、11處市級文保單位,歷史文化積澱深厚、人文薈萃。最出名的莫過於國家級文保單位、5A級旅遊景區、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九日山。
今年央視春晚泉州分會場的第一個鏡頭,就給了九日山。12秒的鏡頭雖短,卻給九日山帶來極大的宣傳效應。在九日山工作27年的九日山文管所原所長胡家其說,春節7天賣出了5000多張門票,相當於過去一年的總和。
作為豐州最響亮的一張「名片」,九日山見證了泉州作為「海絲」起點的前世今生,2012年入選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如今,九日山擺脫了「藏在深閨無人知」的窘境,不過不少問題也隨之浮出水面。
「九日山景區內有6個單位,各單位管理相對分散。」胡家其說,除了管理體制的問題,景區文物保護設施也不夠齊全,清潔工短缺,停車場、道路都不足以容納太多車輛和旅客。在他看來,九日山景區建設初具規模,但還有許多需要完善之處。
如何消除短板,最大限度發揮九日山等古蹟遺存的文化魅力,成為擺在豐州鎮黨委、政府面前的一道發展課題。
擬打造閩南文化大觀園發揮古蹟遺存文化魅力
記者採訪時,豐州鎮黨委書記雷進榮向記者展示了一份豐州「閩南古鎮」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報告由華僑大學旅遊規劃與景區發展研究中心製作,成型於2013年5月。
「豐州是閩南文化的發祥地和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泉州大力打造東亞文化之都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先行區,豐州的地緣優勢進一步凸顯。」雷進榮說,多年來,豐州積極規劃「閩南古鎮」品牌建設,擬打造「一日穿古今,一鎮識閩南」的閩南文化大觀園。
2015年,豐州鎮還與加拿大強峰發展建設有限公司籤訂「閩南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投資意向書,該公司擬投資2億美元,用於豐州古鎮的規劃建設。
按照規劃設想,未來將以豐州古城池為規劃範圍,通過復建四大城門及城牆,整治護城河,保護修繕古民居古街巷。在古城維護上,將堅持「修舊如舊」原則,不做大拆大建,而是逐步改造古城內不協調的建築。而在「硬體」設施修繕完畢後,還將為古鎮注入閩南文化元素,作為古鎮的「靈魂」。
在「軟體」上,豐州鎮還將創辦南音、南戲、南拳、南建築、南小吃等閩南風俗風情體驗區,融合九日山風景區及金雞古港,編排「印象海絲——宋代祈風仿古表演」文化精品,打造「一日穿古今,一鎮識閩南」的文化大觀園,積極推進「閩南文化創意產業園」項目落地。
為了將九日山「海絲起點」品牌唱得更響,豐州鎮今年將重點完善九日山旅遊景區,將其發展成為集歷史文化觀賞、宗教朝聖旅遊和城鄉周末休閒度假於一體的旅遊勝地。近期,該鎮將進一步建設海絲文化廣場、旅遊商品街、聚秀閣、風雨亭以及石刻文化中心等主體項目,進一步完善相關配套設施。
邀請專家前來「把脈」做大豐州旅遊文化品牌
規劃不能總停留在紙上。在項目規劃的同時,豐州鎮和南安各相關部門也通過多種渠道,邀請海內外專家前來「把脈」。
上個月,擁有豐富社區營造經驗的臺南市文化協會創會理事長鄭道聰多次帶隊前往桃源村考察,並給出「將桃源村建成社區博物館」的建議;來自國務院參事室、國務院研究中心等的專家也多次造訪九日山,調研「海絲文化」,給出發展建議。
在豐州鎮剛剛公布的2016年第一季度重點工作開展情況中,記者發現,計劃總投資3.68億元的清境桃源生態農業觀光園和總投資5億元的泉州森林山莊生態旅遊養生頤養園項目進展順利,預計今年10月1日同時開放。
「除了注重生態旅遊觀光,我們還找當地居民租賃、購買20座閩南古建築,讓生態旅遊與閩南文化相結合。」泉州清境桃源生態旅遊開發有限公司對外負責人李文光表示,這種做法不僅能有效改善當地生態環境,還將有力推動旅遊行業向「新型旅遊業態」方向發展,提升豐州鎮乃至泉州市的整體城市形象。
此外,為進一步打響豐州旅遊文化品牌,豐州鎮在官方微信公眾號「豐饒之州」的基礎上,開通「豐美之州」公眾號,分享豐州旅遊文化生活資訊,與網友形成互動服務。今年「五一」期間,豐州鎮政府將籌劃「集字掃碼遊園」「智慧景區」推廣、「書畫展」「攝影展」「詩詞展」等系列活動,藉此提升豐州文化旅遊知名度,讓更多人了解豐州、懂得豐州。
規劃高新技術產業園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
除了發揮文化古鎮優勢,豐州也在尋找新的經濟增長點。在年初結束的鎮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上,鎮長周劍鋒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豐州將更加突出項目帶動,加速催生新的增長點。
今年以來,豐州制定出「作戰圖」,奮力推動多個省、泉州、南安市級重點建設項目落地攻堅。
目前,泉州金雞水廠項目已完成取水口、原水管及淨水廠地質初勘及詳勘工作、取水口施工圖設計,正進行淨水廠施工圖設計,預計6月底完成全部(215.4畝)土地徵用工作;清境桃源生態農業觀光項目列為今年省、泉州市重點建設項目,已完成投資6000多萬元。此外,閩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冶金專用旋轉接頭和一種適應冷熱介質的旋轉接頭」項目、愛美環保科技有限公司研發的高效脫硫靜電水收塵除霧項目等均進展順利。
多年來,豐州在服務五金機械、箱包製衣、電子通信、食品飲料及建築材料等5個傳統產業的基礎上,還規劃出近5000畝的「豐州高新技術產業園」,希望進一步提質增量,為豐州產業轉型升級提供良好的人才與物質基礎。
「該園區計劃以機械製造為主,2012年下半年,我們就成立了項目組負責前期工作,目前控規已完成,正送往南安、泉州兩級規劃部門進行審核。」鎮政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記者 林梅治 通訊員 陳志彬 劉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