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古鎮豐州的「活化」之路 文化興城再現古韻風華

2020-12-13 閩南網

­  為了解決火車站片區建設項目的群眾房屋拆遷安置工作,豐州鎮則在東西大道附近規劃建設了8幢安置房。該項目東鄰風景優美的西湖公園,北靠歷史名山清源山,南擁晉江濱水風光,將原生態的一線湖景風光盡收眼底,而這樣的美景在幾年前是不敢想像的。

­  搬進安置房的傅先生對此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這裡交通發達,上高速、去其他地方十分方便,周圍配套設施逐步完善,生活環境更加宜居。

­  而為了更好地聚集遊客資源,與北峰交接的燎原村,即將建設綜合交通樞紐PPP項目,該項目估算總投資約15.74億元,包含動車站、公共運輸設施場站、公交首末站、地鐵站、有軌電車站及配套設施的人車流線等工程,實現各交通流線的零換乘。據了解,目前該項目已經進駐施工,建成後將成為遊客往來的集散地,同時預示著南安豐州與泉州的無縫對接,奠定豐州交通樞紐的地位。

­  在加緊對接大泉州城市發展戰略的同時,豐州鎮還將鎮區規劃為五大組團:九日山組團以公園綠地、旅遊和居住為主的風景旅遊區;古城組團以旅遊、商業、客棧、居住等綜合功能為主的旅遊古鎮;濱江組團以居住、酒店和商業為主的濱水生活區;北部組團以居住、商業為主的現代城市生活區;外環組團,以輕軌場站為主的公共運輸用地。

­  「我們以村莊規劃為引領,對農村交通、居住、特色產業、公共空間進行合理規劃布局,培育新村建設示範點,建設一批各具特色、宜居適住的新村。」周劍鋒表示。

­  【共建】以人興城注入發展動力

­  鎮因人興,人是古鎮的核心,無論是幹部,還是村民、企業家,只有人人懷著「共建家園」的理念,才能為家鄉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  在豐州,就有這樣一批人,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狂風暴雨,他們都奔走在志願服務的道路上,九日山環境清理、街巷黑漆廣告整治、元宵燈會秩序維持、古城徒步宣傳、交通疏導、貧困戶慰問、慈善募捐……志願服務已經成為豐州古鎮另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  「豐州志願者協會於2016年5月成立,目前有近200個會員。除了愛心助學、貧困戶慰問等方面,協會還有古城保護、宣傳海絲文化和千年古鎮的重任。」豐州鎮志願者協會執行會長陳日升告訴記者,本月月底,他們還將成立海西郵局,將豐州古鎮著名景點印成紀念郵票,打造成豐州古鎮的又一張名片。

­  豐州志願者協會只是豐州人加入家園共建群體的一個縮影。為了項目落地建成攻堅克難的黨員幹部;在老人協會、關工委、聯合調解中心發揮餘熱的離退休黨員幹部;後田村義務加入村級巡邏隊的入黨積極分子們;加入扶貧隊伍、為民心工程捐資的愛心企業家;合力改善村居環境熱情好客的村民……他們一點一滴的努力,都讓豐州鎮每天都變得更好。

­  「古鎮的保護關鍵在人,文化、傳統和現代文明的融合需要人來打通,助力實力豐州、新邑豐州、魅力豐州、古韻豐州、幸福豐州『五個豐州』目標的實現。」周劍鋒表示,只有政府和群眾、遊客與居民和諧共贏,古鎮建設才真正有意義。

­  記者手記

­  古鎮風情歷久彌新

­  一山一水一城池,一磚一瓦一城垣。在歷史的長河中,豐州古鎮發展浮沉過,但深厚的文化積澱一直支撐著其不斷前行。如今,行走在這座底蘊厚重的千年古鎮,記者看到傳統的古建築和生活習俗在這裡歷久彌新。

­  在記者看來,豐州鎮有很多不可複製的歷史底蘊、人文資源和自然稟賦,在現在和未來的發展裡,貫穿始終。在傳承與發展中,以人為主心骨,以「懷舊」作為保護與利用的原動力,以「創新」勾畫發展格局,在堅守與發揚的過程,構築起古鎮的前世今生、古今對話,才能為古鎮增添別具一格的風情。

­  這座千年古鎮開啟「活化試驗」後,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讓我們一起期待。(記者 賴香珠 李想 通訊員 陳志彬 文/圖)

原標題:古鎮豐州的「活化」之路

責任編輯:朱詩卉

相關焦點

  • 南安豐州:唱響文化牌 古鎮煥新生
    這座積澱了千年的閩南古鎮形象,就在這飽經滄桑的聲音中逐漸豐滿起來……­  自三國東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作為閩南首置的東安縣治起,豐州作為郡、州、縣治所在達1756年,曾是閩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聞名遐邇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閩南文化」發祥地。今年以來,豐州多處古蹟接連亮相央視,在國內名聲大噪,古鎮形象驚豔國人,最近還喜獲「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 泉州南安豐州古鎮來了臺灣規劃師
    原標題:古鎮來了臺灣規劃師 周芷茹團隊在豐州古街傅氏家廟裡仔細傾聽傅姓宗親(圖右)介紹。 豐州,是南安的一個古鎮。為了激發古鎮活力,去年10月,豐州鎮政府與臺南市文化協會合作成立豐州鎮推動歷史古鎮發展工作室。從此,臺南市文化協會秘書長周芷茹與她的團隊就在豐州駐紮了下來。 「我們進行村落調查與研究,留下村民的共同記憶,進行村落活動策劃,融入新的公共空間。」近一年時間裡,周芷茹團隊走遍了豐州古城和老街的每一個角落。相似的文化背景和習俗,讓她們很快就和村幹部、街角的大叔大嬸都成了朋友。
  • 南安豐州:一座古城的文化延續(圖)
    豐州老街附近,一口明代的甘棠井還在為附近的居民服務。 九日山的摩崖石刻是海絲之路歷史的重要見證,它的存在是古代中國對外交流史的縮影。 九日山、蓮花峰產的石亭綠名茶已有近千年的歷史。63歲的傅春生說,這裡的老茶樹百年歷史的比比皆是。老傅現在還堅持著從太爺爺那傳下來的手工制茶手藝,每年做的茶不多,就為不辜負這幾畝茶山。每年從東南亞回鄉的華僑們,都會到村子裡找尋這份香濃的家鄉味道。
  • 豐州:唱響文化牌 古鎮煥新生--南安商報社數字報刊平臺
    文化興鎮    清晨,豐州,武榮古街熙熙攘攘。偶見一耄耋老者端坐街旁,講述著與這座古鎮有關的老故事,年輕人圍坐一旁細細聆聽。這座積澱了千年的閩南古鎮形象,就在這飽經滄桑的聲音中逐漸豐滿起來……    自三國東吳永安三年(公元260年)作為閩南首置的東安縣治起,豐州作為郡、州、縣治所在達1756年,曾是閩南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聞名遐邇的「海上絲綢之路」起點,「閩南文化」發祥地。今年以來,豐州多處古蹟接連亮相央視,在國內名聲大噪,古鎮形象驚豔國人,最近還喜獲「福建省歷史文化名鎮」榮譽稱號。
  • 南安豐州展出16幅碑刻拓片 均與豐州古城城建相關
    近日,「尋.豐州.印記」拓片展在豐州鎮燕山黃氏十房七世·玩槐堂開展,展出了《翻經石》《唐相姜公神道碑》《周徐孝子碑》《萬石陂示》《戈侯重建萬魁亭記》《夏侯城碑》等16幅碑刻拓片。  「這些拓片作品與豐州古城城建相關,是研究古城變遷的重要實物依據,許多都是首次面世。」此次拓片展相關負責人王贊成告訴記者。
  • 社區營造激活南安豐州古城 成員與村民合力改善環境
    廢棄塑料瓶成為共享空間的裝飾品核心提示南安豐州古城一座破敗的閩南古厝原來,這裡是臺南市文化協會成員們選定的共享空間,將於8月底改造完成,之後將24小時為居民和遊客提供歇腳的地方。據悉,共享空間是豐州社區營造的一部分。去年10月,臺南市文化協會與豐州鎮政府合作成立了豐州鎮推動歷史古鎮發展工作室,為豐州量身訂製社區營造模式,與當地民眾分享農村社區「共同締造」理念。如今,豐州古鎮有了什麼樣的變化?近日,記者前往一探究竟。
  • 探秘南安豐州「周井堡」
    南安豐州「周井堡」一直是歷史遺留的一個謎,它的建置要早於三國時期吳國建立的東安縣,可謂歷史悠久;在豐州至今有古碑、文獻、門牌、聯對、族譜等物證實它的存在;現場踏勘發現疑似「周井堡」的具體遺址……  本報記者 吳拏雲 通訊員 王贊成 蘇歆悅 文/圖「周井」古石刻立於道旁「先周井,后豐州」
  • 千年古鎮南安豐州舉辦元宵燈會美食節
    中新網福建新聞2月20日電 (劉真真 吳漢陽)19日,正值傳統佳節元宵節,南安市豐州鎮燕山村以「美食+燈會」模式傳承當地元宵燈會文化,啟動首屆千年古鎮豐州元宵燈會美食節。豐州元宵燈會美食節熱鬧登場。
  • 活化古城文化業態 推進新豐州建設跑出加速度
    「兩高」整治成效獲泉州、南安市委主要領導批示肯定,燎原村成為省、泉州市現場觀摩樣板村;文化旅遊融合發展,入選第一批福建省地名文化遺產「千年古鎮」名錄,各景區全年接待遊客40多萬人次,同比增長23%;在2018年全市鄉鎮(街道)績效考核中,豐州鎮蟬聯四季度及年度考核優秀等次,榮獲「科學發展先進單位」「經濟建設先進鄉鎮」等榮譽稱號。    三是神氣更佳。
  • 南安豐州造了個「小燈塔」 廢舊老屋變身共享空間
    ­  借鑑廈門「路燈計劃」打造「豐州小燈塔」­  臺南市文化協會成員告訴記者,­  豐州「共享空間」的靈感借鑑了廈門「路燈計劃」。­  在廈門沙坡尾,有一個特殊的地方——無人看管,卻有軟沙發、書、熱茶、零食,從不鎖門,24小時亮著燈,任何人都可以進來免費享用,帶給無數陌生人溫暖和希望。這就是「路燈計劃」。
  • 南安豐州百年古厝變「共享空間」 無人看管一切免費
    無人看管 一切免費 「共享空間」現身泉州  由南安豐州一百年古厝改造,提供桌椅、書籍和茶水,策劃團隊希望以此傳遞信任和友好你可以進來喝茶、看書、聊天,或者發呆……」遊走在南安豐州古鎮「頂街」,走過氣勢磅礴的黃氏家廟後,一片紅磚牆上掛著一個彩虹色的牌子「豐州小燈塔」,上面寫著如是文字。  這是泉州出現的第一個「共享空間」,這裡的大門永遠開著,不會有人找你收費,你想待多久就待多久。空間的策劃者是一支臺灣團隊——臺南市文化協會。
  • 【泉州府古城徒步第2期】 到豐州古鎮,探索閩南之源.
    豐州,閩南發祥之古地也據《漢書》及《史記》記載晉太康間,豐州古城建立「未有泉州,先有豐州」足以體現它的分量從豐州武榮門出發南門街上有一座甘泉橋它近處坐落著始建於南宋的武榮慈濟宮這是南安最早祀奉保生大帝的廟宇
  • 兩岸宗親最新考證:鄭成功先祖源於南安豐州
    來自金門、漳浦、南安等海峽兩岸各地的武榮鄭氏族人近百人,帶著十幾本族譜,十三日在福建南安豐州繼續展開考證。兩岸鄭氏宗親依據族譜進行的此項最新考證認為,福建南安石井鄭成功先祖源於南安豐州社壇。  有關人士對此表示,漳浦營裡鄭氏族譜經泉州市鄭成功學術研究會延平分會核實,被認定是較真實可靠的,其發現意義甚至比二00二年發現的《明末版石井鄭氏族譜》更為重大。
  • 傅氏名門望族英才輩出: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
    弘揚傅氏文化,共建繁榮傅氏。功在千秋,福澤萬世! 南安豐州溪口傅氏宗祠修建於明嘉靖十一年(公元1522年),距今有近500年歷史。
  • 南安豐州訪古 拜謁「李世民」
    南安豐州桃源村有遠近聞名的桃源宮,內祀唐太宗及開唐四名臣,該宮與傅氏開閩始祖傅實公有極大淵源,宮內還有難得一見的陀羅尼經幢;南邑城隍廟始建於北宋,內存多方明代石碑,衍生而出的城隍文化深受矚目該地物阜人豐,歷史遺存較多,如九日山、桃源宮、南邑城隍廟、石亭寺等,都有著厚重而神秘的文化底蘊,也為古城文脈的傳承,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歷史源頭。今天,就讓記者帶您一道,穿越千年時光,去豐州探幽訪古一番。
  • 南安森林公安分局在豐州成立警務室
    ­  昨日,南安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豐州警務室掛牌成立,這是南安市森林公安分局在鄉鎮成立的第一個警務室。­  「豐州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九日山風景區是南安5A級景區,而且金雞橋附近為水源保護區,加強豐州的生態安全保護顯得尤為重要。」
  • 泉州南安豐州百年古厝變「共享空間」 無人看管一切免費
    原標題:南安豐州百年古厝變「共享空間」 無人看管一切免費 周芷茹說,「豐州雖然是個小鎮,但它的文化底蘊非常深厚,可以說是泉州文化的起源地,只是現在被遺忘了。」她說,協會希望這只是一個案例,可以吸引更多的年輕人關注到家鄉的文化底蘊和老房子的價值,進而回來保護老房子,在老街區裡形成新的文化業態。   周芷茹和臺南市文化協會的想法和豐州鎮書記周劍鋒的想法一致。周劍鋒表示,據不完全統計,在古鎮傳統歷史文化古厝有130多座,保存較為完整的有60多座。
  • 南安豐州古城列入泉州古城歷史城區範圍
    ­  近日,備受關注的《泉州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修編)》方案完成。和1983年版規劃相比,本次修編將南安豐州古城列入古城歷史城區範圍。泉州市域的整體保護結構為「一核、兩軸、九片區」,「一核」指歷史城區及其周邊環境,核心範圍總面積約7.08平方公裡,除了泉州古城6.41平方公裡,新增豐州古城0.67平方公裡。
  • 南安豐州燕山黃氏家廟歡慶元宵,民俗踩街鬧新春
    千年古鎮魅力豐>州3月2日,正月十五,豐州燕山黃氏民俗踩街活動精彩上演,沿街萬餘民眾齊聚觀看,場面熱鬧非凡。空中地面、白天夜晚帶您領略豐州古城民俗魅力一年一度的南安豐州燕山黃氏家廟民俗大狂歡,正月十五如期上演。延綿3公裡多的踩街隊伍,到祖廟鑽燈腳、乞花枝、搶七星燈熱鬧的民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