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解決火車站片區建設項目的群眾房屋拆遷安置工作,豐州鎮則在東西大道附近規劃建設了8幢安置房。該項目東鄰風景優美的西湖公園,北靠歷史名山清源山,南擁晉江濱水風光,將原生態的一線湖景風光盡收眼底,而這樣的美景在幾年前是不敢想像的。
搬進安置房的傅先生對此深有感觸。他告訴記者,這裡交通發達,上高速、去其他地方十分方便,周圍配套設施逐步完善,生活環境更加宜居。
而為了更好地聚集遊客資源,與北峰交接的燎原村,即將建設綜合交通樞紐PPP項目,該項目估算總投資約15.74億元,包含動車站、公共運輸設施場站、公交首末站、地鐵站、有軌電車站及配套設施的人車流線等工程,實現各交通流線的零換乘。據了解,目前該項目已經進駐施工,建成後將成為遊客往來的集散地,同時預示著南安豐州與泉州的無縫對接,奠定豐州交通樞紐的地位。
在加緊對接大泉州城市發展戰略的同時,豐州鎮還將鎮區規劃為五大組團:九日山組團以公園綠地、旅遊和居住為主的風景旅遊區;古城組團以旅遊、商業、客棧、居住等綜合功能為主的旅遊古鎮;濱江組團以居住、酒店和商業為主的濱水生活區;北部組團以居住、商業為主的現代城市生活區;外環組團,以輕軌場站為主的公共運輸用地。
「我們以村莊規劃為引領,對農村交通、居住、特色產業、公共空間進行合理規劃布局,培育新村建設示範點,建設一批各具特色、宜居適住的新村。」周劍鋒表示。
【共建】以人興城注入發展動力
鎮因人興,人是古鎮的核心,無論是幹部,還是村民、企業家,只有人人懷著「共建家園」的理念,才能為家鄉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
在豐州,就有這樣一批人,無論是烈日炎炎,還是狂風暴雨,他們都奔走在志願服務的道路上,九日山環境清理、街巷黑漆廣告整治、元宵燈會秩序維持、古城徒步宣傳、交通疏導、貧困戶慰問、慈善募捐……志願服務已經成為豐州古鎮另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豐州志願者協會於2016年5月成立,目前有近200個會員。除了愛心助學、貧困戶慰問等方面,協會還有古城保護、宣傳海絲文化和千年古鎮的重任。」豐州鎮志願者協會執行會長陳日升告訴記者,本月月底,他們還將成立海西郵局,將豐州古鎮著名景點印成紀念郵票,打造成豐州古鎮的又一張名片。
豐州志願者協會只是豐州人加入家園共建群體的一個縮影。為了項目落地建成攻堅克難的黨員幹部;在老人協會、關工委、聯合調解中心發揮餘熱的離退休黨員幹部;後田村義務加入村級巡邏隊的入黨積極分子們;加入扶貧隊伍、為民心工程捐資的愛心企業家;合力改善村居環境熱情好客的村民……他們一點一滴的努力,都讓豐州鎮每天都變得更好。
「古鎮的保護關鍵在人,文化、傳統和現代文明的融合需要人來打通,助力實力豐州、新邑豐州、魅力豐州、古韻豐州、幸福豐州『五個豐州』目標的實現。」周劍鋒表示,只有政府和群眾、遊客與居民和諧共贏,古鎮建設才真正有意義。
記者手記
古鎮風情歷久彌新
一山一水一城池,一磚一瓦一城垣。在歷史的長河中,豐州古鎮發展浮沉過,但深厚的文化積澱一直支撐著其不斷前行。如今,行走在這座底蘊厚重的千年古鎮,記者看到傳統的古建築和生活習俗在這裡歷久彌新。
在記者看來,豐州鎮有很多不可複製的歷史底蘊、人文資源和自然稟賦,在現在和未來的發展裡,貫穿始終。在傳承與發展中,以人為主心骨,以「懷舊」作為保護與利用的原動力,以「創新」勾畫發展格局,在堅守與發揚的過程,構築起古鎮的前世今生、古今對話,才能為古鎮增添別具一格的風情。
這座千年古鎮開啟「活化試驗」後,又會擦出怎樣的火花?讓我們一起期待。(記者 賴香珠 李想 通訊員 陳志彬 文/圖)
原標題:古鎮豐州的「活化」之路
責任編輯:朱詩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