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地幼師群體調查:壓力大收入低 最怕孩子園內出事

2020-12-24 環球網

幼兒園老師作為孩子們人生中第一位真正意義上的老師,其教育質量直接關係到兒童的成長及背後每一個家庭的幸福。幼兒園老師的工作現狀如何?針對幼師這一群體,幼兒園園方有無培訓、考核、心理疏導等相關制度?幼兒園頻繁出事,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有何應對舉措?

近日,人民網記者選取了位於東中西部的3座城市,對當地幼師就業環境進行走訪調查發現,幼師普遍面臨工作壓力大,薪資待遇低等問題。專家建議,應在薪酬、職業發展等方面給幼師更多保障,加強對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管理和指導,提高其職業幸福感。

幼師:工作壓力大回家不想說話 最怕孩子在幼兒園出事

李麗、趙瑩、Alice(均為化名),是本次採訪中的3位幼兒園老師,她們分別來自武漢、銀川和上海。

早上7:30到崗,開窗消毒,打掃班裡衛生,整理教具。

8:00到幼兒園門口迎接小朋友。

8:30 發早餐。

9:10 上第一堂課。

9:30 課間休息,幫助有需要的孩子上洗手間。

10:00 自由活動,讓孩子們喝水,玩玩具。

10:30 加餐。

10:40-11:30 戶外活動。

11:30-12:00 午餐。

12:15-14:30 午休。

14:30-15:00 整理床鋪,給孩子們梳頭髮。

15:20 下午餐

15:30-16:30 上兩節課。

16:30-17:00 吃晚飯。

17:00-17:30 給孩子們講故事,等待家長接小朋友回家。

這是趙瑩給記者描述的一天的日程表,算下來,從7:30到17:30,正常工作日平均一天工時是10個小時。「這10個小時,精神高度緊張,尤其戶外活動時間,特別擔心小朋友會磕到碰到,因為這樣要給家長解釋好半天。」

和趙瑩一樣,已經從教16年的李麗每天最擔心的事仍是怕孩子在幼兒園發生危險。據她回憶,之前有個孩子下樓梯摔了一跤把嘴巴磕破了,我們第一時間送去治療,跟家長聯繫賠禮道歉,但家長仍然不理解,到幼兒園來鬧。當晚一下班,老師和園方領導又一起拎著水果到孩子家中給賠不是。經過多番溝通,才化解了矛盾。

「經常加班寫教案,累了一天回家也不想說話,把耐心都在幼兒園用光了,回家輔導孩子作業完全沒耐性。」談到9歲的兒子,李麗滿是愧疚。

「看看我臉上的痘痘。」年輕的Alice老師指給記者看,「工作壓力一大,滿臉都是痘,消下去還有痘印。」Alice是上海浦東西區一所私立幼兒園中文老師,在外教上課時,她要配合外教。

記者了解到,在市區的私立幼兒園,像Alice這樣的中文主教老師一個月薪水在6000元左右。「雖然在上海,生活成本很高,收入並不可觀,但是我很喜歡當老師,我愛著班裡的孩子們。」

月薪6000元,這是一個看似還能接受的數額,但是這個收入是來自於上海這樣的一線城市的私立幼兒園。而據麥可思研究院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2016屆「幼兒與學前教育」職業類的本科畢業生,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為3504元,比全國本科平均水平低872元;2016屆高職高專畢業生中從事「幼兒與學前教育」職業類群體,畢業半年後的月收入為2706元,比全國高職高專平均水平低893元。

「孩子是最天真無邪的,每天看著他們純真的笑容,內心都會很滿足。」「幼兒教師是一份有愛的工作,必須靜下心來去做,才能享受其中的快樂。」「願每個被偷偷愛過的孩子,長大後都能溫柔對待整個世界。」在採訪中,記者感受到3位老師的工作雖然很辛苦,但是她們卻依舊樂在其中。當問及最初選擇當幼師的初衷,她們均不約而同地表示:喜歡孩子。

園方:對幼師管理不放過每一個細節 需加強與家長溝通

根據北京師範大學一項針對北京市50所不同體制幼兒園的447名教師進行的調查顯示,雖然因工作重壓下產生的身心疲勞與耗竭的狀態呈嚴重倦怠的幼兒教師只佔約3%,但出現明顯倦怠傾向的教師人數卻達一半以上。

壓力大、收入低,很容易導致幼師這一群體產生負面情緒,如這些心理壓力長期積壓得不到合理的疏導和宣洩,極易產生心理問題。幼兒園究竟要怎樣更好地對幼師進行甄選以及管理培訓?本次採訪中,來自不同城市的3所幼兒園管理方也提供了他們的經驗。

畢瓊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學前教育專業,畢業後與家人在銀川合開了一所民辦幼兒園。當談及幼兒園老師的招聘時,畢瓊表示,一般會優先考慮家中有3-5歲適齡兒童的老師,「因為這些老師有自己的孩子,比較有同理心,同時我們也會優先讓他們的孩子入園,價格上也會有優惠。」除了傾向於有小孩的老師外,他們對老師的性格和愛好也十分重視。「我認為幼兒園老師的學歷並不是最重要的,但一定要有愛心和耐心,而且不能有不良嗜好,這些是我們衡量一位老師是否能勝任幼教的最重要因素。」

幼教每天的工作環境面對的是孩子,是個相對而言比較特殊的行業,對於幼師的管理培訓,也與其他行業有所不同。畢瓊告訴記者,對於老師的日常管理,他們也制定了詳細的計劃和方案,做到不放過每一個細節。園長和其他管理者每天都會與老師開晨會總結前一天的工作與計劃新的一天的工作,每周還會檢查老師的檔案工作,包括老師的考勤、工作日誌、教案等許多細節工作,以此來確保和保障每項活動與安排都能落到實處。

「對於幼兒園老師的管理,我們會不斷給老師們進行培訓,包括全園的內訓,技能類的、自我情緒管理類的、正面管教等。」武漢一家民辦幼兒園的園長李女士有著24年從業經驗,她告訴記者,最近他們組織了一個教師培訓—幼師自我情緒管理工作坊,邀請知名幼教專家對幼師進行培訓,提高掌握自我調節情緒的技能。

「我們學校對老師的培訓,是入職的第一天就開始了,所有的老師會學習學校的教師手冊,明確作為老師的行為準則。」上海一家私立幼兒園的校監許老師告訴記者,幼兒園管理重在細節,家長對孩子有任何的疑問,都可以調出學校一個月內的監控視頻進行查看,「為了保護孩子們,我們有非常具體的規定,比如男老師不能帶女孩子進洗手間也不允許進入學生們睡覺的房間等。」

看似一條條簡單的規定,其實都是幼兒園不斷探索總結的經驗。「幼兒教育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家園共育,家長也要主動積極參與到幼兒園的管理和育人過程中。」李園長說。

專家:提升幼師職業幸福感 大力支持民辦幼兒園發展

「在學前教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幼兒教師仍然處境尷尬。」寧夏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院長馬振彪認為,國家應該出臺一些相關政策,在薪酬、職業發展等方面提供給幼師更多保障和服務。切實加強幼兒教師培養培訓,提高幼兒教師隊伍整體素質;另一方面,幼師培養機構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只關注技能培養,要注重師德、人格的教育,讓幼兒教師走上工作崗位,能擁有愛心、細心、耐心的敬業精神。

「高強度的勞動沒有得到足夠尊重,容易失去職業幸福感。」華中師範大學教育學院副院長蔡迎旗教授建議,應補足配齊師資力量,加強對幼兒老師入職資格審查,加強對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管理和指導,引導其成長,提高師德師能水平,提升專業素養,提高教師待遇。同時,各方力量都要加入到監管行列。幼兒園自身要加強教學活動監管,各級職能部門提高監管力度,家長和社區都主動積極參與到幼兒園的管理和育人過程中。

上海交通大學中國城市治理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奎明則認為,「完善兒童權益保護相關法律法規是根本解決之道,特別是儘快制定實施《兒童福利法》,通過法律途徑一方面可以規範幼兒教育市場,另一方面也可以倒逼學前教育管理體制的深入改革。」同時,王奎明也建議,政府應加大財政支持力度,轉變「公辦優先」的發展戰略,給予民辦幼兒園適當的財政傾斜,畢竟民辦幼兒園是幼兒教育的絕對主體。此外,還應通過合法權益的保障切實提高幼師的責任認同感與工作自豪感。

《人民日報》此前發表評論稱,幼有所育,教師是關鍵。破解幼兒教師隊伍難題特別是監管難,可能還得讓法律的歸法律,讓道德的歸道德,讓「愛崗敬業」「有愛心」成為幼兒教師的基本要求。

相關焦點

  • 探訪3地幼師:壓力大收入低 最怕孩子在園內出事
    針對幼師這一群體,幼兒園園方有無培訓、考核、心理疏導等相關制度?幼兒園頻繁出事,各地教育主管部門有何應對舉措? 據人民網12月5日早間消息,近日,人民網記者選取了位於東中西部的3座城市,對當地幼師就業環境進行走訪調查,發現幼師普遍面臨工作壓力大,薪資待遇低等問題。專家建議,應在薪酬、職業發展等方面給幼師更多保障,加強對幼兒園教師隊伍的管理和指導,提高其職業幸福感。
  • 律師收入調查報告—律師真的是高收入群體嗎?
    本報告結合以上背景消息,通過篩選全球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國家或地區的法律職業人員的工資情況,進行橫向數據對比;通過對我國法官、檢察官、律師這三類法律職業群體的收入進行縱向數據對比,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可以深入了解法律職業收入的全新視角。一、法律職業概況(一)全球法官、檢察官、的收入情況
  • 2021年別再逃離幼兒園,幼師政策的春天就要來了!
    國家和政府已經越來越重視幼師的身份和待遇,不止一次地出臺文件要求幼兒教師的工資應足額發放、同工同酬。 因為只有「保待遇和身份」,讓教師有尊嚴、有地位,無後顧之憂,才能讓教師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也就是說,待遇和地位是保障幼兒園教師權益的核心,必須依法依規加以維護。
  • 幼師月薪不過1800,為何很多幼師不改行?10年幼師揭開真相
    既然幼兒園這麼賺錢,那麼在大家想像中,幼師的收入應該挺不錯的。但實際情況到底是不是這樣呢?前不久和有10年幼兒園經驗的老師聊天,她說自己的月薪只有1800,如果是新來的更只有1400左右。我當時就驚訝了,沒想到幼師才這麼點的收入,也實在是太低了。朋友後來說,雖然工資很低,但很多幼師也不願意改行。
  • 導遊領隊群體幸福度調查報告
    將參與試點的我國最大在線旅行社攜程旅遊發布的《導遊領隊群體幸福度調查報告》發現,導遊領隊是離家在外工作最長、緊張度最大的職業之一,但只有半數導遊認為得到遊客的尊重和認同,近一半的導遊認為收入與勞動不成正比。  但對於旅遊行業的前景8成從業者看好,大部分導遊認為,目前實施的「網際網路+導遊領隊」等改革試點,是趨勢也是機遇。
  • 中國各省房價收入大比拼:東部7省壓力大 內蒙古最小
    根據上海易居房地產研究院日前發布的《全國30省房價收入比排行榜》,2015年全國商品住宅房價收入比為7.2,與2014年的7.1相比,2015年房價收入比回彈上升。報告指出,從房價收入比的絕對水平看,仍然屬於在6~7的合理區間內合理震蕩。
  • 關注丨《導遊領隊群體幸福度調查報告》:近半數導遊認為收入和勞動不成正比
    將參與試點的我國最大在線旅行社攜程旅遊發布的《導遊領隊群體幸福度調查報告》發現,導遊領隊是離家在外工作最長、緊張度最大的職業之一,但只有半數導遊認為得到遊客的尊重和認同,近一半的導遊認為收入與勞動不成正比。但對於旅遊行業的前景8成從業者看好,大部分導遊認為,目前實施的「網際網路+導遊領隊」等改革試點,是趨勢也是機遇。
  • 旅遊消費大調查:90後最捨不得花錢,月薪3萬愛購物
    近日,融360|簡普科技(NYSE:JT)旗下《維度》欄目以問卷調查的方式對國民旅遊消費行為進行了深度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近一年56.4%的受訪者有過3-5次旅行經歷,24%的人旅行次數在3次以下,而19.6%的受訪者旅行次數在5次以上,其中一年內旅行次數超過10次的佔比2.4%。
  • 攜程:2016年導遊領隊群體幸福度調查報告
    將參與試點的我國最大在線旅行社攜程旅遊發布的《導遊領隊群體幸福度調查報告》發現,導遊領隊是離家在外工作最長、緊張度最大的職業之一,但只有半數導遊認為得到遊客的尊重和認同,近一半的導遊認為收入與勞動不成正比。但對於旅遊行業的前景8成從業者看好,大部分導遊認為,目前實施的「網際網路+導遊領隊」等改革試點,是趨勢也是機遇。
  • 深度訪談:一位資深幼師離職前的真實感悟,講述二十年的愛與不舍
    其次是工資待遇太低。暑假寒假也沒有工資,這就是民辦幼兒園的悲哀。我曾多次帶孩子出去獲優秀老師獎以及優秀員工,自認一點不比公辦園老師差,但幼師之間的待遇差別太大了!加上每天生活在噪音中,咽喉炎也成了職業病。幼兒的安全問題也對我造成相當大的心理壓力。
  • 這個群體外表光鮮 但超半數月收入不足5000元
    這個行業中,一檔音樂綜藝節目的音樂總監的收入可達千萬元,但同時,53%接受調查的音樂人月收入不足五千元,低於北京市平均工資30%,其中超過一半的音樂人沒有任何從事音樂獲得的收入。可喜的是,與2019年的調查相比,音樂人中低收入的群體在變小,高收入的群體在變大。
  • 溫嶺虐童女幼師顏豔紅被刑拘 自稱靠關係上崗
    25日上午,溫嶺市教育局正式通報虐童事件調查結果。其中,虐童教師顏豔紅和參與拍照的另一女教師童某被立即辭退。因涉嫌尋釁滋事犯罪,顏豔紅目前已被警方刑事拘留。  事發  幼師揪幼童雙耳離地10釐米  24日上午,@將講090080在微博裡發了一張照片,引來眾多網友瘋轉。
  • 警察談配槍之困:怕出事不願帶槍 帶著也不敢用
    一邊是反恐形勢嚴峻,多地警察佩帶槍枝;另一邊是5月30日當天,全國發生至少3起警察開槍事件。近段時間,民警配槍確實是輿論焦點,這也與近期的暴力恐怖襲擊事件相關。新疆「5·22嚴重暴力恐怖襲擊事件」發生後,為打擊各種暴力犯罪活動,維護社會安定,全國各地安保升級,民警持槍巡邏在各地已成為常態。
  • 誰是「最美幼師」,你來定
    柏青青  陳楠  宮秀芝  胡祥雲  李靜  李媛媛  徐海燕  張巖辰  周公華  祖可鑫  張敬  本報9月20日訊(見習記者 張琪)教師節前夕,為喚醒社會對幼兒教師群體的關注、了解
  • 2018中國中間群體收入劃分標準一覽
    2019年1月25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並解讀《2018年全國時間利用調查公報》,其中提到了「中等收入群體」指的是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人群,引起了一些媒體關注及網友的熱議。頓時「月入2000是中等收入群體」,上了微博熱搜卻不是真相,更多具體內容詳解請看下文。
  • 網上說青島是三線收入、一線消費,你怎麼看?
    北方人均收入第二的城市,雖比不了長三角和珠三角,但也不至於用「很低」二字來形容。青島在十幾年前確實收入不高,但近十幾年來增速還是比較快的。而且高薪行業群體正在高速增長。下圖為各行業稅前平均工資,有6個都在萬元以上。再看看上圖的收入佔比。青島700萬有收入人口當中,到手1萬以上的佔比6.4%,也就是40萬人左右。比例不算很高,但人數卻並不少。收入低不能全都歸咎於城市,更多要看自己的能力和努力。人家月入上萬的都能兼職賺錢,甚至開著寶馬擺地攤,而月薪兩三千的還想我在被窩裡玩手機,拿什麼追求高收入?
  • 「富二代」群體調查:與父輩理念存在明顯差異
    「富二代」群體調查:與父輩理念存在明顯差異 他們認為,「富二代」是偏負面的、輿論炒作的詞語,是對這個群體的誤讀,呼籲媒體、社會公眾能夠改正這樣的稱呼。  此次調研對象以80後「富二代」為主體,佔調研總數的98%。這群對象中70%是獨生子女,80%未婚。受訪對象中,政治面貌為共青團員的為41%,為群眾的為45%,11%已經是中共黨員,還有3%加入民主黨派。
  • 導遊行業現狀:加班頻繁、社會認可度低、收入和勞動不成正比
    長期見諸報端並和「收回扣」、「辱罵遊客」等關鍵詞綁定的導遊群體到底生存現狀又是如何呢?國內在線旅行商攜程於5月11日發布《導遊領隊群體幸福度調查報告》。報告顯示,導遊領隊是離家在外工作最長、緊張度最大的職業之一,但只有半數導遊認為得到遊客的尊重和認同,近一半的導遊認為收入與勞動不成正比。對於旅遊行業的前景,八成從業者看好。
  • 惠州多家民辦幼兒園漲價 家長壓力大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幼兒園大全>正文惠州多家民辦幼兒園漲價 家長壓力大 2015-07-24 14:42 來源:南方都市報
  • 日本「65+」老齡群體疫情期間面臨失業,老人收入驟降流離失所
    這些老年人在疫情之前,並沒退休,也是需要出來工作,現在初級工作已經消失不少,缺少崗位的老年人收入驟降,被迫需要領取政府救濟。其中一位名叫小林智明(Tomoaki Kobayashi)的老人,他非常擔心自己有一天會失去家,因為他的退休金已經不足以繼續支付房租,即將面臨流離失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