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要講的是中國最新的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雖然世界各國對於洲際飛彈的重要數據一直都是非常保密的,但是很多軍迷依舊不甘心,特別是中國最新的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下面我們來淺談一下這個最新的洲際彈道飛彈的有關數據和性能。
首先,採用和大多數洲際飛彈一樣的三級固體運載火箭作為動力,只不過最大射程可達約14,000公裡,和俄羅斯「白楊-M」型洲際彈道飛彈的一萬公裡相比略高,用於裝載的車輛不僅可以在公路行駛,也具有一定的越野性能。另外就是炮彈採用了和俄羅斯「白楊-M」型洲際彈道飛彈一樣的電腦控制的慣性制導系統,命中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只不過兩者依舊有很大的差別,俄羅斯「白楊-M」型洲際彈道飛彈被美國稱為「瘋子」,而中國的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更是一個十足的「瘋子」。
東風-41採用多彈頭獨立重返大氣層載具(MIRV)技術則和俄羅斯「白楊-M」型洲際彈道飛彈不同,因為它實現了運載火箭及分彈頭自適應變軌,也就是說俄羅斯「白楊-M」型洲際彈道飛彈是簡單地在一枚飛彈上裝載多枚分彈頭,而中國的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每個分彈頭都有獨立的飛行彈道,可以根據目標獨立的調整軌道。也就是說例如薩德一樣的反導系統僅僅能攔截一下核彈頭,結果可想而知。
另外就是裝載的彈頭質量,俄羅斯的白楊-M洲際飛彈搭載彈頭的重量比東風-41的估計重上大約2噸,也就是說俄羅斯白楊-M洲際飛彈在彈頭的選擇上要高於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這樣一來兩者搭載的核彈頭量也有了一定的差距,中國的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的核打擊能力方面差了一點。
最後討論一下燃料問題,我國的固體燃料的比衝應該不及「白楊-M」所使用的固體燃料,,「白楊-M發射重量47.2噸,我國的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沒有官方的過多數據,但是按照中國現在的化工水平來說還是不及俄羅斯,但是這恰恰是一個改進的機會,提升比衝能在一定程度上節省燃料的質量,因為可以選擇搭載更多的核彈頭,但是這依舊是個很難突破的問題。
俄羅斯白楊-M三個優勢是機動變軌能力、命中精度高、該飛彈準備時間短,但是中國的東風-41洲際彈道飛彈並沒有態度的數據,而且從之前的國產飛彈技術來說還是要差一點,只不過在射程方面突破很大。加之「薩德」的部署都是一個不小的威脅,中國的飛彈建設之路依舊是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