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種小說中,秦嶺總是充滿神秘的地方,南派三叔在《盜墓筆記》中寫了秦嶺神樹,古代傳說中神農嘗百草也發生在秦嶺一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把秦嶺當作是「龍脈」所在地。
那麼,這座充滿著神秘氣息的秦嶺,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山呢?
秦嶺
從地理位置來看,秦嶺位於我國中部地區,和淮河一起被稱為「南北方」分界線。
秦嶺並不是一座山的名字,而是一座山脈,東部以丹江河谷為界,西部以嘉陵江為線(也有其他的說法)。
秦嶺被稱為中華文明的龍脈,在古代為兵家必經之地,這是因為秦嶺地勢險要,易守難攻,頗有「一股當關萬夫莫開」的局勢。
秦嶺的形成和地質運動有關,我們知道,地球內部有一個炙熱的地心,地心溫度向上傳遞時,會遇到冰冷的巖石層導致溫度下降,因此地球內部會形成熱對流。
在熱對流的作用下,地殼之間會發生板塊漂移,如果兩個密度、厚度大小都差不多的板塊由於熱對流的作用逐漸靠近、擠壓,那麼該地區的地勢將會被抬升,但是在抬升的過程中,上層的地質又會因承受不住上方的重量而坍塌,由此形成了褶皺山脈,秦嶺就是這樣形成的。
秦嶺:800毫米降雨量分界線
由於地勢運動抬高了秦嶺的海拔,所以秦嶺會阻止地球的氣流。
我們知道,在炎熱的夏季時,陸地會形成低氣壓,而海洋則形成高氣壓,因此形成氣流,氣流從高壓的海洋地區流向低壓的陸地。
等到冬季時,由於陸地溫度比海洋更低,因此陸地會形成高氣壓,而海洋形成低氣壓,此時的氣流會從陸地流向海洋。
由於海洋地區攜帶的水汽較多,所以當海洋的水汽流向陸地時,會給陸地帶來大量的降雨,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夏季多雨的原因。
但是,由於秦嶺山脈的存在會阻礙海洋氣流繼續北入,因此秦嶺以北地區降雨較少,秦嶺以南地區降雨較多,由此形成我國南北降雨量分界線。
當冬季時,來自高壓地區會向低壓地區吹來寒風,比如:西伯利亞地區的寒流。
從西伯利亞吹向我國的寒流經過的地區大多是陸地,而陸地上水分有限,因此寒流攜帶的水汽較少,很少會導致降雨,這也是為什麼我國冬季降雨較少的原因。
當西伯利亞寒流吹來時,由於秦嶺的阻滯作用,所以寒流很難穿越秦嶺到達秦嶺以南地區,因此我國南方地區的冬季氣溫偏高,而北方地區氣溫偏低。
所以,秦嶺以及淮河也被稱為「南北方分界線」。
秦嶺的生物
由於秦嶺氣候的變化較大,地勢較高,以及南北坡的降雨差異大,所以這裡的植物差異非常大。
秦嶺以南地區由於氣候溫暖,降雨量較多,所以這裡的植被以常綠闊葉林為主;秦嶺的北坡由於冬季氣候較低,河流會凍結,因此這裡的植物以落葉闊葉林為主。
再者,秦嶺地勢較高,不同的海拔會生長著不同的植物,比如:山林灌木地帶以及針葉林帶。
植物的豐富,造成了很多動物都可以在秦嶺找到適宜自己的環境。比如:金絲猴、大熊貓等生活在秦嶺的南端較為溫暖的地區,黃鼠和白股闊蝠生活在秦嶺的北段較為寒冷的地區。
再者,由於秦嶺屬於褶皺山脈,交通不便,所以這裡的人口稀少,自然環境保存較好,許多野生動物可以在此棲息,比如:豪豬、羚養、雲貓,以及最近新發現的野生雲豹。
除此之外,秦嶺還擁有著世界上最為豐富的雉雞類種群,各種名貴動植物更是數不勝數。因此,秦嶺又被稱為動植物基因庫。
總結
中國山脈這麼多,但只有秦嶺被稱為「中華龍脈」有一部分是因為文化因素,還有一部分是因為秦嶺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是1月氣溫0攝氏度分界線,也是800毫米降雨量分界線。
由於溫度和降雨量的不同,所以秦嶺南北地區的植物與動物資源異常豐富,其中有很多國家一級保護動植物,也因此秦嶺被籠罩著一層神秘的面紗,被人稱之為「中華龍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