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橫秦嶺家何在?且看中華龍脈的非凡與偉大

2020-12-10 騰訊網

中國幅員遼闊,山脈眾多,在這片遼闊的版圖上,有一條非同尋常的山脈,氣勢巍峨地橫亙著。它的存在首先奠定了中國大陸的自然格局,也奠定了自古以來所謂的「南北差異」:小到吃甜還是吃鹹,大到南方的柔和與北方的豪放,都與他有著分不開的聯繫。這條山脈,就是秦嶺。

「秦嶺」之名的由來

在秦始皇統一中國之前,秦嶺被稱為崑崙;後來,又因為秦嶺矗立在秦國都城之南,所以秦嶺被稱作終南山,或南山。

古代最早可查到有關秦嶺記載的文字是《山海經》和《禹貢》。《禹貢》的成書時間大致為戰國時期,在它的文字記述中,中國山脈的布局是一個「三條四列」的系統,其中秦嶺被列為中條。

後來,司馬遷在《史記》中寫道「秦嶺,天下之大阻」,這算是對秦嶺一個正式的書面命名和文字記載。「秦嶺」這個名字,也一直延用了下來。

秦嶺的地理位置定義?

秦嶺,分為狹義上的秦嶺和廣義上的秦嶺。

廣義上的秦嶺,是橫貫中國中部的東西走向山脈。西起甘肅省臨潭縣北部的白石山,中經隴南、陝南,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在陝西與河南交界處分為三支,北支為崤山,中支為熊耳山;南支為伏牛山,長約1600多千米。

狹義上的秦嶺,僅限於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東以灞河與丹江河谷為界,西止於嘉陵江。

秦嶺對這片土地的影響?

我們在初中地理課本中就學過,由於秦嶺南北的溫度、氣候、地形均呈現差異性變化,因而秦嶺-淮河一線成為了中國地理上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

同時,秦嶺也在政治上起到重大影響。南宋時,宋金以秦嶺淮河為界,淮河取代了長江,秦嶺淮河一線以政權割據的形式初步確定下來。隨後,秦嶺南北方開始相對獨立發展,在農作、語言、風俗、飲食等諸多方面加速分化。其時,南方的經濟、文化發展開始反超北方。

1908年,中國地學會的首任會長張相文開始用現代科學分析中國的地理特徵,他首次提出以秦嶺淮河作為中國地理南北分界線,隨後這一提法被載入中國地理教科書,也讓後來的我們也知道了這條南北分界線的更多科學意義:

秦嶺與中國年降水800mm等降水量線大致重合,與中國一月份平均氣溫0度的等溫線大致重合,是溼潤地區和半溼潤地區的分界線,還是亞熱帶和暖溫帶的分界線,以及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和溫帶落葉闊葉林的分界線等等。

秦嶺北坡山勢陡峻、斷層深谷密布,就像一堵「擋風牆」阻止了冬季冷空氣南下,這讓漢中盆地、四川盆地相對溫暖;而南來的水汽又大部被截留在南坡,使得南坡溼潤而降水豐富,森林也更加茂密、鬱鬱蔥蔥。由此帶來的農耕文明發展也更為迅速。人們在這裡種植茶葉、水稻、桔子、油菜等作物,人們也喜食稻米和以稻米製作的米粉;

而秦嶺北側,氣候明顯乾燥,土地也更為乾旱,很明顯,這裡栽種的農作物也以不需要大量水源的小麥、蘋果、柿子為主,因此形成了以麥粉製作的麵食為主的飲食習慣。

到現在,因為交通和科學的發展,因這條巨大山脈而形成的文化政治、飲食習慣早就已經融合,南船北馬被高鐵、汽車、飛機取代南米北面的說法在大城市裡已經被瓦解,但是對自然界來說,它仍然是一條生物的天然屏障,秦嶺的物種豐富程度堪稱中國最重要的自然遺產之一,素有「南北植物薈萃、南北生物物種庫」的美譽。

秦嶺的秦巴山區盛產核桃、柿子、板慄、木耳、核桃、板慄、柿子;還是全國有名的「天然藥庫」。中草藥種類1119種,列入國家「中草藥資源調查表」的達286種;秦嶺的被子植物中約有木本植物70科、210屬、1000多種,除個別樹種外,南坡都有生長,而北坡只有21屬、46種。

秦嶺以南生長柑桔、茶、油桐、枇杷、竹子等亞熱帶植物,而秦嶺以北雖然柑桔絕跡,但盛產蘋果、梨等溫帶水果。

秦嶺地區野生動物中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牛、朱䴉等珍貴品種,被並稱為「秦嶺四寶」。還有鬣羚、斑羚、野豬、黑熊、林麝、小麂、刺蝟、竹鼠、鼯鼠、松鼠等數不清的哺乳動物,以及堪稱世上最為豐富的雉雞類族群。

秦嶺南北的動物也有較大差別。就獸類來說,以秦嶺為分布北界的有23種,佔獸類總數的42%。秦嶺以南的獸類中,有不少南方成分,如華氏菊蝠、金絲猴、大熊貓、豬獾、大靈貓、小靈貓、雲豹、羚牛、蘇門羚、豪豬等。而分布於秦嶺以北的獸類,佔獸類總數的10%,主要有白股闊蝠和黃鼠等。

攝影zh147369

秦嶺對中華民族有什麼特殊意義?

中華民族的絢爛文明就誕生在秦嶺腳下。在秦嶺,人們能看到遠古時期人們田耕的遺蹟,大禹封九州時,這裡被封為雍州,後來又誕生了周王朝,西周建都於秦嶺腳下的鎬京,這裡有著土地肥沃的關中平原,又有崇山峻岭阻隔外敵入侵。

秦朝——中華民族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國家秦朝,後來也誕生在秦嶺腳下。秦始皇曾說:」秦為天下之脊,南山為秦之脊背。「他死後,也被埋葬於秦嶺驪山。

可以說,秦嶺腳下建立了最多的中華都朝。數千年來,華夏大地上部落和朝代的興衰、思想文化的激蕩、絕大部分也發生在這裡。其先後有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趙、前秦、後秦、西魏、北周、隋、唐13個王朝在此建都。

從那時起,秦嶺便被稱為中華民族的「龍脈」。

今天我們如何遊覽秦嶺?

因為有著豐富的自然資源,山系連綿不絕,秦嶺今天成為了人們觀光休閒的好去處。今天的我們如何遊覽秦嶺?推薦幾條自駕線路供大家選擇。

黃柏塬風景區

黃柏塬風景區位於陝西省寶雞市太白縣,是國家3A級景區,黃柏塬風景區是秦嶺之中最具原始生態的地區之一,被譽為「天然氧吧」和「秦嶺的九寨溝」;

1 寶雞---潘家灣(潘太路)---太白縣城---太洋公路---黃柏塬鎮---大箭溝風景區---核桃坪原始森林(潘太路只限小車通行)

2 西安---西寶高速眉縣出口---姜眉公路---太白縣城---太洋公路---黃柏塬鎮---大箭溝風景區---核桃坪原始森林

青峰峽森林公園

青峰峽森林公園,位於太白縣桃川鎮,公園以雄、奇、險、秀、幽、神秘而聞名,景色兼有幽谷、孤峰、瀑布、絕壁、石海、石河、森林之美,有「童話世界」的美譽。

西安—西姜村高架橋—京昆高速公路—郭家山隧道—G210—G316—喜熨路——青峰峽景區

藥王谷

藥王谷是一個神奇美麗的秦嶺世外桃園,景區自然風光怡人,石鍋瀑布蔚為壯觀,飛瀑彩虹神奇而美麗。相傳為藥王孫思邈在太白山的隱居研修之地。

1 寶雞---潘家灣(潘太路)---太白縣城---姜眉公路---藥王谷風景區(潘太路只限小車通行)

2 西安---西寶高速眉縣出口---姜眉公路---藥王谷風景區

3 漢中---褒河水庫---姜眉公路---太白縣城---姜眉公路---藥王谷風景區

大嶺雲海

大嶺子位於太白縣城南45公裡的太洋公路上,海拔2400米,距黃柏塬27公裡。山上植被豐茂,樹木蔭鬱,雨過天晴時,山腰雲濤洶湧,氣勢壯觀。站在太洋公路邊即可一覽腳下的眾山,黑黛色的山脈從橫交錯,氣勢磅礴。猶如仙境;晚看夕陽,則彩霞滾滾,如萬馬奔騰,景色十分誘人。

西安—太白縣—萬畝綠色無公害蔬菜基地—高山草甸---大嶺雲海

相關焦點

  • 雲橫秦嶺家何在
    明代杜堇繪《桃源圖》(韓愈詩)詩意圖資料圖片「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一個「雲橫秦嶺」,一個「雪擁藍關」,展示了商於之路的艱險及其與唐代逐臣的緊密關聯。秦嶺,乃「天下之大阻」,「東起商洛,西盡汧隴,東西八百裡」(《讀史方輿紀要》卷52),是由長安入商於路的必經之地,也是路途中最為險阻的一段。秦嶺東段北麓為藍田山,一名玉山,又名覆車山。
  • 雲橫秦嶺 雪擁藍關
    怪不得書上說,秦嶺有中國龍脈之稱。眼前的秦嶺山脈還真的像從東海躍身而起的巨龍,龍尾還在江漢平原上擺動,龍頭已抵莽莽崑崙,而龍腰正展開婀娜的身段,柔情萬分地輕擁著千年古城西安。   飛機轟鳴著從秦嶺上飛過,降落在當時還位於西安城牆邊的機場上。回頭再望,青山若黛,秦嶺的千山萬壑畫屏一樣矗立在西安城南,如夢似幻。
  • 雲橫秦嶺家何在——商於之路與唐代逐臣
    從路的種類看,有漫遊之路、山水之路、貶謫之路、商旅之路、科考之路、從軍之路等,其中較為我們看重的是貶謫之路。因為貶謫文人經行之路多荒遠險惡,最能體現人生經受的磨難;而被貶者所作之詩,多呈現出悽愴蒼涼的悲劇色彩。嚴羽《滄浪詩話》有言:「唐人好詩,多是徵戍、遷謫、行旅、離別之作,往往能感動激發人意。」
  • 雲橫秦嶺家何在——漢中
    雲橫秦嶺家何在——漢中 2014-07-16 10:07 作者:李偉來源:三聯生活周刊 2014年第29期
  • 雲橫秦嶺,小城留壩
    剛剛過去的國慶假期,我們來到了位於秦嶺腹地的小城——留壩。從西安到眉縣下高速,很快就進入了秦嶺大山之中,一路小雨不斷,高大的秦嶺完全籠罩於雲霧之中。眉縣到太白縣,時而盤山山公路,時而穿行於峽谷之中,景色十分壯美。
  • 為什麼只有秦嶺稱為「中華龍脈」?
    因為龍代表高貴、幸運、成功和輝煌,所以它從龍這種動物身上衍生出一個非同尋常的名字,即龍脈。什麼是龍脈?龍圖騰為了理解龍脈,我們需要把龍脈這兩個詞分開(當然,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這裡是根據我的理解來說的),龍脈可以分為「龍」和「脈」,而「龍」是一種神奇的動物。它可以大可以小,可以飛可以潛,可以藏可以看,可以彎可以伸…。
  • 秦嶺到底是一座怎樣的山?為什麼稱之為「中華龍脈」
    之前在菜葉網上看過相關的資料,秦嶺在封建時期,是朝代戰爭中的一個天然屏障線,我國第一個統一王朝秦朝能夠在關中盆地崛起,秦嶺屏障作用很大。另外,巴蜀地區自古就有「蜀道難難於上青天」的說法,這其中也絕對包含四川北部的秦嶺。 秦嶺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秦嶺僅僅是指陝西省南部、渭河與漢江之間的山地,而廣義的秦嶺則是指東西走向橫貫中國中部長約1600多千米的山脈。廣義的秦嶺作為中國文化與中國生態的一張靚麗名片,她在歷史傳承、生態效益等眾多方面具有極大的影響。
  • 『南懷瑾』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他一看奇怪了,然後仔細看看牡丹花上,他寫了兩句詩,韓湘子在牡丹花上面二句詩,兩句詩寫什麼呢?「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3、韓愈一看,這個牡丹花上面,這個侄子變出來,尤其那二句詩很好,不過好句子他記得了,就這麼一個玩意。祝壽那一天完了,生日完了,一早這個侄子呢,又走掉了。
  • 秦嶺是什麼來頭,居然能被稱為中華之龍脈?
    中國人在飲食、住所、習俗上的諸多不同常被分為北方人與南方人,而造成這種巨大差異的緣由是那座巍峨的秦嶺。第一次了解「秦嶺」這個詞,是在中學時代的地理課本上,那時候只知道它是中國最重要的南北分界線,卻不了解它竟然是華夏之龍脈。
  • 秦嶺為何被尊為「中華龍脈」:走進世界最大植物園,大自然之敬畏
    ,它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自然因素:秦嶺,被尊為華夏文明的龍脈。從黃帝陵到靖陵,從天子貴胄到王公大臣,似乎所有人都相信「中華龍脈」的傳說。狹義上看,秦嶺僅是介於關中平原和漢江谷地之間的部分,東西延綿四五千米;但廣義上的秦嶺,則是西起崑崙山脈,東至鄂豫皖-大別山以及蚌埠附近的張八嶺。擁有五嶽之一的西嶽華山、道教聖地終南山、有古冰川遺蹟的太白山等近50處主要山峰。
  • 中國那麼多山,為什麼只有秦嶺被稱為「中華龍脈」?
    在各種小說中,秦嶺總是充滿神秘的地方,南派三叔在《盜墓筆記》中寫了秦嶺神樹,古代傳說中神農嘗百草也發生在秦嶺一帶,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也把秦嶺當作是「龍脈」所在地。 那麼,這座充滿著神秘氣息的秦嶺,究竟是一座怎樣的山呢?
  • 古詩背後的故事之「雲橫秦嶺家何在」到底誰寫的
    如果大家僅看篇名一時想不起來說的是哪首,提到下面的千古名句就明白了——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在《韓昌黎集》中,這首詩的前面有一段韓愈的門人李漢寫的註解,提到了一件神奇的事,讓人懷疑那句千古絕唱是否出自韓愈之手。
  • 陝西藍田雨後出現雲橫秦嶺景觀 實名羨慕羨慕那些家在美景中的人
    陝西藍田雨後出現雲橫秦嶺景觀 實名羨慕羨慕那些家在美景中的人時間:2020-08-19 15:15   來源:北晚新視覺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陝西藍田雨後出現雲橫秦嶺景觀 實名羨慕羨慕那些家在美景中的人 陝西藍田大雨過後秦嶺出現雲海。唐代大詩人韓愈筆下的雲橫秦嶺家何在?
  • 如何理解秦嶺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
    位於華夏腹地、界分南北的秦嶺,又有著極其特殊且無可替代的歷史文化意義。秦嶺和合南北、澤被天下,是我國的中央水塔,是中華民族的祖脈和中華文化的重要象徵,秦嶺之於我們民族、國家文化具有無可比擬的顯著地位。  何為「祖脈」?簡言之,它猶如萬流之源,綿延不竭,祖先誕生於此,民族形成於此,歷史開端於此。莽莽秦嶺,人文悠悠。
  • 中國詩詞大會,雲橫秦嶺家何在,陳更答題《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在詩詞大會的賽場上,陳更回答了這樣的一句詩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這句詩是唐代的著名詩人韓愈所寫,很有名,得到了廣泛的傳播。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唐代 韓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 秦嶺,華夏文明的龍脈 在陝西境內的秦嶺中段又稱終南山
    秦嶺,華夏文明的龍脈在陝西境內的秦嶺中段又稱終南山,西起眉縣東至藍田,是灃河、澇河、滻河、子午河、旬河。。。的發源地,擁有「天下第一福地」的美譽西嶽華山,秦嶺東段高峰,奇峰突兀,氣勢磅礴,自古以奇險峻拔著稱於世。秦嶺主峰太白山,3736米,中國大陸東部的最高峰和鰲山一道組成「鰲太穿越」,這裡是秦嶺海拔最高的一段主脊,被驢友們所推崇,被譽為「行走在中華龍脊」上的探險。
  • 西部明珠|華夏龍脈-秦嶺
    西部明珠|華夏龍脈-秦嶺 秦嶺逶迤挺拔,險絕飄逸,山河環繞,嘆為觀止,先秦典籍《周易》將其視作龍脈,秦嶺因此聲名大噪。時至明初,名儒劉基深入研究山川地理,他有文云:「憶昔盤古初開天地時,以土為肉石為骨,水為血脈天為皮。」以此對應,秦嶺「龍脈」一說並非空穴來風。
  • 「一座秦嶺山,半部中國史」,秦嶺被譽為華夏文明的龍脈!
    秦嶺不僅是地理上的龍脈,更是華夏文明的龍脈,歷來都是和我們的國運息息相關的。為什麼秦嶺這麼重要呢?秦嶺橫貫甘肅、陝西、河南三省,西起甘肅白石山,東經天水麥積山,穿越陝西至河南,全程長約1600公裡。秦嶺北麓有華山,華夏文明發祥地之一,秦嶺在西安城南側稱「鍾南山」,是我國著名的道家聖地。看到這裡大家應該明白為什麼說一座秦嶺山半部中國史了。秦嶺海拔平均2000米,阻擋了來自北方冷空氣,成就了成都天府之國溫潤的氣候。
  • 秦嶺:華夏文明的龍脈
    劉婧  在中國幅員遼闊的版圖上,有一條雄奇的山脈,氣勢巍峨地橫亙在中華大地上,默默地撐起了華夏民族的脊梁。它就是孕育了偉大華夏文明的秦嶺山脈。  壹  秦嶺到底有多大?綿延1600多公裡,面積40萬平方公裡,橫亙東西,地分南北。它不僅是一座自然之山,更是一座文化之山。它沒有辜負大自然的造化,耐心且細緻地孕育了豐富而別具特色的生態資源,也孕育了繁盛的漢唐時代,為中華文明造就了一座豐碑。  早在數十萬年前,巍峨的秦嶺便播下了人類文明的種子。
  • 24條龍脈匯成中華巨龍圖——盤點歷史上中國境內的「龍脈」分布
    中華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博大精深,浩瀚如寰宇,「五千年悠悠歲月,留下了綿延不絕的歷史傳承」。山脈,廣義上指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條山嶺和山谷組成的山體,而在中國歷史上,因為連綿起伏的山脈在形態與中華的圖騰——「龍」非常相似,故而古人們常將山脈比喻做龍,也稱為「龍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