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灞上桑
韓愈位居唐宋八大家之首,可能文章的光芒太盛,蓋過了他創作的詩篇。即便如此,韓愈也有不少詩成就很高,廣為人知,《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大家僅看篇名一時想不起來說的是哪首,提到下面的千古名句就明白了——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在《韓昌黎集》中,這首詩的前面有一段韓愈的門人李漢寫的註解,提到了一件神奇的事,讓人懷疑那句千古絕唱是否出自韓愈之手。
這首詩創作的時間是西元819年,唐元和十四年。佛系皇帝、唐憲宗李純命人大張旗鼓迎接佛祖的一節指骨,放入宮廷供奉。韓愈是有名的無神論者,馬上給皇帝上表勸阻,奏書中說的話不太中聽。說什麼以前信佛的皇帝往往都死得早,也太實誠了。憲宗皇帝一看頓時氣得七竅生煙,當場下令要處死韓愈。
憲宗是在氣頭上下的命令,真因此殺了一代名臣成何體統,又怎對得起佛系二字。宰相裴度和崔群趕緊為韓愈求情,憲宗找了個臺階下,把韓愈貶職到幾千裡外的今天廣東潮汕地區作刺史,並責令他立即上路,也算解恨了。對北方人來說,那時候的廣東、廣西、海南一帶可不是什麼好地方,天氣溼熱,瘴氣橫行,做官的沒人想去。所以常常可以看到古代被處罰、排擠的官員「貶官嶺南」。
韓愈這一年已經五十二歲,在古時候早已是個老頭子。不得已,滿懷悲憤倉猝上路了。時值寒冬,大雪紛飛。走到今天陝西藍田縣東南,秦嶺下的藍關,遠遠看到路上有個人騎馬迎面而來,待走近一看,是韓愈的侄孫韓湘。有送行的親人來了,韓愈禁不住長嘆。韓湘也嘆息著對他老叔說,您還記得當年的花葉上的聯句嗎?我是來跟你去潮州的。韓愈一聽吃驚不小,更是感慨連連,說現在我終於明白了,讓我為你的花葉聯句作一首詩吧。於是就有了千古絕唱《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州路八千。
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
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
知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
當年花葉上的聯句是什麼意思,兩人為什麼感慨,這就引出李漢提及的往事了。韓愈是朝廷高官,又是當時文壇領軍人物之一,對自家的晚輩當然時有教導。他的侄孫韓湘不愛學習,青少年時一度放蕩不羈,窮困落魄。數年前,韓愈有一次見到韓湘,鼓勵他讀書勤學。韓湘一笑,隨手寫了首詩,詩中有一句「能開頃刻花」。
韓愈搖頭說,難道你有操控大自然的能力,讓花說開就開嗎?韓湘並不答話,往地上聚攏了一小堆土,又找來一個盆子扣了上去。過了一會,說:「花已經開了」。掀開盆子,土堆上果真有兩朵不知名的鮮花綻放,花葉上還有一行小金字。正在驚奇的韓愈湊近一看,念到:「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茫然不知道什麼意思,就問韓湘。韓湘說,現在不能透露,這要到幾年後才能驗證,到時候你自然會明白。
回到兩人在大雪中的藍關相遇的場景,韓愈的感慨萬千就可以理解了。這一切似乎早已命中注定。所以韓愈才對韓湘說,讓我借用你的花葉聯句,作一首完整的詩吧。時近黃昏,秦嶺高聳入雲,藍關古道白雪茫茫,兩人並馬而行,漸漸走遠。
結語:
李漢在註解裡說到,韓湘這件事,其實記載於唐朝的一部專門記錄奇聞異事的作品《青瑣高議》裡頭,唐朝牛人段成式的《酉陽雜俎》裡也有記載。我想說的是,此事大可不必當真,詩當然是韓愈自己寫的。古人浪漫多情,可能虛構了這樣一段故事而已。我看到後覺得挺有意思,就隨手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