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3】A13性能遠超華為麒麟980?網友:莫忘麒麟990;蘋果A13晶片是否依舊站在神壇;蘋果A系列處理器是如何煉成的
1.沒有5G基帶,跑分獨孤求敗的蘋果A13晶片是否依舊站在神壇?
2.蘋果發布A13仿生處理器:大勝驍龍855/麒麟980
3.最強手機晶片進化史:蘋果A系列處理器是如何煉成的!
4.蘋果:A13性能遠超華為麒麟980 網友:莫忘記麒麟990系列
5.蘋果發布會上最被低估的新品!U1晶片潛力無限
6.國內維修機構發布iPhone 11內部結構示意圖:雙層主板、Intel基帶
1.沒有5G基帶,跑分獨孤求敗的蘋果A13晶片是否依舊站在神壇?
點擊進入專題報導:
【芯視野】對於美國技術含量超過25%禁售規定的應對之道
集微網(文/Kelven)一覺醒來,鋪天蓋地的蘋果iPhone發布會消息撲面而來。作為一個多年的吃瓜群眾,iPhone發布應該是每年矛盾對立面最激化的時間,喜歡它的人讚美之詞不斷,但是每年吐槽它的人也是絡繹不絕。
我並不想過多去談論產品本身,我們還是直接來看看蘋果最新年度A13仿生旗艦晶片。
在當前的手機領域中,高端旗艦晶片的格局基本已經成形了,高通、三星、華為和蘋果是高端手機晶片的四大玩家。儘管這一兩年圍繞著AI的算力,蘋果與高通、華為還是鬥得火熱,但是蘋果能夠對晶片進行設計並通過軟硬體的結合最大限度發揮出處理器的性能,這也是蘋果晶片一向能夠在CPU\GPU等跑分上戰勝其他對手的原因之一。
不過今年蘋果A13的發布罕見地放出其與高通驍龍855、麒麟990等晶片的性能對比,這在往年是不曾見到的,這說明蘋果也開始把他們列為放在眼裡的對手了麼?
「蘋果A12與業界現在的競品對比還能再戰兩年。」這是蘋果發言人的話語。一如既往,不論是在CPU\GPU還是NPU等,蘋果A13依然展示了碾壓對手的性能得分,可是在當下5G大熱的時間,蘋果A13無意外地沒有集成5G基帶,那麼它身上還有哪些亮點?是否仍然處在手機晶片的頂端?
升級版7nm工藝?造最快CPU、GPU
蘋果發言人表示,蘋果A13擁有智慧型手機歷史上最快的CPU、GPU性能,均比上代A12提升20%。
不用驚訝,按照晶片的設計、製造和測試流程,一般在數年前便已經定下路線圖,蘋果A13的提升也是有跡可循的。
蘋果現場直接曬出一張蘋果A13和A12、高通驍龍855、華為麒麟980、高通驍龍845的性能對比,這也是蘋果首次直接把競品晶片列出。
去年的A12其實已經在跑分性能上吊打一眾對手,今年A13在CPU和GPU規格上再實現20%的提升,依然領跑群雄。
蘋果A13性能提升的重要原因必然是晶片製程的提升,雖然蘋果發布會上只提到依舊採用7nm的製程,但是據臺積電方面人士對集微網表示:「A13用的仍然是臺積電的7nm工藝,而且用的是優化技術。」
其並沒有明確蘋果A13是否使用臺積電最新的7nm EVU工藝,不過可以猜測蘋果一向對先進工藝的採用都不會吝嗇,除非臺積電方面沒達到蘋果方面的產能等要求。
按照臺積電方面的製程節點演進,其已經開始向5nm邁進,預計5nm製程可能會在2020年的iPhone上出現,今年的機型仍將採用7nm製程。
當然此7nm並非彼7nm,臺積電有兩個改進的7nm製程節點可供蘋果採用。第一個便是7nm的工藝改進,代號為N7+。此前用於A12的工藝代號為N7,N7+便是對晶片層使用EUV(極紫外)光刻技術,令晶片擁有更好的密度。數據顯示,在相同區域邏輯單元能增加約20%性能,同時功耗降低10%。
第二個便是名為N7P的「性能增強」版的 7nm 工藝,它沒有使用EUV技術,只是A12的7nm工藝的調整和優化版本。臺積電錶示,在同樣的性能下,它可降低 10% 的功率,提高 7% 的性能。
兩者相比較下,對於性能提升相對優秀的方案必然是N7+,從蘋果公布的性能提升和功耗降低的數值來看,更趨向於使用N7+的工藝。不過包括蘋果和臺積電方面的人士都暫時沒向外界公布具體的工藝,這需要後期等待拆機或其他渠道來證實。
雖然7nm EUV的工藝很香,但是結合此前麒麟990方面只有5G版本才使用EUV工藝的情況來看,一方面可以預計7nm EUV工藝必定成本不低,同時其產能方面還是一個未知數。
值得一提的是,蘋果A13的內核代號依然跟上一代A12一樣,為Bionic,採用的是64位Fusion架構,主要在AI機器學習方面的增強和降低功耗上下功夫。
挖掘AI學習能力,A13依然吊打對手
蘋果A12的電晶體數量為69億顆,比A11的43億增加了60%。來到A13,採用臺積電最先進的7nm工藝下,其電晶體數量進一步提升,達到85億,提升23%。
不過蘋果並沒有公布晶片的封裝面積,按照蘋果iPhone晶片的情況,A13的面積有可能會比A12略大,作為對比蘋果A12的封裝面積是83平方毫米,而A11是88平方毫米。雖然並沒有採用更高層級的5nm工藝,但是改進版的7nm工藝能容納更多電晶體的情況下,封裝面積應該會比A12稍大。
蘋果A13依舊延續上一代CPU採用2顆高性能核心+4顆能效核心的64位Fusion架構設計。2顆高性能核心能比以往更快地處理複雜任務,可將能耗降低30%;4顆能效核心負責處理日常任務,可將能耗降低40%。
據了解,蘋果同時加入自主設計的PMU電源管理單元,能做到精確控制SOC每一塊電路分配。晶片上有數百個電壓域和數千個時鐘門,在不使用時會關閉部分電源,能大幅節省能耗。
近年蘋果在單核跑分上一直都是處於冠軍位置,根據此前外網洩露的跑分數據,iPhone 11在Geekbench上的單核跑分數拿到5415,多核跑分數達11294,相較iPhone XS沒有明顯提升。我們可以留意到,A13的主頻為2.66GHz,相比之下去年A12的主頻是2.49GHz,蘋果還是通過主頻的小變化來做CPU性能方面的提升。
對比市面上的旗艦晶片,蘋果A12、麒麟980和驍龍855的單核跑分分別為4822、3390、3469,多核跑分分別為11508、10318、10259。
儘管蘋果A13相比較A12,在單核和多核跑分中並沒有特別大的提升,不過相比較其他各大安卓手機晶片,其優勢依然很大,這讓所有安卓手機,甚至是最輕薄的筆記本電腦都黯然失色。
當然在現階段晶片平臺的設計當中,看似CPU已經不被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似乎AI能力上NPU才是重點。機器學習(ML)已經是智慧型手機提升體驗的關鍵部分,也成為各大旗艦手機AI晶片角逐的核心能力。
A13的神經網絡引擎(NPU)與上一代一樣同樣是8核的配置,速度比上一代快20%,能耗最多可降低15%,不過並沒有提到其算力是否有提升。不過令人驚喜的是,蘋果在CPU上加入了兩個機器學習加速器,其能以高達過去6倍的速度執行矩陣數學運算,使得CPU每秒可做超過1萬億次運算。
這說明什麼?CPU也具備了NPU的學習能力。在CPU性能方面獨孤求敗後,蘋果並沒有讓超強的CPU能力成為閒置。在執行AI機器學習的時候,CPU\GPU\NPU三者能達到性能和功耗上的最佳平衡。
按照去年A12的神經網絡引擎每秒運算次數為5萬億次的數據來看,蘋果A13的AI算力必然會得到大幅的提升。
據供應鏈晶片方面的人士向集微網表示:「蘋果A13大幅優化CPU後,受限於晶片的內存帶寬等方面的因素,GPU方面提升可能不如CPU巨大。在大幅提升AI性能後,相信能達到或者接近每秒10萬億次的運算,相比A12的5萬億次會有兩倍以上的提升。」
4K視頻錄製,三攝無縫切換
AI機器學習已經成為iPhone體驗最重要的部分,而日常我們拍照、視頻錄製甚至是AR等應用都需要依靠晶片的AI等方面能力。
以60幀拍攝4K視頻,這看似很普通的功能,似乎各大旗艦機都能夠勝任,對於蘋果A13來說依然是遊刃有餘。不過這樣就夠了麼?還有更厲害的。
iPhone 11 Pro擁有「浴霸」的設計,在iPhone XS的原來26mm廣角、52mm長焦攝像頭基礎上,增加一顆13mm超廣角。長焦攝像頭進光量增加40%,接近零延遲快門。
最重要的一點便是三顆攝像頭都能夠支持4K/60幀視頻錄製,且同時可以支持4K/60幀視頻錄製。這意味著利用iPhone 11 Pro三攝系統進行4K/60幀視頻錄製,無論你處於廣角還是長焦階段,畫面能夠無縫切換,不會有幀率和畫面解析度的切割,給予Vlog最完整優秀的視頻體驗。
在此基礎上,其白平衡/色彩也能夠做到一致。要達成這些效果和功能,晶片的整體運算不可或缺,其AI、ISP、GPU等方面是功不可沒。
具體來說,圖像信號處理器(ISP)和視頻編碼器會在瞬間分析每幀畫面,捕捉儘可能多的細節。神經網絡引擎會運用實時機器學習技術來優化場景的不同部分,比如實時重新調整前景人物的亮度、減少噪點、增強天空的色彩等。
此外,據了解蘋果A13的ISP有可能包含首批編碼和解碼新 AV1 視頻編解碼器,大多數網絡視頻(例如 YouTube 和 Netflix)可能會在未來幾年過渡到這種新的視頻格式。
5G基帶是遺憾,蘋果A13仍然閃光
如同發布會之前預測一般,今年iPhone 11果然沒有5G版本。其實整場發布會的節奏都很快,我們從頭到尾沒有在蘋果的PPT或者發言人口中發現一絲5G的蛛絲馬跡,那就更不要提5G基帶了。
以國內市場環境來看,今年提早發放的5G牌照令整個產業鏈都加快5G方面的推進速度,不過我們要清楚明白,5G在今年只是起步階段,2020年也會是,覆蓋非常有限,5G基帶晶片的能耗也是比較高,遠遠未達到市場大規模使用的階段。
雖然三星、高通、華為等都已經發布相關的5G基帶晶片,同時也將其集成到自己的晶片平臺上,但是總體這個規模都是很小的。5G的iPhone總會有的,不過可能會在2020年或者2021年。對於蘋果iPhone的銷售體量來說,其不會甘願冒險在5G初期基帶晶片、網絡覆蓋等都不成熟的階段推出5G版本,這顯然不會是蘋果的風格。
如同榮耀總裁趙明會後評iPhone:「蘋果已經不是引領者。」iPhone 11系列各方面的提升依然是能看見的,不過對於很多人來說,過於保守的蘋果貌似逐漸失去他一部分的魅力。
「蘋果如果弄個5G先行版,明年再發售不也可以?」一位媒體朋友這樣跟我開玩笑。確實對於中國市場營銷來說,先弄個PPT的產品作用還是有的。
Counterpoint研究總監閆佔孟在蘋果發布會後表示:「我認為在明年第二季度之前,蘋果利用iPhone 11的價格會具有一定競爭力。從競爭價值看,iPhone 11和調價後的老型號價值更高。」
回歸到開篇,蘋果A13晶片在各方面的性能表現仍然是當之無愧的王者,但逐漸下降的關注度和可預見銷量下降的原因值得我們思考。(校對/範蓉)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2.蘋果發布A13仿生處理器:大勝驍龍855/麒麟980
iPhone 11發布的同時,蘋果毫無意外地推出了A13 Bionic仿生處理器,而且極為罕見地和友商進行了對比,這對於蘋果來說真的是相當反常。
A13處理器採用7nm工藝製造,85億個電晶體,集成六個CPU核心,其中兩個大核心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30%,四個小核心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40%,同時集成四核心GPU,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40%、Metal優化。
還有八核心神經引擎(類似NPU),性能提升20%,功耗降低15%,以及機器學習加速單元,矩陣乘法性能提升6倍。
性能方面,很意外地,蘋果不僅對比了上代A12,還對比了高通的驍龍855、驍龍845,以及華為麒麟980,當然沒有最新的麒麟990,畢竟還沒數據。
雖然蘋果沒有給出具體領先幅度,但是按照慣例,這方面蘋果大幅領先是沒什麼懸念的。
同樣意外的是,巨人網絡來到了現場展示A13強大的GPU性能,是一款首次公布的新遊戲《Pascal's Wager》,下個月上架App Store,但不屬於Apple Arcade。快科技
3.最強手機晶片進化史:蘋果A系列處理器是如何煉成的!
集微網消息(文/Jimmy),蘋果於北京時間11日凌晨1點召開了2019秋季發布會,每年秋季發布會關注焦點莫非是iPhone,此次iPhone 11升級力度較X到XS一代算是幅度比較大的,A13晶片常規硬體升級,鏡頭升級,加入夜景模式,電池加大續航能力加強,pro版本標配18W快充,屏幕升級,對比度翻倍,全系支持雙卡雙待,這樣看來實際上這代iPhone除了支持5G外,該補的漏洞基本上都補上了,也算是跟上了安卓的步伐。
掐指一算,距離初代iPhone發布已過去12年,iPhone從初代到至今的11,外觀上的變化無疑是巨大的,同樣,內部硬體也是。在這12年間,令蘋果自豪的除了iOS系統之外,還有他們自研的晶片A系列處理器。
從iPhone 4首發A4處理器開始,蘋果正式走上了自研晶片的道路。從A4到如今的A13,蘋果已經有整整10代的A系列處理器,而今天,集微網將與大家談談A系列的從古至今。
從A4到A13,蘋果並不是代代擠牙膏,相反,其中有幾款處理器有著劃時代的意義。
A4,作為蘋果的處女作,該晶片採用一顆45nm製程800MHz ARM Cortex-A8的單核心處理器,GPU為PowerVR SGX 535,L2的緩存為640KB,在同等頻率下性能表現好於三星S5PC110,但是其核心的結構和此前使用的三星處理器十分相似,僅僅是主頻升高,核心的CPU架構方面沒有什麼變化,所以嚴格來說這顆晶片並不能算蘋果真正自主研發的成果。
A5,發布於賈伯斯遺作iPhone 4S,它是第一款蘋果設計的雙核處理器晶片,當然A5的變化遠不止是增加了一顆核心那麼簡單,它的處理器架構也由之前來自於Cortex-A8架構升級到了更為強勁的Cortex-A9,這一脫胎於上一代的Cortex-A8平臺的新架構,擁有更高的計算能力和更低的功耗。而GPU部分則搭載了PowerVRSGX543+,圖形性能提升明顯。號稱 CPU 性能是初代 iPad 的兩倍,GPU 是初代的 9 倍,A5X是其性能的加強版,圖形處理器採用的是四核心,用於第三代iPad,圖形處理能力為iPad 2上的兩倍
A6,由蘋果旗下的子公司Intrinsity設計、三星代工製造,採用了獨特架構設計,性能介於Cortex-A9和Cortex-A5之間,基於32nm工藝製程,,能夠動態調整CPU電壓/頻率特性,GPU集成的是一顆三核心的PowerVR SGX 543MP3圖形處理單元,性能是A5的兩倍多。和A5一樣,A6X是專為iPad推出,在CPU主頻上提高,GPU更換成SGX554MP4,擁有四核心。
A6橫空出世的時候,蘋果開始走向高處不勝寒的境地,由於當時搭載A6的iPhone 5在跑分榜上將不少採用四核處理器的安卓機皇踩在腳下,蘋果也向世人證明一款處理器性能怎樣,不能光看單純的核心數量。
A7對於蘋果而言是一個新的高度,也為手機處理器打開了64位時代的大門,無疑,這款晶片有著巨大的劃時代意義。
A7採用的是全新的64位設計,使用Arm-v8 64位指令集,自家的Cyclone架構,採用28nm工藝,主頻為1.3GHz。A7處理器的性能比iPhone 5上的A6快2倍,是初代iPhone上使用的處理器的40倍,圖形能力是初代的56倍。此外,從A7開始蘋果為旗下處理器配備低功耗協處理器M系列,專門負責計算手機的各項傳感器數據,並且可以保持極低的功耗。
作為歷史上第一個移動端64位處理器,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爭議,當其他安卓廠商拼命堆CPU核心數時,蘋果卻給未來CPU發展指出了新的方向,這讓A7在推出初期遭到了不少非議,不少人認為這是一個噱頭。然而,事實證明,64位的確是蘋果一個非常有前瞻性的思想。當時已經有人在手機上開始剪視頻,P圖了,32位處理器的性能眼看就要觸及天花板,蘋果當機立斷提前入局,也靠著這一點,蘋果始終都在領先安卓廠商。以至於在今天8核成千元機標配的同時,蘋果仍舊還用著6核設計。
此後A8,A9,A10進一步提升核心數和製程工藝,處理器及GPU性能節節攀升,值得注意的是當時為iPad Air 2配備的A8X處理器,它是移動行業第一個三核處理器,其性能也是無比強悍。A8X集成了大約30億個電晶體,比A8多了一半,更是上代A7的三倍,主頻也提升至1.5GHz,其單線程性能比A8高出接近12%,多線程性能整整提高了55%,第三個核心性能得到完美釋放,且蘋果首次在iPad Air2上將內存上了2GB。不得不說,這一代iPhone和iPad之間性能差距非常顯著。
當然還有A10X,當年A10 Fusion上到四核心時,A10X就不講道理的直接上到了6核,採用3+3設計,另外還有個12核GPU,蘋果當時表示能夠輕鬆剪輯4K視頻,還能渲染精細3D模型,創建,標記複雜的文檔文稿,再看看A10X是首發哪臺設備——iPad Pro,就能明白為何擁有如此強大的性能,當年被冠以史上最強移動CPU可不是金玉其外。哪怕到現在,A10X的GPU性能依舊霸榜,其CPU性能也不比A11,A12弱後多少。
時間來到2017年,這一年對蘋果來說,無論是A系列處理器還是iPhone都進入下一個時代。iPhone 8為之前的iPhone設計語言畫上完美的句號,而iPhone X則開啟了全面屏及face ID的新時代。
而那一年的A11 Bionic堪稱性能怪獸。A11 採用臺積電當時最先進的10nm工藝製程,擁有43億個電晶體,採用六核心的設計,大核性能相比A10提升25%,4顆小核相較A10提升70%,多性能處理提升75%;搭載的GPU是蘋果自研的三核心 GPU ,性能較 A10 性能提升 30%,而功耗則降低了 50%,此外,A11首次搭載神經網絡引擎,採用雙核設計,每秒運算次數高達6000億次,主要勝任機器學習任務,能夠識別人物,地點和物體,最典型的應用便是其首次推出的face ID及其衍生功能動畫表情。
A11之於蘋果更深層次的意義在於其是蘋果當時自主程度最高的一代A系列處理器,當中包括自研CPU,自研GPU,自研ISP,自研解碼器等等,當然還包括神經網絡引擎,從那一年開始,幾乎所有手機廠商都把AI運算能力當做宣發PPT的主打頁面,AI時代就此開啟。
到了去年發布的A12,蘋果進一步提升性能及能耗表現,這當然得益於臺積電最新的7nm製程。A12採用蘋果自研的Fusion架構,根據蘋果的數據,2個大核提升15%,4個小核功耗表現提升50%。GPU採用新一代自研晶片,核心數升至四核,官方宣稱性能提升50%,而升級幅度最大的莫過於神經網絡引擎,從雙核直升八核,能夠實現每秒50000億次計算。
最後,於今日凌晨發布的A13晶片,蘋果宣稱該晶片兩大亮點,機器學習能力與低功耗。A13 Bionic採用臺積電升級版7nm工藝,集成85億個電晶體,CPU擁有2個高性能核心,給速度帶來20%提升的同時,功耗還降低了30%;另外還擁有4個效能核心,速度同樣提升了20%,功耗降低了40%。CPU每秒可以進行一萬億次的計算。GPU為四核心設計,速度提升20%的同時功耗能夠降低40%。同時,A13還有一個8核的神經計算引擎,性能提升了20%,功耗降低15%。
實際上,從近幾年來看,不光是蘋果,其他晶片廠商也一樣,從最開始追求性能上的卓越慢慢轉變追求極致的能耗比,這得益於晶圓代工廠先進的製程工藝技術。強大的性能勢必加重能耗,而當今手機性能若不是追求大型遊戲或是多任務處理,實際上是過剩的,一臺千元機的性能也足以滿足日常需求,而這時對於行動裝置來說續航能力便是最重要的了。好在蘋果今年也算是良心發現,不光在晶片上下功夫,電池容量增大,還配備了18W充電頭。
從彭博社整理的這張圖我們便能清晰的了解蘋果A系列歷史的幾個大事件。A4到A11也不過8年時間,但A系列處理器的性能實在飆升太快,感嘆蘋果自研實力和前瞻目光,它的確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偉大的企業。
但光以文字表述顯然缺乏直觀性,小編便搜集歷代A系列晶片的GeekBench跑分製成表圖以直觀展現蘋果強悍的晶片性能。(註:由於GeekBench版本不同,算法會有差異,故早期晶片的跑分與目前較新晶片的跑分存在一定的算法差異性,跑分數據僅供參考,且GeekBench資料庫數量龐大,跑分分數隻取眾多數據的一項,不取平均值。)
從圖上我們便能清晰地看到,A系列處理器幾個比較重要的節點,A6,A7,A8X,A10X,A11,都代表了蘋果晶片實力的一次躍進,照A13相比A12提升20%來算,從跑分上看,A13有著70倍A4處理器水平的能力,而這也不過是10年的光景,。
世人常說如今的蘋果已經沒有賈伯斯時代那般的統治力和影響力,單論iPhone而言,確實如此,安卓廠商的異軍突起,中國國產手機廠商衝出本土市場都對蘋果產生了不小的影響,但不可否認蘋果仍舊是一個偉大的企業,至少它曾改變過世界。
能在歷史上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實屬不易,能做到名垂青史的又有幾個呢?(校對/holly)
4.蘋果:A13性能遠超華為麒麟980 網友:莫忘記麒麟990系列
集微網消息(文/小山),美國時間9月10日(北京時間11日凌晨),蘋果在2019秋季發布會上推出了新一代iPhone。在介紹iPhone11晶片性能時,蘋果方面稱,A13處理器性能遠超安卓友商晶片。
據現場圖示,蘋果將A12、A13和三星Galaxy S10+使用的高通驍龍855晶片,以及華為P30 Pro使用的麒麟980晶片進行比較。蘋果表示,蘋果A12晶片已然引領了智慧型手機行業,未來兩年也會領先最好的安卓友商,而iPhone11搭載的A13仿生晶片也只會領先更多,依然會保持業界最快GPU地位。
據介紹,A13 仿生晶片除了號稱擁有智慧型手機上最快CPU和GPU外,強大的機器學習能力和低功耗性能也是其中亮點 。
A13 仿生晶片由臺積電內含 EUV 技術加強版 7 納米製程打造,同時其CPU擁有2個高性能核心,為速度帶來20%提升的同時,也降低了30%的功耗;另外A13還擁有4個效能核心,速度可同樣提升20%,功耗降低40%。
有媒體對此表示,蘋果首次對比華為產品,卻並未提及華為剛剛發布的性能更強大的5G晶片麒麟990系列。也許在蘋果看來,自己在5G手機方面已經落人一步,萬不能再幫別人進行新品宣傳了。
此前,在柏林2019IFA展上,華為推出最新一代旗艦晶片麒麟990系列,包括麒麟990和麒麟990 5G兩款晶片。
據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介紹,麒麟990 5G是首款採用達文西架構NPU的旗艦級SoC,創新設計NPU大核+NPU微核架構,NPU大核針對大算力場景實現卓越性能與能效,業界首發NPU微核賦能超低功耗應用,充分發揮全新NPU架構的智慧算力。
在CPU方面,麒麟990採用2個大核+2個中核+4個小核的三檔能效架構,最高主頻可達2.86GHz。與業界主流旗艦晶片相比,單核性能高10%,多核性能高9%。能效方面針對不同大小的核精細調校,大核能效優12%,中核能效優35%,小核能效優15%。
此外,麒麟990 5G搭載16核Mali-G76 GPU,相比傳統的4G SoC+5G Modem的解決方案,圖形處理性能高6%,能效優20%,可實現業界領先的性能與能效。
值得一提的是,華為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也表示,麒麟990系列晶片將在華為Mate30系列首發搭載。對此,也有網友調侃稱「蘋果開始主動對比華為,說明在走下坡路了」,但換句話可以說,華為是真的變強大了。(校對/holly)
5.蘋果發布會上最被低估的新品!U1晶片潛力無限
集微網消息(文/kittykwoon),在剛結束不久的蘋果發布會上,iPhone系列、iPad系列、Apple Watch系列均得到了產品線更新。但是由於蘋果近年來保密力度越來越弱,基本上新品重要特性都被曝光了。
但是在發布會上,應用在iPhone 11系列上的U1晶片卻成為最意外的新品。可惜在發布會中蘋果並沒有對其進行大肆宣傳,所以會後媒體和消費者也對這塊晶片了解比較不充分。
先科普一下,這塊U1晶片採用了超寬頻(UWB)技術實現了空間感知,在精準定位方面有著重要作用。蘋果也舉了一個例子:當一個設備向其他設備傳送文件時候,裝有U1晶片的iPhone指向其中一臺搭載U1晶片的設備,系統就會識別到讓後者能優先獲取文件接收。
U1晶片的定位能力比藍牙要精準,並且抗幹擾能力更強。按照蘋果目前的規劃,這塊晶片主要在為iOS 13.1進行鋪墊,所以大部分應用場景應該得等到新系統出來才能進一步了解到。
在發布會前夕,有傳聞蘋果即將推出一件尋找物件的專用小工具。可是在發布會上並沒有如期而至,不過這個小工具的特性和U1晶片的功能匹配度極高。所以很多聲音傳言會在下次的WWDC大會上,蘋果才會對其進行宣傳。
至於對U1晶片作用的猜想,除了蘋果舉到的例子外,還十分有可能會用在智能家居上。例如當用戶從A房間準備往B房間走,通過U1的精準定位可以讓下個房間的燈具或特定電子產品預先開啟。
目前蘋果還沒對開發者開放U1晶片的開發權限,可能目前蘋果還在預估這款晶片的商業價值和潛力。不過可以確定的是,蘋果在晶片研發方面的投入確實走在世界的前端。(校對/諾離)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
6.國內維修機構發布iPhone 11內部結構示意圖:雙層主板、Intel基帶
按慣例,iPhone 11系列的首發評測可能還需要一周的時間才能解禁,至於iFixit的詳細拆解,更是9月27日才有。
不過,國內的拆解維修機構G-Lon已經發布了iPhone 11的內部拆解示意圖,供同行交流使用。
據悉,今年的iPhone依然採用了雙層主板,拆解維修難度較高。
板載元件中面積最大的是NAND快閃記憶體,其次是A13晶片,再次可能就是Intel基帶了。另外,iPhone 11內部有兩個電池接口。
有消息稱,iPhone 11的電池容量為3110mAh,內存4GB;iPhone 11 Pro電池容量3190mAh,Pro Max達到了「驚人」的3500mAh,且Pro機型均匹配6GB RAM。快科技
*此內容為集微網原創,著作權歸集微網所有。未經集微網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製或建立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