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增
雲南大山的巍峨與江流的雄渾,一路來到虎跳峽便能領略殆盡。
虎跳峽就是長江上遊金沙江在穿越了橫斷山脈之後,在雲南受到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的擠壓而成的一道峽谷。
我們是從上遊北岸進入虎跳峽的。從上遊的峽口往南望去,只見玉龍雪山聳峙一方,一片蒼莽,高大而極具威嚴。回首北眺,哈巴雪山峰巒如聚,龍盤虎踞,氣凌霄漢。虎跳峽就是金沙江在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中間劈出的前進通道,它因而秉承了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獨有的威猛雄風,也繼承了金沙江一路的雄剛之氣。咋一看去,眼前就是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詩中所描繪的圖景。
站在虎跳峽的峽口向金沙江的來處看去,金沙江的一線江流就在壁立的群山中像一位溫婉而纖弱的少女一樣款款而來,然而,到了腳下之時立即又象一位勇士一樣勇猛地撲向了峽口。江水在和兩岸群山的激烈碰撞中發出了震撼的轟鳴之聲,響徹了兩岸大地。我迎著習習和風挺立在峽口上,思緒不由也隨著江流飄蕩開來:金沙江從當初在青藏高原出發時的涓涓細流,在穿越了橫斷山脈之後,經過一路的擠擠撞撞,匯聚能量,一路的披荊斬棘,奔騰而下,早已形成了一股永不回頭的搏擊勇氣,可是就在虎跳峽這裡,自己不曾想便被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不經意的伸手叉腰間擋住了前面的去路,於是,便高高舉起手中的那把看不見的長戟,把這兩座山疊成南北兩片。虎跳峽這裡就是金沙江與玉龍雪山和哈巴雪山日夜不息的戰鬥場所。
遊目在這個狀如刀削斧劈的長峽之中,可以看到峽中水面極窄,據說,寬處僅60來米,窄處更不足30米。在峽口處,江中兀然突起一塊巨石,相傳曾有猛虎從此躍江而過,虎跳峽因此而得名。虎跳峽從上遊入口到下遊出口,全長只有短短的16公裡,卻竟有220米的落差。南岸玉龍雪山海拔5500多米,北岸哈巴雪山海拔5300多米,而峽內江面海拔不足1800米,峰谷之間海拔相差3000多米,因此峽內景色壯觀而奇麗,絕有一番不同凡響的氣勢。
我從峽口上為遊客而修建的棧道上拾級而下,來到谷底江邊,只見峽裡急流飛瀉,浪濤翻滾,水霧升騰。據說,峽內水流速度最大可達每秒10米以上,因此,激越轟鳴之聲不絕於耳。抬頭仰望,直立陡峭的峽壁直撲眼帘,我無法用自己的語言來描繪眼前的美景。在如此壯麗的景色面前,遊人無不激情滿懷,紛紛用手中的相機記下這些震撼人心的鏡頭,我也不例外,用價格便宜的相機記下了這一幅幅懾人心扉的畫面,並把它嵌入記憶的深處。
我心潮澎湃,徘徊在谷底棧道上,不時目不轉睛地盯著江中翻滾飛躍的浪花,不時又專心致志地傾聽著那奔騰不息的濤聲,深切地感受到這湍急的江流中蘊藏著一股股憤怒的火花——哦,這肯定是金沙江對自己不平遭遇和長期受到壓抑的強烈憤懣!在命運的徵程上,路途曲折漫長可以從容去跨越,但太多的坎坷不平,內心怎會不發出悲憤的爭鳴!金沙江一路走在這樣壓抑而崎嶇的路上,被高山阻攔,被深谷擠壓,肯定會發出自己心中憤怒的呼號之聲!是的,這激越的轟鳴之聲就是金沙江在為自己一路的不平而怒吼!
這裡的搏擊是永恆的!峽口中匍伏在激浪中的虎跳石,當它從江底挺起自己腰杆之時,它肯定十分相信自己有著抵擋江流去路的巨大能量,可是,它時常卻被激流所淹沒,而且,終有一天它將被激流所擊碎,徹底葬身於江河湖海的魚腹之中。
《巴蜀文學》出品
主編:筆墨舒捲
達州廣播電視報(達州新報)《鳳凰樓》副刊選稿基地。
凡在「巴蜀文學」平臺上同期閱讀量較高優質稿件,將被達州廣播電視報刊用。
投稿郵箱:gdb010@163.com
特別說明:作者投稿時,必須標明「原創文章,文責自負」字樣,如沒標明或不是原創稿件的一律拒用。